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差定位法论文-周俊,马建林

双差定位法论文-周俊,马建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差定位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震源重定位,双差定位法,震中,震源深度

双差定位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马建林[1](2018)在《双差定位法在龙门山断裂带震源重定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断裂带653个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精度均得到改善,没有了震源深度为0的地震,最小震源深度为0.8 km,10~20 km深度存在明显的发震层;重新定位后震源的测定误差在E-W方向平均为1.49 km,在N-S方向平均为1.41 km,在垂直方向平均为1.91 km。可见双差定位法的定位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用于计算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记录的震源距离和获取SH分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8期)

王清东[2](2015)在《利用双差定位法研究云南地震分布的活动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定位是测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研究活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双差地震定位法能够得到精确的震源的时空分布,是研究地震活动和活动构造之间关系的有力武器。本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天然地震观测报告和数字波形数据,应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计算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地区2009-2014年发生的M≥1.0级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整个云南地区的精细的地震活动图像。本文着重强调波形互相关数据的计算和使用,主要研究目的是:快速的获得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数据组合和大研究区域的分块定位,获得尽可能多的地震定位结果;分析重定位地震的时空分布和云南地区活动构造的关系,反映活动构造的细节特征。本文提出了时域多通道相关检测函数,该函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获得稳定的互相关走时差数据。本文同时采用了一些准则对目录走时差数据和互相关走时差数据进行筛选,确保走时差数据的可靠性。由于目录数据和互相关数据各有优缺点,本文将两者进行有机组合,在确保定位精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定位的地震数量。本文将研究区域分为13块,分块定位,共得到33328个地震的定位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了定位误差和震源参数相关性。结果表明,互相关数据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和减弱震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双差定位法的关键。本文分析2009~2014年云南地区地震总体的时空分布和某些地震密集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了地震分布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重定位后,地震序列分布特征显现,与附近断裂和区域应力场有良好的对应。通过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发现,主震发生前一般会存在一段时间的地震活动平静期,表明区域应力正在积累,为大地震的发生提供能量;主震发生时,地震活动出现高峰,而后随时间有起伏的逐渐衰减;强余震也能够引发高阶余震序列,使地震活动出现小高峰。地震序列的优势分布方向与附近断裂和区域应力场有关,但是,大的地震会破坏区域应力场和附近地质结构,使得地震序列出现新的优势分布方向,因此,地震序列的分布同样受到由主震或大的余震引发的局部应力场的控制。通过对云南地区整体地震活动的震中和震源深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不仅4级以上的中强地震沿附近活动断裂分布,14级的中小地震也多数沿活动断裂分布。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也分布有少量的中小地震,推测川滇菱形块体在整体运动的过程中,内部受力并不均匀,导致地层出现错动,形成断裂,产生地震。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可能存在多条隐伏断裂。震源深度的分布与活动断裂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深大断裂处,震源深度较深。少数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已进入下地壳甚至上地幔,中强地震大多发生于上地壳,并且随着震级增大,震源平均深度越深,但是深度分布范围越窄。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地壳“北深南浅”的特征相符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能很好的反映活动构造的特征,与活动构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10-01)

白玲,张天中[3](2014)在《远震双差定位法及其在青藏高原地区几个震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地区地震多发,近50年来共发生4.5级以上地震近10000次,是研究大陆动力学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印度-欧亚陆陆板块碰撞带有着绵长的板块边界,在喜马拉雅山东西两翼,板块边界发生突然偏转,地表发生强烈的缩短变形,形成两个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大陆深俯冲带。浅源地震广泛发育,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等地区,大陆型强震多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导致青藏高原地区地下结构复杂,台站分布稀疏。Waldhauser(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期刊2014-10-20)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4](2012)在《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测震台站33个,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实时传输到青海省地震局。针对震中附近只有3个测震台站,不利于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的情况,中国地震局及时协调四川和青海地震局的流动观测队伍赴玉树地区开展现场测震加密工作。截至4月17日,新增加了5个流动台(L6301—L6304,L5120)并且已并入青海地震观测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的余震监测能力。同时在中国地震局玉树科考项目中,增加了3个实时传输的流动(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2年06期)

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5](2012)在《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测震台站33个,采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实时传输到青海省地震局。针对震中附近只有3个测震台站,不利于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的情况,中国地震局及时协调四川和青海地震局的流动观测队伍赴玉树地区开展现场测震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期刊2012-06-25)

措加旺姆,诺桑,尼玛平措,琼达,拉巴[6](2010)在《拉萨地区地震事件的叁相定位法与双差定位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拉萨站点的地震数据,对西藏拉萨地区地震事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叁相地震定位法研究1999年拉萨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并对分析结果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的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都有较大的出入。提出利用双差法对拉萨地区地震事件进行从新精确定位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0年20期)

倪晓寅,袁丽文,陈莹,叶晓明[7](2009)在《使用双差定位法精确定位2008年3月福建水口库区4.8级地震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福建省数字地震台网的2008年古田4.8级地震序列的原始定位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序列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得到了更精确的地震震源参数,显示了更精细的地震震中分布,揭示了该地震序列和区域断裂构造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4期)

温岩,温洪涛,张晨侠[8](2007)在《应用双差定位法对吉林区域中小地震及乾安-前郭5.0级地震余震的重新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吉林区域317次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265次地震定位结果,显示震中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局部地区地震有向构造带及其交汇处集中的变化,震群分布更加集中,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0~25km。对乾安—前郭M5.0级地震余震序列双差定位,结果显示地震更加集中于极震区,方向呈北偏东,深度分布在10KM左右。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比较高,无论在残差、测定误差、震中分布还是震源深度方面,都比原来定位结果有较大改进。(本文来源于《东北地震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刘劲松,Kin-Yip,Chun,Gary,A.Henderson,刘福田,郝天珧[9](2007)在《双差定位法在地震丛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北美Loma Prieta地区的分属于3个地震丛集的47个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采用交叉谱法精确求取信号的走时差;同时采用人机联做方式在时域调整、修正按自动方式无法准确提取时差的信号,确保每个事件对的走时差精度.重定位后,在几百米的范围内,原来相互重迭的震源位置聚集为叁个明显分离的丛集;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平均误差为8.5米,震源深度方向的平均误差为23.4 m.(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7年01期)

张爱民,李强[10](2006)在《双差定位法在叁峡库区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峡地震台网2003年5月19日至2005年8月的地震记录资料,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于叁峡库区(30.5°~31.5°N、109.5°~111.5°E)的1676次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的地震最大偏移量为10.93km,最小为0.08km,平均偏移量为1.87km,平均震源深度为6.59km。(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06年03期)

双差定位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定位是测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研究活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双差地震定位法能够得到精确的震源的时空分布,是研究地震活动和活动构造之间关系的有力武器。本文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天然地震观测报告和数字波形数据,应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计算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法对云南地区2009-2014年发生的M≥1.0级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整个云南地区的精细的地震活动图像。本文着重强调波形互相关数据的计算和使用,主要研究目的是:快速的获得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波形互相关走时差数据;数据组合和大研究区域的分块定位,获得尽可能多的地震定位结果;分析重定位地震的时空分布和云南地区活动构造的关系,反映活动构造的细节特征。本文提出了时域多通道相关检测函数,该函数可以提高计算效率,获得稳定的互相关走时差数据。本文同时采用了一些准则对目录走时差数据和互相关走时差数据进行筛选,确保走时差数据的可靠性。由于目录数据和互相关数据各有优缺点,本文将两者进行有机组合,在确保定位精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定位的地震数量。本文将研究区域分为13块,分块定位,共得到33328个地震的定位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了定位误差和震源参数相关性。结果表明,互相关数据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和减弱震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双差定位法的关键。本文分析2009~2014年云南地区地震总体的时空分布和某些地震密集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了地震分布和活动构造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重定位后,地震序列分布特征显现,与附近断裂和区域应力场有良好的对应。通过分析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发现,主震发生前一般会存在一段时间的地震活动平静期,表明区域应力正在积累,为大地震的发生提供能量;主震发生时,地震活动出现高峰,而后随时间有起伏的逐渐衰减;强余震也能够引发高阶余震序列,使地震活动出现小高峰。地震序列的优势分布方向与附近断裂和区域应力场有关,但是,大的地震会破坏区域应力场和附近地质结构,使得地震序列出现新的优势分布方向,因此,地震序列的分布同样受到由主震或大的余震引发的局部应力场的控制。通过对云南地区整体地震活动的震中和震源深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不仅4级以上的中强地震沿附近活动断裂分布,14级的中小地震也多数沿活动断裂分布。川滇菱形块体内部也分布有少量的中小地震,推测川滇菱形块体在整体运动的过程中,内部受力并不均匀,导致地层出现错动,形成断裂,产生地震。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可能存在多条隐伏断裂。震源深度的分布与活动断裂也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深大断裂处,震源深度较深。少数小地震的震源深度已进入下地壳甚至上地幔,中强地震大多发生于上地壳,并且随着震级增大,震源平均深度越深,但是深度分布范围越窄。震源深度的分布特征与云南地壳“北深南浅”的特征相符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能很好的反映活动构造的特征,与活动构造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差定位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俊,马建林.双差定位法在龙门山断裂带震源重定位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王清东.利用双差定位法研究云南地震分布的活动构造意义[D].武汉大学.2015

[3].白玲,张天中.远震双差定位法及其在青藏高原地区几个震群中的应用[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2014

[4].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J].国际地震动态.2012

[5].郑钰,刘莎,姜旭东,徐志强,田宝峰.用双差定位法精确测定玉树地震及其余震序列[C].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2012

[6].措加旺姆,诺桑,尼玛平措,琼达,拉巴.拉萨地区地震事件的叁相定位法与双差定位法[J].硅谷.2010

[7].倪晓寅,袁丽文,陈莹,叶晓明.使用双差定位法精确定位2008年3月福建水口库区4.8级地震序列[J].科技信息.2009

[8].温岩,温洪涛,张晨侠.应用双差定位法对吉林区域中小地震及乾安-前郭5.0级地震余震的重新定位[J].东北地震研究.2007

[9].刘劲松,Kin-Yip,Chun,Gary,A.Henderson,刘福田,郝天珧.双差定位法在地震丛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

[10].张爱民,李强.双差定位法在叁峡库区地震定位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

标签:;  ;  ;  ;  

双差定位法论文-周俊,马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