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泵浦探测论文-陈成,朱良栋,方翀

飞秒泵浦探测论文-陈成,朱良栋,方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飞秒泵浦探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秒受激拉曼光谱,共振增强,拉曼泵浦及探测脉冲光,波长可调

飞秒泵浦探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成,朱良栋,方翀[1](2018)在《飞秒受激拉曼光谱线形:基于泵浦及探测脉冲光的共振条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兴的飞秒受激拉曼(FSRS)光谱中,共振增强效应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针对性研究功能分子的结构及动力学.在以技术开发及应用为导向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兼备时间及光谱高分辨率的FSRS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诸多的光敏体系以探究其在分子时间尺度上的工作原理.实际操作中,光谱分析常受制于微分线形以及共振条件的选择.本文用室温下化学染料罗丹明6G(R6G)的甲醇溶液为模型,系统性地研究了FSRS光谱线形基于窄带皮秒泵浦及宽带飞秒探测光波长的变化,并首次将拉曼泵浦光的波长从R6G的电子基态吸收峰的红侧连续调谐至蓝侧(648~479 nm).本文观测到了在斯托克斯及反斯托克斯的FSRS谱图中的特征线形组合,以及在同一谱图中从低频到高频振动峰的线形变化,主要源自受泵浦及探测光波长共振状况影响的多个叁阶及五阶非线性过程在飞秒至皮秒时域上的竞争.尤其是在观测到的循环线形的产生机理中,拉曼探测光的波长经由热发光(hot luminescence,简写为HL)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拉曼泵浦光与R6G的电子基态吸收峰的精准共振可以有效促进激发态振动模式,和基态相比,它们有增加的峰宽和红移的频率,并在谱图中与共振增强的基态振动模式并存.基于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本文讨论了受激拉曼泵浦及探测脉冲光波长的选择调谐策略,通过预共振以获取高信噪比的以吸收线形为主的电子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光谱信息,从而进一步将波长可调的FSRS发展成为化学、物理、材料及生物领域的强大且普适的结构动力学研究技术.(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4期)

郭玮,路兴强[2](2017)在《飞秒泵浦-探测脉冲下布居转移的场依赖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含时波包法研究并首次量化了强飞秒泵浦-探测激光场中泵浦场强、泵浦波长和脉宽对叁态梯型K_2分子态布居数的影响。泵浦场强、泵浦波长和脉宽影响Rabi振荡,导致电子态布居数的周期性变化。量化场参数对激发态布居数的影响表明变化频率随着泵浦场强和脉宽的增大而变化。结果为实验上实现分子的光控制和进一步研究K_2分子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向梅[3](2017)在《飞秒时间分辨实验中泵浦-探测交叉相关函数的测量和时间零点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秒激光技术的出现使得实时探测与跟踪激发态超快弛豫动力学过程成为可能,并能够给出激发态动力学过程清晰的物理图像。而在飞秒时间分辨实验中,泵浦-探测相关函数和时间零点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结合飞秒激光在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过程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根据实验条件和要求,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泵浦-探测相关函数测量和时间零点确定的几种方法。实验中选择可见光作为泵浦光和探测光时,可以通过测定随泵浦-探测时间延迟变化的泵浦激光与探测激光的和频/差频光强来确定泵浦探测交叉相关函数和时间零点;而选择中心波长在紫外甚至真空紫外的激光脉冲作为泵浦光或探测光时,泵浦-探测交叉相关函数通常采用校正的方法测量。(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亚峰[4](2014)在《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研究量子点与甲基紫之间的电子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超快光谱技术分别对一种光致异构化分子和量子点的发光性质以及电子转移特性的过程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随着超短脉冲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发现通过此项技术可以获得超快的时间分辨,对研究物质的飞秒、皮秒量级的物理过程诸如光电子的产生于复合、电子激发态寿命等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这对于人类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第一部分先是介绍了我们主要用的泵浦探测系统,主要包括超快泵浦探测和荧光上转换系统:对激光器以及系统所用光路、斩波器、TOPAS、延迟线、BBO晶体、光纤光谱仪等的使用做了详细介绍。实验中要求对各种反射镜、叁棱镜、半波片、偏振片、和滤光片等在光路中的应用要熟练掌握。Solstice放大器发射出800nm,脉宽在100fs,重复频率1kHz的脉冲激光,经过分束片后分为两束,能量较强的经过TOPAS系统或者BBO倍频晶体作为激发光,范围在325-650nm可调,另一束能量较弱的则聚焦在叁种介质(水,蓝宝石,氟化钙)产生范围在400-750nm的超连续白光作为探测光。另一套荧光上转换系统则是专门用来探测荧光的动力学过程,它利用了非线性晶体的和频效应使物体发出的荧光与门控光和频再被单色仪收集,产生的信号通过示波器显示。第二部分主要是实验部分,先是对样品的稳态性质要做详细的测试和表征,包括稳态吸收、荧光、激发谱、SEM或者TEM等等。其次,利用泵浦探测对样品的瞬态吸收进行测试,或者荧光上转换对荧光动力学进行测试,结合稳态数据与瞬态数据,对样品的性质或者电子的转移过程加以详细的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了两个课题的研究。研究的第一种分子是光致异构化的螺吡喃分子,对螺吡喃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分别照射下发生的开闭环现象,以及螺吡喃与荧光素的双官能团融合分子的荧光增强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螺吡喃在256nm的紫外光照射下,分子中的一个碳氧键发生断裂,从而引起螺吡喃稳态吸收和荧光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将螺吡喃与荧光素分子连接在一起,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螺吡喃的荧光效率。结果发现当螺吡喃与荧光素在溶液中以完全共轭连接的构型构象才能起到荧光增强的效果。本文中本文研究的第二种样品是硒化镉量子点,在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有着很好的前景。当高于硒化镉带隙宽度的光来激发量子点时,硒化镉量子点会产生光电子或者多激子,如果不及时的将光电子分离开,它们将很快复合掉,从而损失大量的能量,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种常用的电子受体甲基紫(methylviologen)来及时的俘获这些光电子,对硒化镉(CdSe)量子点和甲基紫(methyl viologen)之间的电子转移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并且用另外一种以硒化镉作为核,硫化镉和硫化锌作为壳的核壳量子点(CdSe/CdS/ZnS)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主要证明了在CdSe与甲基紫之间,只有一个电子转移过程,就是从CdSe的1S电子态到甲基紫之间的转移,而对于CdSe/CdS/ZnS则有两个电子转移过程,一个是从壳CdS不经过CdSe直接到甲基紫转移,另一个过程是先从CdS转移到核CdSe,再从CdSe转移到甲基紫。(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邵龙[5](2014)在《飞秒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二氧化氮和碘甲烷的光解离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飞秒激光技术经常被用于分子的光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1]的发明使我们对光解反应动力学的认识得到了革命性的进展。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二氧化氮在激发过程中经过由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这两个势能面之间的锥形交叉点时,其解离通道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开始对这个锥形交叉点[2][3]的光解离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二氧化氮的光解离动力学过程十分短暂,所以飞秒激光下的泵浦-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其中。在我们的实验中,研究了二氧化氮分子电离解离的动力学过程,其中运用了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在研究二氧化氮激发态的离子产生通道时发现叁个最可几解离通道:通道(1):二氧化氮分子吸收1个394nm的光子到达里德堡态A2B2,随后吸收6个788nm的光子后被电离。得到的碎片离子的动能为0.05eV。通道(2),二氧化氮分子吸收叁个394nm光到离预解离态很近的里德堡态52A1,随后吸收叁个788nm光子后被电离。通道(3)二氧化氮分子吸收叁个394nm光子到预解离态,随后吸收叁个788nm光子后被电离。同时,我们利用碘甲烷分子作为研究对象成功的观测到了B带动力学过程,得到了碘甲烷B带的带源寿命为1.43ps,这与已知结论相符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马法君,李志锋,陈路,陆卫[6](2011)在《碲镉汞深能级载流子弛豫时间的皮秒泵浦-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皮秒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了碲镉汞材料中非平衡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发现其差分透射强度在经过饱和之后出现一个负的极小值,归结为深能级的再吸收过程.采用速率方程模型,并引入两个深能级弛豫时间常数,很好地拟合了差分透射强度的延时曲线.两个深能级弛豫时间常数的存在意味着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深能级,揭示了碲镉汞材料中深能级特性的复杂性.此外还研究了弛豫时间随泵浦脉冲能量的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马法君,李志锋,陈平平,陆卫[7](2011)在《GaInNAs薄膜中深能级弛豫过程的皮秒泵浦-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了GaInNAs载流子动力学.差分透射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表明,深能级中被俘获电子在光学瞬态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模拟GaInNAs中光生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和拟合泵浦-探测实验结果,采用了一个简化的微分方程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被深能级俘获电子的弛豫过程,并可获得驰豫过程的时间常数.(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范珍[8](2010)在《飞秒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二硫化碳分子电离解离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泵浦-探测和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CS2分子在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的超快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我们不断改变泵浦光和探测光之间的延迟时间,测得了质谱信号随着延迟时间变化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发现在时间零点前后存在两种不同的反应机制。通过对CS2分子电子态、能量关系、分支比的分析,得到了实验中电离解离机制。并且通过拟合数据得到了CS2分子里德堡态的衰变寿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6-01)

王艳梅,张正,胡长进,张嵩,张冰[9](2010)在《超高速分子摄影术——飞秒泵浦-探测方法在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秒泵浦-探测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原子运动时间尺度上实时观测化学反应的有力手段.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可以实时观测化学反应过渡态,在分子层次上了解基元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从而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历程.文章介绍了飞秒泵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小组的工作,展示了基于该技术的几种典型的飞秒光谱方法在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0年04期)

[10](2009)在《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对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飞秒泵浦-探测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原子运动时间尺度上实时观测化学反应的有力手段,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子超快动力学是当前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飞秒泵浦探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含时波包法研究并首次量化了强飞秒泵浦-探测激光场中泵浦场强、泵浦波长和脉宽对叁态梯型K_2分子态布居数的影响。泵浦场强、泵浦波长和脉宽影响Rabi振荡,导致电子态布居数的周期性变化。量化场参数对激发态布居数的影响表明变化频率随着泵浦场强和脉宽的增大而变化。结果为实验上实现分子的光控制和进一步研究K_2分子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秒泵浦探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成,朱良栋,方翀.飞秒受激拉曼光谱线形:基于泵浦及探测脉冲光的共振条件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2].郭玮,路兴强.飞秒泵浦-探测脉冲下布居转移的场依赖研究(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7

[3].布玛丽亚·阿布力米提,向梅.飞秒时间分辨实验中泵浦-探测交叉相关函数的测量和时间零点的确定[J].发光学报.2017

[4].王亚峰.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研究量子点与甲基紫之间的电子转移[D].吉林大学.2014

[5].邵龙.飞秒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二氧化氮和碘甲烷的光解离动力学[D].吉林大学.2014

[6].马法君,李志锋,陈路,陆卫.碲镉汞深能级载流子弛豫时间的皮秒泵浦-探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

[7].马法君,李志锋,陈平平,陆卫.GaInNAs薄膜中深能级弛豫过程的皮秒泵浦-探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

[8].范珍.飞秒泵浦—探测方法研究二硫化碳分子电离解离机制[D].吉林大学.2010

[9].王艳梅,张正,胡长进,张嵩,张冰.超高速分子摄影术——飞秒泵浦-探测方法在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2010

[10]..利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对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研究的新进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9

标签:;  ;  ;  ;  

飞秒泵浦探测论文-陈成,朱良栋,方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