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李厚坤

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李厚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旧词新义,网络流行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厚坤[1](2016)在《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将新鲜的、流行的、实用的汉语流行语导入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今时代背景下比较活跃的汉语语言形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既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流行文化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网络流行词语中出现的旧词新义现象,又是集中反映网络流行语的变化发展的一个方面,因为旧词新义式的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形式之一,一些时下流行的“旧词”往往是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甚至是HSK考试词汇大纲中的必考词,然而这些词的“新义”却没有及时反馈到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对很多出现在对外汉语教材或者考试词汇大纲中的旧词新义式的网络流行语,留学生一般只掌握该词的旧义,但并不了解时下的新义,在实际的交流中他们接触到这类词语时,一定先按照旧义解读,有时在网络语境下,往往会望文生义,不能正确理解词义,给阅读和交际带来困扰。因此,将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语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增强与时俱进的实际汉语交际能力,并且有助于推动他们了解中国当下文化,融入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社会。本文从首先从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的生成及传播方面入手,分析讨论了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在时下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对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在中国高校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最后对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菲[2](2011)在《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浅谈汉语网络流行词语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行词语是大众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通俗用语,即网友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时效性,而是变化性。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成为时下的网络热潮。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网络文化,展现汉语文化的魅力,必须寻求最为有效且等值的翻译效果。(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流行词语是大众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通俗用语,即网友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时效性,而是变化性。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成为时下的网络热潮。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网络文化,展现汉语文化的魅力,必须寻求最为有效且等值的翻译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厚坤.旧词新义式网络流行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李菲.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浅谈汉语网络流行词语的英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汉语网络流行词语论文-李厚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