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刘秋芳,顾定倩

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刘秋芳,顾定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指字母,设计,比较

设计思想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芳,顾定倩[1](2019)在《我国手指字母演变及其设计思想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指字母是聋人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1887年烟台启学馆建立至20世纪30年代,我国聋教育界以及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手指字母方案。本文从历史学和语音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解放前我国手指字母由舶来品向本土化演变的过程反映的是从繁杂向简明、从表音向表形、从音节化向音素化的设计思想变化。但这种转变还属于改良的性质,没有彻底摆脱"赖恩手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曲艺,李芳星,梅宁[2](2018)在《杨廷宝与童寯建筑设计思想比较研究——基于单体建筑轴线设计手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廷宝与童寯作为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人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然而两人的作品却表现出不同的设计倾向。轴线是中国传统建筑及鲍扎艺术重要设计手法之一,在表现建筑空间秩序,塑造建筑的威严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对称的外墙可形成轴线,但同时也会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该文通过对杨廷宝35件与童寯20件建筑作品的外墙对称性进行分析,对比两人在轴线使用上的差异,进而探究两人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及追求建筑功能合理性所持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胡绮[3](2018)在《谈系统思想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赫伯特·A·西蒙与凯文·凯利系统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赫伯特·A·西蒙的《人工科学》与凯文·凯利的《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家》两本代表作为依据,比较研究二者中的"系统思想",即赫伯特的"可分解系统"以及凯文的"活系统"。研究系统思想在中国哲学的源流,并分析系统思想在交互设计领域内的影响与应用,为交互设计领域的理论以及实践发展提供方向。(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9期)

夏婷[4](2016)在《中外生态景观思想与设计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问题是21世纪的全球性重要议题,景观设计作为贴近自然的设计领域,在其中融入生态景观的概念刻不容缓。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中外生态景观思想与设计方法两方面。首先,阐明环境问题源于工业生产,工业发展在推动时代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工产物正逐渐吞噬着地球的自然资源,“人工”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通过“生态景观”来平衡。然后,依据古今中外的生态景观思想发展规律确定最终的思想形式。最后,通过理论到实践的必然过程,形成与思想形式对应的设计方法。在生态景观思想内容中,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总结出中外生态景观思想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成熟,都经历了“人工”回归“自然”、“人工”结合“自然”、“人工”转化“自然”的叁个思想阶段,并由此得出结论:在人工产物不断催生的大环境下,将“人工”转化为“自然”的生态景观思想是当代及未来的最佳思想形式,“废弃地生态景观”则是将该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充分证明了废弃地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在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内容中,分别以“棕地生态景观”、“垃圾填埋场生态景观”、“灾后地区生态景观”叁种废弃地改造类型为例,分析各案例的项目背景、设计方法与生态原则,比较研究中外针对不同废弃地类型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的异同,剖析造成中外差异的原因。学习国外的优秀案例,阐明对我国当前及未来废弃地生态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与启示,完善我国的生态景观设计。(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蔡立娜[5](2015)在《中西方艺术思想对设计艺术影响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艺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设计艺术在生活各方面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拥有灿烂文化文明的中国逐渐兴起艺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中西方艺术思想着手,对中西方设计艺术进行初步比较,以期开阔视野,实现东西方美学的交融。(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2015年20期)

贺雪梅,杨袁,郑淼[6](2015)在《道法自然万物生——传统与现代设计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跟据老子《道德经》中"道法自然","虚实相生"的重要思想,将"虚实相生"与"道法自然"的关系进行论述,并结合"无意识设计"和"慢设计"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成果和设计活动角度进行分析和证明,总结设计活动规律,希望能对以后的设计实践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5年09期)

李朔[7](2015)在《中英工业设计发展的社会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两国的现代工业设计都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对古老历史的认同是两者的相似之处。然而,英国设计在处理传统与变革的问题时,通过冲突完成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形成了英国设计独特的发展方式。中国以一种对于传统的惯性和道统承传的固执强调,以及物质和精神的自给自足,使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始终在继承和改良的发展道路上裹足不前,从而形成了中英两国截然不同的设计风貌。(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5年09期)

黄金[8](2015)在《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国文化中都存在“空无”思想,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导致同源异流。在中国文化里,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促进了艺术创作思维的深化,这种以“顿悟”把握心性的思想方法促使中国“空无”思想的生成。于南宋时,禅宗文化传至日本,与其本土神道教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禅”。日本的“空无”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日本禅文化与神道教的结合。然则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中日文化的探讨,对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着墨较少而有研究之必要。对中日文化艺术及美学了解甚深的设计师如靳埭强、陈幼坚、杉浦康平、原研哉等皆受中国文化的陶融及“空无”思想的影响,于设计作品中也有杰出的表现和突出的个人风格,值得进一步探讨其脉络。所以本研究以厘清“空无”的概念与历史渊源、探讨中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与“空无”思想的关连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理念的转化和创作表现的异同为对象,通过中日“空无”思想多维视角的系统比较探究,由此归纳出中日“空无”思想的特征:中国的“空无”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集大成的思想形态,由于与儒、道、佛的紧密交会,表面看中国的“空无”追求的是人格上的完整独立与精神上的自由写意,内在仍暗合了儒家的规范,在破除我执、法执之时,却不得不对儒家理想人格有所保留,更显示了温文尔雅与温柔敦厚,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理想境界。同样,日本的“空无”思想受到日本禅宗与神道教文化的影响,从而走向虚无的寂灭,更重视被中国“空无”思想竭力超越的“无常”和“寂”的审美体验。日本的“空无”思想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以无畏勇猛的精神斩断了人世羁绊,同时亦涤除了是非善恶的道德观。通过对二者异同的研究,发掘中国的“空无”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进而引发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的思考,探寻一种适合于自己,生发于传统又能体现现代设计风貌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期刊2015-06-01)

钱安明,陆小彪[9](2014)在《赖特建筑思想与徽派古村落生态设计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设计"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流水别墅"设计思想的解析为例,实地考察安徽古村落建筑群,以苏州古典园林和日本建筑为中介,比较赖特建筑设计与徽派民居的异同,分析其共有的徽州文化与建筑生长思想,阐明生态设计思维的基础和发展总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牛岩琦[10](2013)在《中西方艺术思想对设计艺术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西方的学者产生了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与此同时中国大批的学者留学西方,接受欧美文化的冲击,在艺术上产生了新的文化碰撞。西方人认识到东方文化的魅力和神奇,我们也吸收西方文化,有利于我们理解文化开阔视野。就我们的艺术而言,或设计学来讲,进行东西方设计理念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创新的设计作品,创造出新的设计观念,形成新的设计艺术思想。实现东西方美学思想的比较与交融,是整体把握世界文化性艺术美学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3年S2期)

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廷宝与童寯作为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人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然而两人的作品却表现出不同的设计倾向。轴线是中国传统建筑及鲍扎艺术重要设计手法之一,在表现建筑空间秩序,塑造建筑的威严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对称的外墙可形成轴线,但同时也会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该文通过对杨廷宝35件与童寯20件建筑作品的外墙对称性进行分析,对比两人在轴线使用上的差异,进而探究两人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及追求建筑功能合理性所持的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芳,顾定倩.我国手指字母演变及其设计思想的比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9

[2].曲艺,李芳星,梅宁.杨廷宝与童寯建筑设计思想比较研究——基于单体建筑轴线设计手法的分析[J].华中建筑.2018

[3].胡绮.谈系统思想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赫伯特·A·西蒙与凯文·凯利系统思想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8

[4].夏婷.中外生态景观思想与设计方法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6

[5].蔡立娜.中西方艺术思想对设计艺术影响的分析比较[J].中国包装工业.2015

[6].贺雪梅,杨袁,郑淼.道法自然万物生——传统与现代设计思想比较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

[7].李朔.中英工业设计发展的社会思想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5

[8].黄金.中日艺术设计中“空无”思想的比较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

[9].钱安明,陆小彪.赖特建筑思想与徽派古村落生态设计思维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牛岩琦.中西方艺术思想对设计艺术影响的比较研究[J].艺术百家.2013

标签:;  ;  ;  

设计思想比较论文-刘秋芳,顾定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