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态度论文-张建强,卢德仁

媒体态度论文-张建强,卢德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体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态度

媒体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强,卢德仁[1](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研究——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之下,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出现了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又与以往传统的传播介质有了不同的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有助于探究普通话的发展,为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曾伏娥,顾梅梅,刘敏[2](2019)在《社交媒体图文型广告的“得”与“失”:商家形象vs.产品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社交媒体覆盖了海量的用户,越来越多的商家借助社交媒体投放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形式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以期实现商家形象塑造和产品营销的双重目的。但是学术界关于其实际作用效果的研究还较为匮乏。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模型和消费者说服知识理论,探究了商家发布不同类型的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社交广告对消费者关于商家形象评价及产品态度评价的差异化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当商家发布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图文型社交广告时,消费者对产品态度评价更好;当商家发布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图文型社交广告时,消费者对商家形象评价更好。其中,消费者说服知识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当商家发布的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涉及产品文字信息时,会显着降低用户对商家的形象评价;当商家发布的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涉及产品文字信息时,会显着降低用户对产品的态度评价。因此,当商家的主要目的为介绍产品时,可以考虑发布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的图文型社交广告;而当商家的主要目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时,可以考虑发布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与此同时,商家也应该重视消费者说服知识在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形式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中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广告投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杨灵,谢雨馨[3](2019)在《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小众议题态度的影响——以山东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环境在网络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崛起颠覆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信息的碎片化和阅读习惯的碎片化,使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被重塑。在碎片化的信息接收过程中,大学生们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对多元性取向的态度?新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同时滞后的性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认知自己的性取向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课题研究背景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来都离不开对性文化的探讨。从远古的母系社会靠性维系亲情群体关系到如今的多元(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9年27期)

王笛[4](2019)在《华盛顿会议前后的美国对华态度——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西方角力过程中的地位和对应办法,不仅需要从中文的历史记载和从中国的角度进行解答,而且还必须根据西方的材料,了解西方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来思考当时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选择的余地,以及西方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全面认识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自己权利有多大的空间和实力。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考察五四运动之后至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对华态度和政策形成的社会基础。美国官方对中国的态度,是根据美国本身及其在东亚乃至全球的利益和布局来决定的。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对中国命运的同情。不过,美国媒体在考虑怎样支持中国的时候,把支持当前中国政府,还是支持中国人民走向法治和民主,区别得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怎样帮助中国的各种不同的声音。(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宣长春,林升栋[5](2019)在《社交媒体使用对广告态度影响的倒U形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聚焦用户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探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的变化对社交广告态度的影响。通过4172份全国性样本的问卷调查,提出一个新的社交广告态度模型——倒"U"形曲线。在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适度时,用户通过信息性和娱乐性需求的满足,对社交广告的态度越来越正面;在使用时间过度时,用户愈发感受到广告的侵入性和对隐私的担忧,对社交广告的态度越来越负面。研究结论为社交广告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用户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翠芳,褚正邦[6](2019)在《守正与创新: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应有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新闻传播业界新闻生产方式、新闻评价方式、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面对业界的巨变,新闻传播学教学要稳得住神、扎得住根,即紧扣新闻理想教育和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发扬守正与创新的精神,主动调整教学课程设置,积极应答业界"价值诉求",在培养融合人才的基础上,强化输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要积极从"融"字上下功夫,同时要加强理论视野与思维能力培新的融合,将通识人文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提高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能力。(本文来源于《通识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胡芬芳[7](2019)在《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研究——以湖北省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公众舆论、表达政治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对及时掌握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状况,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积极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考察维度,分析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存在的问题,剖析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社会态度的对策,是全面把握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的基本方向。(本文来源于《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樊晓丽[8](2019)在《灾难报道要把握大势守住底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惊……”“惊叹……”“痛心……”但凡有微信、微博账号者,估计对这种固定格式的标题并不陌生。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但凡发生事故灾难,这种卖萌体、耸人听闻体、哗众取宠体报道标题总会不时露头。此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在未搞清事实真相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07-06)

曲洪建,何茜[9](2019)在《社交媒体广告营销对传播意愿的影响——基于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社交媒体广告营销问题,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社交媒体广告营销信息特征是通过媒体受众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影响用户传播意愿的机理。结果表明:内容感知价值、信息源影响和使用感知价值对传播意愿有正向显着影响;行为态度在内容感知价值、信息源影响正向影响传播意愿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在使用感知价值正向影响传播意愿中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因此,企业应关注广告内容的娱乐性、互动性和功能性,增加广告信息源的可信性、人际影响和参与度,从而确保广告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并提高消费者对传播行为的情感和信任,从而增强用户的传播意愿,进而达到增大社交媒体广告信息传播动力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江进林,张皎皎[10](2018)在《从态度系统看西方媒体对中国股市形象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Fairclough的叁维分析框架,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描写框架,研究西方主流媒体近5年对中国股市的报道,以揭示西方媒体的态度倾向,并分析其态度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原因。研究表明,西方主流媒体大量使用表达消极评价意义的词汇,构建出十分负面的中国股市形象。西方媒体在肯定中国股市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大力批判中国经济的道德性。此外,西方媒体认为中国股民素质不高,斥责中国股市的管理方式和政府的行政干预手段。这种话语模式反映了西方媒体忽视中国股市的发展阶段、倡导西方"自由市场"体制的用心。(本文来源于《语料库语言学》期刊2018年02期)

媒体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社交媒体覆盖了海量的用户,越来越多的商家借助社交媒体投放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形式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以期实现商家形象塑造和产品营销的双重目的。但是学术界关于其实际作用效果的研究还较为匮乏。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模型和消费者说服知识理论,探究了商家发布不同类型的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社交广告对消费者关于商家形象评价及产品态度评价的差异化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当商家发布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图文型社交广告时,消费者对产品态度评价更好;当商家发布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的图文型社交广告时,消费者对商家形象评价更好。其中,消费者说服知识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当商家发布的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涉及产品文字信息时,会显着降低用户对商家的形象评价;当商家发布的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涉及产品文字信息时,会显着降低用户对产品的态度评价。因此,当商家的主要目的为介绍产品时,可以考虑发布事实型自我披露文本的图文型社交广告;而当商家的主要目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时,可以考虑发布情感型自我披露文本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与此同时,商家也应该重视消费者说服知识在自我披露文本+产品图片形式的图文型社交广告中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广告投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体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强,卢德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态度调查研究——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J].大学教育.2019

[2].曾伏娥,顾梅梅,刘敏.社交媒体图文型广告的“得”与“失”:商家形象vs.产品态度[J].中国工业经济.2019

[3].杨灵,谢雨馨.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小众议题态度的影响——以山东高校为例[J].百科知识.2019

[4].王笛.华盛顿会议前后的美国对华态度——以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报道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19

[5].宣长春,林升栋.社交媒体使用对广告态度影响的倒U形模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6].杨翠芳,褚正邦.守正与创新: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应有的态度[J].通识教育研究.2019

[7].胡芬芳.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态度研究——以湖北省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8].樊晓丽.灾难报道要把握大势守住底线[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9].曲洪建,何茜.社交媒体广告营销对传播意愿的影响——基于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江进林,张皎皎.从态度系统看西方媒体对中国股市形象的构建[J].语料库语言学.2018

标签:;  ;  ;  ;  

媒体态度论文-张建强,卢德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