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缘框架论文-李分德,朱莉玲,武卫峰,李治

翼缘框架论文-李分德,朱莉玲,武卫峰,李治

导读:本文包含了翼缘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框架,翼缘削弱型,梁柱子结构,去柱位置

翼缘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李分德,朱莉玲,武卫峰,李治[1](2019)在《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翼缘削弱型钢框架的抗倒塌性能,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已完成的钢框架梁柱子结构pushdown试验进行有限元(FE)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选取钢框架子结构的去柱位置进行拓展参数研究,分析了五种去柱工况钢框架梁柱子结构倒塌过程中的破坏模态与抗力曲线。有限元分析表明角柱失效工况承载能力是这五种工况中最低的,在相同结构形式,倒数第二边柱与倒数第二内柱发生倒塌的可能性较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辛忠欣,戴素娟,张树辉,侯世谨[2](2018)在《填充墙对钢框架RBS节点翼缘削弱深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等效斜撑理论和填充墙角区压碎应力限值,推导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接触长度的计算式,并以此建立了填充墙约束作用与梁翼缘削弱深度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单层单跨钢框架实例,计算了考虑填充墙约束作用的翼缘削弱深度,并借助ABAQUS软件建立不同削弱深度的4种钢框架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所得到的削弱深度符合美国钢结构抗震规范要求,在4种有限元模型中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预期的破坏形式。(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8年11期)

王慧[3](2016)在《基于翼缘削弱型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的钢框架拟静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翼缘圆弧削弱型节点(Reduced beam section connection,以下简称RBS节点)是一种新型延性耗能节点,大量试验和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延性耗能节点在强震作用下塑性铰远离梁端焊缝区域形成,可以较明显地提高钢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鉴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工程界逐渐认可并开始使用。RBS节点构造比普通节点构造略显复杂,若将RBS节点空间钢框架结构建立实体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势必耗时耗力,为节省计算成本且能快速为工程提供技术服务,有必要对RBS节点钢框架结构有限元数值计算进行简化分析,结构的简化牵扯到很多方面,包括节点简化,荷载简化,支座简化,构件简化,只有将每一部分进行合理简化才能得到有效的框架结构数值计算简化模型,本文着重对RBS节点进行合理简化,应用到框架结构中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并将简化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以及利用beam单元建立的变截面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框架结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退化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和耗能曲线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用于框架结构简化模型有限元数值计算是可行的。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RBS节点钢框架值简化计算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有:1、简单介绍了2层2榀RBS节点空间钢框架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装置、加载方案和试验研究结果等;采用增量变刚度法对钢框架结构塑性铰形成机理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了塑性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后续有限元计算提供参考。2、根据结构受力特性,将平面RBS节点钢框架分解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看作一个节点模型,对划分的节点模型进行简化,引入两个弹簧单元设计出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弹簧单元分别模拟节点域变形和两侧节点组件变形,简化过程中弹簧单元刚度设定是最关键的问题,分析节点实体模型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根据弹簧单元的特性修正节点本构关系获取弹簧单元刚度。3、将节点简化理论模型应用于平面钢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等计算结果与试验研究结果比较接近;继而将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beam188单元建立的变截面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对比,两种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等指标吻合度较好,综合分析表明设计的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用于框架的简化计算是可靠的。4、为进一步分析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的可靠性,继续对某一榀4层4跨RBS节点平面钢框架进行分析,通过两种模型对框架结构进行数值分析,模型1为采用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模型2为采用beam单元建立的变截面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对比两种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结果拟合较好,进一步说明RBS节点简化模型用于结构简化计算是可行可靠的。本着节点模型—框架模型的研究思路对RBS节点钢框架结构简化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综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RBS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用于框架结构计算可极大的缩短计算时间和成本,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郑宏,孟春辉,石丹[4](2016)在《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普通节点和翼缘削弱型节点的空间钢框架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对2种钢框架模型的破坏形式、承载力、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削弱型节点可使梁端塑性铰外移至梁端翼缘削弱处,避免梁端焊缝处应力集中导致脆性破坏;翼缘削弱型节点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与普通节点空间钢框架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进入屈服阶段后由于应力重分布,其刚度及承载力退化速度较普通节点空间钢框架慢,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具有梁铰延性破坏机制,抗震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艳霞,李瑞,赵微,陈媛媛[5](2016)在《钢框架梁柱栓焊扩翼-翼缘削弱节点优势分析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钢框架梁柱栓焊扩翼-翼缘削弱节点的性能优势进行分析,设计制作了3个较大比例的十字节点试件,包括栓焊扩翼-翼缘削弱型节点、单纯削弱型节点和单纯加强型节点,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等滞回性能,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进一步对比验证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钢框架梁柱节点均能实现梁端塑性铰外移,保护梁端焊缝,避免节点脆性破坏。栓焊扩翼-翼缘削弱节点比其它两类节点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加强式节点和削弱式节点的双重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王燕,李庆刚,董建莉,庄鹏[6](2016)在《梁端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梁端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钢框架试验加载装置,进行1∶3缩尺比例的2榀2层1跨梁端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其受力特点及破坏形态,对模型框架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塑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钢框架的8个梁端翼缘削弱型节点塑性铰均外移至圆弧削弱区域,所有节点的梁柱连接焊缝均未出现裂缝,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破坏时结构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05~3.82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4~0.41之间,弹塑性极限位移层间转角介于0.035 5~0.044 5 rad之间。钢框架梁柱连接采用圆弧削弱型节点可使梁端应力平缓过渡,避免梁柱连接焊缝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钢框架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对圆弧削弱型节点的耗能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圆弧削弱型节点在钢框架中表现出较好的延性性能,提高了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塑性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孙良君[7](2016)在《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以其良好的延性性能被认为具有优异的抗震能力。但在历次地震中,钢结构建筑多在梁柱节点处发生局部脆性破坏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提出了新型延性节点的设计方法,即通过改进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使塑性铰出现在远离梁柱节点的梁上,通过塑性铰外移起到保护节点焊缝,避免结构在梁柱节点处发生脆性破坏的作用。本文采用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列研究。首先,对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结构和传统型节点钢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性阶段的单调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从结构刚度、应变分布等方面对两个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对上述两个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振动台进行各试验量级加载试验,对两个钢框架结构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动力性能、应变分布、滞回特性和破坏形式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再次,对上述两个钢框架结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对比分析了两个钢框架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并将有限元计算与试验实测所得结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方法可用于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最后,为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设计了分别采用传统型节点、翼缘削弱型节点和部分采用翼缘削弱型节点的叁个五层两跨钢框架结构,使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对叁个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李勇[8](2015)在《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在采光和通风等方面有较好优势,在以往中小学建筑中较多采用。单跨结构体系由于冗余度较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破坏,甚至整体倒塌。文章考虑在纯框架结构的柱侧面增加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翼墙,形成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以此来改变结构的破坏机制,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倒塌能力。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Building,以某中学教学楼为例,对单跨纯框架结构和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评价两种结构的受力性能、屈服破坏机制和整体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达到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的目的,为该类结构在教学楼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5年03期)

刘子龙[9](2015)在《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边框架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传统的钢框架梁柱节点产生了大量的脆性裂纹,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处的裂纹制约了梁柱节点塑性发展,不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日本为改善强震作用对钢框架工字形柱梁柱节点的影响而提出了梁端扩大翼缘型连接节点。本文针对新型弱轴连接标准型节点和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开展了大量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和标准型节点的对比分析,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的承载力、延性系数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指标均大于标准型节点,同时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通过梁端翼缘的扩大可以明显降低梁柱焊缝处的应力水平,并使设计塑性铰区段的应力得以充分发展,达到迫使塑性铰外移的目的。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梁端扩大部分的直角边比取1:2~1:3。本文在该直角边比范围内和范围外建立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可知,当叁角形侧板短边尺寸取一定范围时,随着长边尺寸的增加,塑性铰逐渐外移,但只有当直角边比在1:2~1:3范围内时,塑性铰才出现在扩大部分的末端;可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适用于本文节点。3、蒙皮板是本文新型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蒙皮板高度和厚度的变化对本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略有不同:随着蒙皮板高度的变化,节点的受力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但蒙皮板厚度的变化对节点性能影响较大。就本文扩大翼缘型节点来说,当蒙皮板厚度减小到14mm时,蒙皮板自身发生了明显的鼓曲,不再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故提出了针对本文新型节点蒙皮板厚度的限值公式。4、考虑柱轴压比、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梁柱线刚度比、钢材材性等一系列参数变化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本文均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6-01)

肖立峰[10](2015)在《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结构因为其抗震性能好、结构稳定,使用年限较长等优点在现实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的震害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没有考虑现浇板对梁端抗负弯矩的加强作用,在地震中往往出现“柱铰”机制的破坏特征。为了研究现浇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在已有的试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其中混凝土实体选取叁维八节点六面体一阶单元,即C3D8R模拟、箍筋以及纵向钢筋采用T3D2杆单元模拟、混凝土采用其塑性损伤模型,建立考虑现浇楼板影响的节点分析模型和一榀单层单跨框架结构分析模型。对已有的考虑楼板影响的节点和一榀单层单跨框架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重点分析比较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梁端截面钢筋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等,来检验已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接着对梁的高度、框架梁跨度、现浇楼板的厚度、现浇楼板宽度、层间位移角、节点的形式(中节点、边节点)、直交梁刚度、梁端配筋率等影响翼缘有效宽度的因素采用上述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重点研究层间位移角θ=1/50弹塑性阶段框架梁端及现浇板内平行于框架梁肋的纵向钢筋应力分布规律,进而提出在层间位移角θ=1/50弹塑性阶段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取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建议公式,对其进行可行性验证,从而改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5-06-01)

翼缘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等效斜撑理论和填充墙角区压碎应力限值,推导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接触长度的计算式,并以此建立了填充墙约束作用与梁翼缘削弱深度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单层单跨钢框架实例,计算了考虑填充墙约束作用的翼缘削弱深度,并借助ABAQUS软件建立不同削弱深度的4种钢框架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所得到的削弱深度符合美国钢结构抗震规范要求,在4种有限元模型中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预期的破坏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翼缘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分德,朱莉玲,武卫峰,李治.翼缘削弱型钢框架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辛忠欣,戴素娟,张树辉,侯世谨.填充墙对钢框架RBS节点翼缘削弱深度的影响分析[J].钢结构.2018

[3].王慧.基于翼缘削弱型节点简化理论模型的钢框架拟静力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6

[4].郑宏,孟春辉,石丹.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5].张艳霞,李瑞,赵微,陈媛媛.钢框架梁柱栓焊扩翼-翼缘削弱节点优势分析性能试验[J].世界地震工程.2016

[6].王燕,李庆刚,董建莉,庄鹏.梁端翼缘削弱型节点空间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

[7].孙良君.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8].张李勇.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初探[J].安徽建筑.2015

[9].刘子龙.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边框架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5

[10].肖立峰.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分析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标签:;  ;  ;  ;  

翼缘框架论文-李分德,朱莉玲,武卫峰,李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