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董婧

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董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味味觉传感器,类脂,聚合物膜,传感器阵列,味敏修饰剂

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董婧[1](2008)在《人工甜味味觉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上甜味一直以官能品评专家来判断,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一定规模,且有一定成效。但人类鉴别就带有较大的主观因素,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品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品评方法来评价味觉品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实验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对甜味有特异性响应的8通道味觉传感器阵列,并将它与电化学工作站和电脑连接来实现对甜味溶液特有的定性检测。实验以味敏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质(疏水性,无毒害性)要求为前提,Shallenberger和Acree提出的AH/B生甜基学说和Kier提出的第叁键合位点学说为基础,挑选了一些能在PVC基底膜中脱离质子并与甜味剂相结合的酯类做甜味味敏修饰剂备选材料,并挑选了与其性质相近和相反的材料做对比实验。实验分别构建单一修饰剂的传感器阵列来对7个浓度梯度的甜味味群溶液进行开路电位检测,通过所得数据来分析修饰剂的种类与使用量对甜味味物质的影响,从而获得400μmol没食子酸丙酯为最佳甜味味敏修饰剂用量,400μmol月桂酸乙酯,100μmol叁油酸甘油酯作为有差异度的甜味味敏修饰剂。利用上述优化条件筛选出的8通道传感器阵列来对不同梯度的5种代表性的甜味物质(蔗糖,葡萄糖,安赛蜜,木糖醇,甜蜜素)和4种非甜味基本味代表物质(氯化钠,盐酸,谷氨酸钠,咖啡因)的开路电位差值进行6次重复检测,通过分析测得值的强度,趋势和浓度相关性来判断传感器阵列对甜味的特异性响应状态,而系统的稳定性也可由测得数据的RSD值来判断。同时使用模式识别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直观图表,基本能够将9种样本中5个基本味群区分开,且能定量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在相似度为6.0时,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咸味、酸味、鲜味、甜味四个类群,在主成分二、叁维得分图上也得到了相应效果的区分。最后将分析结果与感官品评结果进行比对。通过电位输出图可看出,系统对甜味的响应信号输出与人工感官对甜味的评价非常相似。本论文选择了基本味觉中的甜味进行研究,实现了研究内容上的创新。同时根据对接触味觉物质溶液的类脂/高聚物膜产生的电势差的原理制成的多通道味觉传感器再现了人体味蕾细胞感受器的膜电势的机理,并通过修饰优化和组合优化筛选得到了一个具有很好的仿真效果和更高的分辨率的传感器阵列,这是技术上的创新。该阵列的构建能够实现对食品样品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够得到直观的主成分分析图和亲疏图,并与现有的感官评价系统统一,在检测时更加简洁准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01)

董婧,黄赣辉[2](2007)在《人工甜味味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味觉传感器按味觉响应原理不同可分为电位型传感器和伏安型传感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检测味觉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形式。本文从味觉的仿生学角度介绍了人工味觉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味觉检测研究方法阐述了其构建方法及研究现状。主要概括了电位型味觉传感器在甜味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PVC薄膜传感器对蔗糖的高敏感度选择性检测以及各类传感器对软饮料等甜味物质的检测。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甜味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识别,且操作简单快速,但在准确度上还有待提高,同时人工味觉的仿生表达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7年09期)

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味觉传感器按味觉响应原理不同可分为电位型传感器和伏安型传感器,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检测味觉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形式。本文从味觉的仿生学角度介绍了人工味觉传感器的原理,通过味觉检测研究方法阐述了其构建方法及研究现状。主要概括了电位型味觉传感器在甜味检测方面的应用,包括PVC薄膜传感器对蔗糖的高敏感度选择性检测以及各类传感器对软饮料等甜味物质的检测。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甜味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识别,且操作简单快速,但在准确度上还有待提高,同时人工味觉的仿生表达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董婧.人工甜味味觉传感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

[2].董婧,黄赣辉.人工甜味味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

标签:;  ;  ;  ;  ;  

甜味味觉传感器论文-董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