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普遍性论文-薛睿,王雪勤

翻译普遍性论文-薛睿,王雪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翻译普遍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料库,《山海经》,翻译普遍性

翻译普遍性论文文献综述

薛睿,王雪勤[1](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山海经》不同英译本翻译普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山海经》两英译本单语语料库,对其英译本的翻译普遍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翻译普遍性在《山海经》英译本中均有体现:两个英译本的词汇变化、平均句长均低于非翻译文本,符合翻译简略化趋势;两位译文均以大量的连接词和代词实现了翻译的明晰化,并且用简单句或从句处理原文中复杂深奥的长句,体现出了规范化特征。但两译文的词汇密度却高于非翻译文本,王宏译文中的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在该层面上与翻译的简略化和规范化略有出入。(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牛小鹏[2](2018)在《论《孙子兵法》译本中的翻译普遍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翻译普遍性的定义出发,对比研究了《孙子兵法》译本中普遍性的特征,本文选取了林戊荪、闵福德的两个译本,通过分析译本,找出普遍性的特征,证明了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论点,翻译作品的确是存在一些共性特征的。(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0期)

付梦伊[3](2017)在《翻译普遍性视角下的《史记》《汉书》中的经济术语英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典籍,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这些典籍中具有大量的涉及经济领域信息的经济术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研究典籍中经济术语的翻译有助于术语翻译研究的深入和中国古代经济状况的知识体系的对外传播。《史记》《汉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所包含的经济术语展现了中国古代从黄帝到汉代的经济发展成就。关于这些经济术语的翻译研究值得学界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史记》和《汉书》的汉语语料,以及《史记》的叁个译本的英文语料,即华兹生(Burton Watson)的译本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Jr.)的译本The Grand Scribe’s Records和杨宪益(Yang Hsien-yi)、戴乃迭(Gladys Yang)夫妇的译本Selections from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以及《汉书》的两个译本,即华兹生的译本Courtier and Commoner in Ancient China:Selections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by Pan Ku和德效骞(Homer H.Dubs)的译本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A Critical Translation with Annotations,采用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翻译普遍性的角度探究经济术语的翻译方法。研究发现尽管这些译本中一些译本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另一些是面向汉学研究学者的,但这些译本中的经济术语英译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翻译共性特征,即简化(simplification)、显化(explicitation)以及规范化(normalization)。鉴于这些译本的接受度普遍较好,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典籍中的术语英译应有选择性地采用翻译共性中包含的简化、显化、规范化翻译方法,这有助于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理解,便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0)

李丹妹[4](2017)在《基于自建平行与可比语料库对外交部译文的翻译普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普遍性,是指翻译语言从整体上呈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特征。对于翻译普遍性的研究在语料库翻译学诞生之前大多为定性研究。自语料库翻译学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以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对翻译普遍性这一规律性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然而,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文学文本,对应用本的研究甚少,对中国外交部译文这种特殊的外交文本的翻译普遍性的定量研究作者至今尚未发现。因此,本文旨在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验证外交部译文这种特殊的外交文本是否体现了翻译的普遍性的特征,特别是翻译普遍性当中的简化与显化特征。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的,作者建立了一个平行语料库和两个可比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包含外交部网站的部分文本及其英文译文。其中的一个可比语料库包括上述外交部网站的部分文本的英文译文以及美国国务院网站的部分文本。另外一个可比语料库是由上述外交部网站的部分文本的英语译文以及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网站上的部分文本构成。为了验证外交部译文是否体现了简化这一翻译普遍性,作者从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以及平均句长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作者发现外交部译文并没有体现翻译普遍性当中的简化特征。为了验证外交部译文是否体现了显化特征,作者又从连词的使用、转述动词后连词that的使用情况,以及BE,HAVE,WILL,NOT等词缩写与非缩写的情况进行统计。在连词的使用上,外交部译文没有体现出显化的特征。在转述动词后that的使用情况,以及BE,HAVE,WILL,NOT等词缩写与非缩写情况这两个方面,外交部译文体现了显化这一普遍性。因此,外交部的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显化特征。本文的定量研究让读者对外交部译文的翻译风格、翻译倾向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宏观角度看,外交部的译文没有体现简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显化特征。从微观角度看,通过本文读者以可以了解到外交部译文在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句长、连词使用、转述动词后that的使用情况、以及BE,HAVE,WILL,NOT的缩写和非缩写方面呈现出的具体的翻译特征和翻译倾向。(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21)

梅阳春[5](2015)在《文本变形系统普遍性研究之汉英翻译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阻碍原文异质进入译文的文本变形系统由合理化、明晰化等12种变形倾向组成。该理论虽然是贝尔曼基于法语和拉美语的翻译经验构建的,但其具有普遍性,同样适用于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变形倾向对汉、英两种语言翻译实践施加影响的方式与其对法语和拉美语言翻译实践施加影响的方式一样,即单独影响或联合制约。(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潘韩婷[6](2015)在《显化假说普遍性之再思考——以招股章程中的连接词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显化研究的起源,即Blum-Kulka(1986)的显化假说,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文章从回顾显化假说及翻译共性的定义出发,通过证伪的研究方法,对招股章程中的连接词翻译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显化假说成为翻译共性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因此不能说绝对成立。显化的产生可能受到翻译过程所涉及的语言系统、文本系统、译者自身的背景及主观能动性等条件的制约,需要综合多维度进行考察。(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武光军[7](2014)在《当代译学中的翻译规范研究与翻译普遍性研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当代译学的发展,Mona Baker(1993:239)认为,从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以原文为导向的对等概念逐渐让位于以目的语系统和文化为起点的概念的转变。在以目的语系统和文化为起点的概念中,翻译规范和翻译普遍性可谓是当代译学的两大研究热点。前者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描述翻译学学派(DTS)的主要概念和研究目标,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兴起的语料库翻译学(CTS)学派的核心术语和理论目标。由此看来,似乎当代译学理论目标上出现了两大分歧。那么,翻译规范研究和翻译普遍性研究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何异同?两者在当代译学格局中各有何种地位?对于这些问题,译界尚未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翻译规范研究和翻译普遍性研究各自的特点及其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比较了两者在哲学样态、存在方式、作用层面、作用方式、价值判断、时空限制、功能类型、研究范式方面的异同;最后分析了两者在当代译学格局中的定位:翻译规范研究主要是译学中"应该是"的问题的研究,翻译普遍性研究主要是译学中"是"的问题的研究。本文指出,未来一段时间,译学在这两个方向继续推进的同时,还要开展对译学中"可能是"的问题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4-08-25)

雷颖颖[8](2013)在《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翻译普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普遍性研究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推动下迅速发展。着名语言学家莫娜·贝克提出,翻译文本有一种可称作为普遍性(Translational Universals)的内在的特征。翻译普遍性是指翻译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相对于原语语言或目标语原创语言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语言特征。翻译普遍性主要表现为为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等。简略化是指译者无意识地简化语言或信息或两兼而有之,主要表现为译文本比原创文本的语言更简单,如用词较为简单且范围较窄、句子平均长度较短等;明晰化是指把原文中暗含的信息在译语中加以明确介绍,如译语文本中更多使用连词或介词短语进行衔接以增加连贯性、明确可省成分、增加修饰词和解释性语句等;范化指译者遵从甚至夸大目的语典型特征和做法的趋势,即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消除原文的独特性使译文更加规范。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所建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工具,从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叁个角度对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翻译普遍性展开对比研究。具体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翻译普遍性是否存在于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2.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如何分别在两译本中体现出来?其中有无相似或不同之处?本文根据以上两个研究问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出两译本在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叁个方面的描述性数据,进而阐述和对比翻译普遍性视角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主要发现如下:(1)简略化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均有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杨译本词汇变化范围较广,词汇复杂程度较高,而霍译本则因原语与译语语义空缺而多用上义词代替下义词,并由于文化缺省而倾向于只对原语词汇进行大致解释。除此之外,霍译本较多使用固定短语和常用词以迎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而体现出较明显的简略化倾向。在句法层面,霍译本试图增加修饰语并将自己的理解、想象和解释加入译文中,因此,霍译本在句法层面的简略化倾向并不明显。(2)杨译本和霍译本均通过连词和连接状语实现译本的明晰化,但是霍译本更明显倾向于使用连接状语,使得译文中的逻辑衔接、时间衔接及作者自身的理解更加明晰化。除此之外,与杨译本相比,霍译本多在tell和say等引述词后使用that,这无疑也增加了霍译本的明晰化程度。同时,霍译本多使用长句子将自己的理解、想象和解释加入译文中,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明晰化倾向。(3)霍译本中名词化结构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杨译本,显示出夸大规范化的倾向。除此之外,与原作相比,两译本多使用英语从句代替汉语中的冒号并根据语义联系通过增添句号将原文长句中的并列短语译为多个分句。翻译过程中的规范化倾向通过修正原语中不符合译入语规范的标点符号得以体现。本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意义:理论上,本研究验证了汉英翻译中的翻译普遍性假说,为翻译普遍性理论做了一定的补充;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得到客观数据,并试图从语言、社会文化、认知等角度对两译本中翻译普遍性异同点做出解释,丰富了翻译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实际应用上,本研究对两译本中翻译普遍性异同点的比较及实例的列举有助于提高对《红楼梦》翻译语言特征的理解,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3-12-01)

彭杰,黄薇[9](2013)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外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极易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困惑。文章归纳了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并提出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修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英语翻译具有中文般的美感。(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大昕[10](2013)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翻译在英语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提高英语专业教学中的翻译水平,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翻译学习是他们面对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许多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遇到一些看似简单的翻译中的普遍性问题,极易造成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翻译时面临困惑。在这里笔者归纳了一下几个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翻译普遍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翻译普遍性的定义出发,对比研究了《孙子兵法》译本中普遍性的特征,本文选取了林戊荪、闵福德的两个译本,通过分析译本,找出普遍性的特征,证明了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论点,翻译作品的确是存在一些共性特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翻译普遍性论文参考文献

[1].薛睿,王雪勤.基于语料库的《山海经》不同英译本翻译普遍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牛小鹏.论《孙子兵法》译本中的翻译普遍性[J].明日风尚.2018

[3].付梦伊.翻译普遍性视角下的《史记》《汉书》中的经济术语英译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7

[4].李丹妹.基于自建平行与可比语料库对外交部译文的翻译普遍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5].梅阳春.文本变形系统普遍性研究之汉英翻译论证[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潘韩婷.显化假说普遍性之再思考——以招股章程中的连接词翻译为例[J].当代外语研究.2015

[7].武光军.当代译学中的翻译规范研究与翻译普遍性研究比较[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4

[8].雷颖颖.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翻译普遍性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9].彭杰,黄薇.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李大昕.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J].艺术科技.2013

标签:;  ;  ;  

翻译普遍性论文-薛睿,王雪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