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学论文-明乐齐

被害人学论文-明乐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害人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传销,被害人学,成因分析,防控研究

被害人学论文文献综述

明乐齐[1](2019)在《被害人学视角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传销打着慈善义举、扶贫济困、创新战略、民生工程等幌子,扭曲国家的相关政策,肆意进行网络犯罪活动。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和损失,还影响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从被害人学的角度研究、探讨、防控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阻断和割离被害人与网络传销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传播联系渠道,有效遏制网络传销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许博洋,王薇[2](2018)在《被害人学视角下的夜跑被害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以34起女性夜跑被害案例为分析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体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夜跑作为新兴的锻炼、减压方式逐渐成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项健身运动。夜跑给人们带来身心放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潜在危险性,甚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成为一种被害风险较高的行为。本文从女性夜跑被害频发这一社会问题为出发,对夜跑的国内外现状与相应被害研究进行梳理,收集统计了34起女性夜跑被害案例,以被害人学理论为视角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深层次剖析,并根据多种被害因素提出降低和化解女性夜跑被害风险的相关对策。(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托马斯·希伦坎普,陈璇[3](2018)在《被害人教义学今何在?--对于作为立法、解释、归责和量刑原则之“被害人学准则”的一个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害人教义学将被害人的值得保护性与需要保护性,作为确定行为值得处罚性和需要处罚性的重要因素。在该学说看来,被害人学准则的功能是多方位的,它可以成为立法、解释、归责和量刑的原则。在德国,立法者至今并未对被害人学准则作出正面回应。判例在过失犯中认可了被害人自我答责的原理,但在包括诈骗罪在内的故意犯中,却没有采纳被害人教义学的立场和结论。学界的主流观点则对该学说持怀疑态度。无论是从方法论、教义学还是刑事政策方面来看,都不宜将被害人学准则作为指导刑事立法和刑法解释的普遍原理。但是,被害人学准则可以在量刑阶段发挥作用。在可能影响行为可罚性的被害人举动中,被害人同意、正当防卫、权利失效以及犯行参与,是四个足以产生出罪效果的"极限值"。司法者可以根据被害人举动与这些极限值的接近程度,考虑对行为人减轻处罚。(本文来源于《比较法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张应立[4](2018)在《被害人学视野下电信诈骗犯罪实证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诈骗是当前迅速增长的一种侵财型犯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我国犯罪态势。电信诈骗防控对于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均具有重要意义。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是电信诈骗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因而防控电信诈骗犯罪需要阻断、割离被害人与犯罪人间的联系与互动,消除或减少被害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可被犯罪人利用的条件和特征及强化犯罪动机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伟锋,李志伟[5](2016)在《从一起死亡案例浅谈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命案现场中,被害人是我们首先直接面对的对象,被害人隐藏的诸多身份信息如生活背景、行为习惯、精神状态、伤后的行为能力对我们分析命案现场、死亡原因、案件性质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29期)

沈颖,王川[6](2016)在《被害人学视域下的河北省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对非法集资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往往是以犯罪行为和犯罪人、潜在犯罪人为本位的。但就当前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而言,基于非法集资"犯罪中心主义"研究而提出的犯罪治理措施显然是片面的,并且收效不佳。被害人是犯罪现象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忽视被害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就不可能科学的揭示犯罪产生的原因及犯罪的预防措施。通过分析我省非法集资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及其致害因素,提出犯罪被害预防的措施和我省非法集资犯罪治理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皮艺军,翟英范[7](2016)在《被害人学研究勇开先河 犯罪学会成立功不可没——赵可先生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可先生头发花白、面容较瘦,但精神矍铄、笑容和蔼可亲,走起路来脚下无声,比很多二叁十岁年轻小伙子都轻松便捷、闲庭信步。赵先生平时说话并不多,但是,说起中国犯罪学研究及其成立发展的历史来,有说不完的内容,饱含着老先生深深的犯罪学情愫,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干货"。2015年4月23日和5月22日,主持人依约和赵可先生两次相见、促膝相谈。以下是采访赵可先生内容,与诸君共享。(本文来源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闵建雄[8](2016)在《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系列文章第六篇,即最后一篇,主要阐述被害人的生活状态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介绍被害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处的生活状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时空状态、衣着状态、作息状态、体位状态。时空状态是指被害人在受到攻击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位置状况;衣着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的穿着情况;作息状态是指被害人被害当时所处的生活方式,可分成正常、休息和睡眠叁种方式;体位状态是指被害人在被害当时和被害之后所处的身体姿态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况(如附着物、覆盖物等)。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被害人在被害时的生活状态,分析判断被害人与案犯的关系和案犯的身份特征。(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闵建雄[9](2015)在《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系列文章第五篇,阐述被害人行为反应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作用和价值。重点介绍被害人在犯罪过程(犯罪行为发生的接触阶段和杀人阶段)中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内容主要包括叁个方面,即顺从行为、抵抗行为、应急反应。顺从行为是指被害人自愿听从案犯的要求而发生的行为。抵抗行为是指被害人面对案犯致命攻击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应急反应是指被害人遭遇突然变故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这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被害人的行为反应状况,分析判断被害人与案犯的关系和案犯的身份特征。(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闵建雄[10](2015)在《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系列文章第四篇,阐述被害人身体损伤对命案现场分析的作用和价值。重点放在案犯有意实施的损伤,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损伤程度、特殊工具损伤、加固损伤、发泄损伤、威逼损伤、左利手损伤。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对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被害人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体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夜跑作为新兴的锻炼、减压方式逐渐成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项健身运动。夜跑给人们带来身心放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潜在危险性,甚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成为一种被害风险较高的行为。本文从女性夜跑被害频发这一社会问题为出发,对夜跑的国内外现状与相应被害研究进行梳理,收集统计了34起女性夜跑被害案例,以被害人学理论为视角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深层次剖析,并根据多种被害因素提出降低和化解女性夜跑被害风险的相关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害人学论文参考文献

[1].明乐齐.被害人学视角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防控对策[J].警学研究.2019

[2].许博洋,王薇.被害人学视角下的夜跑被害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以34起女性夜跑被害案例为分析样本[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3].托马斯·希伦坎普,陈璇.被害人教义学今何在?--对于作为立法、解释、归责和量刑原则之“被害人学准则”的一个小结[J].比较法研究.2018

[4].张应立.被害人学视野下电信诈骗犯罪实证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

[5].李伟锋,李志伟.从一起死亡案例浅谈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6

[6].沈颖,王川.被害人学视域下的河北省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皮艺军,翟英范.被害人学研究勇开先河犯罪学会成立功不可没——赵可先生访谈[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6

[8].闵建雄.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Ⅵ)[J].刑事技术.2016

[9].闵建雄.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Ⅴ)[J].刑事技术.2015

[10].闵建雄.被害人学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应用(Ⅳ)[J].刑事技术.2015

标签:;  ;  ;  ;  

被害人学论文-明乐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