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接入论文-夏炳军,权锐,何峰,陈华睿

子网接入论文-夏炳军,权锐,何峰,陈华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子网接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EPON,信息交互,安全隔离

子网接入论文文献综述

夏炳军,权锐,何峰,陈华睿[1](2017)在《电力EPON多子网接入与传输的隔离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EPON网络架构以及信息交互模式的研究,从电力EPON的局端和用户端两个方面分析了多子网接入及传输的安全隔离技术。电力EPON用户端的智能终端设备,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安全防护技术与策略、硬件安全检测技术,实现了安全防护隔离。电力EPON局端,基于"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综合防护"的技术准则,实现了多系统、多子网间的安全防护隔离。(本文来源于《2017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2-25)

吴海乔[2](2016)在《基于QualNet真实子网接入的半实物仿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半实物仿真是一种将实物通信设备接入到网络仿真软件中进行联合仿真的测试方法,通过虚实一体的联合仿真能够得到比纯软件仿真更加精确的测试评估结果,是大规模通信网络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网络半实物仿真方法大多针对单虚拟节点与单真实节点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少数在网络协议解析的基础上实现了真实子网接入(一对多)。然而网络协议解析需要明晰真实设备所运行的协议及消息格式,这限制以上方法针对私密协议通信设备接入的应用,如军用电台接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ualNet真实子网接入的半实物仿真方法,设计并实现此方法所需的半实物仿真接口——真实子网接入半实物仿真接口。此半实物仿真方法无需对真实设备的路由协议进行解析,而是通过构建真实—虚拟网关映射表,解决了真实、虚拟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的路由寻址问题,实现了将运行任何路由协议的IP真实子网接入到虚拟仿真网络中的目的。本文最后对此半实物仿真方法的接口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测试。定量测试表明,此半实物仿真接口消除了对接入真实子网的路由协议限制;定性测试表明,此半实物仿真接口引入了微量的时延,这对网络性能测试的结果影响微乎其微。总之,通过该半实物仿真方法为构建IP真实子网接入的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刘伟[3](2015)在《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在为用户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在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采用移动子网的应用场景中,现有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通信连续性差、通信带宽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支持子网移动的代理移动IPv6(N-PMIPv6, NEMO-enabled Proxy Mobile IPv6)多接口接入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无线接入网络资源为移动子网用户提供具有更好通信连续性和更高通信带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本文综述了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PMIPv6、NEMO、N-PMIPv6和多家乡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N-PMIPv6架构进行功能扩展,提出了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方案,实现了N-PMIPv6多接口移动路由器的接入、接口间切换及多接口并行传输等功能。本方案实现了N-PMIPv6中移动路由器的多接口接入,移动路由器同时使用多种无线接口接入上层网络,并根据各个接口的状态为接入的移动节点分配通信时使用的接口,从而实现了对多接口资源的更充分利用;方案实现了移动路由器多接口间切换,移动路由器根据各个接口的状态变化对各个接口上的数据流进行切换,从而避免了接口状态恶化造成的通信中断,提高了移动节点通信的连续性;方案实现了多接口并行传输,移动路由器将移动节点的数据包以连接为单位均衡在多个接口上进行并行传输,从而提高了移动路由器的总体可用带宽。本文将方案分为多接口接入和多接口并行传输两个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在Linux系统下对方案进行了实现。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对实现方案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移动子网通信的连续性和总体可用带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3-16)

耿道渠,李小龙,代富江,柴俊,夏青[4](2014)在《6LoWPAN子网接入(IPv4)Internet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刘腾飞[5](2014)在《PMIPv6移动子网接入协议的优化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网络的节点移动性管理技术——代理移动IPv6协议(PMIPv6)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子网移动作为代理移动IPv6下的一种关键场景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至今尚未在IETF中形成标准。目前代理移动IPv6下的移动子网协议主要有以下叁种:普通移动子网协议(C-NEMO),支持移动子网的PMIPv6(N-PMIPv6)和基于网络的的移动子网协议(N-NEMO)。C-NEMO支持的节点类型较少,N-PMIPv6存在隧道嵌套的问题。相比之下,基于网络的移动子网协议N-NEMO解决了N-PMIPv6中隧道嵌套的问题,且支持节点类型全面。但是,N-NEMO在移动子网切换方面还有不少缺陷,而且移动子网的接入认证尚未得到解决。本论文针对基于网络的移动子网协议N-NEMO在解决网络整体移动性上的不足展开研究,对N-NEMO进行扩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代理移动IPv6下移动子网接入方案。论文首先综述了互联网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简要介绍了Radius协议和N-NEMO基本协议的工作原理,分析了N-NEMO的优点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Radius和N-NEMO基本支持协议的特点,提出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移动子网接入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移动子网标识符机制,将处于同一移动子网的移动终端赋予相同的移动子网标识符,从而降低了移动子网切换过程中的信令开销。同时,本方案融入Radius认证机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移动子网接入方案。本文按照方案中所设计的功能要求,对整体方案进行了模块划分和软件结构设计,并对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终在Linux-2.6.35.6内核平台上实现了代理移动IPv6下移动子网接入方案,并进行了协议功能测试工作。最后,对本论文的整体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4-01)

陈越,贾洪勇,谭鹏许,邵婧[6](2013)在《基于流认证的IPv6接入子网主机源地址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以密码学方法实现的IPv6接入子网主机高速源地址验证方案。把主机MAC地址作为身份同主机公钥相绑定,利用密码生成地址算法从主机公钥衍生出IPv6接入子网地址,通过数字签名提供主机真实性的验证,以消息认证码和流认证技术实现接入网关对数据分组流IPv6地址的快速安全的验证。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以低开销实现数据分组源地址验证,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范岩,张思东[7](2010)在《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机制固定子网接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与位置分离机制很好地解决了核心网的路由可扩展问题,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改善互联网对移动性的支持能力,各种域内微移动协议也成为各大高校和通信业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分离与映射机制下,提出了虚拟树状子网网络结构,设计了接入子网的路由以及终端的接入过程,实现了微移动协议。接入子网的引入使得终端的移动不再是必须经过核心网的宏移动,有效地降低了终端移动切换过程中的时延和丢包率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0年10期)

孙照辉[8](2009)在《一体化网络中子网接入方案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各种应用服务的迅猛发展,现有互联网网络构架的一些原始设计缺陷逐渐显露出来,IP地址身份与位置双重特性正是其中之一。身份与位置分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互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的改善互联网对移动性的支持能力,各种域内微移动协议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和通信业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将这两大点相结合,分离映射机制下的子网接入便应运而生,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中路由可扩展性、移动性等问题。本文的工作依托国家973项目“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提出在采用分离映射机制的一体化网络中引入接入子网。本文对子网接入的研究属于分离映射机制下的创新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研究一体化网络下子网接入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研究重点为子网路由机制和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机制。首先,分析了现有的移动IP和微移动协议及它们的特点;其次,在对一体化网络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子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子网网络结构和适合一体化网络的子网内路由机制,设计了终端在子网内的接入流程、子网内和子网间的移动切换过程;然后,详细介绍了在Linux平台上对方案在网络实体上的实现,包括终端、子网路由器、接入交换路由器:此后,本文介绍了在实验网络上对接入子网系统进行的功能及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得出结论:子网接入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支持终端接入认证和移动切换要求,子网内的微移动能够减少切换时延,改善了移动切换性能;最后,本文给出了今后需要改善的方向。本方案的成功实施,为一体化网络子网接入方案设计、具体实现以及测试分析提供了一个实验平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陈伟[9](2004)在《VPN路由器在企业关键子网接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企业中最常见的企业关键子网--财务子网为例,提出了基于VPN路由器的企业关键子网接入(企业内部网)解决方案,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04年07期)

严泽平[10](2002)在《LINUX子网接入校园网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地介绍如何在公共机房中组合应用 Linux防火墙、IP伪装和 DHCP技术 ,利用一个合法IP地址实现整个子网连入互联网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02年01期)

子网接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半实物仿真是一种将实物通信设备接入到网络仿真软件中进行联合仿真的测试方法,通过虚实一体的联合仿真能够得到比纯软件仿真更加精确的测试评估结果,是大规模通信网络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网络半实物仿真方法大多针对单虚拟节点与单真实节点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少数在网络协议解析的基础上实现了真实子网接入(一对多)。然而网络协议解析需要明晰真实设备所运行的协议及消息格式,这限制以上方法针对私密协议通信设备接入的应用,如军用电台接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QualNet真实子网接入的半实物仿真方法,设计并实现此方法所需的半实物仿真接口——真实子网接入半实物仿真接口。此半实物仿真方法无需对真实设备的路由协议进行解析,而是通过构建真实—虚拟网关映射表,解决了真实、虚拟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的路由寻址问题,实现了将运行任何路由协议的IP真实子网接入到虚拟仿真网络中的目的。本文最后对此半实物仿真方法的接口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测试。定量测试表明,此半实物仿真接口消除了对接入真实子网的路由协议限制;定性测试表明,此半实物仿真接口引入了微量的时延,这对网络性能测试的结果影响微乎其微。总之,通过该半实物仿真方法为构建IP真实子网接入的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网接入论文参考文献

[1].夏炳军,权锐,何峰,陈华睿.电力EPON多子网接入与传输的隔离技术分析[C].2017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7

[2].吴海乔.基于QualNet真实子网接入的半实物仿真方法[D].北京理工大学.2016

[3].刘伟.N-PMIPv6移动子网多接口接入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耿道渠,李小龙,代富江,柴俊,夏青.6LoWPAN子网接入(IPv4)Internet的研究与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刘腾飞.PMIPv6移动子网接入协议的优化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

[6].陈越,贾洪勇,谭鹏许,邵婧.基于流认证的IPv6接入子网主机源地址验证[J].通信学报.2013

[7].范岩,张思东.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机制固定子网接入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

[8].孙照辉.一体化网络中子网接入方案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

[9].陈伟.VPN路由器在企业关键子网接入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4

[10].严泽平.LINUX子网接入校园网的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

标签:;  ;  ;  

子网接入论文-夏炳军,权锐,何峰,陈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