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毕晋,刘晓燕,王志飞,郭霞珍

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毕晋,刘晓燕,王志飞,郭霞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时五藏阴阳,日食,天人相应,下丘脑

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文献综述

毕晋,刘晓燕,王志飞,郭霞珍[1](2018)在《基于“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探讨日食对大鼠和小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日全食这一特殊的自然条件,根据"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研究日食对大鼠和小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在日食前、日食中以及日食后取大鼠和小鼠下丘脑组织。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和小鼠下丘脑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结果:与日食前组、日食中组比较,日食后组大鼠和小鼠下丘脑中5-HIAA含量显着减少(P<0.01),5-HT含量显着减少(P<0.01)。结论:单胺类神经递质对日食产生的光照等变化反应灵敏,在日食条件下,下丘脑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显着性变化,说明中医学"四时五藏阴阳"和"天人相应"理论具有科学的内涵。(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利铸均,赵仓焕,陆雪,陈孝银,胡天俊[2](2018)在《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缺血后睡眠剥夺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后睡眠剥夺模型,电针组取百会(GV20)、神庭(GV24)穴位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表达显着降低(P<0.01);5-HIAA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DA、NE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5-HIAA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安定组DA、NE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E等递质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睡眠障碍。(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3期)

郭娜[3](2017)在《夏枯草颗粒对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相关激素分泌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夏枯草颗粒对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大鼠采用肌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夏枯草颗粒4周,测定大鼠第二对乳房大小,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测定血清中相关性激素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夏枯草颗粒可显着降低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血清中E2含量(P<0.05),血清中P含量和5-HT有所升高;乳腺病理切片显示腺泡增生减轻,分泌物减少。结论:夏枯草颗粒可抑制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的增生,可能与调节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36期)

肖靓宜[4](2016)在《隔药饼灸对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下丘脑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和逍遥散组。空白组予正常饲养,其余4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造模,连续21d;再按分组施加被试因素,分别进行隔药饼灸、艾炷灸和逍遥散灌胃治疗14d。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施灸穴位均分为I组(“肝俞”“脾俞”“胃俞”)和II组(“章门”“期门”“中脘”),两组穴位隔日交替,每穴连续灸4-5壮(约30min);逍遥散组按1ml/100g灌服逍遥散水煎剂。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大鼠胃肠对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排空情况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中5-HT、DA及NE的含量。结果:1.造模后,大鼠表现为焦躁,倦怠,扎堆角落,皮毛黯淡,粪便时干时稀;大鼠的穿格数、起立数、修饰数与造模前比较均减少(P<0.01,或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模型组均显着上升(P<0.01),但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下丘脑中5-HT、DA、NE含量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炷灸组大鼠下丘脑中5-HT、DA、NE含量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中5-HT、DA、NE含量显着上升(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能显着改善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提高其胃排空率,同时显着增加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中5-HT、DA、NE的含量,从而纠正HPA轴的功能亢进,这可能是其能够有效治疗FD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郭思媛,王旭,马捷,韩晨霞,李峰[5](2016)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五羟吲哚乙酸、五羟色胺的含量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96 h、120 h、144 h睡眠剥夺,正常对照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避暗穿梭法测试大鼠认知功能,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大鼠避暗穿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96 h、120 h组大鼠潜伏期显着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NA含量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内DA含量均显着下降,(P<0.01),96 h、120 h、144 h组间比较,表现出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IAA含量均有上升,且120 h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T含量均有升高,120 h、144 h组显着升高(P<0.01),96 h组无显着性(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中枢NA、DA含量下降,5-HIAA、5-HT含量升高,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变化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06期)

肖靓宜,刘未艾,吴清明,王凌燕,周魁明[6](2016)在《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和多潘立酮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造模,连续21d。隔药饼灸组、艾炷灸组施灸穴位均分为Ⅰ组("肝俞""脾俞""胃俞")和Ⅱ组("章门""期门""中脘"),两组穴位隔日交替,每穴连续灸4~5壮(约30min);逍遥散组及多潘立酮组按1mL/100g分别灌服逍遥散水煎剂和多潘立酮水溶剂。分组治疗14d后,通过观察大鼠胃肠对营养性半固体糊的排空情况检测胃排空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模型组上升(P<0.01),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的5-HT、DA、NE含量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含量显着上升(P<0.01)。结论:隔药饼灸、逍遥散均能显着增加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提高大鼠胃排空率,达到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艾炷灸、多潘立酮对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业,赵欣纪,杨新年[7](2015)在《眠安汤对失眠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眠安汤对失眠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方法复制失眠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自主活动情况变化,采用荧光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用药各组大鼠2 min内的走动时间和前肢举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5-HT含量减少(P<0.01),NE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眠安汤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增加(P<0.05),NE含量减少(P<0.05);与舒乐安定组比较,眠安汤中、低剂量组大鼠下丘脑内的5-HT、NE含量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眠安汤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且呈一定量效关系,其改善动物睡眠,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影响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15年05期)

汪涛,赵雁平,胡卫东,高永喜,刘辉[8](2014)在《益眠达片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眠达片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眠达片组,艾司唑仑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对氯苯丙氨酸建立大鼠失眠模型。益眠达片组和艾司唑仑组分别给予益眠达片和艾司唑仑混悬液灌胃,其余2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6 d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下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氨(5-HT)、5-羟吲哚醋酸(5-HTA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眠达片组可以降低大鼠下丘脑内NE含量、升高下丘脑内5-HT、5-HTAA含量(P<0.01)。结论益眠达片改善失眠大鼠唾眠的机制与其影响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世界睡眠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李艳霞,张建军,王景霞,王淳,葛阳[9](2014)在《芍药苷对血虚肝郁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芍药苷对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海马内单胺递质的影响,探究白芍的养血柔肝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四物颗粒组,10、20、40mg/kg芍药苷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辐照结合慢性束缚应激制作血虚肝郁证动物模型。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正常组给等量纯水,造模21d。检测大鼠外周血象、体质量,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造模结束后,各组动物麻醉取血,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下丘脑CRH mRNA表达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外周红细胞和白细胞均明显升高,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体质量增长明显,旷场试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数目增多,HPA轴中血清ACTH明显升高,大鼠海马5-HT和DA含量升高明显。结论:芍药苷作为白芍的有效成分,其养血柔肝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HPA轴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郭爱松,刘春,李百胜,朱振杰,陈伟观[10](2014)在《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及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 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缺血后睡眠剥夺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后睡眠剥夺模型,电针组取百会(GV20)、神庭(GV24)穴位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表达显着降低(P<0.01);5-HIAA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DA、NE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5-HIAA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安定组DA、NE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E等递质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睡眠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参考文献

[1].毕晋,刘晓燕,王志飞,郭霞珍.基于“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探讨日食对大鼠和小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

[2].利铸均,赵仓焕,陆雪,陈孝银,胡天俊.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

[3].郭娜.夏枯草颗粒对气滞血瘀证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相关激素分泌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

[4].肖靓宜.隔药饼灸对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5].郭思媛,王旭,马捷,韩晨霞,李峰.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6].肖靓宜,刘未艾,吴清明,王凌燕,周魁明.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6

[7].张业,赵欣纪,杨新年.眠安汤对失眠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15

[8].汪涛,赵雁平,胡卫东,高永喜,刘辉.益眠达片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4

[9].李艳霞,张建军,王景霞,王淳,葛阳.芍药苷对血虚肝郁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10].郭爱松,刘春,李百胜,朱振杰,陈伟观.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及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4

标签:;  ;  ;  ;  

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论文-毕晋,刘晓燕,王志飞,郭霞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