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舱环境论文-周琼瑶

座舱环境论文-周琼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座舱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舒适,空气品质,节能,非均匀环境

座舱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周琼瑶[1](2019)在《飞机座舱非均匀环境人体热舒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设计座舱通风系统,不仅对营造健康舒适的座舱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CFD技术数值模拟某型双通道宽体客机内的气流组织,并对气流分布、空气品质、节能潜力、热舒适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座舱非均匀环境下的热舒适模型进行研究,该热舒适模型包括:非均匀环境热感觉模型和热调节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局部热感觉模型Ⅰ的预测准确率更高,在建筑环境与座舱环境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7%和81.3%。整体热感觉模型在建筑环境与座舱环境内的预测准确率均为100%。(2)根据中国人的生理特性和飞机座舱的环境特点,对热调节模型的被控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中国人生理特性优化后,平均皮肤温度的最大预测偏差从0.67℃降至0.39℃,核心温度的最大预测偏差从0.3℃降至0.1℃,局部皮温的预测准确率从85.4%提升到93.8%;根据座舱低压环境特点修正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皮肤温度和核心温度。(3)对座舱内混合通风、置换通风系统的模拟结果显示:置换通风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排污效率,空气品质更优,且不同座位上乘客的整体热感觉差异很小。但置换通风系统易造成温度分层现象,垂直温差均大于4℃。(4)采用正交试验法结合CFD技术的研究方法对多元通风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多元通风系统能很好地克服置换通风系统垂直温差大,混合通风系统空气品质差的缺陷。同时,多元通风系统仍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排污效率,不会给乘客造成吹风不适感,且各座位上乘客的热感觉差异很小。因此,多元通风系统能够为双通道宽体客机营造健康、舒适、节能的座舱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胡松涛,尹晓燕,刘国丹,管宏宇,尹英娟[2](2018)在《我国民航座舱微环境与舒适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民航座舱舒适度,对国内10架次有代表性的航班进行调研,采取环境参数全程监测与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飞行全过程座舱内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乘客与机组工作人员舒适度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显示,乘客不满意的环境因素是噪声、振动与座椅舒适度,机组工作人员不满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相对湿度、噪声和振动.乘客自身的着装与每年乘坐飞机次数对热感觉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俊杰,贾素素,康健[3](2018)在《大型客机座舱环境舒适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座舱环境中不满意度较高的3个环境因素——温度、空气品质和噪声,采用客观参数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叁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控制单一变量以营造真实巡航中出现的温度场、浓度场和噪声场,受试者分别在每个工况下对座舱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舱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噪声声压级变大均会使受试者感觉更暖;各项满意度百分比显示噪声、空气品质和温度叁者之间会相互影响,而噪声是座舱环境中最不满意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09期)

杜秀媛[4](2017)在《客机座舱喷嘴送风参数优化及热环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首款大型民用飞机C919研制过程中,国家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四个方面对C919大型客机做出了要求。大型客机环控系统需要在各种飞行条件下控制座舱(包括驾驶舱和旅客舱)环境以保证旅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座舱环境的指标包括空气压力、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每位乘客都有自己对舒适性的主观判断,我们无法做到使所有乘客感觉舒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合适的座舱环境让大多数乘客舒适,同时采用个性化服务提升乘客满意率。飞机座舱环控系统中的主送风系统就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乘客舒适而设计的,而喷嘴送风系统的设置可以由使用者个性化调节,能较好地满足不同人员个体对于送风的不同要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乘客对客舱环境的满意率。系统科学地研究喷嘴送风对坐姿乘客热舒适的影响,优化喷嘴送风参数,从而提高客舱环境热舒适性,满足不同乘客对热环境的要求,对于提高民用航空业的竞争力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大型客机座舱内空气环境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为依托,重点围绕喷嘴送风参数与座舱温度对乘客热舒适的耦合作用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优化喷嘴送风参数,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的热舒适需求,并为我国飞机客舱喷嘴送风指标体系及其热环境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归纳了座舱环境的研究焦点和主要研究方法,并提出了飞机客舱环境个人送风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人与环境换热的理论分析,在常压常湿环境人体热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将低压低湿对人与环境换热的影响纳入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测试与理论计算相结合,实验测试不仅包括了在实验模拟舱中开展流场测试和问卷调查,还包括在执飞航班中进行客舱环境参数测试和乘客热舒适问卷调查,并采用低压低湿条件下的换热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运用信号处理中离散化数据采集原理,采用8Hz流场测试系统,对喷嘴不同送风温差、送风风量、送风方向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测试,发现不超过10℃的喷嘴送风温差对乘客附近的温度场、速度场、湍流度场、频谱无显着影响。基于湍流射流理论,对喷嘴送风造成的局部温度场、速度场、湍流度场及频谱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建立了喷嘴送风流场计算模型,为CFD模型的验证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其次,在叁排座客机模拟舱中,开展不同座舱温度、喷嘴风量、喷嘴送风方向、喷嘴开启程度、喷嘴送风温差、新风比组合下的人体热舒适实验,分析了对喷嘴送风响应较为敏感的主观热投票指标和局部部位,确定采用整体、头部、胸口热感觉和气流感作为评价座舱喷嘴送风热环境的主观投票指标。基于喷嘴送风实验数据,对现有非均匀热环境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评价方法并不能满足飞机客舱喷嘴送风非均匀热环境的评价。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建立了飞机客舱热环境决策树评估模型,并采用执飞航班实测调研获得的257份问卷数据对决策树模型进行了验正,并利用该决策树模型对冬季座舱24℃乘客自主调节服装和喷嘴时的热感觉和气流感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决策树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和决策树分析叁种方法对影响飞机客舱乘客热舒适的因素进行了遴选,获得了各因素对乘客热舒适影响的重要程度。结合喷嘴流场测试结果、执飞航班调研结果以及人体热舒适实验结果,对喷嘴送风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系统的优化建议。明确喷嘴送风温差≤10℃时对坐姿乘客热舒适不会造成显着影响,喷嘴送风方向宜保证对于乘客任何坐姿都能吹到上半身。由于喷嘴送风量相对于主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而言很小,相应的喷嘴新风量也很小,所以喷嘴送风新风比并没有对乘客热舒适以及可感知空气品质产生显着影响。因此,从喷嘴送风温度和新风比的角度来看,喷嘴送风系统和主送风系统可以采用同一套送风系统,无需对喷嘴送风进行单独处理。以整体、头部、胸口热感觉和气流感均在-0.5~+0.5范围内为乘客热舒适标准,建立了冬夏季典型着装下的喷嘴风量-座舱温度耦合舒适区,该舒适区与决策树模型预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前述决策树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采用低压低湿环境人与环境换热理论修正,基于等效换热推导出低压低湿条件下冬夏季典型着装下的喷嘴送风量-座舱温度耦合舒适区,为我国客机座舱喷嘴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依据前述所得流场计算模型,可以获得喷嘴出口速度与座舱温度的耦合舒适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永志[5](2017)在《客机座舱内热环境与流场特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描述机舱内热羽流对流场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研究人体热羽流对大尺度环流的作用,是优化机舱内气流组织,改善机舱环境质量的基础。本文针对客机座舱及其环境特点,搭建了实验测量系统,较系统地开展了热湍流测量,大尺度环流测量,以及不同气流组织评估,为设计健康、舒适和节能型的客机环境控制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理论支持。主要贡献与结论:通过动态热湍流的测量方法,研究了七排客座机舱中乘客热羽流流动规律。使用高频热电偶,通过远程控制的方法,测量人体近壁区的动态温度信号。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中偏斜度来分析温度数据。用于研究人体热羽流的湍流特征。通过叁维超声波风速仪(UA)测量大尺度环流的大样本量速度信号,通过功率谱分析了机舱中整体热羽流对大尺度环流的能量传递规律。实验结果有助于了解机舱内乘客散发的热羽流对大尺度环流的影响。关于大尺度环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使用示踪气体测量了机舱内的污染物分布。机舱中两个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使得气流混合充分。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五种不同的机舱内气流组织,评估了机舱模型中不同通风系统的性能。通过使用热电偶,超声波风速仪测量和示踪气体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获得了客舱模型的温度场分布,速度场分布和呼吸区空气龄平均龄。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一套机舱内不同气流组织性能评价系统。主要结论:使用高频热电偶获取热湍流数据,从而分析复杂机舱环境下人体热羽流规律。在机舱环境下,人体腿部充分发展的热羽流会影响躯干的热羽流。座舱内大尺度流动非定常性是由射流碰撞和热羽流相互影响造成的。由于乘客热羽流的扰动增加了机舱内环流能量。乘客热羽流对环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环流的卷吸区。建立了客机座舱环境不同气流组织通风效果的评价体系。混合通风系统下,大尺度环流可以强化传热。但使用多个风口送风可以提高速度均匀性。下送上回形式排热效率很高,但是加剧了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杨胜伟[6](2017)在《客机座舱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及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座舱环境的安全、健康、舒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关于座舱环境的监测多采用单一传感器,并无集成式的监测系统;且由于座舱环境区别与一般的室内环境,狭小、密闭、有增压需求,因此市面上的集成监测系统也无法满足座舱环境的监测。关于座舱环境的评价研究也多基于问卷调查和对实测数据进行简单的拟合。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座舱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对多种环境参数的监测,并将座舱环境评估模型嵌入到监测系统中,得到当前的座舱环境评估值。主要工作以及获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对现有的各国适航标准及我国的环境质量国标进行整理与总结,提出了针对座舱环境参数的建议性阈值。调研了现有的座舱舒适性调查,根据影响乘客总体满意度的调查选取了需要监测的环境参数。2、设计了一款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硬件采集系统,以STM32为处理器,兼有模拟量通道与数字量通道,实现对多种座舱环境参数信号的采集。着重考虑了数模信号的隔离,能够多通道、实时、精确的采集多种环境参数。3、系统软件平台作为系统的控制部分,实现数据的采集显示、处理、保存及后续数据融合后的评价。数据采集模块利用串口实现与硬件平台的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模块利用LABVIEW自带的工具包建立独立的数据库保存数据;数据融合采用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其运行效率高,训练速度快,结果误差小,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环境参数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当前座舱环境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期刊2017-05-01)

潘玲玲[7](2017)在《飞机座舱光环境对视觉工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驾驶舱是飞行员与飞机信息交互、执行任务的主要场所。飞行员在执行作战任务中易受环境、机械、体能等方面各种因素的考验。随着飞机复杂性与集成度的提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飞行员的作业舒适性、认知特性及工效。良好的座舱工效是飞行员高效完成任务、充分发挥飞机性能的重要保证。本文开展了关于飞机驾驶舱光环境对飞行员视觉工效的影响研究。以期为飞行员提供合理、舒适的座舱光环境,使飞行员的视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改善光环境的角度降低飞行员的视觉负荷,提高视觉工效,进一步保证飞行安全。本文对国外先进光环境和人机工效技术标准动态进行跟踪,从制定背景、标准内容、适用范围和标准有效性等方面对国内外光环境相关标准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国内外标准对比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制定军机座舱光环境设计准则。本文共设计了两个光环境实验,分别是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视觉负荷实验和视觉工效实验。前者为双任务实验(主任务为模拟飞行,次任务为心算),以威肯斯的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次任务测定、主观评定和生理测定3种方法对不同光照环境下飞行员的视觉负荷进行综合评价。以视觉绩效、眨眼率、心率变异性LF值、RMSSD值和NASA-TLX值为指标建立视觉负荷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确定视觉负荷最低的光照环境。第二个实验以视觉负荷研究为基础,以实验绩效和眼动数据(注视时间和眼跳速度)为评价指标建立飞行员视觉工效综合评价模型,最终确定飞机驾驶舱最佳光环境照度。(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康健[8](2016)在《大型客机座舱环境舒适度影响因素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全球乘坐飞机乘客流量据估计每年可以超过十亿人次。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室内环境,客机机舱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乘客暴露在一个相对湿度低、气压低、噪声大、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如臭氧、一氧化碳、各种有机化合污染物和生物制剂)浓度高的密闭环境中,舱内某些微小的扰动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在客机飞行过程中,这些不利因素往往并不是单独作用而是相互结合之后作用于乘客,对乘客生理心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包括使人产生头晕、耳鸣、眼睛干涩、疲劳、心情烦躁等症状。为消除乘客们这些不良反应,营造一个适合于中国人的较为舒适、安静和清洁的客舱环境,就必须在总体环境中定性定量分析出各参数舒适性对乘客影响程度大小,以此来指导设计优化机舱的环控系统,保障乘客的座舱整体环境舒适度。本研究基于七排舱模拟实验平台,在该实验平台内分别通过录音模拟真实客机机舱内的噪声环境,通过CO_2气瓶模拟真实客机机舱内的空气新鲜度,通过实验舱的空调系统模拟机舱内的温度场,从而营造出不同组合的环境工况,结合主客观问卷以及脑力MT测试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实验,考虑到季节不同的情况下受试者服装热阻的不同,分别得出了夏季和冬季在ASHRAE所规定的建筑环境人员热舒适区基础上所修正的机舱环境热舒适区,并得出两个季节工况下不同环境影响因素对受试者影响程度的大小,用权重系数来反映该结果。结果表明,首先,在其他因素均为背景值,噪声工况改变的情况下,受试者的MT测试平均正确率与噪声声压级成近似负线性关系,相似地,在CO_2浓度工况下,受试者MT测试平均正确率与CO_2浓度也成负线性关系。在噪声与CO_2浓度是背景值时,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受试者MT测试平均正确率在热中性温度时最高,在冷工况下次之,在热工况下最低。其次,由于机舱环境内CO_2浓度较高,使得人员新陈代谢率升高,热感觉会加强,从而使得热舒适区夏季冬季整体各向左偏移1.2℃。最后,关于环境因素权重系数的计算,引入了估值函数法模型,经过计算可得噪声、空气品质和温度在夏季和冬季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28,0.176,0.596和0.39,0.133,0.476,其中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噪声次之而空气品质的影响程度最小。(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唐晓波[9](2016)在《CIRRUS SR-20飞机座舱环境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SR20飞机是笔者单位2012年引进的同时兼具制热和制冷的机型,机身为全复合材料的先进训练机,完全改变了国内小型训练机没有制冷系统的传统,但是国外厂家提供的飞机环境系统资料少,给维修带来很大困难。根据这几年的维修经验和大机群的可靠性数据统计简要分析了SR20飞机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和维护注意事项,以期做到资源共享。(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程腾飞[10](2016)在《基于喷嘴送风的座舱环境下人体整体舒适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快速、便利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飞机作为外出的首选。飞机座舱作为一个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空间,舱内整体环境质量决定着机组人员和乘客的舒适性。然而乘客往往会出现闷热、不适症状的抱怨等现象。因此,本文通过飞机实测调研确定了座舱真实环境状况,并分析了乘客闷热感产生情况及原因。同时对基于喷嘴送风的座舱环境下人体整体舒适感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人体整体舒适感表征闷热和不适症状的产生情况,分别从主观热反应和感知空气质量两方面对人体的闷热进行评价,以探究舱内背景CO_2浓度和喷嘴送风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以及喷嘴送风影响人体舒适感的主要因素,并对舱内CO_2浓度和喷嘴送风参数调控范围提出合理建议。本文利用叁排座飞机实验舱模拟真实飞机座舱环境,招募20名受试者,均为健康的在校大学生(男生10名,女生10名),在9个环境工况下(环境温度28℃,喷嘴送风开启和关闭,背景CO_2浓度2000ppm-5000ppm,喷嘴送风新风比为0/2、1/2和2/2)分别暴露70min,期间通过主观调查问卷收集受试者的舒适感变化情况,同时测定并记录相关环境参数。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和相关分析发现:背景CO_2浓度会对人体的主观热反应和感知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即背景CO_2浓度越高,感知空气质量越低,并且会影响到人体的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随着背景CO_2浓度的升高,头晕、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呼吸不畅、精神低沉烦闷等相关不适症状的抱怨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喷嘴送风影响人体舒适感的主要因素是送风气流和新风,并且送风气流的影响作用大于新风。喷嘴送风气流能够明显地降低热感觉,改善热舒适,提高热可接受度,同时通过改善热舒适进而提高空气新鲜感,使空气质量趋向于可接受;但喷嘴送风气流对不适症状的影响不明显。喷嘴送风新风对感知空气质量具有显着性影响,从而影响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同时喷嘴送风新风对胸闷气喘、呼吸不畅等部分不适症状存在显着影响。此外喷嘴送风对人体舒适感的改善作用受背景CO_2浓度的影响,背景CO_2浓度越大,喷嘴送风的改善作用越明显;同时喷嘴送风的开启会减弱背景CO_2浓度对主观热反应、感知空气质量和不适症状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背景CO_2浓度和喷嘴送风状态下人体舒适感的变化,在本研究工况下,为满足人体对整体环境满意度的要求,舱内背景CO_2浓度应低于2000ppm。当背景CO_2浓度小于3500ppm时,喷嘴送风可以设定为全回风;当背景CO_2浓度超过3500ppm时喷嘴送风需加入新风,随着CO_2浓度增加喷嘴送风新风比升高,当CO_2浓度为5000ppm时,喷嘴送风需设定为全新风。当舱内温度降低,人体主观热反应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舱内背景CO_2浓度可以相应地适当升高,同时对喷嘴送风新风量的需求降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座舱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民航座舱舒适度,对国内10架次有代表性的航班进行调研,采取环境参数全程监测与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飞行全过程座舱内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乘客与机组工作人员舒适度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显示,乘客不满意的环境因素是噪声、振动与座椅舒适度,机组工作人员不满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相对湿度、噪声和振动.乘客自身的着装与每年乘坐飞机次数对热感觉的影响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座舱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周琼瑶.飞机座舱非均匀环境人体热舒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2].胡松涛,尹晓燕,刘国丹,管宏宇,尹英娟.我国民航座舱微环境与舒适度评价[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

[3].刘俊杰,贾素素,康健.大型客机座舱环境舒适性评价[J].暖通空调.2018

[4].杜秀媛.客机座舱喷嘴送风参数优化及热环境评价[D].重庆大学.2017

[5].张永志.客机座舱内热环境与流场特征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7

[6].杨胜伟.客机座舱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及数据融合算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

[7].潘玲玲.飞机座舱光环境对视觉工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8].康健.大型客机座舱环境舒适度影响因素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6

[9].唐晓波.CIRRUSSR-20飞机座舱环境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故障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6

[10].程腾飞.基于喷嘴送风的座舱环境下人体整体舒适感研究[D].重庆大学.2016

标签:;  ;  ;  ;  

座舱环境论文-周琼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