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王倩

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王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江苏省

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1](2016)在《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江苏省人口密度位于全国第四位、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步的加快,社会经济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带来的水资源供需不协调问题也日渐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重要的制约因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已迫在眉睫。全面客观地研究江苏省用水效率的时间分异性,探究影响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相关因素,对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相关政策的制定、对策建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效率定性研究的相关成功经验和重要成果,结合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法及其改进方法,研究2005-2014年江苏省用水相对效率,并探索规模冗余率及技术冗余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相关因素。本文首先对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及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进行系统研究。选取生活、生产用水,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利用面积作为输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输出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将决策者的影响纳入研究中,结合江苏省2005-2014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传统数据包括分析法求出各指标规模冗余率,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求出技术冗余率,进而求出江苏省这10年间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研究其时间分异特征。为江苏省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从时间跨度来看,江苏省水资源规模冗余率与技术冗余率随时间变化不断下降,相对利用效率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证明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整体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上升,从而促进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提高。探究水资源利用规模冗余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吻合,其中2006年为拐点年,06年之前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规模属于粗放式,需要依靠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发展;06年之后,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相对效率逐渐受到重视,经济的发展不再单纯依靠资源的消耗,从而促进了用水相对效率的提高。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则呈负相关关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从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2)影响技术冗余率和规模冗余率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与技术冗余率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第叁产业比重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与规模冗余率正相关的因素是固定资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两组典型变量的显着水平均为0.001,说明典型变量之间相关性是显着的。(3)江苏省应从水资源管理体制、节水技术、公民节水意识等方面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许春花,郑昭佩,惠素敏,李念,赵启[2](2015)在《基于DEA的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以投入为主导的DEA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和总用水量、总用水人口、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为产出投入指标,对山东省2009~2013年17地市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时空差异较大,大多数地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同时兼顾;非有效地市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存在资源浪费和高污染排放现象,可通过投影值改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付小雪,陈宜金[3](2012)在《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为例,采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了2001—2009年北京市18区(县)的水资源利用的相对效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18区(县)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有所提高;空间分布呈随机性;没有显着的空间分布特征,即趋同或异质现象。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比得出,北京市各区(县)的用水效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2年05期)

孙才志,谢巍,姜楠,陈丽新[4](2010)在《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用水相对效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0年11期)

孙才志,刘玉玉[5](2009)在《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出各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变化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高,欠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最低;②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着的差异,11年内经历了先缩小后变大的过程,到2007年差异总体上在扩大,水资源利用水平相似地区之间差异在缩小;③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反映。(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姜楠[6](2009)在《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绝对数量较高而相对数量较低的缺水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对于水资源需求的日益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解决目前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对我国用水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全面客观地研究,分析各地区用水效率差异的原因,对我国相关政策和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吸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功经验和重要成果,在成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改进,研究我国各省市的用水相对效率,提出了“规模冗余率”和“技术冗余率”两个概念,探讨了它们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对用水相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DEA方法以及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用水效率进行系统研究。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输入指标,GDP作为输出指标,结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200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个指标的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用水相对效率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用水相对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空间分析表明我国地区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大,发达地区高、欠发达地区低:从时间变化上看,我国用水效率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利用的规模冗余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库兹涅茨理论相吻合,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冗余率与农业生产用水比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教育费用支出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而规模冗余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农业生产用水比重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提高用水效率的合理建议,从而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孙才志,李红新[7](2008)在《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9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与技术冗余率,进而计算出用水相对效率,并对其在时空上的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研究发现,水资源利用的规模冗余率与人均GDP的关系同库兹涅茨理论相吻合,而技术冗余率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从而为人们利用规律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08年10期)

姜楠[8](2008)在《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本文根据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2年到2006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输入指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输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规模冗余率,利用(本文来源于《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7-01)

孙才志,李红新[9](2007)在《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本文根据辽宁省十四个城市1999年到2005 年的相关数据,选择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以及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等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应用以投入为主导的DEA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和总用水量、总用水人口、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为产出投入指标,对山东省2009~2013年17地市的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时空差异较大,大多数地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同时兼顾;非有效地市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存在资源浪费和高污染排放现象,可通过投影值改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倩.江苏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2].许春花,郑昭佩,惠素敏,李念,赵启.基于DEA的山东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付小雪,陈宜金.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

[4].孙才志,谢巍,姜楠,陈丽新.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0

[5].孙才志,刘玉玉.基于DEA-ESDA的中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09

[6].姜楠.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7].孙才志,李红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J].资源科学.2008

[8].姜楠.我国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C].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8

[9].孙才志,李红新.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标签:;  ;  ;  ;  

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论文-王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