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理论论文-甘丽鹃

用法理论论文-甘丽鹃

导读:本文包含了用法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范畴,形容动词,家族相似性,语义特征

用法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甘丽鹃[1](2019)在《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日语二字形容动词的名词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家族相似性和连续性对日语中的二字形容动词存在的「ナ」「ノ」摇摆现象进行了考察。在将形容动词进行分类处理后,认为「ナ」「ノ」摇摆与词的性质特征和语义特征有关,并可以通过后续词来判断在选择「ナ」「ノ」时所表达的语义有何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震[2](2019)在《“真”的两种用法——兼论真理论悖论的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这个词有谓词和算子两种用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真"在概括中的用法是其谓词用法,而在T-模式中的用法是其算子用法。两种用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价转换,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真理论悖论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混淆了"真"的这两种用法。通过澄清T-模式中的"真"是其算子用法可以消解各种真理论悖论,同时不会丧失语言的表达力和(经典)逻辑的推理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崔春爱[3](2018)在《「すみません」的若干用法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基于关联理论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教学当中「すみません」一般多解释为"对不起"用于道歉但事实上它并非仅仅只用于道歉。例如在日本表示请求、感谢或者招呼人时都可使用「すみません」。尽管「すみません」具有若干个意思其用法错综复杂,但听话人似乎并不感到为难,反而常常能迅速准确地对它进行压缩和选择以至正确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听话人正确理解「すみません」的依据何在?本论文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使用「すみません」时的语境和推理过程解读该话语的深层意思。(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6期)

陈小云,原苏荣[4](2018)在《标记理论对英语零冠词特殊用法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冠词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受到较少的关注,造成学习者对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滥用。因为学习者对零冠词的用法不求甚解,尤其对其特殊用法感到困惑。本研究收集了《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与零冠词连用较为特殊的两类名词,即与零冠词连用表示机构的名词和与零冠词、介词"at","in","on"等连用的名词,运用标记论对零冠词的这两种特殊用法进行解释。最终归纳出零冠词与指称功能之间的关联标记模式,帮助学习者消除对零冠词用法的困惑,能够恰当地使用零冠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7期)

周晶志[5](2018)在《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任务型《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实践——以“被动语态用法”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能够"用语言做事",在完成具体语言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以内隐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法》课程中"被动语态用法"教学为例,探析了《英语语法》课程教学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并通过试验班和对照班的相关数据对比,验证了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晨,葛邵玲[6](2017)在《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在线加工研究:基于用法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运用在线的句子判断任务探讨了两个输入类因素(频率和语言水平)和两个概念化因素(施事生命性等级和动词类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实验发现两类四个因素都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动词的被动泛化,这说明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实验同时发现,两个概念化因素对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受到了两个输入因素的制约,结果符合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7年01期)

金星[7](2015)在《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黑”隐喻用法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颜色词,作为颜色的代表,所反射的不仅是颜色的物理特征,也折射出一种带有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的联想。当人们试图用颜色词来描述无色的身体经验或抽象概念时,颜色词隐喻应运而生。本文对基本颜色词"黑"的目标域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并从概念隐喻视角着重分析了"黑"在英汉语中的隐喻性用法差异。(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23期)

周宪[8](2015)在《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场外征用”概念的一个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外征用"概念的提出涉及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普遍趋势,具有双刃剑的功能。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非文学性的阐释,另一方面也为文学研究带来丰富的理论资源。随着文学理论的当代嬗变,场内和场外边界日益消解,理论谱系学上的"出身"与其文学性的阐释之间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场外征用"的流行与当代西方的学术政治和文化资本的重新分配有关。(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许天虎[9](2014)在《网球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用法及翻译策略——基于Lakoff&Johnson的“叁种隐喻”理论进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TP、WTA等世界网球组织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应用当代着名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的"叁种隐喻"即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的理论,从"突显"的角度深入探讨、发掘隐喻在体育新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并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网球英语新闻的翻译原则。希望能为今后的体育文体翻译提供新的思路,为体育新闻翻译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谢成名[10](2014)在《论“来着”的叁种用法——从行、知、言叁域与主观性理论看》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显示,"来着"在不同语境下表现出"近过去时"、"回忆语气"及"委婉询问语气"等不同的用法。本文应用行、知、言叁域的描述框架来分析这些用法之间的差异,考察"来着"在这叁个认知域中的不同表意功能和句法表现;从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角度分析这些用法之间的关联,知域用法是行域用法的主观性表达,当知域用法发展出交互主观性以后,就带有言域用法的意味。本研究显示,将认知域理论和主观性(化)理论结合有助于梳理某些虚词的共时变异和发展脉络。(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用法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这个词有谓词和算子两种用法,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真"在概括中的用法是其谓词用法,而在T-模式中的用法是其算子用法。两种用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价转换,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真理论悖论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混淆了"真"的这两种用法。通过澄清T-模式中的"真"是其算子用法可以消解各种真理论悖论,同时不会丧失语言的表达力和(经典)逻辑的推理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法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甘丽鹃.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日语二字形容动词的名词用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2].赵震.“真”的两种用法——兼论真理论悖论的消解[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崔春爱.「すみません」的若干用法及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基于关联理论的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陈小云,原苏荣.标记理论对英语零冠词特殊用法的解释[J].文教资料.2018

[5].周晶志.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任务型《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实践——以“被动语态用法”教学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8

[6].赵晨,葛邵玲.中国学生英语非宾格动词在线加工研究:基于用法的理论视角[J].现代外语.2017

[7].金星.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黑”隐喻用法差异[J].校园英语.2015

[8].周宪.文学理论的来源与用法——关于“场外征用”概念的一个讨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9].许天虎.网球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用法及翻译策略——基于Lakoff&Johnson的“叁种隐喻”理论进行探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10].谢成名.论“来着”的叁种用法——从行、知、言叁域与主观性理论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

标签:;  ;  ;  ;  

用法理论论文-甘丽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