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失效论文-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

路径失效论文-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径失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础隔震结构,支座失效,损伤指数,损伤路径

路径失效论文文献综述

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1](2019)在《支座失效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支座意外失效后,剩余结构在叁维地震动作用下构件的损伤指数和结构的损伤路径变化,利用叁维整体结构弹塑性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软件Perform-3D对隔震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支座未失效和支座失效时的隔震结构的构件损伤进行损伤指标评价,比较构件损伤指标的大小以此来确定结构损伤路径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对一个6层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角部隔震支座的失效会引起构件的损伤指标的剧烈变化,使得隔震结构支座失效位置上部构件的破坏路径成为主要的损伤路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昊,王砚,张洵安,李迪钊[2](2018)在《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基于失效路径的结构抗震性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往对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往往使用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指标,这对具有很多冗余构件的复杂结构体系来说是不够的。本文对此进行改进,将层间位移角与结构失效路径相结合,提出了结构抗震性态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结构在遭受地震破坏时的状态。最后建立了巨子有控结构体系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抗震性态研究,从不同尺度分析了结构的破坏过程,其结果可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佩[3](2017)在《考虑设施失效的应急物流系统选址—路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受到自然灾害严重侵袭的国家之一,每年因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目十分惊人。针对于此,如何能够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当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各种物资,如药品、食品和帐篷等等。这个时候就要快速启动救助行动,如何能够做到快速精准的物资投送就成为救援的关键,同时也就成为通过科学方法和有效管理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关键。因而针对救援的应急物流就会凸显作用,而在这其中应急物流的设施选址和路径规划是影响应急物流整体发展最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两大问题。现在很多的学者都是在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包括设施选址、物资分配和运输路线优化等。而实际情况却要复杂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如仓库和配送中心等会因为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失效,从而会对应急物流的路径规划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在考虑设施失效的条件下应急物流系统中的选址-路径问题,以及应急物流设施失效对于应急物资运输网络造成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设施失效情景。然后分析具体情景下的救援时间和救援成本函数,在满足应急配送中心覆盖最大的约束条件下,以物资配送时间最小和救援成本最小建立应急物流多目标优化模型。接着又分析了应急物流物资配送中的其他成本,包括配送中心的固定运行成本,车辆的运输成本等等,最终在考虑设施失效条件下构建了应急物流系统选址-路径优化模型。而后,通过一个算例的计算和结果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求解算例的过程中利用MATLAB软件编制遗传算法程序求解。通过该算例的求解结果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以及遗传算法有效性。为应急物流网络优化的研究以及选址-路径规划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20)

张竞文[4](2017)在《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路径的统计识别与管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的“生命”正常运转、维系现代城市功能与区域经济功能的大型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城市水供给与水处理、电力、通信、运输、天然气和石油、政府服务、银行与商业、应急服务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十分重要,但却很脆弱,一旦失效,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形成跨越功能边界、地理边界和行政边界的跨边界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因此,在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突发事件的应对,城市的减灾防灾,以及跨边界危机的管理应对中,如何有效的识别关键基础设施的连锁失效路径并进行提前阻断,防范失效风险的扩大升级,已成为当前城市减灾防灾与危机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假设-演绎”的研究思路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经验归纳和统计识别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归纳的分析框架,用以识别和分析相互依赖关键基础设施间的连锁失效路径,从而为关键基础设施失效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搜集建立了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案例库,以构建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节点的统计指标和设计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路径识方法作为研究重点,分别对国内和国外关键基础设施及其子网络连锁失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建立了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案例数据库,共收集了229个近年来的部分关键基础设施的失效事件,发生区域遍及国内和国际,其中国内事件156例,国外事件73例,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然后,抽取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的逻辑关系并构建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的统计指标,分别包括属性维、关系维、拓扑维(如触发型失效次数、受影响型失效次数、影响比率、失效级次,失效特定组合+失效频次等)对数据进行统计、识别和分析,最终形成对相互依赖的关键基础设施网间脆弱性的定量评价和认识。最后,设计了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路径的识别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并应用于本文案例库,通过实例分析对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方法识别出关键基础设施致命及严重失效路径,从而可以在有成本等限制的条件下,仅仅通过以往的经验分析提高有关部门排查工作的效率。以上工作可以对基础设施失效的应急管理以及跨边界危机的管理提供管理上的引导和决策上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9)

刘敬敏[5](2017)在《结构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无路径依赖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的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可靠度分析是开展结构优化设计、维护加固和安全评估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结构失效模式识别方法需要在加载过程中逐级修改材料本构关系和有限元控制方程,存在失效路径依赖性问题。同时,传统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存在主要失效模式难以识别和多失效模式联合失效概率计算繁琐两大难点。因而,开展结构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可靠度分析的高效新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近年来新发展的弹性模量缩减法(EMRM)基于线弹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迭代过程中可以通过缩减高承载单元的弹性模量来模拟结构的损伤演化,具有计算原理简单、计算效率高、不依赖失效路径(即无路径依赖性)等优点。鉴于此,本文基于EMRM,重点围绕工程结构的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可靠度分析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传统的弹塑性增量分析法(EPIA),利用杆件横截面的弹性核相对高度来判断截面进入塑性屈服的程度,进而提出了一种杆系结构的失效模式识别方法,为利用EPIA识别杆系结构的失效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研究表明,当取合适的有限元参数时,塑性极限状态下结构中各失效截面能达到全截面塑性屈服状态,此时失效截面中不存在弹性核。但是由于参数选取的主观性,当极限荷载的结果精度较高时,结构中的失效截面还可能存在一定高度的弹性核。针对本文算例分析的结果,当截面的弹性核相对高度h0/h≤1/8时可以认为该截面已经进入塑性屈服状态并形成塑性铰。(2)结合弹性模量调整策略和齐次广义屈服函数,研究建立了确定性结构损伤演化及失效模式识别的高效无路径依赖性方法。首先,根据齐次广义屈服函数定义单元承载比等结构承载状态特征参数,可以合理考虑结构中的组合内力效应,建立了高承载单元的自适应动态识别准则;然后通过缩减高承载单元的弹性模量来模拟结构的损伤演化和内力重分布,并根据结构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高承载单元的弹性模量缩减幅度,建立了失效元的定量识别准则;最后利用塑性铰标识失效元的具体位置,据此识别结构的失效模式,提出了确定性结构损伤演化模拟及失效模式识别的高效无路径依赖性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失效模式识别方法由于具有路径依赖性而需要逐级修改材料本构关系或有限元控制方程存在的缺陷。(3)结合截面强度融合技术和弹性模量调整策略,研究建立了考虑恒荷载效应的结构失效模式识别的无路径依赖性方法。首先利用截面强度融合技术,建立了融入恒荷载效应的修正结构计算模型,可以合理考虑工程结构中存在的恒荷载效应;然后利用弹性模量调整策略分析恒荷载下结构的损伤演化过程,并采用结构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高承载单元的弹性模量缩减幅度来识别结构的主要失效模式,从而建立了考虑恒荷载效应的结构失效模式识别的无路径依赖性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考虑结构中存在的恒荷载效应及组合内力效应对失效演化的影响,并且迭代过程中无需修改材料本构关系或有限元控制方程,具有无路径依赖性,计算原理简单,计算精度较高。(4)结合随机响应面法(SRSM)和弹性模量缩减法(EMRM),研究建立了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无路径依赖性方法。首先结合SRSM和EMRM,建立了结构随机极限承载力的显式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随机极限承载力建立了结构整体承载极限状态的功能函数,提出了基于随机极限承载力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从而通过随机空间有限样本点上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解决结构体系可靠度问题,大大降低了问题的维数,避免了传统体系可靠度分析中的主要失效模式难以识别和多失效模式联合失效概率计算繁琐两大难点,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效率以及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程天伦[6](2017)在《网络局部失效条件下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调整方法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装箱多式联运是现代货物运输形式的革新,也是目前集装箱运输中相对高级的组织形式。它不但在货物运输中的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本身发展也越发多元化。随着全球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市场份额业务也在迅速增加,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多式联运网络复杂,中间环节繁多,通常涉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和多承运人的参与。由于多式联运链较长,其可靠性相对降低。通常遇到路径中断时,承运人会将这批货物滞留在某处,等待原方案剩余路径恢复后再进行运输工作,这样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滞期,在面对如应急救援物资等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货物,不但会延误交货日期,还会让经营人、承运人还有托运人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是应极力避免的。本文就是针对路径中断的紧急情况(完全失去路段通行能力而非受阻),从宏观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角度,在运输遭遇前方路径中断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运到时限而对运输计划进行调整,选择绕过中断路段的同时,尽可能少的选用计划外港站节点、尽可能多的沿用原计划中转节点。通过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定义、组织形式、成本构成及经营人的责任范围,确定了路径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和建立模型所需元素。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提出将基本的多式联运网络拆分成为时间网和空间网两层,通过同时在两层网络上寻找可行路径来求解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描述了在前方路径中断时,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调整问题的数学模型,为问题的求解打下基础。通过对网络的拆分,将问题分割成两个子问题:可行路径的搜索和路径是否满足时间要求的判断。为了求解两个子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和动态规划的混合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进行模型和算法的验证,并在模拟不同的网络受损情况:部分路段受损、节点失效、前方城市失效下使用模型算法求解调整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数学模型鲁棒性较好,求解算法可行,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受损情况下对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路径进行调整。(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晨晓[7](2017)在《支座失效后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及损伤路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减震手段,如今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隔震结构在地震中的隔震效果优良,但是在强震来临时,上部结构有可能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导致累积损伤,隔震支座也会因过大变形、受拉过大而失效,导致结构整体损伤更严重或倒塌。由于目前关于结构损伤、倒塌的研究大都针对普通结构,所以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从损伤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隔震支座意外失效前后结构的损伤差异,利用变形和能量双参数损伤指标对隔震结构的构件进行了损伤分析,并以损伤指数来识别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具体工作如下所述:(1)依据弹塑性分析软件Perform-3D中的建模单元,建立基础隔震结构支座完好和失效后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在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下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地震输入能的不同及分布规律,还有各楼层耗能、隔震层耗能及构件耗能的差异。(2)根据Perform-3D软件中得到的构件耗能和变形参数,计算出每个构件的损伤指数,对比分析角支座失效、短边中支座失效、长边中支座失效以及内支座失效后的剩余结构与原结构的构件损伤指数的变化,即隔震支座、隔震层梁、上部结构梁、柱的损伤指数变化,还有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对其他构件的损伤的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最后,综合分析不同位置的隔震支座失效后,结构整体的损伤影响范围和损伤路径的变化。(3)选择不同的地震动,即双向地震动和叁向地震动,对支座失效后的损伤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地震动对损伤结构的隔震支座的损伤、梁的损伤、柱子的损伤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王家恩[8](2017)在《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成因与破解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指的是对需求的满足,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指的是,具有侦查领域专属性的系统化了的概念、观点、命题、论断对包含侦查立法、侦查政策制定、侦查管理以及侦查破案的侦查实践需求的满足。侦查理论实践价值的内容包括指导认识、提供方法、教育培训、批判建议以及引导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与制定。侦查理论有叁种划分方法,即根据层次划分、根据模块划分和根据分析方法划分。相应的,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的实现模式也有叁种,即层次传导模式、模块传导模式和单向循环传导模式。本质上的侦查是对违反秩序的否定,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形成之后。从原始的氏族、部落社会到今天,侦查理论先后经历了孕育阶段、探索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孕育阶段和探索阶段尚没有成熟的、系统的侦查理论,谈不上实践价值的失效;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的早期,由于发展水平低,侦查理论停留在操作层面,因此也没有出现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侦查学基础理论和侦查哲学蓬勃发展,侦查学科理论的变化改变了自身的根本面貌和人们对侦查理论的印象,作为影子般出现的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的问题便被提了出来。失效指的是失去预期效用或预期效果。价值是对需求的满足,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的失效,指的是理论对实践需要的不能满足或对满足效果的失望,是一种程度上的概念。由于“脱离”是正向的概念,“脱节”不容易验证,而“无用”的用法又太过随意,因此,相比于“脱离”、“脱节”、“无用”,失效是更科学、更准确的概念。造成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侦查理论方面、侦查理论研究者方面、实践者方面和学院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侦查理论方面主要有:学科特点导致的理论的前瞻性与落后性的矛盾以及学术导向发生了偏差,理论体系不清晰、不完整,研究方法落后、内容缺乏针对性;“无用”的部分让读者产生了误解,内部传导机制不完善,侦查活动的特殊秘密性限制了侦查理论的发展。侦查理论研究者方面的主要原因有理论研究观念与认识错误,理论研究定位模糊,研究态度敷衍。实践者方面则是存在理论观念与认识错误,理论学习途径少、学习效果差,以及有更低价的问题解决途径等原因。学历教育方面主要有理论与实践脱节、概念化、程式化等问题。破解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的问题,应从六个个方面着手:第一、澄清认识误区,明确学术定位;第二、发展理论研究平台,加强侦查理论研究;第叁、加强学科建设,发展多种学术交流平台;第四、立足学科特色,提升办刊质量;第五、加强学历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六、更加注重实践调研,“务本”以求“道”。(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09)

陈永武[9](2016)在《我国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象征性参与"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有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公众本身等几个方面,在分析有效参与的制度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参与失效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路径。(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6年38期)

马园园[10](2016)在《高速列车车体横梁焊接结构在不同失效路径下的应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车体横梁结构是铁道列车吊挂重设备的装置,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冲击、惯性力等作用的影响,在车体两侧横梁结构部件之间存在比较复杂的载荷传递及失效传播方式,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可靠性及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分析横梁底板-补板-边梁结构可能发生的失效路径,以及补板、焊缝、边梁翼板等失效对其他部位的影响;结合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分析出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以能够尽早发现问题,消除缺陷,达到提高结构可靠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路径失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往对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往往使用层间位移角作为性能指标,这对具有很多冗余构件的复杂结构体系来说是不够的。本文对此进行改进,将层间位移角与结构失效路径相结合,提出了结构抗震性态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结构在遭受地震破坏时的状态。最后建立了巨子有控结构体系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抗震性态研究,从不同尺度分析了结构的破坏过程,其结果可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径失效论文参考文献

[1].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支座失效下基础隔震结构的损伤路径识别[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吴昊,王砚,张洵安,李迪钊.巨子型有控结构体系基于失效路径的结构抗震性态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8

[3].张佩.考虑设施失效的应急物流系统选址—路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张竞文.关键基础设施连锁失效路径的统计识别与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刘敬敏.结构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无路径依赖性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7

[6].程天伦.网络局部失效条件下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调整方法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7].杨晨晓.支座失效后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及损伤路径识别[D].兰州理工大学.2017

[8].王家恩.侦查理论的实践价值:失效成因与破解路径[D].西南政法大学.2017

[9].陈永武.我国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其路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

[10].马园园.高速列车车体横梁焊接结构在不同失效路径下的应力计算[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标签:;  ;  ;  ;  

路径失效论文-杜永峰,杨晨晓,黄小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