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铁论文-梁凤玲,杨曦,罗娜,丁成

土壤有效铁论文-梁凤玲,杨曦,罗娜,丁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有效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法,有效铁,不确定度

土壤有效铁论文文献综述

梁凤玲,杨曦,罗娜,丁成[1](2019)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效铁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按照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土壤有效铁含量,建立了不确定度数学模型,探讨了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来源,对样品称量、加入DTPA浸提剂体积及滤液稀释过程,标准溶液配制过程、样品均一性等方面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参照JJF 1059.1—2012计算得出扩展不确定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何晓冰,王晓强,葛少华,李朋彦,常栋[2](2018)在《烟草生育期土壤有效铁和锰的时空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克里格插值和栅格运算绘制空间分布图和时间稳定性图,对烟草生育期土壤中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在7月份和10月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均小于25%;4月份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的块金系数分别为50.00%和36.1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时间稳定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Fe的时间稳定性较强,而有效Mn较弱,其时间变异系数大于25%的不稳定区域面积较广。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Fe和Mn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中有效铁和锰的变化规律,注意对微肥的施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其坡,武伟,刘洪斌[3](2018)在《基于地形因子和随机森林的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丘陵地区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内同源成土母质的典型丘陵(2 km2)为研究区,采集309个土壤样点,利用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结合高程、坡度、坡向、谷深、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地形湿度指数等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效铁进行空间分布预测,并通过85个验证点评价、筛选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有效铁与谷深、地形湿度指数存在极显着水平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存在极显着水平负相关关系。2)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普通克里格插值,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33 mg·kg-1、均方根误差为27.98 mg·kg-1、决定系数为0.76,是研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分布的最适预测模型。3)地形湿度指数和坡度是影响该区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土壤有效铁与坡度、谷深、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汇聚指数、相对坡位指数、地形湿度指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相关关系。4)研究区土壤有效铁含量范围为3.00~276.97 mg?kg-1,水田有效铁含量大于旱地;土壤有效铁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变异主要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可见,基于地形因子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结果为丘陵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预测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谢文,赵小敏,郭熙,叶英聪,李伟峰[4](2016)在《基于组合模型的庐山森林土壤有效铁光谱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铁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有效铁含量对林地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利用土壤光谱预测技术获取土壤有效铁含量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以庐山森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预测土壤有效铁含量的适用性,并且探讨不同权重值下的最优组合模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RBF神经网络单个模型,并且算数平均值组合为最优组合模型,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56,均方根误差(RMSE_p)为24.07 mg/kg,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RPD)为1.50。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能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能有效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增强预测稳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因此,RBF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可对有效铁等其他土壤属性预测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9)

杨婷,袁大刚,吴金权[5](2015)在《川西漂洗土壤有效铁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土地利用/覆被改变后川西漂洗水稻土有效铁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四川省名山县第3~5级阶地上选取水田、由水田改造而成的旱地和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样地,从地表至110 cm深度处,以土层深度10 cm为一个采样单位进行土样采集,并且与室内样品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从水稻田变为茶园对漂洗土壤中有效铁组成的影响及漂洗水稻土中有效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漂洗土壤有效铁含量在不同阶地与不同土层深度下变化都不一致;从土层剖面分布上看,有效铁含量都表现为表层较高,下层较低,在50 cm土层处有效铁含量急剧下降,越往下含量越少;从季节动态分布特征来看,土壤有效铁含量在9月份含量最高,且无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漂洗土壤有效铁含量受p H、有机质、腐殖质等因素的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9期)

杨媛媛,李占斌,宋晓强,徐国策,王添[6](2015)在《丹江水源区小流域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效铁含量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流域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网格法和分层法对0~10cm、10~20cm、20~40cm叁个土层分别采样,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农地、林地和草地叁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0~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效铁含量随土层深度先减少后增加,且土壤有效铁含量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2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有效铁含量变化的最优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33个土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极显着相关性(p<0.01)或显着相关性(p<0.05);4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有效铁含量为林地>农地>草地。(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范玉兰,黄晓成,卢映琼,温德华,薛珺[7](2015)在《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特征,在赣南18个县(市)的脐橙园共采集1 405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在1.0~388.3mg/kg之间变动,平均值为83.6 mg/kg,变异系数为84.6%,有91.32%的土壤样品有效铁含量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不同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黄壤;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5年03期)

宋克林[8](2015)在《天水市苹果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水市五县两区苹果园土壤有效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苹果园土壤有效铁平均含量为9.75 mg/kg,总体属中等水平。按土壤有效铁缺丰评价标准划分,其中4.3%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低水平,55.1%处于中等水平,39.1%处于丰富水平,1.5%处于很丰富水平。(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刘逊,黎娟,周米良,张黎明,田峰[9](2013)在《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状况,检测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铁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高度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水平高,平均值83.20 mg/kg,变幅10.04~328.89 mg/kg,变异系数82.31%。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着,从大到小依次为: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极显着,从高到低依次为:红灰土、石灰土、红壤、黄壤、水稻土、黄棕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着,5个海拔高度组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62.00~192.00 mg/kg。⑤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有效铁含量89.9~184.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主要分布在湘西州的南部和北部地区。(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刘朝科,汤术开,李志伟,曲平治,徐文姗[10](2012)在《凉攀植烟土壤有效铁锰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凉攀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烟土壤有效态Fe、Mn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分别高达95.57mg/kg和49.30mg/kg。不同土类间有效态Fe、Mn含量差异较大,水稻土有效Fe含量最高,而黄壤有效Mn高于其他土壤类型。中海拔区域有效Fe、Mn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半方差分析表明,有效Fe、Mn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克里格插值显示,有效Fe含量在冕宁、西昌、德昌一带较高;有效Mn则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本文来源于《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0)

土壤有效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克里格插值和栅格运算绘制空间分布图和时间稳定性图,对烟草生育期土壤中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在7月份和10月份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均小于25%;4月份土壤有效Fe和有效Mn的块金系数分别为50.00%和36.1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时间稳定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Fe的时间稳定性较强,而有效Mn较弱,其时间变异系数大于25%的不稳定区域面积较广。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Fe和Mn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中有效铁和锰的变化规律,注意对微肥的施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有效铁论文参考文献

[1].梁凤玲,杨曦,罗娜,丁成.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有效铁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何晓冰,王晓强,葛少华,李朋彦,常栋.烟草生育期土壤有效铁和锰的时空变异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8

[3].杨其坡,武伟,刘洪斌.基于地形因子和随机森林的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预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

[4].谢文,赵小敏,郭熙,叶英聪,李伟峰.基于组合模型的庐山森林土壤有效铁光谱反演[C].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6

[5].杨婷,袁大刚,吴金权.川西漂洗土壤有效铁的时空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5

[6].杨媛媛,李占斌,宋晓强,徐国策,王添.丹江水源区小流域土壤有效铁空间分布特征[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5

[7].范玉兰,黄晓成,卢映琼,温德华,薛珺.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5

[8].宋克林.天水市苹果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及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15

[9].刘逊,黎娟,周米良,张黎明,田峰.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J].作物研究.2013

[10].刘朝科,汤术开,李志伟,曲平治,徐文姗.凉攀植烟土壤有效铁锰空间变异特征研究[C].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2

标签:;  ;  ;  

土壤有效铁论文-梁凤玲,杨曦,罗娜,丁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