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一、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悦风,项铭涛,王梦婧,吴次芳[1](2021)在《从安全防灾到韧性建设——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探索与展望》文中认为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阮一晨[2](2021)在《基于数据驱动的杭州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认知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城市生活性空间的发展随之转变为引领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公共中心体系是承载城市居民生活性活动的主要空间,在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空间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研究数据与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引入,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量化支撑。但同时也引申出公共中心体系研究中,数据表征的充分性、研究方法的适应性、表征关系的实效性等数据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为此,本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为对象,针对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研究,在数据技术选择与应用、影响要素与机制分析、优化布局手段等多方面文献综述基础上,结合规划研究中数据应用的特征,总结出本研究着力探索的三个主要问题:如何观察并总结公共中心的特征、公共中心体系发展类型特征与影响要素有哪些、怎样正确引导公共中心空间优化。并借鉴弱假设强表征的数据驱动范式,形成了由理论线索指导表征数据,再构建表征关系,从而推导特征规律的研究逻辑,将之应用于研究问题所对应的空间认知、空间分析与空间优化三个主要流程,以实现空间认知与优化的研究目的,解释公共中心体系空间特征与规律,完善其优化方法与流程。研究内容与结论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与空间特征认识。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入手,针对公共中心体系的构成要素,搭建手机信令、POI与调研数据结合的多源数据识别框架,实现杭州市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识别,并从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关系与功能关联认识其基本空间特征。初步认识了体系内的公共中心路径依赖与道路亲缘特征规律与“一主一副数次多基”的4级中心体系,同时发现政府主导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在中心关联中具有重要引领性作用。二是在公共中心体系的发展程度与影响要素分析。构建常态化和非常态化两大层面的分析框架:在常态化层面,遵循先扩样后收缩的思路,从浙江省扩样识别公共中心体系的初长型、增长型、成熟型、完善型四大聚类,定位出与萧山区近似的成熟型与完善型聚类样本。同时地形条件、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力与公共交通6类影响要素存在显着的类型性差异,其变化特征主要由发展初期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转变为后期由市场引领的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各影响要素间呈现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其中人口规模是发展程度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要素。在非常态化要素方面,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深受G20、亚运会与新冠疫情防控等大事件中正向推动力的促进,并在后续使其持续影响。三是在公共中心体系优化分析。杭州市萧山区的研究范围,通过人口与公共中心体系具有强关联的线索,从人口的居住、就业、旅游三方面入手构建“人口—公共中心”的空间关联模型,推导出中心优化的空间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三方面目标准则:一是通过公共中心发展的监督学习模型、满意度与亚运会大事件分析结合,总结出经验目标。二是通过人本主义价值尺度下总结出效率与公平的发展目标,三是在公共中心现状特征中总结的规律性原则。最终在空间与非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的优化指引。经三方面内容的逐层推进,实现了公共中心体系认知与优化的数据驱动研究框架搭建,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与认知,总结具有时空背景的特征经验与一般性的规律,丰富了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张楠[3](2021)在《基于高效换乘的汽车客运枢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多种客运方式交错联通的交通网络体系,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与高效。依托公路运行的汽车客运,以其具有机动灵活、直达性好、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等优势,在中、短途客运方式的选择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乃至乡镇、农村仍具有存在和发展的潜力。而如何提高汽车客运与其它客运模式的高效衔接、转换,同时强化与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网络联动,形成集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保证居民出行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汽车客运枢纽设计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依托乌海市汽车客运枢纽这一实际工程项目,将汽车客运枢纽内外部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效换乘为研究目的,来探索汽车客运枢纽设计策略和方法。论文首先将空间导向理论和乘客换乘心理与行为作为理论基础深入地学习,并对国内外汽车客运综合枢纽与换乘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客运枢纽站公共空间中影响高效换乘的因素和现状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其次将汽车客运枢纽的公共空间按照内、外部进行划分:外部公共空间着重探索与城市的相互促进关系,与公交站点、火车站和机场的有机联动,即与城市内部其它交通系统实现快速的衔接与转换,研究重点围绕场地与城市的无缝衔接、场地内功能分区布局、适宜尺度控制、高效流线组织、强化标识导向等方面;内部公共空间在对乘客的换乘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后,关注不同客运流线在内部空间的快速转换、多种功能需求的集约设计、各类空间的高效连接、为乘客提供多样性的导向指示等。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应对高效换乘的具体设计策略和方法;最后将设计策略和方法应用到乌海市汽车客运枢纽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证应用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力求为同类型汽车客运枢纽的设计提供专业性的设计参考和建议,并在一定层面补充相关理论体系中的空白。

刘羿伯[4](2021)在《跨文化视角下城市街区形态比较研究》文中提出

李嘉喆[5](2021)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赵杨[6](2012)在《非线性几何规划算法研究》文中认为有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在包括金融经济、技术物理、计算机科学、工程控制及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很多问题都可以把复杂的优化问题写成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而几何规划作为非线性规划一类特殊分支,应用也非常广泛,在求解具有大规模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时,几何规划算法有着很大的优势。论文首先从非线性规划着手,介绍了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即具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求解目标函数最优化解的一类优化问题,并介绍了当今求解这类非线性规划问题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罚函数算法,以及罚函数算法的两个分支:罚函数外点法和罚函数内点法。作为重点,将运用更加广泛的内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举出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几何规划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规划,特别是很多工程设计中,抽象出来的都是几何规划数学模型,所以,几何规划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本文详细介绍了几何规划的一般形式,以及解决几何规划的很多算法的理论基础,即对偶理论。其次重点介绍了解决几何规划问题的两种算法,内点路经跟踪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最后,通过实例,对比论文中所介绍的内点路径跟踪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的运算结果,并最终给出结论。

杨吉会[7](2007)在《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文中提出1965年,美国着名控制论专家扎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的概念,标志了模糊数学这一学科的诞生。经过各国学者几十年的努力,该学科已经形成了模糊集合、模糊系统、模糊拓扑、模糊微积分、模糊代数、模糊控制、模糊图论、模糊逻辑、模糊规划、模糊决策等诸多分支。几何规划诞生于1961年,是运筹学中优化理论的一个研究方向。四十多年来,几何规划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应用上也取得了众多辉煌成就。本论文结合模糊关系方程与几何规划理论,研究了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模糊关系几何规划是作者和曹炳元教授提出的,该问题属于模糊优化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模糊优化是运筹学和模糊数学这两个学科互相融合的产物,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模糊线性规划、模糊二次规划、模糊目标规划、模糊几何规划、模糊整数规划、模糊动态规划、模糊鞍点规划、模糊关系规划等,并且研究的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1987年,曹炳元在IFSA(国际Fuzzy系统协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了“模糊几何规划”,此后又用该理论成功解决了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的供电半径的优选和废水处理方案的优选问题,从而丰富了模糊优化理论的内容。目前已有中国、印度、加拿大、英国、古巴、比利时和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名学者加入了“Fuzzy几何规划”研究行列,本文对这些工作作了简单介绍。在曹老师的工作基础上,2005年,作者和曹老师提出了模糊关系几何规划,这是对模糊几何规划理论的扩展,并且系统研究了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中的若干问题,它以模糊关系方程和模糊几何规划、目标模糊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为基础,包括有:单项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目标函数为逻辑式的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目标模糊型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等;给出了这些规划的算法,并且将软计算技术引入到了求解模糊关系规划问题中。本文共由五章组成,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章介绍了模糊关系方程理论,包括模糊关系方程的几种求解方法,以及应用软计算技术求解模糊关系方程的方法,这就为研究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三章概括介绍了几何规划和模糊几何规划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第四章介绍了模糊关系规划的最简单情形:几种类型的模糊关系线性规划和它们的求解方法,引入了求解该类规划的软计算方法。第五章系统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及其算法。作者的工作主要分布在第二章的2.2.2节,第三章的3.1,3.4,3.5节,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是第五章的工作:该章提出了Fuzzy关系正项几何规划的框架,正待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周昊[8](2005)在《灵敏度分析在输气干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技术是近三十年来,随着最优化理论的发展以及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优化技术。对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模型进行优化结果灵敏度分析可以得到目标、约束函数对设计变量,设计参数的灵敏度信息。灵敏度分析可以检验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最优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改进优化设计方案,改进和完善优化数学模型,识别对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系统有重大影响的参数和约束条件。灵敏度分析在输气干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它对优化设计在输气干线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建立了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针对该数学模型的特点,将其转化为几何规划的标准形式并求解该模型,以其优化结果为基础,采用广义几何规划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基建投资费、天然气价格,管材性质等设计参数发生变化时最优解的变化情况并同原优化模型重新优化得到的结果加以比较,证明在该三项参数扰动±20%的范围内由广义几何规划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的最优设计变量满足输气干线工程设计的要求。同时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绘制了灵敏度曲线,分析了设计参数扰动时最优解的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其分析结果对于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采用MATLAB 6.5编写了计算程序,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最优解对与管径成正比的敷设费、与管道单位重量成正比的敷设费、管材屈服极限这三个参数的变化最敏感;对与功率无关的压缩机站年经营费、自耗气气价、与功率成正比的压缩机站投资费和与功率无关的压缩机站投资费的变化较敏感;对压缩机站单位功率的年经营费、压缩机站年维护费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不敏感。

吴镇[9](2002)在《优化设计中的智能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工程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对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然而优化设计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却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其原因主要在于工程问题所具有的高度复杂性。 为提高优化设计的效果,进一步普及优化设计在工程上的应用,需要采用广义优化设计的思想,在第1章绪论中,作者详细地分析了优化理论的发展和优化设计应用的现状。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为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契机。人工智能(AI)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计算机上实现智能行为的科学。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始在优化设计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本文针对优化设计中的智能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的第2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估计的遗传算法,应用概率分析,通过对最优解的收敛区间进行估计,缩小了搜索范围,提高了搜索精度,最优解的质量有所改善。基本遗传算法仅有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因而局部搜索能力不强,容易出现种群早熟,进化结束时往往收敛到最优点附近而达不到全局最优点。第3章借鉴了传统优化方法中的搜索技术,开发了梯度算子、正交搜索算子和进化算子以强化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算例表明,这几种算子能提高遗传算法的搜索性能。第4章对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研究。为使模拟退火法在工程上得到推广及便于使用,对经典模拟退火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多点退火”的策略,以增强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并使算法具有一定的并行性;通过拆分马尔可夫链强化搜索并增大跳出局部最优解的概率;通过保留搜索中的最优解提高搜索效率。第5章研究了优化设计过程中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使设计师对各设计变量给予目标函数的影响有较好的把握,由于通常的灵敏度分析利用了泰勒公式,因而需要导数信息。作者提出了基于方差分析的灵敏度分析方法,不需要导数信息,就能了解在优化过程中,各个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具有可计算性的优点。第6章提出了用实例推理产生优化设计初始方案的思想。提出了把工程设计实例进行层次分解的观点。对工程设计实例进行了研究,按语义对象模型把一般工程实例归结为有限的几种对象类型,从而为实例库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面向对象的思想,抽象出了工程实例的基于约束对象的检索模型。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研究如何把科学数据,转换成可视的、能帮助科学家理解的信息的计算方法。论文的另一部分主要研究了在优化设计中运用可视化技术。第7章提出了把可视化建模和智能建模相结合的思想,对于其支撑环境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在优化过程中运用可视化技术,对优化过程进行监控;实现了缩减子空间的可视化优化迭代算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跟踪优化计算的能力。第8 优化设计甲的智能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研究章对优化计算的可视编程技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优化计算的可视编程环境,对优化计算可视编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实例论证了优化计算可视编程的可行性。 第9章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论文的研究成果,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论文的一个特色。第10章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王小宛,刘天丰,张永顺[10](1999)在《几何规划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系统地讨论了代数多项式的算术- 几何均值定理,并对原型几何规划理论作出了简明的推导与分析。提出了具有缩并迭代特性的几何规划求解理论和编程步骤。还用2 个工程设计的优化求解算例来说明这种缩并迭代几何规划优化求解特点和优点。例1 显示了几何规划的工程实用性和简易性;例2 通过轻型飞机总体方案参数优化,说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随设计人员思路的变动而得到及时地相适应。

二、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从安全防灾到韧性建设——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探索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的趋势特征
    1.1 目标对象:由“自然灾害”到“多元风险”
    1.2 战略定位:由“土地利用”到“空间治理”
    1.3 技术手段:由“指标计算”到“动态管理”
    1.4 规划理念:由“工程防御”到“韧性适应”
2 韧性城市的理论演进与规划探索
    2.1 韧性城市的理论演进
    2.2 韧性城市的实践探索
3 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认知框架
    3.1 内涵与定位
    3.2 层级与类型
    3.3 流程与形式
    3.4 协同与治理
4 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
    4.1 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
    4.2 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
    4.3 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与尺度治理
    4.4 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与公共参与
5 结论与展望

(2)基于数据驱动的杭州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认知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带来的新需求
        1.1.2 公共服务规划地位提升形成的新定位
        1.1.3 数据科学革命引领的新视野
        1.1.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主要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数据驱动
        1.3.2 公共中心体系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
        1.5.1 定性研究方法
        1.5.2 定量分析方法
    1.6 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1.6.1 研究技术路线
        1.6.2 章节组织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城市形态发展与演化理论中的城市中心
        2.1.2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中的城市中心
    2.2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
        2.2.1 城市中心识别数据源
        2.2.2 城市中心及其体系识别方法
    2.3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演变趋势与影响要素
        2.3.1 城市多中心结构的实践与效能
        2.3.2 公共中心体系的发展趋势
        2.3.3 公共中心的形成机制与影响要素
    2.4 公共中心与城市服务的空间布局优化
        2.4.1 公共中心的布局优化
        2.4.2 各类城市服务的布局优化
    2.5 借鉴与启示
        2.5.1 研究借鉴
        2.5.2 研究启示
3 研究框架
    3.1 数据驱动的发展脉络
        3.1.1 大数据的发展及利用
        3.1.2 机器学习发展历程
        3.1.3 数据驱动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2 表征学习与城市空间科学互动的研究理念
        3.2.1 表征学习的应用难点
        3.2.2 分析框架的基本流程
        3.2.3 数据分析的基本逻辑
        3.2.4 数据获取的基本原则
    3.3 数据驱动的公共中心体系研究框架
        3.3.1 研究主要问题难点
        3.3.2 测度识别的理论先验
        3.3.3 影响要素分析的理论先验
        3.3.4 优化策略的理论先验
    3.4 本章小结
4 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识别与空间特征
    4.1 供需视角下的中心度评级体系与数据基础
        4.1.1 中心度的评价
        4.1.2 中心度计算的数据基础
    4.2 中心度计算结果与空间特征
        4.2.1 指标权重计算
        4.2.2 设施聚合度:多中心结构展现
        4.2.3 设施规模度:中心集聚特征显着
        4.2.4 设施使用度:就近满足的网络结构
        4.2.5 中心度:内聚外散,北密南疏的整体格局
    4.3 识别与特征分析
        4.3.1 基于密度阈值的公共中心识别流程设计
        4.3.2 公共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4.3.3 公共中心的体系结构特征
        4.3.4 功能关联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的发展程度与影响要素
    5.1 公共中心体系发展程度的表征
        5.1.1 公共中心体系的总能级
        5.1.2 公共中心体系的总数量
        5.1.3 公共中心体系的均衡度
    5.2 基于集成学习的中心度表征模型
        5.2.1 特征构造与模型设计
        5.2.2 模型精度检验方法
        5.2.3 模型训练与精度表现
    5.3 基于集成模型省域区县中心度拟合
        5.3.1 中心度的分块拟合
        5.3.2 中心体系的采样结果
        5.3.3 省域区县公共中心体系表征
    5.4 常态化影响要素分析
        5.4.1 公共中心体系常态化影响要素的选择
        5.4.2 中心度的多元线性回归
        5.4.3 公共中心发展程度的聚类及其特征
        5.4.4 公共中心体系的演化趋势分析
        5.4.5 常态化影响要素构成与影响机制构建
    5.5 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的非常态化影响要素
        5.5.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5.5.2 基础设施建设
        5.5.3 城市空间调整
        5.5.4 经济发展
        5.5.5 城市品牌价值提升
        5.5.6 城市治理能力提升
    5.6 本章小结
6 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布局优化
    6.1 人口与公共中心体系布局的空间关联
        6.1.1 基于人口的公共中心体系布局先验
        6.1.2 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联
        6.1.3 人口与公共中心的空间关联模型构造
        6.1.4 模型结果与分析
        6.1.5 人口与公共中心体系关联中的主要特征
    6.2 公共中心优化目标
        6.2.1 经验目标
        6.2.2 价值目标
        6.2.3 规律原则
    6.3 公共中心体系布局优化指引
        6.3.1 空间优化指引
        6.3.2 服务优化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1.1 公共中心识别与空间特征分析
        7.1.2 公共中心的影响要素与机制分析
        7.1.3 公共中心的优化指引
    7.2 主要创新之处
        7.2.1 引入了多源数据与算法适应的公共中心识别系统
        7.2.2 尝试了表征数据与理论结合的影响要素解释机制
        7.2.3 构建了集成框架与机制协同的目标估计监督模型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内容的深入挖掘
        7.3.2 研究理论的深化演绎
        7.3.3 数据技术的更新适应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浙江省区县中心体系发展程度影响要素
    附录2 集成树分类规则
    附录3 网络调查问卷中公共中心体系相关问题
个人简介

(3)基于高效换乘的汽车客运枢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专业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础研究
    2.1 客运枢纽的分类
        2.1.1 航空客运枢纽
        2.1.2 铁路客运枢纽
        2.1.3 水运客运枢纽
        2.1.4 汽车(公路)客运枢纽
    2.2 客运枢纽相关概念
        2.2.1 汽车客运站
        2.2.2 汽车客运枢纽
        2.2.3 客运枢纽的公共空间
    2.3 汽车客运枢纽的特点和作用
        2.3.1 汽车客运枢纽的特点
        2.3.2 汽车客运枢纽的作用
    2.4 高效换乘相关理论简述与研究
        2.4.1 高效换乘相关概念
        2.4.2 空间导向理论
        2.4.3 旅客的换乘心理及换乘行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客运枢纽外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研究
    3.1 汽车客运枢纽外部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3.1.1 外部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3.1.2 外部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
        3.1.3 外部公共空间的特征属性
        3.1.4 影响外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的设计因素
    3.2 实地调研与分析
        3.2.1 呼市汽车客运站外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3.2.2 包头市汽车客运站外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3.2.3 鄂尔多斯市汽车客运站外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3.3 案例调研与分析
        3.3.1 案例一:大庆公路客运枢纽站
        3.3.2 案例二:海珠汽车客运枢纽站
    3.4 外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总体原则
        3.4.1 交通体系联动化
        3.4.2 场地资源集约化
        3.4.3 换乘流线有序化
    3.5 外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
        3.5.1 与城市密接设计
        3.5.2 适宜尺度设计
        3.5.3 适度弹性设计
        3.5.4 流线组织设计
        3.5.5 标识导向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客运枢纽内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研究
    4.1 汽车客运枢纽内部公共空间相关研究
        4.1.1 内部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4.1.2 内部公共空间的组成要素
        4.1.3 内部公共空间的特征属性
        4.1.4 影响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因素
    4.2 实地调研分析
        4.2.1 呼市汽车客运站内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4.2.2 包头市汽车客运站内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4.2.3 鄂尔多斯市汽车客运站内部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4.3 案例调研分析
        4.3.1 案例一:北京六里桥客运枢纽
        4.3.2 案例二: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
        4.3.3 案例三:哈西公路客运枢纽站
    4.4 内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总体原则
        4.4.1 功能复合集约化
        4.4.2 信息获取连续化
        4.4.3 流线疏导分离化
    4.5 内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
        4.5.1 空间连接设计
        4.5.2 功能复合设计
        4.5.3 流线转换设计
        4.5.4 标识多样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乌海市汽车客运枢纽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
    5.1 乌海市的城市与交通发展现状
        5.1.1 乌海市概况简介
        5.1.2 乌海市交通发展
        5.1.3 乌海市已建公路客运站发展现状
    5.2 项目背景
        5.2.1 项目概况
        5.2.2 项目定位
        5.2.3 项目控制性指标
    5.3 乌海汽车客运枢纽外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
        5.3.1 空间功能布局
        5.3.2 空间尺度控制
        5.3.3 空间导向性强化
        5.3.4 流线高效组织
    5.4 乌海汽车客运枢纽内部公共空间高效换乘设计
        5.4.1 功能组合布局
        5.4.2 空间尺度控制
        5.4.3 换乘流线组织
        5.4.4 立体换乘设计
        5.4.5 标识多元设计
    5.5 方案效果图展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表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毕业设计图纸

(6)非线性几何规划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规划概述
        1.1.1 概述
        1.1.2 非线性规划发展与用途
    1.2 几何规划概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非线性规划及其算法
    2.1 非线性规划基本概念
        2.1.1 定义
        2.1.2 非线性规划一般形式
        2.1.3 梯度、海森矩阵
    2.2 非线性规划一般解决方法
        2.2.1 一维最优化方法
        2.2.2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2.2.3 有约束最优化方法
    2.3 基于罚函数的 SUMT 算法概述
    2.4 SUMT 算法数学模型
    2.5 SUMT 外点算法
    2.6 罚函数外点法的形式及特点
        2.6.1 数学模型
        2.6.2 罚函数外点法求解过程
        2.6.3 罚函数外点法参数的选取
        2.6.4 终止准则
        2.6.5 算法流程
    2.7 SUMT 内点算法
    2.8 罚函数内点法的形式及特点
        2.8.1 数学模型
        2.8.2 罚函数内点法求解过程
        2.8.3 初始点的选取
        2.8.4 其他参数的选择
        2.8.5 终止准则
        2.8.6 算法流程
        2.8.7 罚函数法的特点
    2.9 SUMT 内点法算法实现
第三章 几何规划
    3.1 几何规划的相关函数形式
        3.1.1 monomial 函数
        3.1.2 posynomial 函数
        3.1.3 逆 posynomial 函数
        3.1.4 signomial 函数
    3.2 几何规划的标准形式
    3.3 凸优化形式的几何规划
    3.4 正项式几何规划
    3.5 灵敏度理论
第四章 几何规划的几种算法
    4.1 对偶理论
    4.2 对偶算法
        4.2.1 对偶算法流程
        4.2.2 困难度
    4.3 内点路径跟踪算法
        4.3.1 内点路径跟踪算法一般形式
        4.3.2 算法性质
        4.3.3 主算法流程
        4.3.4 子算法流程
    4.4 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4.4.1 序列二次规划法一般形式
        4.4.2 算法流程
第五章 算法比较实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7)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模糊集的基本理论
    1.1 模糊集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1.1.1 模糊集的起源及应用
        1.1.2 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及其运算
        1.1.3 几种模糊算子
        1.1.4 凸模糊集和模糊数
    1.2 模糊集的分解定理、表现定理和扩展原理
第二章 模糊关系方程及其应用
    2.1 模糊关系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2.1.1 模糊关系方程的概念及类型
        2.1.2 ∨-∧型模糊关系方程的求解
        2.1.3 ∨-product型模糊关系方程的求解
    2.2 模糊关系方程求解的软计算方法
        2.2.1 软计算的定义
        2.2.2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关系方程的解
        2.2.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糊关系方程的解
    2.3 模糊关系方程应用实例
        2.3.1 模糊关系方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2.3.2 模糊关系方程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实例
        2.3.3 模糊关系方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2.3.4 模糊关系方程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 模糊几何规划及其应用
    3.1 几何规划的起源
    3.2 凸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
        3.2.1 凸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3.2.2 算法的闭性与收敛性定理
        3.2.3 算法的复杂性、收敛速度和终止条件
    3.3 几何规划的类型与算法
    3.4 几何规划的应用情况
    3.5 模糊几何规划进展
        3.5.1 模糊几何规划的起源
        3.5.2 模糊几何规划目前的发展状况
        3.5.3 模糊几何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3.6 模糊几何规划的应用实例
        3.6.1 模糊几何规划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6.2 模糊几何规划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6.3 模糊几何规划在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第四章 模糊关系线性规划
    4.1 模糊关系线性规划简介
        4.1.1 模糊规划简介
        4.1.2 模糊关系线性规划的起源
    4.2 ∨-∧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及其算法
    4.3 ∨-product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及其算法
    4.4 目标系数模糊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及其算法
        4.4.1 三角模糊数与排序
        4.4.2 目标系数模糊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
        4.4.3 目标系数模糊型模糊关系线性规划的算法
    4.5 求解模糊关系线性规划的软计算方法
第五章 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
    5.1 模糊关系几何规划的概念
    5.2 单项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及其算法
    5.3 ∨-∧型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及其算法
    5.4 ∨-Product型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及其算法
    5.5 目标模糊型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及其算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灵敏度分析在输气干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总论
    1.1 国内外天然气管道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国外天然气管道现状
        1.1.2 国外天然气管道的设计技术水平
        1.1.3 天然气管道技术的发展趋势
        1.1.4 国内天然气管道现状及发展
    1.2 天然气管道优化设计概述
        1.2.1 天然气管道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及内容
        1.2.2 天然气管道优化设计研究成果
    1.3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概述
        1.3.1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3.2 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技术的发展概况
        1.3.3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设计变量确定
    2.2 最优准则分析
    2.3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约束条件
        2.3.3 数学模型
3.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求解
    3.1 广义几何规划优化方法
    3.2 广义几何规划算法步骤
    3.3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算例及结果
4.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
    4.1 广义几何规划灵敏度分析算法
        4.1.1 广义几何规划灵敏度分析算法
        4.1.2 从广义几何规划的最优原始变量求解最优对偶变量的方法
    4.2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模型灵敏度分析步骤及框图
    4.3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结果
        4.3.1 与管径成正比的敷设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2 与管道单位重量成正比的敷设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3 与功率无关的压缩机站投资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4 与功率成正比的压缩机站投资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5 与功率无关的压缩机站年经营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6 压缩机站单位功率年经营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7 压缩机站年维护费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8 自耗气气价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9 管材屈服极限扰动的灵敏度分析
        4.3.10 输气干线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总结
5.程序设计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优化设计中的智能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优化设计概述及目前的问题
    1.2 优化理论及优化算法
        1.2.1 约束非线性优化方法
        1.2.2 混合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方法
        1.2.3 多目标优化设计
        1.2.4 优化设计的灵敏度分析
        1.2.5 模糊优化设计
        1.2.6 随机规划
    1.3 优化设计软件
    1.4 网上优化资源
    1.5 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1.5.1 初始设计方案的智能生成
        1.5.2 智能建模技术
        1.5.3 优化算法的智能选择
        1.5.4 优化过程的智能监控
        1.5.5 基于知识库的直接优化方法
    1.6 可视化技术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1.6.1 科学计算可视化回顾
        1.6.2 优化设计中的可视化技术
    1.7 本文的工作和主要研究内容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一种对收敛区间进行区间估计的遗传算法
    2.1 自然进化与遗传算法
    2.2 GA理论与方法
        2.2.1 模式定理
        2.2.2 编码策略
        2.2.3 遗传操作
        2.2.4 适应度评价
    2.3 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
    2.4 遗传算法的伪码描述
    2.5 遗传算法的特点
    2.6 问题的提出
    2.7 本文提出的遗传算法中对收敛区间进行区间估计的原理
    2.8 基于区间估计的遗传算法的特点
    2.9 算例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遗传算法中加速算子的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单亲繁殖
        3.2.1 梯度算子
        3.2.2 正交搜索算子
    3.3 进化算子
    3.4 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点退火策略的模拟退火法
    4.1 概述
    4.2 Metropolis准则
    4.3 模拟退火算法的伪代码描述及参数确定
        4.3.1 伪码描述
        4.3.2 模拟退火法中一些参数的确定
    4.4 基于多点退火策略的模拟退火法
    4.5 进一步改进
    4.6 算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方差分析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5.1 概述
    5.2 灵敏度分析的发展状况
        5.2.1 罚函数法的灵敏度分析
        5.2.2 几何规划灵敏度分析
    5.3 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
        5.3.1 多元函数的单调性
        5.3.2 用多元函数的极值理论进行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
    5.4 基于方差分析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5.5 灵敏度分析实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工程实例推理的初始优化方案智能生成方法探讨
    6.1 引言
    6.2 问题的提出
    6.3 工程设计实例的组织和表示
    6.4 工程实例的组织与检索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优化计算中的可视化技术研究
    7.1 概述
    7.2 优化计算的可视化建模
    7.3 优化过程的可视化
    7.4 缩减子空间优化的可视化迭代算法实现
    7.5 优化可视化应用实例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优化计算的可视化编程技术及其环境的研究
    8.1 问题的提出
    8.2 可视编程技术的概念
    8.3 优化计算可视编程中的数据流机制和驱动方式
        8.3.1 数据流机制
        8.3.2 数据流图中结点的两种驱动方式
    8.4 优化计算可视编程设计环境
    8.5 基于MATLAB5.3的优化可视编程建模策略及寻优流程
        8.5.1 优化计算的可视编程建模策略
        8.5.2 寻优流程
    8.6 优化算法可视化编程的实现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工程优化设计实例
    9.1 轮式起重机整机优化设计
    9.2 轮式起重机起升机构优化设计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几何规划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型几何规划
2 缩并迭代的几何规划
3 例1 副翼支点布局
4 例2 飞机总体方案参数优化设计

四、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安全防灾到韧性建设——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探索与展望[J]. 吕悦风,项铭涛,王梦婧,吴次芳.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9)
  • [2]基于数据驱动的杭州萧山区公共中心体系认知与优化研究[D]. 阮一晨. 浙江大学, 2021(01)
  • [3]基于高效换乘的汽车客运枢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张楠.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4]跨文化视角下城市街区形态比较研究[D]. 刘羿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优化研究[D]. 李嘉喆. 上海大学, 2021
  • [6]非线性几何规划算法研究[D]. 赵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7]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D]. 杨吉会. 汕头大学, 2007(06)
  • [8]灵敏度分析在输气干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周昊. 西南石油学院, 2005(04)
  • [9]优化设计中的智能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研究[D]. 吴镇. 武汉理工大学, 2002(02)
  • [10]几何规划在飞机总体设计中的应用[J]. 王小宛,刘天丰,张永顺. 航空学报, 1999(06)

标签:;  ;  ;  ;  ;  

几何规划在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