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演化论文-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

生态系统演化论文-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系统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市场机制,政府调控

生态系统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1](2019)在《论基于演化博弈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内企业主体间合作的稳定性是影响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也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内企业主体间合作的演化行为,以期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研究发现:市场机制下企业主体不能依靠自身选择合适的稳定策略时,需要政府对企业主体的合作行为进行调控以保障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不同的政府调控力度对企业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不同,政府减免税收措施对企业行为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着,而政府补贴和惩罚措施对企业行为策略选择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23期)

陈菊红,王昊,张雅琪[2](2019)在《服务生态系统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演化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生态系统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价值创造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首先,在明确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的基础上,将价值创造过程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服务提供者、服务促进者和服务接受者。其次,引入演化博弈的方法,对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演化均衡状态及其收益进行刻画。最后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服务生态系统共创收益与均衡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弹性在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服务化的收益状况和系统的均衡状态;在不对系统收益分配进行调控的情况下,价值滑移降低了系统价值共创的效率,均衡状态的收益值低于系统最大收益值;对系统的收益分配进行调控能够提升价值共创效率,奖励策略能够决定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而惩罚策略则能够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姜红,孙舒榆,吴玉浩[3](2019)在《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分析——闪联产业联盟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标准联盟可持续发展具有显着的知识生态学特征,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演化规律为联盟标准化提供了可循路径。通过阐释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在剖析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知识生态位维度作出界定,以此构建知识生态链和DICE模式演化机理模型,从知识个体和知识种群两个层次分析技术标准联盟生命周期各阶段知识流转与标准价值创造规律。最后,结合闪联产业联盟知识生态演化案例,提出促进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稳态运行与联盟标准竞争力提升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21期)

李洪波,史欢[4](2019)在《基于扩展Logistic模型的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引入共生理论和扩展Logistic模型,构建系统共生演化动力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展示不同共生系数下的创业生态系统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参与主体和创业支持机构两类共生单元通过不同的共生方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组织协调系统;创业参与主体与创业支持机构间的共生系数大小决定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的均衡结果;创业生态系统只有在互惠共生模式下才能够产生"1+1>2"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1期)

刘巧芝,杨涵[5](2019)在《共生与演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与演进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运转体系和循环逻辑,且作为一种从单一种群到复杂群落的有生命的组织活动,同时具有协同共生性、动态开放性和循环平衡性等特征。文章运用系统学、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和结构框架分析界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从"价值回归""制度转向""结构重塑""环境共生"四维向度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指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维生能力的构成及辩证逻辑,阐述其维生演进机理,以期丰富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为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9年21期)

赵雪松[6](2019)在《基于水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因子及空间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为例,根据主要水系的水生态监测数据,以流域为系统,考虑了上下游,左右岸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结合省内各种流域的特点,提出了具有辽宁省特色的河流水生态卫生系统,探讨了各子流域水生态空间转换规律,为流域水生态空间尺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7](2019)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打造良好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并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是科研单位保持强势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因、动力、演化过程及特点的研究表明: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自组织特征,内部动力是演化的决定性力量,管理部门应尊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从创造自组织演化条件、诱导有利于变革的涨落发生、处理好自组织管理和他组织管理的关系等方面推动科技人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聂洪峰,肖春蕾,郭兆成[8](2019)在《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象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命共同体"理念科学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内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成为当(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程琳琳,黄婷,刘焱序[9](2019)在《基于改进价值当量因子的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改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基础当量表和土地覆被数据集,评估青藏高原199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空间指引。[方法]借助改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基础当量表,结合CCI-LC长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产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①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提高,24 a间增加了1.62×10~(11)元,且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呈现:草地>水域>森林>湿地>农田>荒漠的特征;②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量最高,2015年高达5.53×10~(12)元,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其次分别为1.33×10~(12)元和5.50×10~(11)元,文化服务价值最低为2.90×10~(11)元;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高程和坡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是先增加后减少,4 000~5 000 m高程范围内和5°~15°坡度范围内的价值量最高。[结论] 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得到提高,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差异大,地形条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和东,陈雷[10](2019)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以及竞争共生叁种演化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集聚演化机理;建立熵变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整体演化机理;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各阶段演化动力与机理。发现:(1)互利共生条件下,高新技术供给群落与需求企业群落共生后的产出大于共生前的产出。(2)偏利共生条件下,配套企业的产出水平会大于企业独立运作时的产出水平。(3)适度竞争有利于维持创新生态系统主体的竞争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生态系统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服务生态系统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价值创造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首先,在明确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的基础上,将价值创造过程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服务提供者、服务促进者和服务接受者。其次,引入演化博弈的方法,对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演化均衡状态及其收益进行刻画。最后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服务生态系统共创收益与均衡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弹性在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服务化的收益状况和系统的均衡状态;在不对系统收益分配进行调控的情况下,价值滑移降低了系统价值共创的效率,均衡状态的收益值低于系统最大收益值;对系统的收益分配进行调控能够提升价值共创效率,奖励策略能够决定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而惩罚策略则能够加快系统的收敛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系统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论基于演化博弈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稳定性[J].财会月刊.2019

[2].陈菊红,王昊,张雅琪.服务生态系统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9

[3].姜红,孙舒榆,吴玉浩.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演化机理分析——闪联产业联盟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4].李洪波,史欢.基于扩展Logistic模型的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5].刘巧芝,杨涵.共生与演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与演进机理[J].教育与职业.2019

[6].赵雪松.基于水生态系统演化驱动因子及空间差异性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

[7].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8].聂洪峰,肖春蕾,郭兆成.探寻生态系统运行与演化的秘密——生态地质调查思路及方法解读[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9

[9].程琳琳,黄婷,刘焱序.基于改进价值当量因子的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9

[10].刘和东,陈雷.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标签:;  ;  ;  ;  

生态系统演化论文-曹武军,闫梦娜,薛朝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