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教学之浅谈

现当代诗歌教学之浅谈

读诗使人聪慧,读诗陶冶性情,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情感更是其魅力。《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些诗歌是不同于古典诗歌的现代新诗。在现代新诗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把握新诗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特点,也要把握新诗的美学风貌,更要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素养。

一、展现诗美,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美事最能激发兴趣。“诗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精神最优雅的表达方式。”要让学生走进诗,喜欢现当代诗歌,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现当代诗歌的美和神韵。在课堂导语时,我们要注意美感和关联。例如可以选用与所学诗人相关的诗句来导入,或与所学的诗歌内容相关的诗文导入,或者他人点评诗人诗歌的名言名句并与所学的诗歌相关的内容导入。

如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可以选用学生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这两首词的词牌名相同,且在风格和情感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另外,我们也可以选用诗人柳亚子点评毛泽东的诗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不仅概括出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同时,在《沁园春·长沙》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再如戴望舒《雨巷》导入中,可选用南唐诗人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诗可以说是《雨巷》诞生的蓝本,关系密切。同时,它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到那种朦胧愁怨的诗歌氛围中。由此让学生感悟诗美,生发出学习该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之初就沉醉。

二、反复吟诵,感悟诗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诗歌是开启欣赏诗歌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吟诵诗歌并不是单纯的反复无目的的读,而是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氛围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调动学生的学诗热情,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现当代诗歌在格律上并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是它却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强调诗歌的音乐美。讲授《再别康桥》时,老师可为学生带感情的朗诵这首诗。用舒缓的语调,把告别母校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表达出来。

朗诵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用自己朗读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可组织学生反复而不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语言更富有活力,使诗歌的生命跳跃起来。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会渐渐地惊异于文字的奇妙组合,领略数千年锤炼的汉语的意蕴,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韵。从《沁园春·长沙》独处橘子洲头的壮丽景象,读出诗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读出对未来必胜的壮志豪情。从《雨巷》读出江南小巷梅雨时节的幽深迷蒙,读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凄婉哀怨,读出诗人的彷徨惆怅。从《再别康桥》读出康河周围清丽柔和的美景,读出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以及康桥对诗人的浓浓不舍。从《大堰河——我的保姆》读出乳母大堰河的辛劳质朴,读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关爱,读出诗人对大堰河之类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与讴歌。

朗诵诗培养学生语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是加深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分析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在诗歌的阅读鉴赏时,要求学生应充分开展想象和联想,分析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情感。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古诗我们常做意象分析,其实现当代诗歌中,意象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感知,捕捉意象,发挥联想,把握意境,分析意象,品味意境。以《雨巷》为例,反复诵读之后,我们初步的整体感知出全诗情感低调迷蒙,并总结出本诗的几个主要意象:丁香、油纸伞、雨巷、篱墙、姑娘、我。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试着描绘诗人撑着油纸伞,在飘着绵绵细雨的悠长而寂寥的雨巷中徘徊的情形,感受诗人所创造的那种孤寂冷落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人迷茫凄婉的心绪。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丁香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丁香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型很特别,人们习惯的称之为丁香结,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在本诗中美丽、高洁、愁怨的代表。并进一步分析出“雨巷”、“姑娘”这一系列意象的象征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品味意境。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质朴纯净的语言,明快纯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向往。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光怪陆离,充满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

四、以诗解诗、拓展写作

在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有关的诗歌进行比较、归类,有利于加深对诗歌内涵及艺术美的理解。这是很好的积累丰富知识,提高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阔大视野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发现、接收新概念、新思想的机会就越多。例如,讲解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可与他的另一篇诗歌《我爱这土地》比较讲解。诗人艾青的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土地情结”,这“土地情结”指的不仅是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深沉的爱,同时也有对这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深切的爱。在这两首诗歌中,都表现出了这一类似的主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现当代诗歌中,常常流淌着古典的韵味,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以诗解诗,就是很好的方法。《雨巷》中关于“丁香”这一意象的分析,我们只需要列举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等,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丁香”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对诗歌的分析鉴赏结束后,我们可以采取一种读写结合的策略,来加深学生的认知。可以通过仿写改写或者写感受鉴赏评论几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再别康桥》的学习中,可设计写作任务:选择诗中的一节或者某一意象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精心选择诗歌意象、认真推敲诗句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我对现当代诗歌教学的点滴看法。诗歌的学习,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应该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多读多写,一定有所收获!

标签:;  ;  ;  

现当代诗歌教学之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