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开放空间论文-顾一琼,王嘉旖

滨江开放空间论文-顾一琼,王嘉旖

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江开放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生活,滨江,十年,徐汇,西岸,岸线,核心区,滨水,人工智能,高地

滨江开放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顾一琼,王嘉旖[1](2019)在《聚焦产业艺术生活,徐汇滨江启动新十年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汇滨江,有一个透气灵动的名字——西岸。她曾花了十年时间,以文化为先导,从“铁锈地带”转型成最具都市生活气息的公共滨水岸线,同时以科技为主导向岸线腹地延伸,带动起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布局。昨天举行的2019全球水岸对话暨徐汇滨江核心区规划设计研讨会上,西岸给(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7-11)

肖纯青[2](2019)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园林景观工程的难度、复杂度不断增加的现状,只有采取精细化的手段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以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养护分析,阐述了如何做好园林景观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今后园林景观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赵欣[3](2018)在《基于微气候热舒适的滨江开放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1世纪,随着人们对日常锻炼缺乏问题的关注,户外活动空间质量成为一个议题,而建成环境的物理环境对日常户外活动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导致城市气候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和身体健康。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居民利用开放空间开展健身、社交、休闲等活动,而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评价开放空间品质的关键因素。开放空间中各类活动空间位置的选择、下垫面类型、空间边界类型等均与开放空间的微气候环境息息相关,不合理的开放空间规划会使其微气候环境不适宜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的设计,可以影响开放空间的人群活动,包括每一次活动持续时间以及产生的活动类型等。因此,开放空间微气候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的寒地城市哈尔滨来说,冬季气候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夏季时间短且高温持续时间短。对于冬季来说,单纯的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严寒地区的春秋过渡季节气温的上升和下降速度较快,并且昼夜温差大,开放空间的微气候调节得当可有效的提高人体舒适性并增大舒适范围。因此,对于严寒地区来说,深入研究开放空间的微气候环境和气候舒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的滨江开放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调研、行为活动调研以及活动空间调研,对滨江开放空间的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行为场所观察法和实地访谈法叁种调查方法,了解开放空间现状。在使用者对现状开放空间的气候热舒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哈尔滨市过渡季节滨江开放空间热舒适与空间使用情况的关系,分析热舒适对空间使用的影响;并通过对微气候参数、个人要素、活动要素与热感觉相关性的分析,探讨微气候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活动因素对开放空间使用者热感觉投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哈尔滨现状滨江开放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策略,并对滨江开放空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以实现提高哈尔滨市滨江开放空间服务生活品质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邹美智,赵亮[4](2017)在《滨水开放空间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以上海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加速及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提高了要求。2015年上海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贯通的提出是对凌乱江岸空间结构的整合和更新过程。本文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尺度着重介绍了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的规划内容,并梳理了将生态、经济和社会叁个方面进行协同规划来建设智慧的慢行空间的方式、方法。上海世博滨江绿地慢行系统的全线贯通增加了沿江公共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开放于民的要求,成为当代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规划的典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7年10期)

杨伊萌[5](2017)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在控规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的更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更新为城市空间转型和品质提升的提供了可行路径。面对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公共空间更新规划合理有效地编制思路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以上海市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的更新为例,通过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实践,从城市更新区域评估开始,经历整体设计方案,到最终展开滨江街坊的控规调整指导方案的实施落地,解说上海新一代滨水区更新规划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东岸滨江开放空间的更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创新特点,为未来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更新提供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7-11-18)

黄斌全[6](2017)在《公众游憩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以上海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贯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游憩的场所,也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传统"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手段由于无法深层次地理解市民的利益诉求和使用需求,暴露出诸多局限,导致了公共空间的供给无法与实际使用需求完全匹配。因此,规划师的角色需要由专家和局外人,逐步转变为沟通者、组织者,参与到市民的日常活动中,了解人们的实际诉求和潜在需求,并指导进一步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公众游憩需求为导向,本文以上海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贯通工程为例,通过公众参与的形式,利用广度调研和深度调研,分析得出了游憩者、游憩频率及时长、游憩类型、游憩空间、配套设施、关注问题等方面的结论,并就主题分段、慢行系统、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7-11-18)

邹美智,赵亮[7](2017)在《滨水开放空间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以上海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加速及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城市双修的提出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提高了要求。2015年上海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贯通的提出是对凌乱江岸空间结构的整合和更新过程。本文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尺度着重介绍了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的规划内容,并梳理了将生态、经济和社会叁个方面进行协同规划来建设智慧的慢行空间的方式、方法。上海世博滨江绿地慢行系统的全线贯通增加了沿江公共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了开放于民的要求,成为当代滨水空间慢行系统规划的典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7年08期)

顾一琼[8](2017)在《志愿服务也有了“高端定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顾一琼)漫步黄浦江西岸的亲水岸线,在龙美术馆东侧,巨型塔吊下,有一处空灵通透的独立空间。这个由玻璃、金属线条围隔而出的云朵状空间有个好听的名字:祥云。最早诞生于艺术展的“祥云”,经过改造,如今已成为西岸志愿服务中心,将为往来市民和游客提供阅(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7-18)

门永生[9](2016)在《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南段道路交通设计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综合环境建设工程(一期)实施范围为日晖港-罗秀路沿江区域,同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土局审批通过。通过现已建成的样板段和东段,使"上海CORNICHE"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得以逐步呈现,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综合环境建设工程(一期)南段景观设计的开发建设已于2015年开始工作部署,将与龙腾大道南段同步建设完成。本文旨在通过对徐汇交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上海市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完善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6期)

顾一琼[10](2016)在《慢慢想慢慢建,为未来留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江夜跑、艺术观展,甚至只是沿着江岸“矫情”地走一走,西岸已成为很多人的首选。作为最“透气”的一段黄浦江岸线,未来,西岸将承载更多文化复合资源及功能,渐渐嵌入并提升都市人的精神文化品格。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近日公示,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6-01-13)

滨江开放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园林景观工程的难度、复杂度不断增加的现状,只有采取精细化的手段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以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施工前、施工中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养护分析,阐述了如何做好园林景观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今后园林景观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江开放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顾一琼,王嘉旖.聚焦产业艺术生活,徐汇滨江启动新十年规划[N].文汇报.2019

[2].肖纯青.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景观工程施工管理[J].上海建设科技.2019

[3].赵欣.基于微气候热舒适的滨江开放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邹美智,赵亮.滨水开放空间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以上海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7

[5].杨伊萌.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在控规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的更新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7

[6].黄斌全.公众游憩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以上海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空间贯通为例[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7

[7].邹美智,赵亮.滨水开放空间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以上海世博滨江绿地叁线贯通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7

[8].顾一琼.志愿服务也有了“高端定制”[N].文汇报.2017

[9].门永生.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南段道路交通设计实践[J].城市地理.2016

[10].顾一琼.慢慢想慢慢建,为未来留白[N].文汇报.2016

标签:;  ;  ;  ;  ;  ;  ;  ;  ;  ;  

滨江开放空间论文-顾一琼,王嘉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