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互联网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一、网络文献的收集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1](2021)在《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确数字人文及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内涵,解析目前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提炼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目标,确立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从完善跨学科研究体系、构建档案整理开发自动化体系、优化知识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文献资源采集和信息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马飞飞[2](2020)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训课堂环境感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通过实训课堂获得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训课堂是中职旅游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情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感知的实训课堂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对实训课堂的感受以及学生的操作学习,因此研究实训课堂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着手改善实训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以心理场论、需要压力理论、人类环境理论以及环境感知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科学实验室环境量表、课堂环境量表、建构主义环境量表等成熟的课堂环境量表,并依据中职旅游专业自身特点编制了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堂环境量表。该实训课堂环境量表包含了物理环境、技术环境、学生合作、教师支持、实训任务以及课堂纪律六个维度。其中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是对课堂教学的硬环境的考察,而学生合作、教师支持、实训任务以及课堂纪律是对课堂教学软环境的考察。其次根据刘华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价量表,融合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的具体特点,编制了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效果量表。该实训课堂教学效果量表包含了情感态度和操作技能两个维度。情感态度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实训课堂的态度,包括学习价值感、学习满意度等;操作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并对两个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两个量表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对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进行模型构建并做出了假设。假设1:实训课堂环境对情感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假设2:实训课堂环境对操作技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继而使用自制量表对山东省内两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调查。运用SPSS22.0和AMOS22.0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了实训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两个测量维度之间的最终模型。发现(1)实训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情感态度维度具有正向显着影响;(2)实训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操作技能维度具有正向显着影响。笔者根据实训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能够产生正向显着影响这一结论,对实训课堂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改善实训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实操兴趣与水平;第二,增加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第四,落实课堂管理,营造宽松的实训课堂氛围。以期通过这些举措提高实训课堂教学效果,为中职旅游专业实训课堂环境建设带去启发。

彭秋茹[3](2019)在《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纸论文,即发表在报纸上的学术性论文,不包括新闻稿件等,最典型的是各大报纸的理论版所刊载的论文。报纸论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新闻报道的特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发表成果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对于报纸论文这种特殊的、重要的学术成果形式的影响力评价,学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通过研究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对报纸论文影响力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对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学科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扩大科研评价对象的范围,促进学术成果多途径多渠道展示与传播,从而改善科研管理生态。本文从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基于引文计量的方法构建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Altmetrics方法设计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策略,接下来基于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最后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对象,对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相关研究的综述。通过对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本文整理出同行评议、引文计量、Altmetrics等评价方法的发展脉络、数据源和工具、指标和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发现报纸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较少,关于报纸论文的影响力评价问题亟待解决。(2)报纸论文基本特点的分析。本文对报纸论文进行界定,并详细地从出版和评价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报纸论文的特点。通过比较选择《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作为报纸论文的典型代表,并将报纸论文与同学科的期刊论文从引用、下载和网络传播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3)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的研究。本文探讨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基于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逼近理想点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方案。(4)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学术影响力方面,本文讨论了传统引文计量指标和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指标对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构建了由被引次数、他引次数、论文h指数、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加权强度、引用情感加权强度等引文计量指标组成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影响力方面,针对中文数据的环境下Altmetrics本地化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搜索引擎获取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分析网站信息确定评价指标数据源、计算和分析Altmetrics评价指标值等方面来构建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5)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载的报纸论文作为实证评价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评价结果的计算等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分析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验证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旨在构建融合引文计量和Altmetr 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解决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体现在:(1)针对报纸论文这一特殊学术成果类型,本文充分考虑了报纸论文在学术讨论和社会传播方面发挥的双重作用,形成了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补充的综合性影响力评价框架,拓展了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主体,弥补了学术成果影响力评价研究的缺陷,丰富了学术成果评价的理论体系。(2)本文提出了包含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两方面指标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完整的融合引文计量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在引文计量方面,本文运用全文本分析方法,将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等要素引入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补充传统引文计量指标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要素的指标值计算方案,改善了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果。在Altmetrics方面,本文提出了 Altmetr ics指标用于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地化解决方案,挖掘了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源,构建了适用于中文报纸论文的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指标值计算方法。(3)本文基于逼近理想点(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设计了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合成方案,通过计算报纸论文与理想样本在指标数值和分布上的相对贴合程度来进行比较和排序,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数据差异的问题,为科研管理部门开展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案。

Rasuleva Nigina[4](2019)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网络文学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列的四大文学现象,研究其发展历史,探索其成长轨迹,对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网络文学产业按流程可以分成生产、流通、接受三个部分,“生产”研究网络文学主体即作家,“流通”研究网络文学的载体网站及其运行模式,“接受”研究网络文学的国家治理及作家和网站读者的关系。网络读者在网络文学作品成长的各个环节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接受主义理论,是读者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对网站来说读者是消费者,对政府来说读者是民众,吸引消费者,服务民众构成网络文学载体和网络文学治体的核心目标。网络文学主体研究,以痞子蔡、安妮宝贝、唐家三少、余秀华四位作家为例,他们代表了网络文学作家成功的不同路径。痞子蔡代表的一类作家,是业余进行创作,网络空间是他们放松精神的娱乐场,体现的是一种“网络有文学”现象,却孕育了自由与解放。痞子蔡本人第一次实现网络作品的在线交易,使网络文本变成了真正的网络作品,开辟了网络文学变现的先河,堪称网络作家第一人。安妮宝贝代表的作家们,把网络当做宣传个人作品的工具,深入研究网络运用之道,在网络上赚取人气,在线下出版获得利益。他们与网络的关系是文学为体,网络为用的关系,网络与文学之间还没有完全融合,或者说网络文学在他们这里还只是“网络+文学”,这类作家通过网络取得宣传效果之后,便会退出网络继续从事传统文学的工作。唐家三少代表的作家们在网上写作,在网上获得收益,网络与文学实现了真正的融合,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鲜明的“网络文学性”,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这时网络文学产业化。在此基础上的IP运营,拓展了网络文学的边界,形成网络文学的大神,但也出现了大神霸榜现象,折射出资本对文学的双刃剑作用。余秀华代表的作家们,跳出大神霸榜的竞争,独辟蹊径,走小众化路线。网络对他们来讲是独立存在的空间,既没有运用网络的刻意,也没有对网络的依赖,更没有离开网络无法存在的尴尬,是网络与文学的新形态,至此文学从网络中脱离出来变成与之相辅相成的精神存在,预示着网络文学概念的新衍进。网络载体研究,以天涯论坛、榕树下、起点、翼书网四家为例,分析作为网络文学载体的网站及其经营模式,指出不同类型网站经营方略不同是为了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以及相同读者对网文的不同期待而作出的市场行为。天涯论坛发帖跟帖模式,正是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结果,也体现出网络文学作者也是读者的特征,这跟传统文学作者与读者截然二分完全不同。在网络中每位网友都是写作主体,不仅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当然,天涯论坛的贴吧还带有碎片化随机的成分,只能看作是网络文学的前驱。榕树下已经是比较正规的文学网站,它通过组织作者写作,读者付费阅读,运作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等活动,把网络文学真正变成了一种经济模式,使得网络文学真正从野蛮生长开启了规范化经营的序幕。起点中文网代表的原创文学网站是网络文学载体的主流模式,它们深挖读者需求,打造偶像化作者,全版权内容运营,实现文学与资本的双向互动,展示文学与网络技术的相辅相成发挥着重要的文学产业化的功能。在群雄逐鹿读者市场的时候,翼书网这类小而美的网站开始切割细分市场,改变网络通俗小说一统天下的景象,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于需要经过写作提升思维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成长型群体,进行小范围服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读者对内容的要求是网络文学永远进步的不竭动力,为满足尽可能多的读者要求,网站也开始合纵连横,终于出现了阅文集团这样的超级大鳄,也引来了政府对网络文学的特别关注和规范治理。网络文学管理者研究把官方对网络文学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网络文学作为网络社会主要的文学存在形式,不仅是作品内容要被读者接受,其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也势必要经过管理部门的认可,网络文学的官方接受涉及到引导体制的建立和约束机制的实行。官方不仅要有效引导网站规范化经营,还要引导作者创作能够发扬主旋律,弘扬真善美的作品,一方面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消除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网络文学从野蛮生长向稳中求进的过程中,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以确保网络文学发展方向正确,任务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网络文学一切以人民为服务对象的前提下有序、雅俗共赏、高效的发展,从而发挥其激励斗志、鼓舞人心、繁荣文化、彰显风采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为世界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启示,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学滋养的结果,传统文学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智慧和灵感源泉。第二层面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中国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促成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第三个层面,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独特的政治文化制度体制保障了中国政经文等事业的建设可以统一规划稳步落实,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中国的网络文学发展经验无法复制,但是中国发展网络文学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利用网络进行文化的普及与提升。网络文学是产生于网络,并在网络上通过文字进行意象沟通实现智慧变现的艺术实践。网络文学是主体、载体、治体协调互动的产物,它创生于网络,成长于文学,成熟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网络文学像中国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时代文学一样,也将成为网络中国的时代之文学。

赵飞,王羿泉,梁伟[5](2018)在《高职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资源的切入点》文中认为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现实状况入手,指出对于网络全文数据库高职图书馆缺乏网络文献组织技术手段,对于组织开放获取资源没有积极性的问题。分析高职图书馆开展网络文献组织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跨库统一检索平台可以有效将图书馆现有文献组织成一个整体,开放获取文献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压力,组织网络文献可以缓解读者信息过载。并指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文献组织工作切入点有图书馆现有网络资源组织统一检索平,组织开放获取资源向读者推广使用,接受虚拟馆藏文献概念,积极参与网络文献资源建设。

徐杨炳[6](2019)在《基于引用网络的文献聚类及主题变迁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各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使得学者通过阅读相关领域内的所有文献来紧跟领域研究前沿,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海量的文献资料,学者如何快速寻找到对本人研究有价值的文献,以准确把握领域研究现状,确定领域中的主题变迁,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文献计量分析法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其中,文献聚类研究通过分析文献之间的引用网络和文本相似度,将相似的文献聚集到一起,使学者能更快速准确地了解领域研究现状、领域研究前沿和领域主题变迁,对学者开展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献聚类分析已经成为文献计量分析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库(即文献全文信息数据库和文献概要信息数据库),在综合文献计量分析、引用网络、文本挖掘、统计分析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领域研究前沿与主题变迁。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针对PMC和PubMed等文献全文信息数据库,本文基于文献的引用网络,提出了一种考虑参考文献在引证文献中被引用的位置和文献间文本相似度等因素的文献相似度计算方法,以提升文献聚类的准确度。本文提出的文献相似度计算方法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a.本文基于“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越相似,它越可能在引证文献中被多次引用且被引用的位置越分散”的假设,在传统直接引用网络的基础上考虑了参考文献在引证文献中被引用的次数和位置因素,更准确地反映了参考文献与引证文献之间的相似度。b.本文基于“两篇具有共被引关系的参考文献越相似,它们在引证文献中被引用的位置越相近”的假设,在传统共被引网络的基础上将参考文献的引用邻近度作为影响文献相似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准确地反映了引证文献中不同参考文献间的相似度。c.为减少计算文本相似度的工作量,本文以文献摘要信息替代全文信息计算文本相似度;为提升文献聚类的准确度,本文综合考虑了文献的直接引用网络、共被引网络、耦合网络及文本相似度等因素。最后,本文采用以上方法针对肿瘤领域的10,966篇文献和对应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文献聚类,并以精确度、召回率、F值等统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与传统文献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文献之间的相似性,得到的文献聚类结果更加准确合理。2.针对Web of Science(WOS)等文献概要信息数据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引用网络和PageRank算法的主题变迁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和聚类主题提取,准确合理地揭示了领域研究前沿和主题变迁。本文提出的领域主题变迁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a.本文首先将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窗口,然后根据每个时间窗口内文献的引用网络计算文献相似度,并分别对各时间窗口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b.在提取聚类主题时,本文考虑到不同文献在聚类中影响力不同这一因素,采用PageRank算法对聚类中的文献按照其影响力进行排序,并结合关键词词频统计方法提取聚类主题。c.本文首先将聚类视为节点,不同聚类中文献的引用关系视为连边,构建了聚类网络,然后按照聚类之间的相似度划分连边等级,以直观地揭示领域研究前沿和主题变迁。最后,本文采用以上方法针对数据挖掘领域的19,005篇文献及对应的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进行了文献聚类和主题变迁分析,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主题变迁分析方法能准确合理地揭示领域研究前沿与主题变迁。本文针对PMC、PubMed数据库以及WOS数据库中的文献,在引用网络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文献相似度计算方法,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文献之间的相似性,获得更合理的文献聚类结果。另外,本文还在文献聚类的基础上,对领域研究前沿和主题变迁进行了分析。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学者寻找到领域内有价值的文献,从而进一步了解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借鉴。

赵燕[7](2017)在《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引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环境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学术研究中以网络文献作为引文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向。文章分析了网络参考文献的特性及存在的局限,并就如何正确、规范地选择和引用网络文献展开论述。

王佩[8](2016)在《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将引用内容这一概念引入网络引文分析之中,旨在通过对网络引文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正文中所体现的引用内容特征的分析,发现科研人员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引用位置、多次引用和引用语义特征以及引用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网络参考资源的发展现状,为规范网络文献的引用作出建议。本文构建了以引用内容为核心的网络引文分析框架,将引用内容这一概念分解为引用在论文正文中所处的位置、多次引用现象和引用内容文本的语义特征这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对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研究论文中的数量和功能进行全面而立体的解读。选取SpringerLink平台收录的、被SSCI索引的132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1至2015年发表的36465篇科研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自行编写的引用内容抽取系统,自动识别、提取和存储了论文文后着录的68934条网络引文款目以及论文中出现的100961条引用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基于引用内容的网络引文分析,揭示了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位置偏好、多引现象特征和引用语义特征。在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方面,对样本数据中论文的章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对论文的整体篇幅、章节数量、章节篇幅和章节标题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在论文中的总体位置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分布、在不同章节内部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人文社科论文的章节结构基本符合科研论文的IMRaD四节式结构特征,网络引文中约三成出现在论文的开头,即引言、背景介绍、文献综述部分,约五成分布在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即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在论文的结尾部分网络引文出现的数量较为稀少。在论文的章节内部,作者倾向于在引言的开头部分和最末尾处密集引用网络文献。在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方面,对网络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之间的绝对数量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进行了考察,根据多引次数的多寡将网络引文划分为不同效用级别,并对不同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在论文中的位置分散和集中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数量特征呈两极分化,即在文后着录的网络文献越多、则在正文中引用该文献的次数越多,而在文后着录的网络文献越少、则在正文中引用该文献的次数越少,多数的高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存在于少数论文中;中等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在论文章节中的位置比高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更为集中,中等效用级别网络引文在论文中的分散呈现一种首尾呼应的模式:高效用级别网络引文更多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多次反复引用的行为体现了网络引文与论文不同论述内容和功能之间的高度切合。在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语义特征方面,通过对引用内容进行词性标注和TF-IDF权重计算的方式对人文社科论文中引用了网络引文的内容开展语义特征分析,从而对引用性质做出判断。使用作用名词和行为动词作为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特征,使用连接词、正面形容词和负面形容词作为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特征。对引用内容进行语义特征词汇提取后发现,网络引文的功能特征为向人文社科研究以卫生、儿童、教育、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的方式提供了研究范例和研究项目方面的参考,作者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利用网络文献对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并在网络文献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理论和论述;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倾向特征为以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论述为主,将网络文献作为研究证据而引用,通过对网络文献的引用对研究问题进行推理或者反证,论述中以正面引用为主,不会在论述过程中过多采用具有强烈负面感情色彩的词汇。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网络引文的学科分布、域名分布、文件类型分布和可获取特征,对样本数据中网络引文进行了总体分析,并以来源于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网站的政府网络引文为例,对政府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网络文献在公共卫生学领域受到最多认可,其中以对网页文件和PDF文档文件的引用数量最多,作者倾向于在论文的开头密集引用政府网络文献作为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的支撑材料,并且部分作者选择在论文的不同章节反复引用同一政府网络文献、用以支持不同论述功能的研究内容;在引用中,政府网络文献多以陈述性、事实性文献出现,作者多倾向于对政府网络文献进行正面引用,并且在不同学科中对政府网络文献不同侧面的特征进行了肯定。通过基于引用内容的网络引文分析,发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网络引文引用行为中引用内容的分布密度、引文款目和引用内容的匹配度、网络文献的省力引用、以及网络引文的着录质量差异方面的特征和问题,从网络引文规范与选择问题、网络文献引用行为的引导、正视网络引文存在的弊端与优势这三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卜险峰[9](2016)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现状,提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和加强灰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并对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的范围、数字化原则、后期的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

华晓宇[10](2015)在《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获取和使用文献资源已成为他们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新手段。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利用网络文献资源,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网络文献的收集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文献的收集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人文及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内涵
二、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误区
三、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价值目标
四、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
五、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2)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训课堂环境感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对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1.1.2 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人才
        1.1.3 高教学质量要求高质量的课堂环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职旅游专业
        2.1.2 实训课堂
        2.1.3 实训课堂环境
        2.1.4 实训课堂环境感知
        2.1.5 实训课堂教学效果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场理论
        2.2.2 需要压力理论
        2.2.3 环境知觉理论
        2.2.4 人类环境理论
3 实训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量表构建
    3.1 实训课堂环境结构
        3.1.1 实训课堂教学特征
        3.1.2 实训课堂环境构成要素
    3.2 实训课堂环境量表
        3.2.1 实训课堂环境测量理论依据
        3.2.2 实训课堂环境测量维度划分
        3.2.3 实训课堂环境量表维度及题目的确立
    3.3 实训课堂教学效果量表
        3.3.1 实训课堂教学效果测量维度划分依据
        3.3.2 实训课堂教学效果量表维度及题目的确立
    3.4 模型构建及假设
        3.4.1 变量释义
        3.4.2 模型构建
        3.4.3 关系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问卷设计
        4.3.1 问卷预调研
        4.3.2 信度检验
    4.4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4.1 样本选择
        4.4.2 数据收集
5 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5.2.1 实训课堂环境因子分析
        5.2.2 实训课堂教学效果因子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1 测量模型分析
        5.3.2 结构模型分析
    5.4 现状分析
        5.4.1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实训课堂环境感知
        5.4.2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实训课堂教学效果感知
    5.5 差异性分析
        5.5.1 不同性别学生对实训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的感知差异
        5.5.2 不同年级学生对实训课堂环境与教学效果的感知差异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改善实训课堂环境的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影响力及影响力评价
    2.2 影响力评价方法
        2.2.1 同行评议
        2.2.2 引文计量
        2.2.3 Altmetrics
        2.2.4 多指标综合评价
    2.3 影响力评价对象
    2.4 报纸论文及其影响力评价
        2.4.1 报纸论文
        2.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
    2.5 简要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报纸论文的特点分析
    3.1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性分析
        3.1.1 报纸论文的界定
        3.1.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性分析
        3.1.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性分析
    3.2 报纸论文特点的定量分析
        3.2.1 报纸论文测评对象的选择
        3.2.2 报纸论文出版特点的定量分析
        3.2.3 报纸论文评价特点的定量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框架
    4.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4.1.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性
        4.1.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4.1.3 基于传播行为的报纸论文影响力产生来源
    4.2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基本框架
        4.2.1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决策模型选择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3 基于变异系数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4 基于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合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
    5.1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传统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2 基于全文本分析法的引文计量评价指标
        5.1.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筛选
    5.2 基于引文计量的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和计算
        5.2.1 传统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2 全文本分析法引文计量数据获取
        5.2.3 报纸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值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
    6.1 Altmetrics指标对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的适用性
        6.1.1 Altmetrics常见评价指标及数据获取方式
        6.1.2 Altmetrics评价指标对报纸论文的适用性
    6.2 基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数据采集
        6.2.2 报纸论文网络传播来源分析
        6.2.3 报纸论文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设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7.1 实证对象数据获取
    7.2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7.2.1 实证对象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2 实证对象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7.2.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7.2.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3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7.4 实证对象影响力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8.1.1 主要结论
        8.1.2 创新点
    8.2 局限性及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研究
    第一节 从写手到作家
    第二节 网络狂欢的痞子蔡
    第三节 网络反哺文学的安妮宝贝
    第四节 网络孕育出的大神唐家三少
    第五节 网络突破生活的余秀华
    第六节 网络文学主体的自我规范
第二章 中国网络文学载体平台研究
    第一节 技术发展带来的载体变革
    第二节 萌芽期的网络论坛型载体——以天涯为例
    第三节 人文情怀的网络栖息——以榕树下为例
    第四节 台式机时代网络文学——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第五节 移动客户端的阅读与写作——以掌阅为例
    第六节 闹中取静的小众阅读与写作——以翼书网为例
第三章 中国网络文学治体研究
    第一节 网络文学主体与载体的博弈
    第二节 网络文学治体的两手抓
    第三节 网络文学治理体系的建构
第四章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传统文学的生命力,涵养作家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生产力,科技支撑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命运共同体
结语
附录:中国网络文学大事记(1994—2018)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士学位期间所作的成果
致谢

(5)高职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资源的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现状
    (一) 缺乏网络全文数据库组织手段
    (二) 组织开放获取资源没有积极性
二、高职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的好处
    (一) 跨库统一检索平台组织文献
    (二) 开放获取文献缓解经费压力
    (三) 促进高职图书馆其他方面工作的进步
        1. 促进图书馆法律意识觉醒
        2. 促进图书馆研究、提高检索技术
        3. 缓解读者信息过载
三、高职图书馆网络文献组织工作切入点
    (一) 组织图书馆文献统一检索平台
    (二) 组织开放获取资源向读者推广使用
    (三) 接受虚拟馆藏文献概念
    (四) 积极参与网络文献资源建设

(6)基于引用网络的文献聚类及主题变迁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四节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文献计量分析概述
    第二节 相关算法概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文献全文信息的文献聚类方法研究
    第一节 基于引用网络的文献相似度计算
    第二节 基于文本相似度的文献相似度计算
    第三节 基于混合相似度的文献相似度计算
    第四节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文献概要信息的主题变迁分析方法研究
    第一节 基于引用网络的文献相似度计算
    第二节 基于PageRank算法和关键词词频统计方法的聚类主题提取
    第三节 基于文献聚类的领域研究前沿识别与主题变迁分析
    第四节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本文补充说明部分
    第二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引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参考文献的特性
    1.1 网络参考文献的优势
        1.1.1 强时效性。
        1.1.2 超地域性。
        1.1.3 链接丰富。
    1.2 网络参考文献的局限
        1.2.1 具有不确定性和不规范性。
        1.2.2 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
2 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依据
    2.1 依据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来选择
        2.1.1 联网的学术数据库。
        2.1.2 权威的学术性网站。
        2.1.3 合适的网络书刊。
    2.2 依据研究者的写作目的来选择
3 网络参考文献的引用原则
    3.1 真实性原则
    3.2 必要性原则
    3.3 适量性原则
    3.4 规范性原则

(8)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进展
        0.2.2 国内研究进展
        0.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0.3 创新点
1 研究设计与过程
    1.1 研究目标、框架与内容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框架
        1.1.3 研究内容
    1.2 研究范围
        1.2.1 人文社会科学
        1.2.2 网络引文
        1.2.3 引用内容
        1.2.4 SpringerLink平台数据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 全文数据获取
        1.3.2 文本解析
        1.3.3 自然语言处理
        1.3.4 网络引文特征提取
        1.3.5 引用内容文本特征提取
        1.3.6 统计与分析
    1.4 本章小结
2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位置分析
    2.1 人文社科论文的结构分析
        2.1.1 人文社科论文的概况
        2.1.2 人文社科论文的篇幅特征
        2.1.3 人文社科论文的章节特征
    2.2 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论文中的位置分布
        2.2.1 网络引文人文社科论文中的总体分布
        2.2.2 引用内容在人文社科论文章节中的分布
    2.3 本章小结
3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分析
    3.1 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数量分析
        3.1.1 网络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的数量关系分析
        3.1.2 网络引文的效用级别分析
    3.2 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位置分布
        3.2.1 不同效用级别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
        3.2.2 中高效用级别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
    3.3 本章小结
4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语义特征分析
    4.1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分析
        4.1.1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特征
        4.1.2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总体特征分布
    4.2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分析
        4.2.1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特征
        4.2.2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总体分布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引用内容的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分析
    5.1 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论文中的总体分布
        5.1.1 网络引文的学科分布
        5.1.2 网络引文的域名分布
        5.1.3 网络引文的文件类型分布
        5.1.4 网络引文的可获取度
    5.2 人文社科论文中政府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实证研究
        5.2.1 政府网络引文的总体分布
        5.2.2 政府网络引文的引用位置分析
        5.2.3 政府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分析
        5.2.4 政府网络引文的语义特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内容特征与讨论
    6.1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特征
        6.1.1 引用内容的分布密度
        6.1.2 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的匹配度
        6.1.3 网络文献的省力引用
        6.1.4 网络引文的着录质量差异
    6.2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的讨论
        6.2.1 网络引文规范与选择问题
        6.2.2 网络文献引用行为的引导
        6.2.3 正视网络引文存在的弊端与优势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现状
2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灰色文献资源建设
    2. 1 灰色文献的定义
    2. 2 灰色文献的种类
    2. 3 中小型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的收集
    2. 4 灰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3 中小型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开发
    3. 1 打造服务品牌
    3. 2 服务地方经济
4 结束语

(10)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现状分析
    1.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和特点
    2.影响教师利用网络文献资源的主要因素
        (1)教师自身因素
        (2)外在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服务,推动学科网站平台建设和宣传推广
    2.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数据库来源
    3.培训指导,促进教师检索技术和研究能力的提升

四、网络文献的收集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研究[J]. 陈宇. 北京档案, 2021(08)
  • [2]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训课堂环境感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D]. 马飞飞.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3]融合引文与Altmetrics的报纸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D]. 彭秋茹.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D]. Rasuleva Nigina. 上海大学, 2019(02)
  • [5]高职图书馆组织网络文献资源的切入点[J]. 赵飞,王羿泉,梁伟.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6]基于引用网络的文献聚类及主题变迁分析方法研究[D]. 徐杨炳.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4)
  • [7]网络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引用[J]. 赵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03)
  • [8]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D]. 王佩. 武汉大学, 2016(12)
  • [9]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灰色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 卜险峰. 晋图学刊, 2016(01)
  • [10]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J]. 华晓宇. 教学与管理, 2015(03)

标签:;  ;  ;  ;  ;  

互联网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