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中枢驱动论文-秦茵茵,高国英,谢晓鸿,刘鹢倩,贺白婷

呼吸中枢驱动论文-秦茵茵,高国英,谢晓鸿,刘鹢倩,贺白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呼吸中枢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导食道电极管,膈肌肌电,呼吸中枢驱动

呼吸中枢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秦茵茵,高国英,谢晓鸿,刘鹢倩,贺白婷[1](2018)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后呼吸中枢驱动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5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方案,药物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噻托溴铵18μg,每日1次。治疗前后记录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MRC评分)、肺功能测定值,通过多导食道电极管记录静息状态、最大用力吸气时的食道压(Pes)、胃内压(Pga)、膈肌肌电(EMGd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药物组MRC评分(2.6±0.5对2.1±0.3,P<0.05)较前降低;肺功能指标、Pes、Pga、跨膈压(Pdi)及最大食道压(Pes-max)、最大胃内压(Pga-max)、最大跨膈压(Pdi-max)、膈肌肌电最大值(EMGdi-max)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MGdi治疗前后[(67.7±30.1)μV对(52.0±24.3)μV]、膈肌肌电占最大值百分比(EMGdi%max)治疗前后[(35.7±12.8)%对(27.3±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后,慢阻肺患者的膈肌肌电值降低,反映呼吸中枢驱动的EMGdi可能是一项判断疗效的新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罗远明[2](2016)在《呼吸中枢驱动在睡眠呼吸暂停应用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呼吸中枢驱动可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包括通气功能、胸腹运动、呼吸肌收缩力、食道压及P0.1等反映,但较准确的指标主要是食道压和膈肌肌电。膈肌肌电既可通过纤细的多导食道电极也可通过表面电极记录。由于技术的改良,目前用于睡眠呼吸疾病领域所用的食道电极变得越来越精细,大部分病人都能耐受。食道电极记录的膈肌肌电信号受电磁干扰小,易于分析。目前食道膈肌肌电已用于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我(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期刊2016-05-27)

肖思畅,贺白婷,Joerg,Steier,John,Moxham,Michael,I,Polkey[3](2015)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微觉醒与呼吸中枢驱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睡眠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5-11-27)

刘德胜[4](2014)在《健康中老年人肺功能下降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研究健康中老年人肺功能下降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0例健康的中老年人与30例健康的青年人,使用多导食道电极记录隔肌肌电反映出呼吸中枢驱动,观察静息状态下最大用力吸气时的隔肌肌电。结果:观察组最大用力呼吸时隔肌肌电为(172.2±54.6)μV,与对照组的(175.0±55.7)μV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为(62.7±23.2)%,与对照组的(128.6±96.2)%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人的呼吸中枢驱动储备显着低于青年人,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原因不是呼吸中枢驱动的下降,而是肺部结构本身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秦勇,李峰,赵恬[5](2014)在《食欲素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欲素A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中枢驱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体质指数(BMI)、年龄、COPD组患者吸烟史。测定血浆食欲素A水平,并于采血当天上午测定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口腔闭合压(P0.1)。结果 COPD组患者血浆食欲素A水平(1.87±0.43)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9±0.19)ng/L(t=3.665,P<0.01)。COPD组患者血浆食欲素A与FEV1呈负相关(r=-0.389,P<0.05),与P0.1呈正相关(r=0.728,P<0.01),与年龄、BMI、MEP、MIP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食欲素A水平升高,其原因可能与吸烟和高碳酸血症有关,且食欲素A可能参与COPD呼吸中枢驱动的调节。(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4年08期)

郭红喜[6](2014)在《COPD患者太极运动时的呼吸中枢驱动和肺通气》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引起全球范围内发病和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之一的疾病,稳定期除了常规的吸入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外,肺康复已纳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Global Initiative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指南中,是COPD患者一种有效有效治疗方法。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在关于肺康复运动的陈述中指出肺康复中运动康复是康复的主要形式,运动康复中目前常被推荐的主要的两种运动形式为平板和功率车运动,为传统的肺康复形式,但是由于其需要平板和功率车这两种器械,对于经济受限的COPD患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患者,经济负担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还有场地和患者出行的限制,还有其运动形式枯燥单调,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所以受到上述种种因素的限制,平板和功率车的运动康复在COPD患者的治疗中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太极是一种起源于十七世纪中期,以快慢相济的连续身体动作为特色的运动形式,整合了上下肢的同时运动,注重吐纳冥想、动作流畅、缓慢轻灵,受试者不易感觉枯燥且不易导致过分劳累,加之不受场地的限制,较之传统肺康复可以提高其依从性。但是太极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形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作用的发挥是心理安慰、运动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提高还是确实在对呼吸生理发挥作用尚不知。因而本实验从太极运动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生理方面的变化加以研究。膈肌作为最主要的吸气肌,是吸气负压的主要驱动来源。膈肌肌电(EMG)是膈肌收缩的直接表现,与传统的呼吸动力学指标相比,EMG不受肺容量变化和气体成分的影响,通过多导食道电极测得的膈肌肌电已被证实可作为评价呼吸中枢的一种可靠的方法,潮气量(Tidal volume,VT)、分钟通气量(Minuteventilation,VE)、呼吸频率(Respiratory Frequency,RF)、摄氧量(Oxygenuptake,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VCO2)作为用来评价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运动前后运动前后的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作为肺过度通气指标,肌肉颤搐张力(Twitch tension,TwQ)反应运动前后腿部主要肌肉股四头肌肌力的变化指标,上述指标为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探讨COPD患者太极在自由运动这种形式下的呼吸中枢驱动情况,和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指标和运动前后的IC和TwQ的变化,从而探讨太极运动的呼吸中枢驱动在自由运动状态下是否可测,以及它在肺康复呼吸生理方面的作用。对象:选取11名GOLD Ⅰto Ⅳ稳定期COPD患者(mean±SD FEV1%pred.61±27%)(年龄:61.6±7.7岁)(10名男性,1名女性),以上的受试者均在我呼吸动力实验室进行实验。排除指标包括: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BMI>30kg/m2,患有妨碍进行太极拳的关节病,有食道狭窄、食道畸形、食管静脉曲张等放置食道电极的禁忌症,对乳胶类物品过敏者,有吞咽功能障碍者,4周前有过COPD的急性发作(有临床表现恶化而需口服激素、应用抗生素或入院治疗的),患有冠心病。所有受试者都已熟练杨氏太极运动,并且至少经历过一次的平板运动,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照常使用。方法:实验前用Magstim2002stimulator通过磁刺激股神经测得TwQ来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的大小。受试者仰卧于后背平放特制的长椅上,右膝关节弯曲成90°,在右侧踝骨上1-2cm用无弹性的绑带固定踝关节,绷带与a strain gauge相连,the strain gauge每次试验之前用已知重量的砝码定标。通过由Magstim2002stimulator的一个8字线圈来刺激股神经测得TwQ,线圈置于股动脉波动一侧的股叁角,最理想的位置用marker笔标记,接下来的测量在同一位置,刺激强度由最大输出的60%逐渐增加至100%;然后经鼻插入一条多功能食道电极用于监测太极和平板运动过程中的膈肌肌电(EMG)和食道压(Pes),导管插入的深度根据每个受试者实时记录到EMG来进行判断;通过气流流量计测量运动前的IC;运动开始记录EMG,同时用COSMED便携式运动心肺功能仪监测VO2、VCO2、VT、RF和VE。运动结束测量IC和20min、60min时的TwQ。结果: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膈肌肌电的均方根RMS(RMS EMGdi)为74±35%,虽然和60%最大负荷的传统肺康复平板运动过程中平均的RMS EMGdi75±31%相比,两种运动的呼吸中枢驱动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太极运动中的RMS EMGdi的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和平板运动过程中RMS EMGdi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相比,而太极运动整个过程中相对平稳;60分钟的太极运动过程有10个周期,RMS EMGdi也以每个周期为单位有10个相似的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过程中由于24个不同的动作RMS EMGdi为波形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平板则没有这种周期性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然而,有趣的是在运动开始的第一个session,太极和平板运动的变化趋势和整个运动过程相反,太极是逐步上升而平板相对平稳,太极运动的RMS EMGdi68±12%低于平板运动的81±7%,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的一个周期,太极运动的RMS EMGdi70±5%和平板运动的74±5%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结束的最后一个周期,太极仍是逐步上升而平板相对平稳,但是太极运动的RMS EMGdi82±9%高于平板运动的66±1%,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食道压(Esophageal pressure,Pes)为22.5±7.0cmH2O和平板运动过程中平均的Pes23.1±7.8cmH2O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和RMS EMGdi的变化相似,太极运动过程中Pes的变化趋势和平板运动过程中的早期逐步上升中期有所下降后期到达一个平台期相比,太极运动相对平稳;60分钟的太极运动过程也以每个周期为单位有10个相似的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过程中由于24个不同的动作Pes为波形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平板则没有这种周期性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和RMS EMGdi相似,在运动开始的第一个周期,太极和平板运动的变化趋势和整个运动过程相反,太极是逐步上升而平板相对平稳,太极运动的Pes23.6±1.9cmH2O低于平板运动的26.6±1.9cmH2O,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中间一个周期,太极运动的Pes21.6±0.2cmH2O仍低于平板运动的24.1±0.2cmH2O,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结束的最后一个周期,太极运动的Pes22.3±0.8cmH2O和平板运动的22.4±0.3cmH2O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指标RF、VT、VE、VO2的变化趋势与呼吸中枢驱动相似,由于24个不同的动作波形上升的周期性变化的趋势。和其他的肺通气的指标不同RF在平板运动中变化平稳,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的RF太极24.3±2.0b/m低于平板28.4±4.9b/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T1.1±0.2L和平板运动1.1±0.3L过程中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E为27.9±6.0L/m和平板运动过程中平均的34.0±12.1L/m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O20.74±0.23L/m低于平板0.88±0.32L/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运动开始的第一个周期,VT、VE、VO2的变化趋势与RMS EMGdi相似,太极是逐步上升而平板相对平稳,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T1.2±0.2L和平板运动1.2±0.2L过程中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E为27.2±3.6L/m低于平板运动的32.2±6.6L/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O20.80±0.17L/m低于平板0.91±0.21L/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和上述指标不同RF变化相对平稳,太极运动的23.7±0.9b/m低于平板27.3±1.3b/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过程中的中间一个周期,VT、VE、VO2的变化趋势与RMS EMGdi相似,太极运动是逐步上升的,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T1.2±0.04L和平板运动1.2±0.01L过程中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E为29.5±2.2L/m低于平板运动的35.1±0.4L/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O20.77±0.09L/m低于平板0.93±0.01L/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和上述指标不同RF变化相对平稳,太极运动的25.8±0.7b/m低于平板28.8±0.2b/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结束的最后一个周期,VT、VE、VO2的变化趋势与RMS EMGdi相似,太极运动是逐步上升的,太极运动的VT1.2±0.04L高于平板运动的1.1±0.04L,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E为30.2±2.0L/m和平板运动过程中平均的31.6±1.2L/m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O20.80±0.09L/m和平板运动过程中平均的0.81±0.04L/m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RF太极运动的25.9±1.0b/m低于平板28.5±0.3b/m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预期的那样运动结束,太极和平板运动都有IC的降低,太极运动深吸气量由2.20±0.71L降低至2.01±0.79L,平板运动由2.26±0.68L降低至1.92±0.67L,但是在太极运动中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只在平板运动是存在的(P<0.05)。运动结束后,股四头肌肌力在太极中是降低的而在平板中是增加的,运动结束的20分钟,股四头肌肌力在太极中由8.7±1.8kg减低至7.6±2.0kg,而在平板中由增加8.1±1.8kg增加至8.5±2.1kg,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结束的60分钟,股四头肌肌力在太极中减低至7.8±2.9kg,而在平板中增加至8.2±2.0kg,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结束后,Borg量表腿疲劳和呼吸困难评分太极和平板相同,但是,太极运动未打完60分钟的受试者有2位,平板运动未完成60分钟的受试者有3位,其中有2位受试者太极和平板运动都未完成,1位受试者仅仅未完成平板运动,未完成的受试者中,太极运动的时间皆长于平板运动。结论:在太极这种自由运动中测定呼吸中枢驱动是可行的,并且和传统肺康复形式平板运动时相比变化趋势是不同的。两种运动的呼吸中枢驱动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结束的RMS EMGdi高于平板运动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Pes和平板运动过程中的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太极运动过程中平均的VT、VE平板运动过程中的相似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的RF太极低于平板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太极运动结束的VT高于平板运动,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IC的降低在太极运动中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并且股四头肌肌力的减低是存在的。运动结束,太极运动的完成率高于平板运动且太极运动运动时间长于平板运动。(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期刊2014-06-30)

贺白婷,罗远明[7](2014)在《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一些白天通气正常的COPD患者夜间会出现低通气甚至呼吸衰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OPD患者夜间低通气究竟与呼吸中枢驱动下降还是上气道阻力增高有关。方法对10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多导睡眠检查的同时记录睡眠状态下的食道膈肌肌电和每分钟通气量。以膈肌肌电作为呼吸中枢驱动指标,且评价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通气量与呼吸中枢驱动的比值)并以此作为上气道阻力增高的指标。结果 COPD组从清醒期到2期睡眠,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无明显改变(分别为0.20±0.12,0.25±0.07,p>0.05),膈肌肌电与每分通气量成比例显着下降分别为从(49±12)%降至(17±21)%(p<0.05)和从(8.74±1.81)L/min降至(6.05±1.56)L/min(p<0.05)。结论1.呼吸中枢驱动有效性可以有效地反映上气道阻力的变化。2.COPD患者夜间低通气主要与呼吸中枢驱动下降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肖思畅,罗远明[8](2014)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微觉醒与呼吸中枢驱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常终止于微觉醒。以往的研究认为当呼吸中枢驱动达到一定阈值时触发微觉醒,但其主要采用食道压来反映呼吸中枢驱动变化。本研究是探讨在OSA患者的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终止时是否存在固定且相似的呼吸中枢驱动阈值触发微觉醒的发生。方法对17例OSAHS患者进行多导睡眠检查的同时记录食道膈肌肌电和食道压。结果总共分析了709个低通气事件和986个暂停事件。伴或不伴有微觉醒的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结束时的膈肌肌电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7.6±13.9)%max vs(29.9±15.9)%max(p=ns)和(22.9±11.5)%max vs(22.1±12.6)%max(p=ns)。且OSA和HYP事件结束时的膈肌肌电具有很大差异(25.3±14.2%max vs 21.7±13.2%max,p<0.05)。结论OSA患者的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终止时并不存在固定的呼吸中枢驱动阈值触发微觉醒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3)

贺白婷,巩海红,钟南山,罗远明[9](2013)在《呼吸中枢驱动在高强度运动中是保存的》一文中研究指出是否运动过程中存在呼吸中枢驱动的抑制目前仍然不知,我们假设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呼吸中枢驱动抑制。为了检验我们的假设,我们测量静息和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吸气动作时的膈肌肌电(EMG_(di)-IC)。分析在60%和80%的最大负荷运动过程中膈肌肌电平台期之前和平台期的EMG_(di)-IC。静息时EMG_(di)-IC占最大吸气动作的膈肌肌电百分数是65%±16%。在60%的最大负荷运动时,EMG_(di)-IC占最大吸气动作的膈肌肌电百分数在平台期之前和平台期分别(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8)

邱志辉,罗远明,谭康新,肖思畅[10](2013)在《食管膈肌肌电和跨膈肌压评估人体呼吸中枢驱动的敏感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呼吸中枢驱动评价对不明原因气促的诊断、呼吸衰竭患者的管理有重大意义。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食管膈肌肌电和跨膈肌压在评估人体呼吸中枢驱动敏感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膈肌功能检测导管记录10名健康受试者(男4名,女6名,平均年龄为26±4岁)在二氧化碳重复呼吸时的跨膈肌压和膈肌肌电。试验从吸入7%的二氧化碳开始,直到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达到9%或因呼吸困难不能耐受为止。最大呼吸中枢驱动从不同的吸气动作包括通过鼻子做最快用力吸气动作、从功能残气位做最大用力吸气(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8)

呼吸中枢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呼吸中枢驱动可通过多种方法测量,包括通气功能、胸腹运动、呼吸肌收缩力、食道压及P0.1等反映,但较准确的指标主要是食道压和膈肌肌电。膈肌肌电既可通过纤细的多导食道电极也可通过表面电极记录。由于技术的改良,目前用于睡眠呼吸疾病领域所用的食道电极变得越来越精细,大部分病人都能耐受。食道电极记录的膈肌肌电信号受电磁干扰小,易于分析。目前食道膈肌肌电已用于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呼吸中枢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秦茵茵,高国英,谢晓鸿,刘鹢倩,贺白婷.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

[2].罗远明.呼吸中枢驱动在睡眠呼吸暂停应用新进展[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汇编.2016

[3].肖思畅,贺白婷,Joerg,Steier,John,Moxham,Michael,I,Polkey.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微觉醒与呼吸中枢驱动的关系[C].第二届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睡眠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5

[4].刘德胜.健康中老年人肺功能下降与呼吸中枢驱动变化的关系[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5].秦勇,李峰,赵恬.食欲素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4

[6].郭红喜.COPD患者太极运动时的呼吸中枢驱动和肺通气[D].广州医科大学.2014

[7].贺白婷,罗远明.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14

[8].肖思畅,罗远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微觉醒与呼吸中枢驱动[C].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14

[9].贺白婷,巩海红,钟南山,罗远明.呼吸中枢驱动在高强度运动中是保存的[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10].邱志辉,罗远明,谭康新,肖思畅.食管膈肌肌电和跨膈肌压评估人体呼吸中枢驱动的敏感度[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标签:;  ;  ;  ;  

呼吸中枢驱动论文-秦茵茵,高国英,谢晓鸿,刘鹢倩,贺白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