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马偲程,武丽萍,赵华文,张定林,贺建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马偲程,武丽萍,赵华文,张定林,贺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直肠癌,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马偲程,武丽萍,赵华文,张定林,贺建[1](2019)在《结直肠癌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现状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疾病与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有关。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如Her-2、Braf、C-myc、PIK3CA、K-ras等)一旦突变活化,可使其参与的信号通路发生异常,使细胞发生恶性增殖转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可抑制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如SLC5A8、APC、DCC、p53、PTEN等),通常情况下与原癌基因一起维持细胞代谢的相对稳定,当这些抑癌基因发生缺失等突变时,则也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致肿瘤发生。探讨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其引起的相应信号通路的变化,根据突变靶点研究靶向阻断药物,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诊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而为结直肠癌的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选取了跟结直肠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就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杨惠元,高君[2](2019)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组为HCC患者55例、良性组80例(急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基因[包括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抑癌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16)、清道夫受体(SCAR)A5、铁调素(Hepcidin)]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升高且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癌基因P16、SCARA5、Hepcidin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降低且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的上调、抑癌基因的下调揭示了HCC的部分发病机制,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设计相应治疗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玉芹[3](2018)在《一些热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产生本质上源于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在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措施。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一些热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总结了这些基因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陈琴,黄守国[4](2018)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对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不断趋于年轻化,且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关系密切,本文就其对子宫颈癌的影响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14期)

李海丽,邵驰浩,周若宇,张永进,李翠[5](2018)在《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抑癌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衰老,或促进细胞凋亡来监控细胞状态,防止细胞异常增殖。相反,癌基因则是通过使细胞逃逸周期抑制,促进细胞异常增殖,阻止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细胞癌变。但是,在不同细胞背景或基因突变状态下,抑癌基因可能转变为癌基因的功能,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7期)

徐欣元,沈岚,药立波[6](2016)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肿瘤特有的代谢模式的认识日益广泛深入,尤其是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过程和机制受到关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改变着肿瘤的物质代谢途径和流量,使之适应肿瘤生长需求。本文讨论c-MYC、TP53、HIF-1α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及其相关通路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杨敏[7](2016)在《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DNA甲基化与几种组蛋白修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的产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先前文献表明它与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突变和修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选取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上下游各2000bp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甲基化分布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别,结果表明抑癌基因在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甲基化分布高,抑癌基因甲基化分布主要是集中于转录起始位点上下游1000bp区域内,而原癌基因的甲基化分布比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分布广。通过对每个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在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侧翼区域内的甲基化水平进行研究,找出了两个甲基化水平具有特殊分布的抑癌基因RUNX3和WTl,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几乎都是在癌细胞中较高,在正常细胞中较低。并且发现它们都编码转录因子且所编码的转录因子执行的生物学功能相似。其次,对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甲基化分布位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抑癌基因在距位置1bin到4bin时大多数位置之间呈现正相关,在距其位置2bin时的相关系数最强。在距离本身位置5bin之外,出现了很多负相关。原癌基因的位置分布则多数呈现负相关,并且相关系数较低。最后,我们对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中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做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原癌基因的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强,利用原癌基因的几种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基因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1)

白毅[8](2016)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表达调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白毅报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存在表达调控关系,并提出“癌基因-微小RNA-抑癌基因调控网络”的假说,为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阐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开辟了新途径。恶性肿瘤是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6-01-12)

杨敏,李前忠[9](2015)在《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上下2000bp,研究它们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甲基化分布差别,结果表明抑癌基因在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甲基化分布高,并且抑癌基因甲基化分布集中于转录起始位点前后1000bp,而原癌基因的甲基化分布要比抑癌基因的分布广.然后又对每个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终止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在所选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甲基化高的抑癌基因RUNX3,WT1,发现它们都是转录因子且生物学功能相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褚巧云,孔璐,王雅梅,张玉[10](2015)在《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以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教学内容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当代医学发展前沿和将来独立进行科研所需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思维的有力保证。为适应当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医学院校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教学内容设计为例,探讨了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应用。主要采用介绍相关理论课中有关内容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出相应的规律。结果提示:几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02期)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组为HCC患者55例、良性组80例(急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基因[包括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抑癌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16)、清道夫受体(SCAR)A5、铁调素(Hepcidin)]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升高且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癌基因P16、SCARA5、Hepcidin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降低且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的上调、抑癌基因的下调揭示了HCC的部分发病机制,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设计相应治疗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马偲程,武丽萍,赵华文,张定林,贺建.结直肠癌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现状及进展[J].河北医药.2019

[2].杨惠元,高君.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李玉芹.一些热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8

[4].陈琴,黄守国.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对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

[5].李海丽,邵驰浩,周若宇,张永进,李翠.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6].徐欣元,沈岚,药立波.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

[7].杨敏.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DNA甲基化与几种组蛋白修饰的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6

[8].白毅.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表达调控关系[N].中国医药报.2016

[9].杨敏,李前忠.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甲基化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褚巧云,孔璐,王雅梅,张玉.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以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教学内容设计为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5

标签:;  ;  ;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论文-马偲程,武丽萍,赵华文,张定林,贺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