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白雪岭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白雪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应用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文献综述

白雪岭[1](2019)在《抗裂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控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铺筑大粒径稳定碎石基层,碎石最大粒径达53mm,从结构上形成嵌锁型骨架结构,有效解决了水泥稳定碎石开裂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从大粒径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方面分析,以供同类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侯敬尧,李雷,詹世佐[2](2016)在《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两种不同的级配类型(大粒径级配和常规级配)、两种不同的外掺水泥剂量(3.0%和4.0%),分别采用不同的拌和方式(振动拌和和普通拌和),对其干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技术对于提升水泥稳定碎石抵抗干燥收缩的能力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水泥剂量较低时更为显着。大粒径级配由于级配的原因仅适用于振动拌和技术,普通拌和无法很好地将其拌和均匀,影响抗裂型级配干缩性能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6年12期)

胡忠辉[3](2016)在《大粒径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路改扩建项目产生大量的废旧水泥混凝土材料,将其科学高效地回收和循环利用,对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降低排放、保护环境及降低公路建设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了再生集料及水稳碎石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强化、粒径、含泥量、混合料结构等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在试验基础上铺筑了某一级公路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本文研究内容及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再生集料性能研究对比测试了不同粒径的再生集料和天然集料的吸水率、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和表观密度指标值,测试结果表明再生集料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基层对集料的要求;天然集料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值随集料粒径变化不大,而再生集料的各项指标值随集料粒径的不同而变化明显。(2)再生集料化学强化研究采用有机硅树脂溶液、硅烷偶联剂和酞酸酯偶联剂3种试剂处理再生集料,以压碎值指标和吸水率指标作为评价再生集料化学强化的效果的关键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硅树脂溶液对再生集料压碎值和吸水率性能改善的效果最好,最佳剂量为4%,最佳拌合时间为120s,在105℃高温和常温下的最佳养护时间分别为6h和12h,经有机硅树脂溶液强化后再生集料的压碎值和吸水率分别降低了33.8%和58.1%,再生集料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3)大粒径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研究为研究级配类型和最大粒径对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影响,设计了最大粒径为53mm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最大粒径为37.5mm骨架密实型的再生水稳碎石,鉴于未水洗的再生集料含泥量高的情况,设计最大粒径为53mm骨架密实型再生水稳0.6mm以下细集料部分用土替代的配合比,模拟工程中的不利条件。分别测试不同配合比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间接抗拉强度、弯拉强度和弯拉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以及温缩系数、干缩系数等收缩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最大粒径能明显提高再生水稳碎石的抗收缩性能;集料级配类型对大粒径再生水稳碎石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有显着的影响,骨架密实型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明显优于悬浮密实型;高含泥量的再生细集料明显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抗收缩性能。(4)铺筑一级公路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由于实测现场再生水稳施工压实度稍大于设计压实度,并且夏季现场日平均温度高于养护室温度,现场测试的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以及劈裂强度技术指标值不低于室内测试结果;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养生到7d的芯样完整且无明显断层和松散层,表明施工未发生严重的混合料离析现象,试验路底基层整体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9)

张伸超[4](2015)在《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骨料间的嵌挤作用明显,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明显大于常规级配,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平均干缩系数和平均温缩系数小于常规级配,抗弯拉强度高于常规级配,抗裂性能有显着的提高。通过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例,就优化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提高混合料整体密实度,减少温缩和干缩裂缝,实现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6期)

范龙顺[5](2014)在《集料的最大粒径对多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和使用经验表明,进入路面结构内的水是造成或加速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可以迅速的排除渗入结构层内的自由水,从而改善路面工作环境,减轻水损害,延长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室内设计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的最大粒径对多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苗乾,陈文浩,马新[6](2013)在《振动成型小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中,有95%左右的基层或底基层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这种半刚性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经济性好等优点,但如果设计和施工不当,也会因自身的干缩和温缩特性产生很多横向裂缝,加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改善级配、减少水泥用量、掺加适量的膨胀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3年03期)

关笑楠[7](2006)在《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进行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路面抗裂性能的研究。通过级配设计理论的研究和不同粒径范围的试验,对超过规范的大粒径水稳碎石进行了全面的抗裂性能试验,给出了对合理粒径的范围和对今后研究及实际施工中可以借鉴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骨料间的嵌挤作用明显,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明显大于常规级配,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平均干缩系数和平均温缩系数小于常规级配,抗弯拉强度高于常规级配,抗裂性能有显着的提高。 根据柔性路面层状理论,对在温度和含水量变化作用下不同龄期的半刚性路面进行了接触非线形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状态下和使用状态下,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受到干缩和温缩作用产生的拉应力均小于常规级配;在施工状态下,温度收缩的影响明显,在使用状态下,路表降温对基层的影响减小,基层所受到的拉应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通过本文的试验研究可以认为,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对基层的抗裂性能有较大提高,对工程实践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2-01)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两种不同的级配类型(大粒径级配和常规级配)、两种不同的外掺水泥剂量(3.0%和4.0%),分别采用不同的拌和方式(振动拌和和普通拌和),对其干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技术对于提升水泥稳定碎石抵抗干燥收缩的能力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水泥剂量较低时更为显着。大粒径级配由于级配的原因仅适用于振动拌和技术,普通拌和无法很好地将其拌和均匀,影响抗裂型级配干缩性能的体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参考文献

[1].白雪岭.抗裂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控制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2].侯敬尧,李雷,詹世佐.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干缩性能研究[J].北方交通.2016

[3].胡忠辉.大粒径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

[4].张伸超.大粒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5].范龙顺.集料的最大粒径对多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影响[J].福建交通科技.2014

[6].苗乾,陈文浩,马新.振动成型小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2013

[7].关笑楠.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论文-白雪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