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伯滩论文-郭东罡,上官铁梁,白中科,张婕,邵宏波

连伯滩论文-郭东罡,上官铁梁,白中科,张婕,邵宏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伯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

连伯滩论文文献综述

郭东罡,上官铁梁,白中科,张婕,邵宏波[1](2011)在《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1990—2005年,草地、耕地、林地斑块面积在增加,而水域和滩地斑块的面积在不断减小;(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0.9947增加到2005年的1.1247,表明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加,景观结构异质性增大;(3)斑块数量的增加、斑块密度的增加以及斑块边缘长度的增加等都说明该区域破碎化程度增加。造成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长期干旱导致黄河及汾河径流补给大大减少,而人口的压力则是湿地退化最根本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18期)

焦磊,张峰[2](2011)在《汾河连伯滩湿地植被生态种组》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42个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汾河连伯滩湿地21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合组平均法的聚类结果,对生态种组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在210个种对中,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表明共有16个种对为正关联,1个种对为负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有20个种对为正相关,5个种对为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34个种对为正相关,7个种对为负相关;2)在所有的种对中,大多数种对间表现为不显着关联,种间不显着相关,说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相对分离;3)综合种间关联、种间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将21个优势种划分成4个生态种组,分别是芦苇生态种组、赖草生态种组、白茅生态种组和野艾蒿生态种组,这4个生态种组反映了随水分条件变化连伯滩湿地植被群落的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张婕[3](2009)在《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中游湿地是指从山西省禹门口到河南省和山东省交界处的东坝头这一段呈“L”型的黄河及其沿岸的湿地,河道全长618 km,包括黄河中游的大部分和黄河下游的一部分,其总面积为4.803×10~5hm~2。连伯滩湿地位于黄河中游的中部,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动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本研究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连伯滩湿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以达到对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保护和持续利用的目的。本研究以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1990、1995、2000、2005年四个时相的卫星多波段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通过斑块密度、斑块边缘长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系统地分析了连伯滩湿地1990年以来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从斑块面积变化来看,1990~2005年,草地、耕地、林地斑块面积在增加,而水域和滩地斑块的面积在不断减小。各类型斑块面积的变化不仅与气候、水文有关,同时还受当地农业经营的方针政策、经济利益的直接影响。2、随着人类干扰活动的增加,景观结构异质性增大。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0.9947增加到2005年的1.1247,由于景观类型的增加,优势度指数从1990年的0.3916增加到2000年的0.4847,破碎化指数从1990年1.2785增加到2005年的1.2942。3、自1990年以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连伯滩湿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斑块数量的增加、斑块密度的增加以及斑块边缘长度的增加等都说明该区域破碎化程度增加。4、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长期干旱导致黄河及汾河径流补给大大减少。同时河漫滩出现盐渍化的趋势,柽柳群落的出现指示着湿地水分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恶化。5、人口的压力是湿地退化最根本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未能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向土地要粮,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从而使湿地补给水源减少,水质受到污染,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针对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退化的原因,本文从加大管理力度、治理区域污染、减轻水土流失、完善保护工程、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从根本上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连伯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42个野外样方调查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汾河连伯滩湿地21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合组平均法的聚类结果,对生态种组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1)在210个种对中,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表明共有16个种对为正关联,1个种对为负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有20个种对为正相关,5个种对为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34个种对为正相关,7个种对为负相关;2)在所有的种对中,大多数种对间表现为不显着关联,种间不显着相关,说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相对分离;3)综合种间关联、种间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将21个优势种划分成4个生态种组,分别是芦苇生态种组、赖草生态种组、白茅生态种组和野艾蒿生态种组,这4个生态种组反映了随水分条件变化连伯滩湿地植被群落的组成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伯滩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东罡,上官铁梁,白中科,张婕,邵宏波.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J].生态学报.2011

[2].焦磊,张峰.汾河连伯滩湿地植被生态种组[J].林业科学.2011

[3].张婕.黄河中游连伯滩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9

标签:;  ;  ;  ;  

连伯滩论文-郭东罡,上官铁梁,白中科,张婕,邵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