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李启武

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李启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脱氮除磷,砂滤

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李启武[1](2017)在《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新增脱氮除磷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一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没有脱氮除磷功能,处理规模为1.8×104m3/d。第一阶段已成功对原工艺的初沉池和曝气池第一廊道进行了改造,改造完后运行的第一阶段(第1~30天)出水COD、氨氮、TN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出水SS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12和0.8 mg/L,达到一级B标准。为了使出水SS、TP浓度也达到一级A标准,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在尾端模拟增加砂滤管并在管前端添加PAC,以进一步完成对工艺的改造研究。结果表明,第二阶段(第31~121天),出水SS为1~6 mg/L,平均为4 mg/L,平均去除率为97.5%;出水TP为0~0.46 mg/L,平均为0.22 mg/L,平均去除率为89.5%。出水COD、氨氮、TN、SS、TP均达到一级A标准。工艺改造成功实现了脱氮除磷目标,而且没有混合液回流(内回流),因此整个工程运行节能,为现有无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15期)

邹高龙,张健君,杨淑芳,杜至力,李静[2](2014)在《传统活性污泥法新增脱氮除磷功能的成功改造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海市某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无脱氮除磷功能,处理规模为1.8×104m3/d。对原工艺的初沉池和曝气池进行改造(改造后称ZL工艺),改造后运行的第一阶段(第1~30天)出水TP平均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58.4%,出水TP>1 mg/L的几率达48.4%。通过及时调整运行模式,第二阶段(第30~121天)出水TP平均浓度为0.34mg/L,平均去除率为83.7%,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两个阶段出水TN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由于改造不增加新池体,新工艺没有混合液回流,因此整个改造工程造价低,运行节能,成功实现了脱氮除磷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06期)

甘树应,王争,杨青,吴依平,代学民[3](2008)在《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受纳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厂尾水N、P排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脱氮除磷改造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处理构筑物,提出增加厌氧池或缺氧池以确保生物除磷或脱氮效果。改造采用基于两段A/O的生物处理工艺,工艺论证采用IWA使用的ASMs系列模型进行模拟,模型参数使用污水处理厂多年运行数据进行率定,模拟结论可信。此方法可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设计中,特别是对污水处理运行诊断和实际运行节能减排过程优化具有优势。通过合理调整运行工艺参数,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尾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S1期)

张志,康壮武,陈松明[4](2006)在《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采用该工艺对某小型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艺改造。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工艺的场地、构筑物及设备,只需少量的改建投资即可达到污水站在保持较高的COD、BOD去除率的同时,出水氮、磷的含量也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06年11期)

苗纪伟,何群彪,周增炎[5](2004)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增强脱氮除磷功能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以BOD、COD和SS为主要去除对象,对氨氮和磷的去除量很小。针对采用此类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现状,提出了增加脱氮除磷功能的一些措施,提供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中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污染防治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杜英豪,黎耀,陶清[6](2000)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改造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仍使用旧设备和构筑物的基础上 ,对传统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良 ,解决了污泥膨胀问题 ,工艺运行更加稳定 ,而且使氮磷的去除率提高。在脱氮模式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73 3% ;除磷模式中 ,总磷的去除率达到了 82 0 % ,大大优化了出水水质(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0年09期)

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珠海市某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无脱氮除磷功能,处理规模为1.8×104m3/d。对原工艺的初沉池和曝气池进行改造(改造后称ZL工艺),改造后运行的第一阶段(第1~30天)出水TP平均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58.4%,出水TP>1 mg/L的几率达48.4%。通过及时调整运行模式,第二阶段(第30~121天)出水TP平均浓度为0.34mg/L,平均去除率为83.7%,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两个阶段出水TN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由于改造不增加新池体,新工艺没有混合液回流,因此整个改造工程造价低,运行节能,成功实现了脱氮除磷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启武.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新增脱氮除磷的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7

[2].邹高龙,张健君,杨淑芳,杜至力,李静.传统活性污泥法新增脱氮除磷功能的成功改造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2014

[3].甘树应,王争,杨青,吴依平,代学民.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改造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2008

[4].张志,康壮武,陈松明.倒置A~2/O脱氮除磷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改造[J].水处理技术.2006

[5].苗纪伟,何群彪,周增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增强脱氮除磷功能的措施[J].污染防治技术.2004

[6].杜英豪,黎耀,陶清.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改造实践[J].给水排水.2000

标签:;  ;  ;  ;  

传统脱氮除磷活性污泥论文-李启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