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模型论文-丁锐,陈图农,孙青青

大五模型论文-丁锐,陈图农,孙青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五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格障碍,DSM-5人格问卷,大五模型

大五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丁锐,陈图农,孙青青[1](2018)在《PID-5人格问卷与大五模型的关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人格障碍诊断问卷为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2版(SCID-Ⅱ)及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第叁部分人格障碍维度特质模型的DSM-5人格问卷(PID-5)与大五模型密切相关。国际上对该问卷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并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此问卷题目数量繁杂、某些特质归属有争议,问卷缺少参照常模,需要进一步修订优化。此问卷具有未来人格障碍诊断向维度模型靠拢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24期)

杨绿[2](2013)在《新研究发现“大五模型”并非普遍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3日,据《科学日报》(Science Daily)网站报道,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和新墨西哥大学对玻利维亚提斯曼族原始社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简称“大五模型”,Big Five)可能并不普遍适用所有的社会文化。该项研究论文《大五模型普遍适用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3-01-09)

肖余春,袁炳耀,王怀秋[3](2009)在《大五模型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此词的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的演员戴的面具,面具随着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本文来源于《企业活力》期刊2009年01期)

崔诣晨,王铭莉[4](2005)在《“大五”模型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人格结构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Horney,Sullivan和Rogers等临床心理学家很早发现亲密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心理学家开始了亲密关系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伴侣的人格特质是亲密关系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一,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类型和归因风格对伴侣间的亲密关系起调节作用。作为人格分类理论的“大五”模型能够较好描述和解释伴侣的人格结构,并通过NEO-PI五因素调查表对伴侣的人际行为作出预测。(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唐京[5](1999)在《个性“大五”模型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个性“大五”模型的出现,给有关个性与工作之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众多研究表明:个性“大五”维度中的某些维度对工作绩效有一定的预测效度。文章从6 个方面就个性“大五”维度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以及影响预测效度的因素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1999年04期)

吴岩[6](1998)在《“大五”模型与校长选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五”模型与校长选拔北师大管理学院吴岩进入90年代以后,一种关于领导素质的“大五”(或称“大五维”)个性模型在管理心理学界非常流行。所谓“大五”理论,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着名管理学家斯多迪尔的一些研究。此后,这个理论得到迪格曼、哥德堡、霍根等人的赞同,...(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管理》期刊1998年Z1期)

大五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月3日,据《科学日报》(Science Daily)网站报道,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和新墨西哥大学对玻利维亚提斯曼族原始社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简称“大五模型”,Big Five)可能并不普遍适用所有的社会文化。该项研究论文《大五模型普遍适用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五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丁锐,陈图农,孙青青.PID-5人格问卷与大五模型的关系及其应用[J].医学综述.2018

[2].杨绿.新研究发现“大五模型”并非普遍适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3].肖余春,袁炳耀,王怀秋.大五模型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J].企业活力.2009

[4].崔诣晨,王铭莉.“大五”模型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人格结构探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5].唐京.个性“大五”模型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度分析[J].人类工效学.1999

[6].吴岩.“大五”模型与校长选拔[J].中小学管理.1998

标签:;  ;  ;  

大五模型论文-丁锐,陈图农,孙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