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颅内感染论文-杨建军

外科颅内感染论文-杨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科颅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观察

外科颅内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军[1](2019)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研究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70例,按照其颅内感染情况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其中对照组55例,未出现术后颅内感染;感染组15例,出现术后颅内感染。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感染术前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感染组手术次数多,存在术前合并症的患者多,GCS评分更高,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均显着长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引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实施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概率。(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2期)

杨帆[2](2019)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及鞘内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感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进入脑脊液循环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脑脓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硬膜下血肿、病毒性脑膜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后的常见感染类型[1]。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的传统方法为大剂量静脉注射抗菌药物,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不但颅内感染控制效果欠佳,而且容易增加条件致病菌感染几率,甚至有耐药菌感染的危险[2,3]。我院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及鞘内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效果显着,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胡然然[3](2019)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防及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行颅脑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术后均进行负压引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至出院前颅内感染情况,并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颅内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有效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7期)

陈玥,李婷,刘磊,朱曼,柴栋[4](2019)在《国内神经外科儿童颅内感染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已发表的神经外科术后儿童颅内感染治疗相关文章,探讨目前国内儿童颅内感染治疗现状。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资料,统计颅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抗菌药物应用及其他治疗和预后等情况,分析国内儿童患者颅内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出11篇关于颅内细菌感染患儿的文献报道,有效病例368例;主要治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共121例患者联合鞘内给药;提及治疗效果的有284例,其中治愈188例(66.20%),6例明确有遗留后遗症,多数患者未进行后续随访。结论:儿童颅内细菌感染可使用药物有限,常存在用药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因此需加强药学监护,根据儿童肝肾功能、体重等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高喜松,刘锋,张秀娟[5](2019)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外科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由于其多作用于人体最脆弱的脑部,因此手术精度较高,风险也较大。手术会对脑部神经及周围组织造成一定的创伤,可能会发生颅内感染引起患者多种并发症。本文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了解,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5期)

宋艳艳,吴春梅,闫俊萍[6](2019)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进行信息采集。按术后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58例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611例,其中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8.18%;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4 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开门次数,要求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在手术持续时间≥4 h时更换无菌手套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本文来源于《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期刊2019年03期)

张二辉,白奎,王玉珍,高海波,张春民[7](2019)在《血清与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WBC计数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脑脊液炎症标记物(PCT、CRP)及WBC计数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收集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n=35)和非颅内感染患者(n=35)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检测脑脊液和血清PCT、CRP与脑脊液和血液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研究组CSF与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较非感染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CSF中降钙素原与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与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在颅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均有意义,其中脑脊液与血清PC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诊断价值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吴鑫舜,陈孝[8](2019)在《利奈唑胺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领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围手术期死亡率直接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利奈唑胺可以覆盖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常见致病菌,能透过血脑屏障,在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了利奈唑胺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利奈唑胺的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不良反应、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利奈唑胺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9年03期)

蒋晓华,何宗泽,王燕[9](2019)在《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我院986例行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分析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行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27例(2. 74%)。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 h、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 h、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是导致其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锴,刘德中,王常伟[10](2018)在《鞘内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单一抗生素静脉用药、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氯化物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葡萄糖、蛋白定量及颅内压治疗后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与对照组的6.0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缓解。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治疗方法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外科颅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颅内感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进入脑脊液循环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脑脓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硬膜下血肿、病毒性脑膜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等,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后的常见感染类型[1]。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的传统方法为大剂量静脉注射抗菌药物,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不但颅内感染控制效果欠佳,而且容易增加条件致病菌感染几率,甚至有耐药菌感染的危险[2,3]。我院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及鞘内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效果显着,现报道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科颅内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杨建军.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分析[J].智慧健康.2019

[2].杨帆.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及鞘内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3].胡然然.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防及护理研究[J].心理月刊.2019

[4].陈玥,李婷,刘磊,朱曼,柴栋.国内神经外科儿童颅内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

[5].高喜松,刘锋,张秀娟.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6].宋艳艳,吴春梅,闫俊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

[7].张二辉,白奎,王玉珍,高海波,张春民.血清与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WBC计数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8].吴鑫舜,陈孝.利奈唑胺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9

[9].蒋晓华,何宗泽,王燕.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

[10].李锴,刘德中,王常伟.鞘内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8

标签:;  ;  ;  

外科颅内感染论文-杨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