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模型试验论文-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赵永安

静力模型试验论文-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赵永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力模型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灌渠,悬移质,颗粒级配,减淤措施

静力模型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赵永安[1](2019)在《引黄灌渠泥沙迁移特性与渠道挟沙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品乐,刘俊雄[2](2019)在《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在不同受力方向的滞回特性相差巨大,现有恢复力模型无法考虑不同受力方向对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6个1/2比例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受力方向及截面高厚比对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滞回特性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刚度退化率以及强度退化率,建立了考虑不同受力方向对滞回特性影响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叁线型"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的恢复力特性,其成果可为此类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隋?,薛建阳,董金爽,张锡成,谢启芳[3](2019)在《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设计制作了4个试件,进行了快速动力加载试验,对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基于对试件在受力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特征的研究,并考虑加载动力效应,提出了试验试件的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及恢复力模型,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从开始加载到最终发生破坏可分成开裂、屈服、极限、破坏4个阶段。试件从屈服阶段开始,随着加载的进行产生了明显的加载和卸载刚度退化及卸载残余变形;提出了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的骨架曲线吻合度较高;并采用所提出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了滞回曲线,将其变化趋势与试验滞回曲线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相似度,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徐龙河,孙雨生,要世乾,李忠献[4](2019)在《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装配式自复位耗能(ASCED)支撑,该支撑主要由核心杆、外管、摩擦耗能系统和碟簧复位系统组成。对ASCED支撑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原理及力学性能进行了介绍,基于经典的Bouc-Wen模型建立了ASCED支撑的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长为1.2 m的ASCED支撑试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了支撑滞回特性、耗能能力、残余变形等性能。结果表明在低周往复荷载下支撑的摩擦耗能系统与碟簧复位系统能有效的共同工作,呈现出饱满的旗形滞回曲线,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和良好的自复位性能。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支撑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残余变形接近,表明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准确描述ASCED支撑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及自复位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维,李爱群,王星星,高尚信[5](2019)在《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及其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DSI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对DSI装置的受力机理及变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DSI装置的原点指向恢复力模型(OO恢复力模型).此外,对典型DSI装置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特征,并利用试验结果对OO恢复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OO恢复力模型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摩擦力对其恢复力特性影响较大;往复荷载试验工况下,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加载频率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小,动荷载幅值和加载预压位移的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动荷载幅值的增加,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度逐渐减小,因加、卸载刚度不同呈明显不对称性形状;随着加载预压位移的增大,DSI装置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趋于饱满,其耗能能力逐渐增强.OO恢复力模型能够有效模拟DSI装置的力学行为,利用OO恢复力模型计算的DSI装置的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8%之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峰,周国庆,莫品强,严康[6](2019)在《小重力环境下静力触探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基地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与关键是充分掌握月壤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目前由于缺少对小重力环境的真实模拟而难以系统、准确地揭示土的力学、工程等特性与重力场间的耦合环境效应。通过利用磁拟小重力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小重力环境(1/6g、1/3g、2/3g、1g)下磁敏性无黏性土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探头在贯入过程中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3个应力增长阶段,在同一贯入深度处,锥尖阻力随重力场的增大而增大;归一化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而随重力场的增大却逐渐减小;同时,归一化锥尖阻力的最大值和最终稳定值与重力场相似常数的倒数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吴方伯,欧阳靖,周绪红,张高波[7](2019)在《免模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8片免模剪力墙与1片现浇剪力墙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免模墙体的抗震性能,比较了裂缝开展规律和破坏特征上与现浇墙体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除保温侧外,免模墙体裂缝开展与现浇墙体类似,破坏时预制模与核心现浇混凝土在塑性铰区域压溃程度有明显差别,保温墙体两侧预制模压溃程度也不一致;根据试验现象,建立了考虑不同加载阶段预制侧模参与工作程度的四折线骨架曲线特征点的计算方法,根据屈服后实测的各级滞回曲线滑移与捏拢等形状特征,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及滑移的滞回规则。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特征点与实测特征点较为接近,模拟滞回曲线能很好的反映实测滞回曲线的规律。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作为免模剪力墙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的依据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2期)

陈涛,周献祥,刘畅,谢伟,李建赢[8](2019)在《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法加固砌体结构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采用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法加固砌体结构缩尺模型试件的破坏形态,评价其抗震储备能力,对经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后的模型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和位移特征,基于Pushover方法评价了试件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模式为窗间墙体交叉条带附近开裂破坏,未形成贯通交叉裂缝,交叉条带法加固可有效改善窗间墙体的破坏形态;试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对振动台试验后未破坏的试件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再次进行试验的综合试验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5期)

栾玉博[9](2019)在《悬浮隧道从计算机模拟走到物理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在水中悬浮,车辆在隧道中行驶,司机感觉与平地行车并无区别……多年以后,当人们对这种场景习以为常时,定会惊叹于现在科研人员的大胆想象和突破精神。这种悬浮在水中的隧道,被称为“悬浮隧道”,又称阿基米德桥,为深海峡湾、岛陆间、岛岛间及湖泊间的交通建设提供了(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报》期刊2019-02-28)

郑山锁,张晓辉,赵旭冉,刘毅[10](2018)在《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框架梁的抗震性能,对5根钢框架梁进行了近海大气环境加速腐蚀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锈蚀程度对钢框架梁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的增加,试件底端翼缘屈曲、腹板鼓曲及塑性铰形成所对应的位移逐渐减小;试件承载力及延性显着降低,强度和刚度退化明显,耗能变差。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循环退化指数,建立了能够反应强度、刚度循环退化效应的锈蚀钢框架梁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滞回曲线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恢复力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为近海大气环境下在役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奠定了试验与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12期)

静力模型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在不同受力方向的滞回特性相差巨大,现有恢复力模型无法考虑不同受力方向对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6个1/2比例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受力方向及截面高厚比对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滞回特性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刚度退化率以及强度退化率,建立了考虑不同受力方向对滞回特性影响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叁线型"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的恢复力特性,其成果可为此类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力模型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赵永安.引黄灌渠泥沙迁移特性与渠道挟沙力模型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2].张品乐,刘俊雄.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3].隋?,薛建阳,董金爽,张锡成,谢启芳.附设粘滞阻尼器的混凝土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4].徐龙河,孙雨生,要世乾,李忠献.装配式自复位耗能支撑恢复力模型与试验验证[J].工程力学.2019

[5].王维,李爱群,王星星,高尚信.碟形弹簧竖向隔震装置的恢复力模型及其试验验证[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6].高峰,周国庆,莫品强,严康.小重力环境下静力触探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7].吴方伯,欧阳靖,周绪红,张高波.免模剪力墙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8].陈涛,周献祥,刘畅,谢伟,李建赢.钢筋-砂浆面层交叉条带法加固砌体结构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9].栾玉博.悬浮隧道从计算机模拟走到物理模型试验[N].中国交通报.2019

[10].郑山锁,张晓辉,赵旭冉,刘毅.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8

标签:;  ;  ;  ;  

静力模型试验论文-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赵永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