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身份证号码:34122519930703XXXX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其中缘由毋庸赘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对于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来说,赊销已成为中小企业交易的主流方式。然而,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同时,作为供应链上的主要金融工具,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使用场景受限,转让难度大。以供应链为基础进行企业融资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

前言:近年来,鉴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优势,基于供应链网络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开始兴起。本文通过选取三组案例,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详细对比。本文发现,与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相比,产业企业发起的供应链金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事前与事后信息不对称,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绩效。本文在丰富和拓展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的同时,对产业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也具有有益启示。

1供应链对于企业融资的意义

融资难一直是约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国际贸易的波动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更为严峻。以供应链为基础进行企业融资主要有如下意义:

供应链金融基于企业隐性能力识别融资对象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可得性。在传统银行借贷思维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时仍然主要基于资产、核心企业信用等显性资源作为识别融资对象的主要标准。但是,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可以抵押的优质资产以及强大的合作伙伴等资源,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取供应链融资。而产业企业则更为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即其是否具备较强的能力。这是因为具备较强能力的中小企业往往在供应链网络中更具有竞争优势,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企业绩效,因而具备潜在的还款能力。因此,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隐性能力识别融资对象可以扩大供应链融资范围,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

在供应链金融中,基于供应链网络产生的交易信息和交易信用更能够有效降低事前信息不对称。产业企业作为供应链网络中的参与者,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具有信息获取的天然优势。产业企业可以通过掌握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交易、资金流以及违约记录等情况,对其交易信息与交易信用等结构化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即产业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金融考察的是供应链的整体信用,强化了对债项本身的结构化控制,从而使得金融性活动既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又能基于产业经济的真实运行情况有效管理金融活动中的潜在风险。由于目前国内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商业银行获取的中小企业自身财务与信用等信息往往并不真实。而基于中小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网络获取的结构化信息是其运营情况的真实反映,可以据此对其还款能力做出准确判断;并且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交易信用更具有真实性与稳定性。因此,产业企业获取基于供应链运营的结构化信息更能够避免逆向选择风险的产生。

基于网络结构的治理机制,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更有利于降低事后信息不对称,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绩效。一方面,网络结构所构建的网络生态具有网络外溢性。具体表现在产业企业基于网络结构产生的结构洞能够获得信息优势;银行作为流动性提供方,也能够通过与产业企业的信息系统相对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中小企业通过嵌入到网络结构中,更能够传递自身的能力信息,从而被供应链金融提供主体所识别,提高融资绩效。此外,在这一网络结构中,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通过厘清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业务联系,有助于形成基于业务流程的稳定供应链结构,增强对各个节点的管控,并且通过建立有效的正式制度安排,机会主义以及协调问题就能得到充分的解决。另一方面,与银行不同,产业企业主导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基于结构设计建立的制度信任。制度信任是反映行为规则的结构性安排。产业企业基于交易、业务等流程设计,形成了具有业务闭合以及收入自偿等特征的正式制度安排,从而使其对中小企业能够按时还款具有充分信任。

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结果控制与行为控制的结合更有助于规避中小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事后信息不对称。与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不同,产业企业所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具有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这种差异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基于产业企业与中小企业长期业务互动基础上的,这在有助于产业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行为控制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频繁互动、信息共享等非正式制度安排降低供应链金融中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产业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参与主体,能够通过谈判、协商与合作等互动制定规则,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且通过与中小企业频繁的互动,促进了组织场域的形成。组织场域对中小企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中小企业为了保持其与合作伙伴之间业务关系的连续性,一般不会做出机会主义行为。综上,产业企业通过在过程管理中将行为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在有效降低事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提升了中小企业融资绩效。

2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探究

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产业企业在供应链中与中小企业有着更为广泛的互动,因而其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在模式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也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有着明显区别。那么,对于融资可得性、融资周期、融资量以及融资成本等绩效指标。首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时应打破传统银行思维的枷锁,在对融资对象审核程序进行优化的同时,应该与产业企业合作创新业务模式,利用产业企业在信息获取与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通过与产业企业的业务系统相对接真正地嵌入到供应链网络中,从而能够在更好地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大化,增加盈利点。其次,对于产业企业而言,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之前,必须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搭建完整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将中小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到供应链网络中,实现交易流程结构化,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中小企业的运营信息。此外,产业企业还应该考虑建立标准化的交易规则、流程与规范等,更好地约束中小企业的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再次,中小企业应拓展思维,通过积极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融资难问题,摆脱对传统银行借贷的束缚。本文结论表明,在产业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中,基于中小企业的隐性能力识别融资对象更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进入合适的供应链网络的同时,必须苦练内功,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提升自己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合理性,从而有助于增强其获得供应链融资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据了解,目前金融仓储增值业务在各仓储企业中并未被普及,只有部分大的仓储企业参与其中。金融仓储作为高风险的一项业务,应当坚持“大有大做、小有小做”的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股东资源、客户需求、政策支持、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有序开展金融业务,切勿冲动。在这个过程中,仓储的金融模式创新和仓单的“权利化”将成为两个重要的探索内容。”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各国都在不断探索。G20杭州峰会制订的《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鼓励运用数字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了解广州的银行正在开发“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将中小企业的多个非金融大数据整合,形成中小企业资信“全画像”。同时,该系统预计能实现银企双方“线上申贷,线上审贷”功能。银行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的同时,面对金融仓储的巨大发展潜力以及现实的需求,在资源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专业的运营能力,包括人才、平台、产品;二是,充分与专业的金融机构合作,前期可以采取风险参与的方式开展,长远可以通过战略同盟的形式开展合作;三是,形成仓储金融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和根据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贯彻专业、标准化、信息数据化的要求,低成本开展业务。

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是共识,但往往被忽视的一面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这对银行的融资贷款服务以及仓储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大数据、感应技术、物流仓储技术、供应链互联网等科技带来的创新和变革降低了物流金融的成本,带动了整体效益提升,形成了物流金融创新的推动力。”

物流金融的创新方向也将围绕以上三大特点,带来新的业务机会。通过物流与主体交易实务、贸易背景间的相互印证及结合,通过“物流金融+供应链”、“物流金融+贸易融资”,可为特定行业、细分行业、指定企业形成风控模型,从而加强风险把控能力,降低风险管控成本。从宏观层面,也有利于引导并实现“脱虚向实”,促进事业经济发展。此外,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感应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新科技的充分应用,未来的高度信息化、物流数据中心等将是仓储金融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随着物流数据的积累、第三方数据共享等方式越加普遍,物流金融可以介入的市场环境、交易场景就会越来越多,从大宗的物流到小件的物流包裹,从企业贸易到个人消费领域,物流金融都能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依然能为其分担资金风险;对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而言,则可以在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下,以较低的成本顺利地获取贷款额度;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资金供应方,通过与核心大企业的合作,可以掌握供应链条上的完整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核心数据,从而把单个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可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几点思考[J].邱普.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02)

[2]外贸综合服务中的融资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探讨[J].杨柳.国际商务财会.2016(05)

标签:;  ;  ;  

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