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空间论文-李璐佳,张俊霞

景区空间论文-李璐佳,张俊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区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雪旅游景区,空间分布,GIS,四川省

景区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佳,张俊霞[1](2019)在《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省82处冰雪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相关模型,利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从空间的分布类型、分布核心和分布成因3个方面对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细致探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高密集区在川西山地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总体空间格局表现为环四川盆地西北缘核密集带,是中国地形一二级阶梯在四川省分界处,且与中国人口密度对比线"胡焕庸线"四川段相吻合;地形条件和气候制约、四川盆地城市圈经济辐射、交通设施系统建设是影响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王芷涵,胡一可[2](2019)在《基于游客行为及评价分析的旅游景区入口空间研究——以上海市5A级旅游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景区入口空间是外部城市空间向景区内部空间的延伸和缓冲区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本文选取了上海市叁个5A级旅游景区作为调研场地,通过行为注记法获得游客在场地中的活动行为分布数据,总结其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Python抓取游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对景区入口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由ROSTCM6软件进行分词,获取游客评价高频词,通过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探究游客对景区入口空间的整体感知。最后,将实地观测结果与分析数据相结合,针对场地提出相应优化改造策略以及管理建议,推动旅游景区入口空间的精准化设计。(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1-22)

李政欣,包亚芳,孙治[3](2019)在《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图12表2参36(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金伟,余得光[4](2019)在《景区玻璃栈道遇冷值得深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走红开始,轰轰烈烈的“玻璃栈道”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山峰还是河谷、海滨还是湖畔,都不难发现玻璃栈道、玻璃吊桥以及玻璃观景台的影子,这俨然已经成为景区吸引客流的制胜秘诀。在一些新开发的景区,尤其是山岳(山地)型景区,玻(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9-11-01)

吴琼玉,王孟,丁平,肖雅韵,党兆婧[5](2019)在《秦皇岛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最邻近指数、连接度、通达度、紧密度等分析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结构两方面对秦皇岛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秦皇岛市A级景区呈现集聚型空间分布;β指数为1.786、γ指数为0.694,旅游景区间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较弱,尚未形成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资源整合水平较低;紧密度指数C为0.68,紧凑程度处于中等,为提高区内旅游资源网络连通性、通达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林杰干,高程[6](2019)在《景区型近域空间新型城镇化研究——以佛山市环西樵山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发展布局的背景,结合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反思景区型近域空间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市场、政府分别导向下近域空间人口及空间发展的理论缺陷,提出景区型近域空间"景区+城区+园区"叁区融合单元网络化发展转型的核心理念及策略。以佛山环西樵山片区为例,提出"产业+环境+服务"叁位一体的创新产城空间模式与组织模式,建立"景区+城区+园区"叁区融合的单元发展模型,并对规模、定位、功能比例、人口规模、指标体系提出要求,指引控规编制,以期实现空间模式的转型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化空间布局中。(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9-10-19)

战明松,朱京海[7](2019)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下城市公园再策划——林地型景区空间结构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林地型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是景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基础。研究基于2016年本溪市青云山地区遥感卫片、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密度等,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组合权重,结合GIS技术对青云山景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制定景区空间结构规划。结果表明:青云山景区内高敏感区占9.23%、敏感区占比60.17%、低敏感区占比22.65%、不敏感区占比7.86%,根据青云山生态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景区分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叁大板块,依据自然、人文等资源的空间分布,制定景区"二轴六区"的空间结构规划,针对各板块资源本底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基底制定相应的旅游开发规划策略。本研究能够为林地型景区空间结构规划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路径。(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9-10-19)

刘旭,戴彦,刘婷[8](2019)在《景区边缘旅游地空间营建思路探讨——以旺苍盐河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区边缘旅游地是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类型。研究从景区边缘旅游地的理论内涵出发,对景区边缘旅游地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旺苍县盐河乡米仓山旅游开发实践,针对景区边缘旅游地提出了边缘空间功能有机、景源一体、组织创新空间营建思路。研究表明景区边缘旅游地空间营建应满足不同时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景区自然资源优势,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以缓和人工开发与自然环境的突出矛盾为导向,实现景区边缘旅游地的可持续开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9-10-19)

宋楠楠,张建国[9](2019)在《浙江省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学模型和ArcGIS软件综合分析不同类型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可达性,为景区村庄的布点选址和建设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浙江的3A级景区村庄整体上呈空间均匀分布状态,不同类型景区村庄的分布特征明显,总体上核密度聚集区趋向接近中心城市,表现为大核—次核—小核的叁大核心格局;整体上可达性较好,平均可达时间为31.6 min,平均可达性的区域间差异明显,受自然环境和交通网络的影响较大;不同类型景区村庄县域可达性呈显着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主要是围绕以湖州、嘉兴市为主的浙北和以绍兴、宁波市为主的浙东地区,冷点区主要是以丽水市为主的浙西南地区和舟山群岛。景区村庄空间分布形态和可达性主要与基础肌理和经济政策两个关联条件相关。(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段七零,薛美云[10](2019)在《我国5A级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网格分形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网格分形模型,将2007-2018年分为4个研究时间点,探讨我国5A级景区系统的分形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空间结构具有分形性质,呈现均衡分布质态,且均衡度逐步增加;2)经历"先快后慢再快"的演变过程;3)2007年网格分布概率的变化较大,分形较复杂,而2018年的变化较小,分形较简单。建议将全国每个地级单位均拥有5A级景区,作为我国高等级景区布局优化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景区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游景区入口空间是外部城市空间向景区内部空间的延伸和缓冲区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本文选取了上海市叁个5A级旅游景区作为调研场地,通过行为注记法获得游客在场地中的活动行为分布数据,总结其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Python抓取游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对景区入口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由ROSTCM6软件进行分词,获取游客评价高频词,通过词频分析法和共词分析法探究游客对景区入口空间的整体感知。最后,将实地观测结果与分析数据相结合,针对场地提出相应优化改造策略以及管理建议,推动旅游景区入口空间的精准化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区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璐佳,张俊霞.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王芷涵,胡一可.基于游客行为及评价分析的旅游景区入口空间研究——以上海市5A级旅游景区为例[C].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2019

[3].李政欣,包亚芳,孙治.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4].王金伟,余得光.景区玻璃栈道遇冷值得深思[N].中国旅游报.2019

[5].吴琼玉,王孟,丁平,肖雅韵,党兆婧.秦皇岛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6].林杰干,高程.景区型近域空间新型城镇化研究——以佛山市环西樵山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9

[7].战明松,朱京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下城市公园再策划——林地型景区空间结构规划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2019

[8].刘旭,戴彦,刘婷.景区边缘旅游地空间营建思路探讨——以旺苍盐河乡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2019

[9].宋楠楠,张建国.浙江省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10].段七零,薛美云.我国5A级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网格分形演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景区空间论文-李璐佳,张俊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