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导方法的分析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导方法的分析探讨

林婷婷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客运三分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营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人群广、客流量大,而且大多都在城市的主干道和繁华区域设置站点,这就迫使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量很大。如何对客流进行疏导,是城市轨道交通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为此,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客流的疏导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同仁研究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流;疏导方法

引言: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其承载着沉重的客流集散任务。地铁通常要将客流集散点连接起来,例如商业中心、主干道、火车站和汽车站等等。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越来越重的客流压力,在特殊时期客流量甚至会超过地铁设施的承受限度。因此,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对客流进行有效的疏导,减少客流量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正点、舒适和快捷。

1轨道交通客流及其相关概念

1.1客流的概念

所谓的客流,指的是在一个单位的时间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乘客数量,这就包括了乘客的流动人数和方向。客流是对乘客的数量和空间位移的一个表现,可以是实际客流也可以是预测客流。

1.2轨道交通客流量的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

根据不同区域的客流量归纳轨道交通的客流量空间分布特点,主要有三种分布类型:第一,均等分布。在轨道线路途经区域土地开发与利用试种比较近似时,在同一时间内客流量呈均等分布。第二,树叶状分布。即在同一条线路途经土地开发利用水平相关较大的区域时线路客流量分布呈阶段性峰值分布,分布状态有如树叶形状。第三,水滴状分布。多出现在轨道线路终端人口集中或者土地功能集中的线路上,客流分布呈现一端流量较大的状态。

(2)时间分布特点

根据对要轨道交通站点进出站的客流数据分析,得出在时间上的客流分布特点。第一种,是单向峰型。这种情况是出现在站点周围的土地使用功能单一的条件下,对于不同区域的站点时间分布会由站点附近的土地功能影响。以回龙观站为例,周边多为住宅区,因此上班时间为进站高峰,下班时间为出站高峰。第二种,是双向峰型。这种一般出现在站点附近住宅功能与办公功能同时作为主要存在的区域。以地站周边多为住宅办公同时存在的站点为例,在上下班两个时间段内容进站与出站客流均呈现出高峰值。第三种,是全峰型。呈现这种峰值状态的站点多处于商业中心、景点、交通枢纽等附近。第四种为无峰型,主要出现在周边土地功能性不强或者人口密度较小的站点,这种客流分布全天数量均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峰值。第五种,为突峰型。这是在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区域内出现的,在某一段时间出现客流高峰,例如体育馆的运动会或比赛期间。

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导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2.1客流疏导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中客流疏导的根本原则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运送,尽量使客流运送过程安全、便利、舒适,并且能够及时疏散客流高峰。此外,还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益,尽量使客流量达到地铁承受能力的最佳状态,并不断降低运送和服务成本。如果出现客流高峰,要能够有效的控制车站的人流量。

2.2影响客流组织的因素

(1)地铁车站候车环境

地铁车站的候车环境对客流组织的影响是很大的,候车环境主要包括了地面出入口、站厅以及站台三个部分。出入口的设置大小,数量规模都会对客流的疏散效果造成影响,考虑到运输和疏散的安全性需要,每个车站应预留两个以上的安全通道。站厅是为乘客提供售票、检票服务并承担一定疏散功能的场所,站厅的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需要进行一定隔离,以便实现对乘客的分流管理。站台是乘客进行候车的地方,也是车上乘客下车最先经过的地方,站台布置的合理与否以及疏散组织措施是否到位,对超大乘客的疏散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站台在设计时每平方米的容纳量应为2-4人。

(2)地铁车站通过能力

车站通过能力是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对客流的最大承载量,地铁的承载能力对超大客流的疏散工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由于通过能力的提升,所能容纳的人员也就越多,这一方面能够为人员的疏散提供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通过能力的提升也为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车站的电梯、自动扶梯、楼梯、过道、安全设施以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的能力都是影响车站总体通过能力的因素,只有将各个因素协调控制,根据地区人流量特点,在客流量预期的基础上,对车站的通过能力进行合理设计。

3轨道交通客流疏导方法分析

3.1保障客流疏散方向的一致性

应急疏散路径是指将客流进行有效分配的路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疏散路径的确定需要从各路径的应急处置点,设备条件,应急处置规则,客流密度等多个方面出发,形成相应的应急疏散路线。确定好应急疏散路线后,就需要进一步保障客流疏散方向的一致性。逆向的客流不仅极易造成客流的整体混乱,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引起客流的大量的滞留,影响疏散的效率。因此,在客流疏散区应该保持客流疏散方向的一致性,明确走向方向,帮助大量客流迅速的撤离。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流密度还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客流密度较低时,可以采用广播提示来为客流指明疏散的方向,让客流能够较为有序的进行疏散,要对逆行,停留的乘客进行提示,加快疏散的效率。而客流密度较大时,则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协助进行客流疏散,在重要的站点以及客流量较大的地方安排工作人员现场进行疏导,实现人群的安全有效撤离。

3.2突发事件后城市轨道的应急处置

在遭遇突发事件后,要提升客流疏散的效率,保障客流疏散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遵守城市轨道的应急处置方案。首先,要改变设施的属性,通过设置围栏,引导标识,人工引导等方式确保疏散方向与设备运行方向的一致性。设置围栏能够进一步的明确疏散方向,减少客流混乱的发生几率。而设置引导标识,则能对人群客流起着很好的指引作用。进行人工引导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安抚人们的情绪,而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引导的效果。除此以外,城市轨道需改变的设备属性还很多。比如,第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自动扶梯需要停止运行。第二,双向自动扶梯,楼梯和通道应迅速与乘客疏散方向保持一致并实习单行。第三,将所有进站闸机转为出站闸机。

3.3迅速确定客流聚集点并进行疏散

客流聚集点因客流量较大,客流密度较高,安全隐患较大需要尽快进行疏散,因此,城市轨道的工作人员应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确定客流的聚集点。一般说来,客流聚集点一般来自列车上的乘客与站台上的乘客,对其进行疏散时,需要通过站台旁的楼梯与自动扶梯对其进行疏散。为了加快疏散速度,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客流密度加长或减少围栏的长度,改变围栏的形状对人群进行引导。值得注意的是,通道内的走行速度往往快于楼梯与自动扶梯走行,这就会引起楼梯和自动扶梯入口处大量乘客滞留和拥堵,时间越长,拥堵的情况就越严重。因此,要迅速采取人工引导的方式保障疏散的安全进行,同时给予老人,小孩一定的帮助,减少推搡,踩踏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几率。

4结束语

总之,在面对着轨道交通当中出现的客流高峰,可以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组织对策,从而全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客流进行有效的疏导,最终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正点、舒适、快捷。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向红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旅客换乘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12).

[2]张朔,韩国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疏散研究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03).

[3]李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乘客行为及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7(10).

[4]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仿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08).

[5]韩宝明,鲁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瓶颈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11).

标签:;  ;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疏导方法的分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