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规律论文-黄仔牛

熔化规律论文-黄仔牛

导读:本文包含了熔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镍渣,CaO-SiO_2-FeO-MgO渣系,熔化特性,黏度

熔化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黄仔牛[1](2019)在《改质镍渣熔融氧化过程中熔化特性与黏度演变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闪速炉水淬镍渣是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废,其中的TFe含量可达40wt%,因此研究镍渣中铁资源综合回收对镍渣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熔化特性与黏度直接影响熔渣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传质速率以及晶体的析出与长大速率,是熔融镍渣氧化过程中磁铁矿相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镍渣成分复杂,元素种类较多,其主要渣系为CaO-SiO_2-FeO-MgO四元体系,因此我们在研究该四元体系的基础上,探究实际镍渣熔化特性与黏度的变化规律和主控因素,为改质熔融氧化法提取镍渣中的铁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支撑。本文研究了碱度与FeO含量对CaO-SiO_2-FeO-MgO渣系相图、熔化特性以及黏度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演化上阐明了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碱度对镍渣熔化温度与黏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佳的氧化条件;最后探究了改质镍渣熔融氧化过程中铁元素的富集行为。具体结论如下:(1)利用FactSage计算CaO-SiO_2-FeO-MgO四元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当碱度为0.38~1.50时,成分点位于尖晶石相初晶区,且随碱度的增加,尖晶石相初晶区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当FeO含量为6.00~16.00 wt%时,成分点位于黄长石相初晶区,当FeO含量达到26.00 wt%时,成分点位于尖晶石相初晶区;FeO含量为26.00~46.07 wt%时,随着FeO含量的增加,尖晶石相初晶区面积逐渐增大。(2)对CaO-SiO_2-FeO-MgO四元渣系的熔化特性与黏度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当碱度为0.38~1.50时,随着碱度的增加,渣系的液相线温度、熔化温度和临界黏度温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碱度为0.90时,液相线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流动温度和临界黏度温度均达最低,分别为1297℃、1244℃、1256℃、1274℃和1263℃;当FeO含量为6.00~46.07 wt%时,随着FeO含量的增加,渣系的液相线温度、熔化温度和临界黏度温度均呈减小的趋势;随着碱度与FeO含量的增加,熔渣黏度逐渐减小,这主要是因为熔渣结构发生了由层状或网状结构向二聚体或单体结构转变,使得硅酸盐的聚合度不断减小。(3)对实际镍渣的熔化温度与黏度的研究表明:当碱度为0.38~1.50时,随着碱度的增加,镍渣的熔化温度与临界黏度温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碱度为0.90时,镍渣的熔化温度与临界黏度温度最低,软化温度、半球温度、流动温度和临界黏度温度分别为1275℃、1313℃、1406℃和1294℃,这些结果与(2)中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改质镍渣熔融氧化过程中,适宜的氧化条件是温度1400~1500℃,碱度0.90。(4)对实际镍渣中磁铁矿相析出行为的研究表明:改质剂CaO的加入有助于镍渣中铁橄榄石与铁镁橄榄石的分解;改质剂CaO与氧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实现镍渣中的铁组分向磁铁矿相中的迁移与富集;尖晶石中主要物相为磁铁矿相(Fe_3O_4)。碱度为0.90的改质氧化镍渣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磁铁矿相在1455℃时开始析出,0~10 s时磁铁矿相晶粒的长大速率为1.20μm/s,明显高于10~22 s时磁铁矿相晶粒的长大速率0.16μm/s,22 s后磁铁矿相的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呈颗粒状。(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4)

潘露,张成林,王亮,刘麒慧,王刚[2](2019)在《基于选区激光熔化的316L不锈钢的裂纹形成规律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316L不锈钢,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与成形件裂纹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裂纹形貌、化学成分、析出相种类和晶粒尺寸,获得了不同位置处裂纹的组织结构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纹主要为微孔聚集形裂纹、气泡聚集形裂纹和热裂纹。随着线能量密度的增大,微孔聚集形裂纹和气泡聚集形裂纹数目先增加后减少,热裂纹单向逐渐增多。优化工艺参数(线能量密度为222.2J/m,激光功率为200W,激光扫描速率为900mm/s)下,获得了无裂纹、无气泡、少量孔隙的成形件。(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安超,张远明,张金松,吕东喜,阮亮[3](2018)在《工艺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型件致密度影响规律和孔隙缺陷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实验法利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型钴铬合金材料,研究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铺粉厚度h和扫描间距d四个工艺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型件致密度的影响规律和孔隙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工艺参数中铺粉厚度对SLM成型件致密度影响最大;在工艺参数P=170W,v=500mm/s,h=0.03mm,d=0.06mm条件下得成型件致密度最高达96.59%。成型件孔隙的数量和尺寸与致密度密切相关,成型件内部孔隙缺陷主要可分为两类:不规则形匙孔和圆形气孔;前者尺寸较大,由球化效应、粉末熔化凝固的体积皱缩效应等引起的部分底层粉末未充分熔化造成;后者尺寸微小,主要由熔池凝固太快造成的内部氮气和物质蒸发形成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高飘,魏恺文,喻寒琛,杨晶晶,王泽敏[4](2018)在《分层厚度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i-5Al-2.5S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层厚度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成形Ti-5Al-2.5Sn(TA7)钛合金试样致密度、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和扫描间距一定的条件下,当分层厚度≤40 mm时,致密度随激光体能量密度的下降不断提高;当分层厚度>40 mm时,致密度则随激光体能量密度的下降先升高后降低。随分层厚度的增大和扫描速率的降低,SLM成形过程中的冷却速率逐步下降,当冷却速率低于6.8×10~7K/s时,显微组织由针状马氏体α′逐渐向岛状α_m转变。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所有分层厚度(20~60 mm)下均能成形致密的TA7试样,其显微硬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超越铸件和锻件;且当分层厚度≤40 mm时,韧塑性超越铸件,达到锻件水平。成功探索出能够兼顾TA7样品成形效率、冶金质量及力学性能的优选分层厚度及SLM工艺参数组合。(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章媛洁,宋波,赵晓,张李超,魏青松[5](2018)在《激光选区熔化增材与机加工复合制造AISI 420不锈钢: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增材制造技术具备极端复杂构件制造能力,为高性能构件的材料结构一体化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在激光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熔池稳定性,熔池间界面结合性,熔体与基体的润湿性等因素直接影响构件微观组织、表面精度与粗糙度。其中,SLM成形的金属表面粗糙度较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SLM技术与机加工复合是发展趋势之一。因此,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对SLM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分别研究了机加工对不同致密度金属,不同铣削深度及不同铣削面对金属试样粗糙度及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其中,试样粗糙度经过铣削后从约10μm降低到1μm以下,极大改善了制件的表面质量。同时,通过铣削使试样水平方向的残余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并大幅降低。(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吕国民[6](2018)在《固体熔化中温度变化规律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概述在物理教学中,固体熔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物体的状态从固态变成液态。学生在学习时最为关注的是熔化发生的条件以及熔化的发生有什么特点,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在熔化的过程中,周围的热量会被吸收,因此,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会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也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2期)

龙伟月,曹晓玲,袁艳平,向波,余南阳[7](2018)在《内径尺寸对环形相变蓄热单元熔化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外壁面等温加热、内壁面绝热的环形单元内径尺寸对单元内相变材料熔化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焓-多孔介质模型对外径尺寸固定不变条件下的5种不同内径尺寸的水平环形单元熔化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径与内径之比N在2.0≤N≤2.5内时,各单元内传热机制发展相近,内径对平均储热速率的影响较小;1.5≤N<2.0时,N值越小(即内径越大),单元内传热机制由导热转变为自然对流的进程越早,其平均储热速率越大,且边界温度越高;1.5≤N<2.0时,内径对单元平均储热速率的影响更加明显。当边界温度为85℃,N从2.5减至1.5,平均储热速率提升达15%。此外,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单元熔化分数f关于Ste、Fo、Ra的准则式为:f=0.1193+0.9057X+6.2058X~2-8.7922X~3,式中X=Ste·Fo·Ra~(0.05)。(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安超,张远明,张金松[8](2018)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参数对钴铬合金材料成型件致密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成型钴铬合金,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铺粉厚度h和扫描间距d对多层成型件致密度、上表面粗糙度和侧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铺粉厚度是影响SLM成型件致密度大小的最重要因素,而激光功率是影响成型件上表面和侧面粗糙度的最重要因素。获取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P=170 W,v=500mm/s,h=0.03mm,d=0.08mm,该工艺参数下成型件的致密度最高达97.05%,上表面粗糙度Ra最低为20.3μm,侧面粗糙度Ra为15.5μm。致密度和表面粗糙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表面粗糙度的累积效应会导致成型件致密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8年03期)

崔莹[9](2017)在《创新复习模式 提高复习效率 提升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对“固体熔化规律”专题复习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复习课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新授课的模式来上复习课,教师重新为学生讲一遍基本概念、性质、原理,分析几个典型例题,再进行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另一种做法是领着学生做习题、做模拟试卷,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怎样复习效率高,怎样复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复习课不再成为知识的简单重复,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不但知识得以巩固,学习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中学)》期刊2017年06期)

张慧[10](2017)在《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的凝固组织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过程中,金属粉末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热源作用下,迅速熔化形成微熔池,激光热源移走后熔池内熔体快速冷却凝固,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非常高。温度分布对成形件组织影响很大,材料的组织决定力学性能,但SLM实际成形过程温度的测量非常困难。本文从微熔池的熔化和凝固入手,研究SLM成形TC4合金的温度场分布和组织演变及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SLM成形TC4合金过程进行温度场模拟,考虑TC4合金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非线性变化,以及粉末颗粒尺寸和形貌对粉末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APDL语言实现生死单元技术和热源的动态加载,得到SLM成形TC4合金过程的温度场分布。随激光热源加载,热量不断积累,温度升高,光斑作用点中心的瞬时温度最高,光斑作用中心前端的等温线比后端等温线更密集,主要是由两端的导热不同引起。温度场模拟得到熔池的温度梯度最高达到106 K/m,冷却速度最高可达105 K/s。在激光作用区域内不同节点和工艺参数下经历热循环规律基本相似,但会影响热循环曲线的温度峰值,激光功率越大或扫描速度越小,温度峰值越高。温度场模拟得到TC4合金粉末受激光热源作用形成的微熔池宽度和深度仅几十微米,发现了温度分布影响微熔池的形态。工艺参数直接影响熔池的尺寸,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或扫描速度降低,熔池的宽度和深度均增加,相比于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对熔池尺寸的影响不显着。SLM成形所用TC4合金粉末颗粒近似为球形,微观组织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马氏体长度小于10μm。SLM成形单层单道TC4合金,得到单道熔池内的组织由大量针状马氏体组成,针状马氏体的平均长度约为35μm,比粉末的组织更粗大。熔池的形态对工艺参数比较敏感,主要考虑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或扫描速度减小,热输入增加,熔池的熔深和熔宽增大,单道熔池与基体上表面的夹角也逐渐增大。SLM成形TC4合金块体试样,分析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发现块体试样上表面为相互垂直的棋盘状组织,纵截面组织为沿堆积成形方向外延生长的β柱状晶,柱状晶内是大量针状马氏体,室温下主要相组成是α′相。同时,改变工艺参数,组织发生变化,热输入增大,柱状晶组织变粗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熔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制备了316L不锈钢,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与成形件裂纹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裂纹形貌、化学成分、析出相种类和晶粒尺寸,获得了不同位置处裂纹的组织结构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纹主要为微孔聚集形裂纹、气泡聚集形裂纹和热裂纹。随着线能量密度的增大,微孔聚集形裂纹和气泡聚集形裂纹数目先增加后减少,热裂纹单向逐渐增多。优化工艺参数(线能量密度为222.2J/m,激光功率为200W,激光扫描速率为900mm/s)下,获得了无裂纹、无气泡、少量孔隙的成形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熔化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仔牛.改质镍渣熔融氧化过程中熔化特性与黏度演变规律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2].潘露,张成林,王亮,刘麒慧,王刚.基于选区激光熔化的316L不锈钢的裂纹形成规律及机理[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3].安超,张远明,张金松,吕东喜,阮亮.工艺参数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型件致密度影响规律和孔隙缺陷形成机理研究[J].激光杂志.2018

[4].高飘,魏恺文,喻寒琛,杨晶晶,王泽敏.分层厚度对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i-5Al-2.5S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J].金属学报.2018

[5].章媛洁,宋波,赵晓,张李超,魏青松.激光选区熔化增材与机加工复合制造AISI420不锈钢:表面粗糙度与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6].吕国民.固体熔化中温度变化规律的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

[7].龙伟月,曹晓玲,袁艳平,向波,余南阳.内径尺寸对环形相变蓄热单元熔化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8

[8].安超,张远明,张金松.选区激光熔化工艺参数对钴铬合金材料成型件致密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研究[J].应用激光.2018

[9].崔莹.创新复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复习能力——对“固体熔化规律”专题复习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7

[10].张慧.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的凝固组织演化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标签:;  ;  ;  ;  

熔化规律论文-黄仔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