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气压机能论文-林建洪

耳气压机能论文-林建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耳气压机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耳气压伤,飞行员,咽鼓管机能检查(TMM),动物模型

耳气压机能论文文献综述

林建洪[1](2015)在《耳气压伤动态模型和飞行员耳气压机能动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耳气压伤(Aural barotraumas,AB)是指在航空飞行中,由于咽鼓管的气压调节机能不能适应中耳鼓室腔外气压急剧变化,导致中耳鼓室腔内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压性损伤,在航空环境称航空性中耳炎(aero-otitis),发病率高,位列歼击机飞行员耳鼻咽喉住院疾病谱和停飞疾病谱的第1位[1-3]。该疾病可发病在专业的飞行员、潜水员,也见于普通乘客,不但影响正常的飞行潜水训练,严重时可致人员并发内耳和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危机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建立AB的动态模型,观察动物行为改变,用功能性耳内窥镜观察鼓膜、声导抗测试中耳压力变化,并行中耳腔黏膜细胞病理学检查,探讨AB的病理损伤特点及机制;用咽鼓管测压仪检测歼击机飞行员低压舱内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上升/下降速率时的咽鼓管开放压,观察咽鼓管功能的动态变化。通过歼击机飞行人员的耳气压机能(Ear pressure function EPF)的由传统的定性检查向定量检查转变,为我国的航空医疗及预防鉴定有了新的参考依据。一、第一部分耳气压伤(AB)动态模型的建立7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叁组:造模组(再分为①-?个小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造模组:用膨胀海绵填塞动物右鼻腔和鼻咽部,模拟飞行低压舱上升/下降过程中观察动物行为改变,低压舱上升/下降前后用功能性耳窥镜观察右耳鼓膜情况、声导抗测右中耳压力,处死动物行右中耳黏膜细胞病理学检查。低压舱上升/下降方案包括:⑴分别以不同上升速率(100米/秒、75米/秒、50米/秒)上升至海拔高度4千米或海拔高度2千米,停留5分钟,再以15米/秒下降速率下降降至地面,反复执行3次;⑵以15米/秒上升速率上升至海拔高度4千米或海拔高度2千米,停留5分钟,再以不同速率(100米/秒、75米/秒,50米/秒)下降至地面,反复执行3次。⑶以15米/秒速率上升至海拔高度4千米,停留5分钟,仍以15米/秒速率下降至地面,反复执行升降3次。条件对照组:造模组动物的左耳。空白对照组:动物放入低压舱,不做上升/下降,动物放置时间与造模组①-?低压舱上升/下降时间相同,观察其右耳。采用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不同速率和不同高度动物的行为变化、鼓膜充血程度、中耳压力改变和中耳黏膜细胞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显示:⑴造模组①-?小组动物均出现AB特征性的行为变化,尤其在海拔高度2千米以下时为甚。⑵造模组动物功能性耳内窥镜观察、声导抗检查均提示AB,尤以100米/秒上升/下降时最明显。⑶造模组中耳鼓室黏膜均出现纤毛缺失、炎性细胞浸润、腺腔内炎性细胞渗出,100米/秒较75米/秒和50米/秒升降时更严重。结论:低压舱模拟飞行所致动物AB,出现的鼓膜充血或穿孔、中耳鼓室压力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其损伤的严重情况与飞行升降速率呈逐渐加重,且在海拔高度2千米以下时最突出。二、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的评价研究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90例(180耳)改装体检歼击机飞行员。结果:(1)飞行员地面咽鼓管开放压正常值范围为8-40mbar(平均20.79 mbar);(2)低压舱上升至2km时,飞行员左右耳咽鼓管的开放压分别为19.90±2.245 mbar和20.00±2.317 mbar,明显低于低压舱下降至2km时分别为22.20±4.491 mbar和21.65±2.183 mbar的开放压,t值分别为2.623和4.134,均p<0.05;(3)低压舱由4km下降至2km相同高度时,20m/s的下降速率飞行员左右耳咽鼓管的开放压分别为18.10±4.303 mbar和17.80±3.955mbar,明显低于30m/s的下降速率时分别为22.20±4.491 mbar和21.65±2.183 mbar的开放压,t值分别为2.948和3.811,均p<0.05。结论:飞行下降时所需咽鼓管开放压高于上升时;快速下降时所需咽鼓管的开放压高于慢速下降时。本研究通过AB动态模型的建立和歼击机飞行员咽鼓管机能的动态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AB发病机制和损伤特点的认识,所获得的飞行员咽鼓管开放压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为AB防控措施和医学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姜丹泉[2](2009)在《人工咽鼓管防治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及其相关疾病一直困扰着航空医师和临床医务工作者。自从飞机发明以来,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外国军队采取鼓膜造孔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空军成立以来,尚未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高性能歼击机陆续装备部队,该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由此引起的飞行人员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了人员作战能力,成为航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虽然有"valsava通气法”及“咀嚼吞咽动作”等防治措施,但由于在飞行速度超过音速,以及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飞机驾驶员要在单位时间内做出多项操作,同时还要做“捏鼻鼓气”或“咀嚼吞咽”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分散了注意力,另一方面为飞行安全埋下隐患。人工咽鼓管为预防和治疗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主要作用是:在中耳腔与外界环境之间提供另一个解剖学通道。正常情况下,平衡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力的功能是由咽鼓管来完成的,但咽鼓管因种种原因发生阻塞时,其通气功能将明显受损,从而导致中耳负压,甚至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及变压性眩晕等一系列问题。人工咽鼓管通过在鼓膜开窗或置入通气管,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微创,鼓膜可在短期内愈合。随着耳显微外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该方法可能成为防治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有效方法之-迄今仅有极少数学者进行过这方面探索。Dinis等(1992)曾详细论述了航空性中耳气压伤的主要原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认为叁者可单独引起发病,也可能互为因果,共同作用。徐先荣等(2006)在豚鼠鼻腔放置聚氯乙烯管直至鼻咽部,在放管前、后分别进行低压舱实验,观察鼓膜及鼓室图变化。上述研究主要局限于病因或模型建立,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该病症却鲜有涉及。为了寻求有效防治航空性耳气压伤的可行方法,本实验在海军总医院院内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在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论证鼓膜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在预防和治疗航空性耳气压伤的作用。将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咽鼓管功能障碍动物模型进行鼓膜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然后用低压舱模拟歼击机不同高度与飞行动作,出舱后观察动物鼓膜及鼓室粘膜改变,探讨鼓膜置入人工咽鼓管对预防航空性耳气压伤的可行性。方法: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为清洁级杂色豚鼠30只,雌雄不限,Preyer's反射正常,体质量600-700克,由海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中心许可证号为SYXK(军)2007-014];豚鼠饲养环境为:室温18-26°C,湿度45-65%,自由进食及饮水。2.动物麻醉全身麻醉,按0.1ml/kg的剂量肌注速眠新Ⅱ。3.动物模型建立3.1麻醉显效后电耳镜检查,排除外耳及中耳疾患;鼻内窥镜检查,排除鼻咽部疾患;声阻抗(GSI33型)检查,证实双侧咽鼓管功能良好。3.2将实验鼠随机分为A、B、C叁组,每组10只。A组为实验组,鼻内窥镜引导下,双侧鼻腔插入PVC管至鼻咽部,以造成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叁天后再次进行声阻抗检查,双耳均为B型曲线,证明双侧咽鼓管机能障碍动物模型制作成功。B组为自身对照组,左侧鼻腔插入PVC管至鼻咽部,以造成左侧咽鼓管机能障碍模型,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叁天后再次声阻抗检查,左耳为B型曲线,右耳为A型曲线,证明自身对照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C组为实验对照组,鼻咽部均不插入PVC管,声阻抗检查双耳均为A型曲线。3.3人工咽鼓管制备手术显微镜(Carl zeiss S8型)下左侧鼓膜激光打孔(以色列SharplanCO2激光仪),功率1.0W,CW连续模式,光斑直径0.8mm,焦距300mm,穿孔直径约1mm。4.模拟飞行方法麻醉苏醒后,将30只实验豚鼠置入低压舱(上海江南造船厂),以15米/秒上升至5000米高度,停留5分钟,然后以70米/秒模拟飞行动作下降至地面常压环境。5.结果观察5.1出舱后行电耳镜观察、拍照记录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渗出的程度和数量。判定标准:0°:鼓膜无改变;Ⅰ°:鼓膜锤骨柄和松弛部有轻度充血;Ⅱ°:鼓膜松弛部、锤骨柄及周边充血;Ⅲ°:鼓膜弥漫性充血,甚至鼓室内有渗液、积血或鼓膜穿孔。5.2声阻抗双侧鼓室图描记,统计A、B、C叁种形态曲线数据。结果:1.A组:双侧实验组,模拟飞行后左侧10耳均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甚至鼓室内有血性渗出液,且有2只耳鼓膜紧张部穿孔。2.B组:自身对照组,左侧10耳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有3只耳鼓膜不同程度充血内陷,其余7只耳鼓膜检查未见异常。3.C组:空白对照组,左侧10耳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有4只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其余6只耳鼓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1.A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无充血;右耳鼓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10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有2只耳鼓膜紧张部穿孔,提示在咽鼓管机能障碍的情况下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能够很好的平衡鼓膜内外压力变化。2.B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故无充血出现;右耳鼓膜内外压力依靠正常咽鼓管通气平衡,有7耳正常,其余3耳鼓膜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声阻抗B型曲线,证明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压力变化的效能优于正常咽鼓管。3.C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无充血出现;右侧鼓膜内外压力依靠正常咽鼓管通气平衡,有6耳正常,其余4耳鼓膜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声阻抗B型曲线,进一步说明人工咽鼓管不仅能够治疗并且能够预防正常耳在飞行中发生的鼓室负压。(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9-11-01)

乔乐士,孙增银,马纪清,潘正涛[3](1994)在《咽鼓管开放压值及其波形与耳气压机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KNY型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测仪检测110名现役飞行人员的咽鼓管开放压值(ETOPV)及其波形(WS),并进行飞行试验(80名)和低压舱试验(30名),研究ETOPV的大小及其WS与耳气压机能(OBF)的关系。实验结果提示:(1)ETOPV及其WS与OBF之间有密切关系,ETOPV大的人耳气压调节机能差,容易发生耳气压伤(EBT),ETOPV小的人耳气压调节机能好,很少发生EBT。(2)B型波是咽鼓管通畅程度不良的波形,较A型波更易发生EBT。(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王庆舜,李承家[4](1982)在《耳气压机能听诊检查法的实验研究及其使用价值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是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医学鉴定中一项很重要的检查。其检查方法甚多。低压舱检查可模拟飞行中的气压变化,是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已广泛用于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鉴定。但该法设备复杂、容纳人数有限、检查需时长,不适于作为招收飞行学员时的普查方法。因此,目前招收飞行学员时,仍以听诊管检查法为主,其优点是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适于普查。但一般认为,该法准确性较(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1982年01期)

耳气压机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及其相关疾病一直困扰着航空医师和临床医务工作者。自从飞机发明以来,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外国军队采取鼓膜造孔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空军成立以来,尚未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高性能歼击机陆续装备部队,该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由此引起的飞行人员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了人员作战能力,成为航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虽然有"valsava通气法”及“咀嚼吞咽动作”等防治措施,但由于在飞行速度超过音速,以及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飞机驾驶员要在单位时间内做出多项操作,同时还要做“捏鼻鼓气”或“咀嚼吞咽”动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分散了注意力,另一方面为飞行安全埋下隐患。人工咽鼓管为预防和治疗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主要作用是:在中耳腔与外界环境之间提供另一个解剖学通道。正常情况下,平衡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力的功能是由咽鼓管来完成的,但咽鼓管因种种原因发生阻塞时,其通气功能将明显受损,从而导致中耳负压,甚至发生航空性中耳炎及变压性眩晕等一系列问题。人工咽鼓管通过在鼓膜开窗或置入通气管,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微创,鼓膜可在短期内愈合。随着耳显微外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该方法可能成为防治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有效方法之-迄今仅有极少数学者进行过这方面探索。Dinis等(1992)曾详细论述了航空性中耳气压伤的主要原因,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认为叁者可单独引起发病,也可能互为因果,共同作用。徐先荣等(2006)在豚鼠鼻腔放置聚氯乙烯管直至鼻咽部,在放管前、后分别进行低压舱实验,观察鼓膜及鼓室图变化。上述研究主要局限于病因或模型建立,对于如何预防和治疗该病症却鲜有涉及。为了寻求有效防治航空性耳气压伤的可行方法,本实验在海军总医院院内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在建立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论证鼓膜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在预防和治疗航空性耳气压伤的作用。将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咽鼓管功能障碍动物模型进行鼓膜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然后用低压舱模拟歼击机不同高度与飞行动作,出舱后观察动物鼓膜及鼓室粘膜改变,探讨鼓膜置入人工咽鼓管对预防航空性耳气压伤的可行性。方法: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为清洁级杂色豚鼠30只,雌雄不限,Preyer's反射正常,体质量600-700克,由海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中心许可证号为SYXK(军)2007-014];豚鼠饲养环境为:室温18-26°C,湿度45-65%,自由进食及饮水。2.动物麻醉全身麻醉,按0.1ml/kg的剂量肌注速眠新Ⅱ。3.动物模型建立3.1麻醉显效后电耳镜检查,排除外耳及中耳疾患;鼻内窥镜检查,排除鼻咽部疾患;声阻抗(GSI33型)检查,证实双侧咽鼓管功能良好。3.2将实验鼠随机分为A、B、C叁组,每组10只。A组为实验组,鼻内窥镜引导下,双侧鼻腔插入PVC管至鼻咽部,以造成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叁天后再次进行声阻抗检查,双耳均为B型曲线,证明双侧咽鼓管机能障碍动物模型制作成功。B组为自身对照组,左侧鼻腔插入PVC管至鼻咽部,以造成左侧咽鼓管机能障碍模型,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叁天后再次声阻抗检查,左耳为B型曲线,右耳为A型曲线,证明自身对照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C组为实验对照组,鼻咽部均不插入PVC管,声阻抗检查双耳均为A型曲线。3.3人工咽鼓管制备手术显微镜(Carl zeiss S8型)下左侧鼓膜激光打孔(以色列SharplanCO2激光仪),功率1.0W,CW连续模式,光斑直径0.8mm,焦距300mm,穿孔直径约1mm。4.模拟飞行方法麻醉苏醒后,将30只实验豚鼠置入低压舱(上海江南造船厂),以15米/秒上升至5000米高度,停留5分钟,然后以70米/秒模拟飞行动作下降至地面常压环境。5.结果观察5.1出舱后行电耳镜观察、拍照记录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渗出的程度和数量。判定标准:0°:鼓膜无改变;Ⅰ°:鼓膜锤骨柄和松弛部有轻度充血;Ⅱ°:鼓膜松弛部、锤骨柄及周边充血;Ⅲ°:鼓膜弥漫性充血,甚至鼓室内有渗液、积血或鼓膜穿孔。5.2声阻抗双侧鼓室图描记,统计A、B、C叁种形态曲线数据。结果:1.A组:双侧实验组,模拟飞行后左侧10耳均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甚至鼓室内有血性渗出液,且有2只耳鼓膜紧张部穿孔。2.B组:自身对照组,左侧10耳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有3只耳鼓膜不同程度充血内陷,其余7只耳鼓膜检查未见异常。3.C组:空白对照组,左侧10耳未见鼓膜及鼓室粘膜充血;右侧10耳有4只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其余6只耳鼓膜检查未见异常。结论:1.A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无充血;右耳鼓膜内外压力无法平衡,10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内陷,有2只耳鼓膜紧张部穿孔,提示在咽鼓管机能障碍的情况下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能够很好的平衡鼓膜内外压力变化。2.B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故无充血出现;右耳鼓膜内外压力依靠正常咽鼓管通气平衡,有7耳正常,其余3耳鼓膜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声阻抗B型曲线,证明激光造孔模拟人工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压力变化的效能优于正常咽鼓管。3.C组低压舱模拟飞行中,左耳鼓膜内外压力能够平衡,无充血出现;右侧鼓膜内外压力依靠正常咽鼓管通气平衡,有6耳正常,其余4耳鼓膜出现不同程度充血,声阻抗B型曲线,进一步说明人工咽鼓管不仅能够治疗并且能够预防正常耳在飞行中发生的鼓室负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气压机能论文参考文献

[1].林建洪.耳气压伤动态模型和飞行员耳气压机能动态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5

[2].姜丹泉.人工咽鼓管防治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9

[3].乔乐士,孙增银,马纪清,潘正涛.咽鼓管开放压值及其波形与耳气压机能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

[4].王庆舜,李承家.耳气压机能听诊检查法的实验研究及其使用价值的探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2

标签:;  ;  ;  ;  

耳气压机能论文-林建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