运动评价论文-潘浩

运动评价论文-潘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四运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分水岭

运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潘浩[1](2018)在《20世纪叁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定性与评价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运动发生时,国民党作为一个国内已经发展了20余年的(从1895年兴中会算起,已有20多年;如从1912年立党算起也已有7年时间)当时最有实力的政党,对运动的发生、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高层也对运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巨大支持,一些参加运动的、活跃的知识分子日后还成为国民党方面的重要人物。而中国共产党当时虽尚未成立,但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对此次运动的参与者们影响深远,许多当时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这场运动,并在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发起和组成的重要力量,而且五四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两党与五四运动均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方面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与定性历来极高。李大钊、恽代(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刘雅芳,王莉[2](2019)在《我国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厘清"城市""休闲城市"和"运动休闲城市"概念的层级关系,界定了我国"运动休闲城市"的内涵,筛选了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4个叁级指标组成的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期为我国运动休闲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工具,以及为促进我国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玉兰,杨灵灵,陈峥,尹昕[3](2019)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借助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各超声参数[心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室壁各节段旋转角度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VSD(1.2±0.9)cm、LVPWd(1.3±0.2)cm、LVEDV(121.8±22.7)ml、LVESV(57.6±19.6)ml高于对照组的(0.8±0.2)cm、(0.9±0.1)cm、(98.1±12.6)ml、(37.7±6.8)ml, LVEF(52.9±7.0)%低于对照组的(62.8±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心底水平后壁、下壁、后间隔旋转角度均明显大于前间隔、前壁、侧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尖水平后壁旋转角度小于前间隔、前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进行评估,临床应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许春艳[4](2019)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价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价运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7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和联合诊断的阳性率和敏感性。结果运动平板试验的阳性率和敏感性分别为77.36%和82.51%,24 h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和敏感性为72.83%和79.73%,而联合两组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和敏感性为95.72%和96.79%,对比联合诊断和两种方法单独诊断的阳性率和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使用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查出的阳性率和敏感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蒋无瑕[5](2019)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手指、平衡Fugl-Meyer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结论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爽,梁贵灵,叶灼怡[6](2019)在《运动对戒毒人员干预效果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案对戒毒人员血液中多巴胺、瘦素及饥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运动干预后10%血清在肌细胞体外培养方面的影响,有效评价运动对戒毒人员的干预效果,为运动干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为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从而保障运动干预在戒毒康复治疗全过程中安全有效的实施,帮助患者实现生理脱毒治疗、心理脱瘾和回归社会,从而提高戒毒成效。研究方法:65名戒毒人员随机分为A组(肌力训练组)、B组(肺功能训练组)、C组(神经功能训练组)、D组(柔韧训练组)、E组(对照组)5组,各组人员在体质监测各项指标上均无显着性差异,A组主要采用小阻抗进行肌力训练、B组通过八段锦锻炼配合呼吸训练器练习进行肺功能训练、C组以瑜伽练习为主进行柔韧训练、D组采用敏捷梯练习为主进行神经功能训练。各运动组每天进行1小时专门的运动训练干预,每周5次,连续实施12周,对照组除不进行专门的运动干预外,与运动各组人员在起居作息制度、饮食、工作、学习安排等方面均保持一致。运动干预结束后抽取各组人员清晨空腹静脉血,制作成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多巴胺、瘦素及胃饥饿素的含量,获得的数据资料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性。并分别将正常人和运动各组、对照组戒毒人员的血清将按10%的浓度加入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L-6肌细胞,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4h后体外肌细胞生长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各种方式的运动干预均能提高检测人员血液中多巴胺含量水平,其中肺功能训练组多巴胺浓度(103.28±36.34ng/ml)达到对照组(39.69±24.09 ng/ml)的2.6倍(P<0.01),肺功能训练组在提高多巴胺含量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运动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由脑内分泌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毒品戒断人员由于体内多巴胺水平明显下调,可以出现各种戒断不适反应,而运动则能启动大脑的"奖赏中心"即多巴胺系统,改善戒断不适反应,肺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有氧系统功能,改善脑细胞的供血供氧,其奖赏效应尤为凸显。运动各组瘦素含量均有下调趋势,但各运动组间及各运动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其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进而使体重减轻,12周运动对瘦素的干预作用不显着。内源性脑肠肽(胃饥饿素)可以介导抗抑郁效应,本研究发现胃饥饿素含量的变化类似多巴胺的变化,运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只有肺功能训练组(161.90±66.20pg/ml)与对照组(107.56±50.94 pg/ml)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运动有抗抑郁的效果。在离体培养L-6肌细胞培养方面,正常人10%血清刺激下,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说明将正常人血清按10%的浓度加入培养液对体外培养的肌细胞无任何异常影响。同等培养条件下用未经运动康复的10%血清刺激后,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收缩,出现碎片甚至死亡漂浮,说明未经运动康复训练的吸毒人员虽已未接触毒品一段时间,但血清中仍含有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对肌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吸毒对机体危害的长期性及严重性凸显。体外培养的肌细胞经吸毒运动干预人员血清刺激后仍出现细胞数减少,形态变异现象,表明的12周的运动康复训练尚不能将吸毒人员血清中的毒性物质完全清除,细胞毒性作用仍然存在,提示戒毒人员运动康复训练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及持久性。研究结论:12周的规律运动对戒毒人员有一定康复干预作用,尤其以肺功能训练的干预效果最好;肺功能训练能明显提升戒毒人员血液多巴胺的水平,有效缓解毒品的多种戒断不适反应;肺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血液胃饥饿素的含量,有助于戒毒人员食欲改善、进食量增加,改善戒毒人员的能量和物质代谢,抗抑郁情绪,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12周的规律运动对戒毒人员的康复干预作用有限,戒毒人员血清的毒性作用仍无明显好转,应延长干预时间以维持、提高其干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闫艳,王正珍,王艳,李雪梅,王娟[7](2019)在《心率血压乘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中等强度运动中心血管反应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动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运动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中等强度运动是大多数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运动的强度,那么初发高血压且尚未服用降压药的男性,其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呢?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是反映心肌耗氧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将其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中等强度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以期为此类人群运动锻炼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男性,初发1级高血压(SBP140-159mm Hg和/或DBP90-99mm Hg),没有服用降压药,年龄30-50岁之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2.招募筛查:从某体检单位筛查出近1年内体检血压在1级高血压范围的男性,结合现病史和服药史,排除正在服用降压药和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初步符合条件的招募对象。通过电话邀请22名招募对象佩戴Sun Tech Oscar 24小时动态血压计,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排除4名白大衣高血压者。通过PAR-Q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运动风险评估,所有的PAR-Q问题都回答了"否",那么就纳入研究。最终纳入18名男性1级高血压(非白大衣高血压)且未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年龄34.8±3.5岁)。研究方法: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进行形态学测量和一次40分钟的中等强度(40-50%HRR)功率运动干预。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40-5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207-0.7×年龄。受试者静坐5分钟后,测量运动前安静时血压;运动中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读取一次心率;运动后3分钟和6分钟各测量一次血压和心率。运动干预中血压和心率的测量仪器分别是鱼跃(YUWELL)水银血压计和Polar表(Finland)。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所有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SD)表示。不同时间点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着性差异取P<0.05,非常显着性差异取P<0.01。研究结果 1.运动中心率、血压、RPP的变化(1)运动中心率的变化:运动中各时间点的心率均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F=229.885,P<0.01)。运动开始5min后心率较安静时升高47次/分(P <0.01),运动中10min较5min时又增加2次/分(P <0.01),10min-15min时平稳,15min-20min时又有升高(P <0.05),20min-25min时平稳,从25min起心率逐渐升高,40min时心率比运动中5min时又增加7次/分(P <0.01),比运动中20min时增加3次/分(P<0.01)。(2)运动中血压的变化:运动中各时间点的收缩压均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F=61.775,P<0.01)。运动开始5min后收缩压较运动前安静时约增加35mmHg(P<0.01),运动中5min-25min收缩压呈平稳状态,运动中25min之后收缩压开始下降(P<0.05),运动中35min-40min时血压又达到平稳状态。运动中舒张压的结果均无显着差异。(3)运动中RPP的变化:运动中各时间点RPP均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F=31.548,P<0.01)。运动开始5min后RPP较运动前安静时约增加109次.mm Hg/100,运动中10minRPP较运动中5min显着增加,运动中20minRPP较运动中5min显着增加,运动中35minRPP较运动中25min显着降低。2.恢复阶段心率、血压、RPP的变化(1)恢复阶段心率的变化:运动后3min心率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P<0.01);运动后6min心率与运动后3min无显着性差异,且仍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P<0.01)。(2)恢复阶段血压的变化:运动后3min收缩压与安静时无显着性差异,运动后6min收缩压显着低于运动后3min,且显着低于安静时(均为P<0.01)。运动后3min舒张压显着低于运动前安静时(P<0.05),运动后6min显着高于运动后3min(P<0.05)。(3)恢复阶段RPP的变化:运动后3min和运动后6minRPP显着高于运动前安静时(均为P<0.01),运动后6minRPP显着低于运动后3min(P<0.01)。结论:1.早期未服降压药的高血压男性进行4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未出现异常心血管反应。2.男性高血压患者持续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心率血压乘积先升高后有小幅降低,心肌耗氧量出现适应性调节。3.一次4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对早期未服药的高血压男性具有降压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史鹏,吕中凡[8](2019)在《有氧运动对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基于目前的医学水平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原因的临床常见病症,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长期患病者可能带来心、脑和肾脏功能的衰退,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尽管医学大力发展,针治疗法得到进步,但是其依旧是影响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生活干预两方面。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规的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降压作用显着的特点,但同时具有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停药后血压反弹的情况;生活干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锻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国内外研究证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锻炼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体液调节降低与血压升高相关激素的水平。但是,每项研究中血压降低的幅度都有所差异,这与实验所设计的有氧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周期、运动频率、运动时间以及有氧运动的规律性和循环性有关,如此,降压效果最为显着的运动匹配方式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运动meta分析法对不同有氧运动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周期、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对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为有氧运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更加科学有力地证据,推动有氧运动的临床使用,为患者提供最佳降压配方。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有氧运动"并含"高血压",以"aerobic exercise"并含"essential hypertension"为检索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百度学术、Springer等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经过筛选,排除综述性研究、会议摘要、实验对象不合理、实验设计不清晰以及重发发表等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13篇文献Jadad评分均≥3,文献整体风险评估较低,适合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运用Rviewer Manager5.3软件通过计算I2和P值考察文献的异质性,当I2<50%,P>0.1时,认为文献同质性较高,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I2>50%,P<0.1时,认为文献异质性较高,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将采用总效应值Z值、加权均值差WMD和95%置信区间CI对1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运动项目干预效果:研究将文献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徒步运动组、太极拳组和功率自行车组,徒步运动组实验组比对照组试验后收缩压降低6.72mm Hg,舒张压降低8.35mm Hg;太极拳组收缩压降低13.18mm Hg,舒张压降低9.09mm Hg;功率自行车组收缩压降低9.01mm Hg,舒张压降低2.57mm Hg。2.不同运动强度干预效果:研究将13篇文献依运动强度划分为2个亚组:低强度(40-60%HRmax)组和中低强度(60-80%HRmax)组,低强度组试验后比对照组收缩压降低9.84mm Hg,舒张压降低9.68mm Hg;中低强度组试验后比对照组收缩压降低8.02mm Hg,舒张压降低4.26mm Hg。3.不同运动周期干预效果:研究划分为2个亚组:8-12周和16-24周,试验后8-12周组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7.57 mmHg,舒张压降低4.89mm Hg;16-24组试验后比对照组收缩压降低9.50mm Hg,舒张压降低7.77mm Hg。4.不同运动周期干预效果:研究将13篇文献划分为低频率(3-5次/周)和高频率(3-5天/周,2次/天)组,低频率组试验后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8.97mm Hg,舒张压降低4.83mm Hg;高频率组试验后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9.40mm Hg,舒张压降低7.36mm Hg。5.不同运用时间干预效果:研究分为两个亚组:30-60min组和60min组,30-60min组试验后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8.44mm Hg,舒张压降低5.07mm Hg;60min组试验后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8.57mm Hg,舒张压降低7.35mm Hg。研究结论:患者应坚持长时间规律性地太极拳运动锻炼,根据自身体质确定运动强度,基本维持在40-60%HRmax,强度逐渐递增,制定16-24周大周期的运动计划,每周锻炼3-5天,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每次有效锻炼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以30-60min为宜,不包含准备活动5min和整理活动5min。为避免有氧运动停止后血压反弹现象,患者应长时间依此进行运动锻炼,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甄志平,罗超,李湘平,宋丽慧[9](2019)在《体医融合模式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NAFLD的运动方法与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生活方式的惯性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对慢性病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此,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该纲要强调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为促进健康提供了新模式和途径。"体医融合"应从体育学和医学的双重视角出发审视健康问题,并融合医学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精准监测审视健康问题,科学运动促进身心健康。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体医融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方法和效果为主题,以运动和医学有效融合模式为载体,在分析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2018年全体教工健康体检慢病检出率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以改善运动强度、传授运动技能、领会运动价值、体验运动效果为中心的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intervaltraining,HIIT),对NAFLD人群进行运动干预,探讨HIIT干预NAFLD的操作方法和量效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分析2017年、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和慢病发生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自愿报名、基线问诊、医学检查(血生化+B超)的方法上,筛选出无严重心脑血管病、肾脏病、严重的高血压病和运动禁忌症,符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NAFLD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60人(M±SD;M:F=*:*)。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设计并实施了12周的运动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干预理念:课上以科学运动技能教育、运动监控方法教育、姿态+强度体验教育、伤病防控风险教育为核心,开展干预教育。具体动作内容与国际主流HIIT相契合,并突出调动全身肌群协同发展的干预思路,重在运动技能的科学组合方式教育。课下自主练习重在实践,强化促成因素,引导受试者自主、科学运动。(2)运动方式:采用多组合全身性HIIT循环训练,具体的运动形式涵盖了抗阻、有氧、协调、灵敏等内容。包括跪姿俯卧撑、动态平板支撑、坐姿交叉抬腿、仰卧举腿、俯卧背伸、深蹲、箭步蹲、跳绳、原地高抬腿等。(3)运动强度:HIIT运动组合的运动强度为85%-95%HRmax,课程综合强度55%-70%HRmax。运动全程采用无线遥测可视化设备Sunfitlink,追踪、记录、采集受试者的心率、运动强度、能耗量数据,并在课上时时展示,便于比较和调控。(4)运动时间:持续运动时间为60分钟(热身活动10分钟,有效锻炼时间30分钟,拉伸10分钟,整理10分钟)。其中,每组高强度运动3分钟,恢复2分钟,共计4-6组,HIIT时长为共计为18-30min。(5)运动频次:每周3次,持续12周(2018年07-2018年10月),采取课上集中干预(周二、周四)与课下自主锻炼(周六)相结合的形式。(6)监测指标:采用综合反应NAFLD水平的体育、医学监控指标,包括体质指标、血液生化指标、B超诊断、受试者健康技能习得效果自评和技评等。上述指标便于干预结束后,对受试者持续追踪和综合测评,也有利于受试者利用身边医学资源自主监测比较。(7)质量控制:干预过程中,每位受试者佩带Sunfitlink心率监控臂带,运动中将所有受试者的运动强度、心率、能量消耗值同步于形体教室显示屏上,实时监控运动强度,保证干预效果兼防控运动风险。研究结果:1)2017-2018年教职工体检脂肪肝患病情况: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51-60岁、60岁以上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体型超重、肥胖脂肪肝检出率显着高于体型正常者(P<0.01)。2)12周HIIT干预后,运动组体重、腰围显着下降(P<0.01),分别下降1.9%、0.9%;胸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轻微下降(P>0.05)。3)运动组肺活量显着上升,上升幅度8.1%(P<0.01)。运动组心率、舒张压、VO2max(mL/kg-1/min-1)轻微上升,收缩压轻微下降,但其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运动组仰卧起坐提高33.8%,坐位体前屈提高44.5%,纵跳提高12.9%,全身反应时提高10.8%,四项身体素质显着提高(P<0.01)。4)运动组HDL-C显着上升(P<0.05),FBG、TC、TG均轻微下降,LDL-C轻微上升,但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5)运动组AST下降11.4%(P<0.05),AST下降15.4%(P<0.01)。6)12周HIIT后,运动组NAFLD的有效率为57.7%,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脂肪肝与重度脂肪肝的有效率间差异具有显着性(71.4%vs20%,P<0.05)。7)干预后,运动组健康技能习得效果自评和技评互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论:1)2017-2018年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前脂肪肝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体型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为正常体型人的4倍。2)HIIT运动干预能有效减少NAFLD受试者的体重、腰围。3)HIIT运动干预可有效提高NAFLD受试者的体质水平,表现为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显着提高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纵跳、全身反应时等四项身体素质。4)HIIT可能通过提高HDL-C,降低AST、ALT而有效的改善了NAFLD患者的肝功能。5)HIIT对NAFLD人群的肝脏声像图有显着的改善,对轻、中度脂肪肝的作用更为显着。6)体医融合在NAFLD受试者干预的初步执行路径为体检指标融合(医学指标+体质学指标)、干预监控融合、效果评价融合。(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孝萍,詹晓梅,张思静[10](2019)在《运动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为5%-10%。常见临床表现有月经不规律、高雄激素相关表现和排卵障碍性不孕等,同时还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异常。目前,PCOS发病原因和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还无有效的治愈方案,但可以采用长期的健康管理来控制病情。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即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PCOS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血症等症状,是PCOS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方法。为明确生活方式中,单纯运动干预对PCOS患者激素改善的有效性,本研究综合评估运动干预对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效果,及可能导致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生活方式治疗PCOS相关研究,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研究方法:以激素水平: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促黄体素(LH)、促卵泡激素(FSH)以及促黄体素与促卵泡激素比值(LH/FSH)为统计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 CochraneLibrary、 Pubmed、 webofscience、Elsevier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及SportDiscus等数据库中,关于运动干预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TCs)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体育锻炼、运动、生活方式等;英文检索词为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exercise、training、physicalactivit-y、lifestyle等,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9年2月。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审核文献,采用Jadad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分,并提取纳入文献相关数据,使用stata10.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结果用森林图(forestplot)表示,并进一步采用亚组分析可能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剔除权重较大的任一研究再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结果是否变化。研究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均为英文文献,Jadad评分均在4分以上。样本合计181例PCOS患者。其中涉及T水平8项研究,共181例;SHBG水平7项研究,共167例;FSH水平5项研究,共113例;LH水平5项研究,共113例,LH/FSH水平3项研究,共49例。由于各纳入研究中激素测量方法和单位不同,因而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运动干预PCOS患者T、SHBG水平呈显着差异,标准均数差分别为WMD=-0.24,95%CI(-0.45,-0.03)(Z=2.26,P=0.024);WMD=0.24,95%CI(0.02,0.45)(Z=2.16,P=0.031)。LH、FSH、LH/FSH水平标准均数差分别为WMD=-0.27,95%CI(-0.77,0.23)(P=0.019,I2=65.9%);WMD=0.05,95%CI(-0.39,0.48)(P=0.063,I2=55.3%);WMD=-0.24,95%CI(-0.71,0.23)(P=0.493,I2=0.0%),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亚组分析结果表明,PCOS患者BMI为24-30kg/m2研究中,T和SHBG水平呈显着差异,统计结果分别为WMD=-3.38,95%CI(-0.580,-0.096)(P=0.965,I2=0.0%);WMD=0.291,95%CI(0.049,0.532)(P=0.987,I2=0.0%);周期为≥16周研究中,T水平呈显着差异WMD=-0.288,95%CI(-0.570,-0.005)(P=0.0.763,I2=0.0%);有氧运动研究中,T和SHBG水平呈显着差异,统计结果分别为WMD=-0.337,95%CI(-0.587,-0.087)(P=0.914,I2=0.0%);WMD=0.292,95%CI(0.042,0.541)(P=0.960,I2=0.0%)。其他亚组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3)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权重较大的任一研究,对meta分析合并效应结果均不存在影响。研究结论与建议:单纯运动干预可使PCOS患者T水平降低,SHBG水平升高,即生活方式中单纯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PCOS患者激素水平。且运动干预改善PCOS患者激素水平效果与患者肥胖程度,干预周期和干预类型有关,BMI为24-30kg/m2的PCOS患者,有氧运动方式干预16周及以上,改善效果更好。研究中影响内分泌激素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1)测量时间和方法不同。T、FSH和LH等激素在患者体内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不同,而各研究采血时间及测量方法不一致,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2)运动方式不同。抗阻、有氧及其两者结合,各研究干预实验中由于运动处方不同,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不同可能会影响干预效果;(3)研究对象不同。研究中PCOS患者年龄范围跨度较大,有两项研究对象为青春期女性,其他研究对象为均为育龄期妇女,纳入文献为中文和英文,人群种族也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差异。研究结论还需要今后纳入更多研究,改进指标测量方法,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运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厘清"城市""休闲城市"和"运动休闲城市"概念的层级关系,界定了我国"运动休闲城市"的内涵,筛选了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4个叁级指标组成的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MATLAB软件计算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以期为我国运动休闲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工具,以及为促进我国运动休闲城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潘浩.20世纪叁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的定性与评价探析[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2].刘雅芳,王莉.我国运动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

[3].高玉兰,杨灵灵,陈峥,尹昕.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维持性血透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许春艳.运动平板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价值评价[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5].蒋无瑕.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6].李爽,梁贵灵,叶灼怡.运动对戒毒人员干预效果的评价[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闫艳,王正珍,王艳,李雪梅,王娟.心率血压乘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中等强度运动中心血管反应的价值[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史鹏,吕中凡.有氧运动对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甄志平,罗超,李湘平,宋丽慧.体医融合模式下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NAFLD的运动方法与效果评价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陈孝萍,詹晓梅,张思静.运动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标签:;  ;  ;  ;  

运动评价论文-潘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