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介入论文-刘艳,刘金英,邵晓曼,冯群

人际介入论文-刘艳,刘金英,邵晓曼,冯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介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小组工作,人际交往

人际介入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刘金英,邵晓曼,冯群[1](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以H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情感沟通方式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平台引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小组工作服务中,促使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揭晓云[2](2019)在《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介入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阶段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自身的发展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在心理健康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大学生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对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本文以大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0期)

肖洁[3](2019)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分析网购评论的人际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理论框架,然后对收集到的中国亚马逊平台的网购评论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介入资源的频次统计,来分析写作者是如何通过网购与潜在消费者的建立人际关系,以及网购评论是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高潮一[4](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加,他们的子女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在城市的经济收入并不理想,大多数生活在城市边缘,由于受到上述影响,他们的子女在陌生的城市生活面临些许问题,其中人际交往是关键问题之一。荀子曾说:“人之初也,不能无群”。人从一生下来,就有与人交往的需求,这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沟通交流、彼此的理解信任,进而能够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成长需要,这就是人际交往。由此看出,人际交往是在成长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小学高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逐步进入青春初期,心思敏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存在交往障碍,不会交往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他们成长道路上人际交往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以笔者在沈阳市D学校实习为契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出现缺乏自信,社交恐惧,在交往中易与人发生冲突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对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知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消极影响。为此,笔者通过前期甄选,确定小组成员,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需求,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借助优势视角理论,使用专业的研究方法,成立成长小组。在小组过程中,小组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与方法,帮助儿童自身、家长及学校认识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他们的交往困惑分别开展相应的小组活动,协助他们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通过在小组活动学到的交往技巧帮助身边有相同问题的儿童,达到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最后,针对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能力,笔者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工作者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谋求更多的福利,促进他们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通过研究小组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不仅拓展了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内容,同时也证明了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为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另外,通过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面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有利于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杜贞仪,李凯,刘硕[5](2019)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索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辅导专职辅导员和运用社会工作叁大方法的途径来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的实践。(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1期)

车昆[6](2019)在《贫困大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挖掘贫困大学生潜力和优势,提升贫困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帮助其快速地完成角色身份的过渡,适应大学校园生活,顺利成长成才。(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4期)

郝滢滢[7](2019)在《轻度智障儿童人际交往问题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力障碍是指那些先天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受到损害,造成儿童在智商、心理、语言、生理等很多方面存在着障碍。智力障碍意味着个体在智力水平以及适应性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实质性缺陷,不具备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这种状态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尽管许多智力障碍者能够在适应性行为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群还是会终身受到智力障碍的影响。许多智力障碍儿童直到入学之后才能被鉴别出来,而且有一部分是已经到了普通学校学习,发现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任务之后才被发现的。大部分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学业知识,能够正常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独立的生活。本文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组织小组活动来提高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笔者在实习的A市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选取了6名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作为服务对象,利用小组活动来探索小组工作介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寻找提高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人际交往的具体实施办法。(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夏从辉[8](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际关系适应是大学新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有关学者调查发现,许多大学新生由于无法较好的适应大学人际关系,导致他们出现一些交往障碍、寝室关系不良、与异性很难相处等现象。甚至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因为寝室关系处理不当出现杀人事件,跳楼事件等,正因为这种事件在媒体上被频繁报道,让更多的研究者将焦点放到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适应的研究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已成为了当下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本文首先是对共青城X学院大一新生人际适应性问题开展调查,选取该学院任意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该学院新生年龄基本处于18-19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际关系适应能力都较弱,甚至部分新生有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针对该调查结果,笔者选取了有人际适应问题的七位学生开展后续的小组工作干预。借助需要层次、环境适应、“镜中我”理论,开展组员破冰活动等六次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能够自我接纳,增强归属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小组成员在认知、行为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在交往技能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此,小组工作介入X学院有人际适应问题的新生是有效的。当然,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新生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适应关系网络,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作为社工,应该多维度帮助他们提升人际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社工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学校和社工机构的关系,运用专业的方法进行一对一个案辅导。同时,学校、班级、父母叁方联动,共同帮助、关心学生,让他们更快的走出困境,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珊[9](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独居老人的人际交往网络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龄群体在不断蔓延,独居老人作为特殊的老年群体,生活中缺乏他人照料,情感上缺乏支持,社会交往范围单一,致使他们普遍存在着人际方面的困难,自身的人际交往网络不完善,这不但会损害独居老人的身心状况,也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当下国内对于独居老人人际交往网络的建构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以A社区独居老人作为服务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了解独居老人的人际交往状况和问题,以活动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依据,运用互惠模式的兴趣型小组开展小组服务。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发现小组进展与人际交往阶段相互契合,使独居老人通过小组介入逐步完善自身人际网络,并对小组工作的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整理出一套针对东北独居老人建构人际网络卓有成效的小组工作模式,为今后开展小组工作奠定基础。这一小组工作模式可以促进社会工作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实务研究,社会工作者可以不断进行运用与提升,发挥其不可替代性。针对独居老人的小组介入与探索,也会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创新,对完善老年政策与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效的案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艳昆[10](2019)在《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小学寄宿在农村已十分普遍,低龄化趋势凸显。寄宿制学校生活割裂了低龄儿童传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低龄寄宿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发展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如何提升低龄寄宿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S小学二到叁年级的低龄寄宿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发现,S小学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人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具体表现在:表达能力差;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存在孤独、焦虑等情绪;不能正确处理同伴矛盾。为了更好提升低龄寄宿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前期调查的资料,从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需求入手,以社会角色理论和增能理论为支撑,采用小组工作介入方法。本研究以S小学人际交往小组为例,选取6名低龄寄宿生为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按照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叁个阶段,从语言和非语言技能、交往行为、情绪控制、人际问题解决等四个方面设计开展七期的小组活动。过程评估贯穿小组活动的始终,根据过程评估,对小组活动进行调整。在小组结束后,对小组成员的目标行为、小组介入效果进行结果评估。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社会工作干预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有必要的,小组工作介入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有成效的,小组工作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上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经过小组工作的干预,组员人际交往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小组工作在介入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在小组前期准备阶段存在与学校沟通困难,在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建立专业关系及与专业认可的困难。对此进行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介入过程中要把握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别、均衡小组动力。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社会工作介入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建议,在小组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它方法和力量的介入,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积累实务经验,进而推动低龄寄宿生相关实务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人际介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自身的发展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在心理健康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大学生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对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本文以大学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介入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刘金英,邵晓曼,冯群.“互联网+”背景下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以H高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揭晓云.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介入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

[3].肖洁.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分析网购评论的人际意义[J].北方文学.2019

[4].高潮一.小组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应用研究[D].沈阳化工大学.2019

[5].杜贞仪,李凯,刘硕.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9

[6].车昆.贫困大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智库时代.2019

[7].郝滢滢.轻度智障儿童人际交往问题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8].夏从辉.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9].刘珊.小组工作介入独居老人的人际交往网络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马艳昆.低龄寄宿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河北大学.2019

标签:;  ;  ;  

人际介入论文-刘艳,刘金英,邵晓曼,冯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