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核电走出去是中国核电大国转向核电强国,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核电走出去意义重大。日本福岛核事故已过去八年,但弃核、重启核电的声音长期并存,公众意见已经成为了核电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公众沟通对核电走出去的影响,核电走出去面临的舆论挑战,提出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策略。

虽然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出现让全球核电产业发展遭受重创,新能源的崛起也对核能产生部分替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未来能源方向是新能源和核能的组合。与风、光、水等新能源方式相比,核能更加稳定,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核电更加清洁,同时,核能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能源。因而,核电大国和新兴国家仍将核电作为低碳能源发展的方向。未来10年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涉核公众宣传与沟通是重要挑战之一。阿根廷是中国培育多年的核电出口目标国,中国企业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在踏勘核电厂址期间被当地民众强烈抗议,被迫更换选址。此事件的发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工作沟通管理,成为核电走出去的紧迫课题。

1.公众沟通对核电走出去的影响

丹尼斯?戴璞认为,核电要发展必须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核电业界的共识。

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和互联网普及,核电发展面临着公众考验的“新常态”。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公众沟通是核能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公众沟通已经不是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的事情,而是必须做好的事情。公众沟通是核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核电共同发展,成功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2.核电走出去面临的公众沟通挑战

2.1出口目标国公众对核电的误解较深

欧美很多国家对公众的核安全教育、科普工作比较到位,而且有多年的核电经验,公众接受度相对较高。新兴国家是中国核电走出去主要目的地,但这些国家公众普遍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公众对核电安全的关注日益提高,公众日益升高的对核安全的关注与目前信息、风险沟通不及时不充分的矛盾已经凸显。这就迫使学术界、核工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重视公众沟通的工作。加大对目标出口国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核电科普力度,是基础工作。核电合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其中前期对其进行核电科普和核电理念的宣讲是必要的功课之一。

2.2贸易战背景下,核电出口舆情更为复杂

2018年3月23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挑起中美贸易战。随着中美进入全面对抗的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日益艰难。2018年10月11日,美国核安全局针对中国核工业发出一份禁令,对与中国的民用核能合作提出多项具体限制条件,中广核集团被点名限制,这份禁令给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带来冲击。2019年以来,在美国的强势挑衅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国际经济形势和舆论形势都对中国核电走出去更为不利。

虽然困难重重,但核电走出去既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所需,也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应形成鼓励、支持、包容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舆论氛围。在国际领域,政府应积极利用外交途径公开表态,敦促各国为我国核电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平且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同时,应警惕外界恶意唱衰和抹黑中国,积极营造包容、良好的舆论氛围。

2.3邻避困境成为重要阻力

邻避事件一般是指民众因担心建设项目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公共环境质量等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引发人们的嫌恶情绪,从而采取的可能带有冲突的集体抗争行为。在谈核色变的形势下,针对核电项目,邻避思维可能更为普遍,邻避困境成为核电项目落地的重要阻力,即“我不反对政府建设核电厂,但是请你不要把它建在我的家门口”。

对于发展核能这样的公共事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能接受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而言,发展核电造福公众的意义。但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公共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邻避效应行之有效的选项。

2.4新媒体环境下舆情管控难度更大

当前我们处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传播更迅捷。正是由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巨大差别,也为传统的核电公众沟通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发布的渠道增多、门槛降低,公共舆论自动产生。在新媒体占据传播主导权的时代,公众不仅是核电宣传的受众,也是意见表达者。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涉核项目的邻避事件,与信息时代舆情管控难度大有直接关系。而在言论、游行等更为开放的海外,如何做好舆情控制,避免邻避事件对核电成功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策略建议

3.1坚持技术自信,多渠道正面宣传推介中国核电力量

自首台核电机组建成发电以来,国内核电机组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记录,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规定的性能指标对照,在全球400多台运行机组中,中国运行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中值水平,70%达到先进值,与美国核电机组水平相当,且整体安全水平逐年提升。

从技术发展路径来看,中国已掌握了三代核电技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华龙一号,安全性大幅提高。华龙一号堆型国内示范堆和海外首堆都已在建,而且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全面可控。近年来,我国在高温气冷堆、快堆等技术上实现原创和超越,成绩喜人。

中国核电取得的伟大成就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国核电技术要进一步的加大对外推介力度,让世界全新认识中国核能技术。

3.2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媒体的合力作用,做好科普宣传

在核电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平台,做好公众沟通并赢得其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牵头走出去的核电企业要积极联合国外当地政府部门、核电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多方力量,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持续探索新的沟通模式,共同打造核电持续健康发展的美好未来。通过参加展会、开展科普活动、邀请核电培训与参观等方式,向目标国输出核电知识和发展理念,帮助公众科学理性、客观公正地认知核电,密切联系,打造利益结合体。

3.3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核电接受度

核电企业要以开放、透明的态度,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将深奥的核电知识转变为公众易于理解的内容,向目标国政府和公众展示核电魅力。通过信息公开,以持续的行动核电企业要注重倾听和了解公众的意见、诉求,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进一步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项目前期需披露的环境影响相关信息,项目建设期间的进展信息,电站辐射信息等核电项目相关信息需对外披露时要及时、透明。但在实施信息公开中必须做到依法、合规、高效,同时必须确保实施信息公开前,公众沟通工作已开展到位。

3.4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涉核舆情应对

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政策、人文、舆论环境,中国企业要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在舆情苗头阶段及时的管控,避免发酵,发生连锁反应。针对利益诉求引发的涉核舆情,应通过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沟通,尽力平衡各方利益诉求,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及时处理,消除影响。

4.结论

中国核电走出去困难重重,福岛核事故引发公众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公众沟通成为挑战。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三次核事故使全球核电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但也成为深化核电公众沟通的契机。中国核电要进一步提升目标国的公众沟通,为核电项目成功落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光辉,董毅漫,李小丁.基于《核安全法》的核安全公众沟通[J].环境保护,2018,46(21):23-25.

[2]俞冀阳.公众沟通中的核心理学[J].中国核电,2018,11(01):120-123.

标签:;  ;  ;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公众沟通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