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论文-吴树兴,张秀琴

汉语语音论文-吴树兴,张秀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语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韵律词,双向RNN,注意力机制,深度神经网络

汉语语音论文文献综述

吴树兴,张秀琴[1](2019)在《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汉语语音合成韵律结构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合成语音在很多场景下已经能够满足实际的基本要求,但在自然度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在汉语语音合成中,韵律结构的预测对于自然度的影响非常大,如何精确预测韵律结构,成为语音合成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结合注意力机制将深度神经网络双向RNN模型用于汉语韵律词的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表明,具有注意力机制的双向RNN模型在进行韵律词的预测方面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7期)

薛瑛[2](2019)在《基于问卷调查的法国学生汉语语音方面问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汉语学习在全世界范围的升温,国别化的研究需求日渐上升。目前,分国别研究主要的成果集中于汉字文化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针对法国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凤毛菱角。为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在校法国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找出相应策略,以期对法国学生的语音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8期)

王晶晶,ODUOR,STEPHEN,ONDAGO,张家赫[3](2019)在《斯瓦西里语与汉语语音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音。汉语和斯瓦希里语(以下简称斯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除在结构和句法特征上的自然差异外,其语音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将斯语和汉语在语音上进行对比,从辅音、元音和声调叁个方面探讨了斯语和汉语语音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赵素轶,段四惠[4](2019)在《对外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首先需要攻破的难关是"语音"。本文通过收集留学生语料,使用录音听辨法归纳留学生最常出现的声母偏误、韵母偏误和声调偏误,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教学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寻找偏误发生的原因,提出有助于留学生克服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6期)

张译[5](2019)在《《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合中外历史发展制订的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一套为汉字注音的有效工具,对汉语语音教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从该《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作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学者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教学实际,以及外国学习者对汉语语音学习的体验,着重探讨了《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显着作用,以期在今后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能用更加科学和辩证的眼光将《方案》的实际功效发挥极致。(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8期)

曹冠彬,张二华,王凯龙[6](2019)在《连续汉语语音切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续语音识别技术融合了声学、语音学和语言学知识,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连续语音的切分是语音识别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双门限端点检测技术、基于模型的端点检测技术等方法在语音切分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论文针对该问题,分析了汉语的语音结构和发音特点,研究了连续汉语语音的多级切分方法,综合利用双门限端点检测技术、基于倒谱的端点检测技术和相干分析等技术,实现了汉语连续语音的切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赵莹[7](2019)在《英语母语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迁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中会受到母语的迁移作用,迁移的正负取决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对于第二语言与母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类比新知来归纳掌握;不同或不相似的部分可与母语进行对比学习,理解其中的差别之处。(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3期)

冉启斌,于爽[8](2019)在《汉语语音偏误的特点与模式——基于25种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偏误条目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5种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的528条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条目数据为对象,从多个方面对汉语语音偏误的特点与模式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从所有偏误条目的数量来看,声调的偏误比例远高于声母和韵母;跨母语背景下最容易发生偏误的前5种语音或特征是:舌尖后声母r,舌尖后声母zh、ch、sh,舌尖元音(-?、-?),复韵母,鼻音韵尾-n/-ng;最不容易发生偏误的语音只有1个,是声母m;在跨母语背景上声调发生偏误的普遍性是:第一声>第叁声>第二声>第四声。从偏误语音的趋势来看,汉语单元音的总体偏误指向是高化和前化;单字调的总体偏误倾向是:在调域上趋向于不高不低的中调域,在调型上趋向于曲拱程度降低。对偏误特征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特有型偏误和偏误特征的组合模式来判定学习者的母语背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凯祥[9](2019)在《马来西亚华小马来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马来西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有中国孔子学院和马来西亚华文学校两条途径可以选择,马来西亚有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发展最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随着全球汉语热的兴起,不仅是华人,其主要种族马来族人所组成的汉语学习群体也越来越壮大,2018年4月全马华文小学的非华裔生达到15%,人数接近10万人,分布在马来西亚的1298所华文小学,华文小学创办至今200年。马来西亚叁家孔院截止到2018年12月共有学生9673人,教学点28个,创办至今16年。从发展的历史深度或是地域广度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有着孔子学院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就读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马来族学生为对象,研究当地华文小学所培养出学生的汉语语音问题,了解华文学校在面向二语学习者教学汉语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阶段采取语音实验和调查问卷两种方法,语音实验对特定群体学生的语音材料进行处理、分析和统计,得出学生偏误的数量和形式;调查问卷则为了在更大范围群体中了解华文小学汉语教学的情况,对语音实验的偏误情况进行验证,并且为偏误分析提供依据。分析阶段重点考虑母语马来语和当地华语口音两个因素,传统的语音偏误研究以母语负迁移为主,而马来华文小学马来族学生的发音需要关注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和分析,本文得出学生语音偏误的叁点主要规律,学生偏误表面上的原因是教学,更深层次原因是华文学校以面向华裔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办学定位,接纳了非汉语母语学生进行二语教学的不合理性所导致。本文针对语音偏误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也针对华文学校面对非汉语母语学生教学汉语这一现象提出了宏观层面的建议。本文末尾结合马来西亚国情,考虑到马来西亚本土华文学校和中国孔子学院都在为汉语推广做努力,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也对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30)

屈青青[10](2019)在《汉语语音加工单元的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它不仅将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而且和思维、情感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文化的内核。对人类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们获得和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语言认知是当代心理学、神经(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24期)

汉语语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汉语学习在全世界范围的升温,国别化的研究需求日渐上升。目前,分国别研究主要的成果集中于汉字文化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针对法国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凤毛菱角。为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在校法国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结论并找出相应策略,以期对法国学生的语音教学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语音论文参考文献

[1].吴树兴,张秀琴.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汉语语音合成韵律结构预测模型[J].科技资讯.2019

[2].薛瑛.基于问卷调查的法国学生汉语语音方面问题的分析[J].作家天地.2019

[3].王晶晶,ODUOR,STEPHEN,ONDAGO,张家赫.斯瓦西里语与汉语语音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赵素轶,段四惠.对外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文教资料.2019

[5].张译.《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9

[6].曹冠彬,张二华,王凯龙.连续汉语语音切分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9

[7].赵莹.英语母语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迁移作用[J].汉字文化.2019

[8].冉启斌,于爽.汉语语音偏误的特点与模式——基于25种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偏误条目数据的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9

[9].王凯祥.马来西亚华小马来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10].屈青青.汉语语音加工单元的特异性[J].教育家.2019

标签:;  ;  ;  ;  

汉语语音论文-吴树兴,张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