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激化法论文-赵林林

激发激化法论文-赵林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发激化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极化率,视电阻率,激电异常

激发激化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林林[1](2016)在《激发激化法在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物探普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激电异常主要在硫化物矿体和浸染状硫化物矿体中应用比较突出,视极化率是指在多种岩石、矿石存在的情况下(即所谓介质不均匀时)测得的极化率。它是表示直流激发极化法观测结果的一个参数。视极化率不仅和各种岩石、矿石的极化率大小、空间分布等因素有关,还与电极排列方式和电极距大小有关。在供电电流密度较小时,二次场电位差(ΔU2)才正比于供电电流变化,极化场(总场)电位差ΔU也以相同倍数变化。高极化率异常往往是氧化矿体或是浸染状矿体所反应,而低电阻往往是原生硫化物矿体所致,或是炭质、红层泥质岩引起。对于倾斜板状矿体,越接近地表矿体氧化程度越高,往往表现为高极化率和高电阻率组合异常。沿矿体倾向发生位移,由氧化矿过渡至原生矿,激电异常反应由高阻-高极化向低阻高极化过渡,低阻高极化异常反应下部原生矿体中心。(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16年03期)

马彦钧[2](2013)在《时间域激发激化法在青海野骆驼泉地区找金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野骆驼泉金矿床位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柴达木准地台北缘残山断褶带西赛什腾山复向斜南翼。通过对野骆驼泉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Au、Co元素在该区的异常值挺高,Au、Co等高温元素在研究区内成矿潜力巨大,在该研究区已取得的地质资料反映, Au、Co主要赋存于褐铁矿化石英斑岩及褐铁矿化石英岩中。此两种岩性明显存在于蚀变带中。但研究区风积沙覆盖较厚,地表仅出露千枚岩,因此找到蚀变带是工作中的重点。在地质手段受限的情况下,物探在该地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激发极化法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方向与依据。在研究区中,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解决了因地理地质条件制约,地质及化探手段无法解决的物探。通过物探手段,成功的圈定了金矿脉,并了解了矿体的产状、走向。为后续的钻探验证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最终提交了较具规模的金、钴矿山一处。笔者以“青海省野骆驼泉金、钴矿预查”项目为依托,在对野骆驼泉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蚀变带型金矿赋存岩性的差异,通过物探手段总结成矿规律,圈定找矿靶区,指导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针对野骆驼泉金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进行了金矿找矿方法研究,取得良好效果。2、通过对区域内的岩性电性差异研究,提出电法手段有利于成矿异常的圈定。3、利用电法穿透性强、勘探深度大的特点对第四系覆盖区金矿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隐伏区的找矿方法。就该矿区内通过物探手段寻找Au、Co矿体的赋存矿段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一年的工作,结合物探及地质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圈定了8条隐伏矿体(蚀变带),为研究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11-01)

汪玉琼,孙宗龙[3](2010)在《物探瞬变电磁法(TEM)和激发激化法在贵州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瞬变电磁法(TEM)和激发激化法在贵州某金矿勘探中的综合应用。文中介绍了TEM瞬变电磁法、激发激化法原理、工作仪器及工作中所采用参数及资料整理中所有分析解释软件,选择了贵州某金矿XX′线TEM剖面、岩性实测作为实例进行异常解释推断,对异常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来源于《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激发激化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骆驼泉金矿床位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柴达木准地台北缘残山断褶带西赛什腾山复向斜南翼。通过对野骆驼泉地区地球化学异常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发现Au、Co元素在该区的异常值挺高,Au、Co等高温元素在研究区内成矿潜力巨大,在该研究区已取得的地质资料反映, Au、Co主要赋存于褐铁矿化石英斑岩及褐铁矿化石英岩中。此两种岩性明显存在于蚀变带中。但研究区风积沙覆盖较厚,地表仅出露千枚岩,因此找到蚀变带是工作中的重点。在地质手段受限的情况下,物探在该地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以凸显。激发极化法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方向与依据。在研究区中,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解决了因地理地质条件制约,地质及化探手段无法解决的物探。通过物探手段,成功的圈定了金矿脉,并了解了矿体的产状、走向。为后续的钻探验证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最终提交了较具规模的金、钴矿山一处。笔者以“青海省野骆驼泉金、钴矿预查”项目为依托,在对野骆驼泉地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蚀变带型金矿赋存岩性的差异,通过物探手段总结成矿规律,圈定找矿靶区,指导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论文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针对野骆驼泉金矿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进行了金矿找矿方法研究,取得良好效果。2、通过对区域内的岩性电性差异研究,提出电法手段有利于成矿异常的圈定。3、利用电法穿透性强、勘探深度大的特点对第四系覆盖区金矿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隐伏区的找矿方法。就该矿区内通过物探手段寻找Au、Co矿体的赋存矿段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一年的工作,结合物探及地质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圈定了8条隐伏矿体(蚀变带),为研究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发激化法论文参考文献

[1].赵林林.激发激化法在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物探普查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6

[2].马彦钧.时间域激发激化法在青海野骆驼泉地区找金中的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3].汪玉琼,孙宗龙.物探瞬变电磁法(TEM)和激发激化法在贵州金矿勘探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

标签:;  ;  ;  

激发激化法论文-赵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