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论文-詹海杰,曹亮,李燕平,郑建婷,牛晓艳

腹泻病论文-詹海杰,曹亮,李燕平,郑建婷,牛晓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泻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兔,腹泻,大肠杆菌,耐药性

腹泻病论文文献综述

詹海杰,曹亮,李燕平,郑建婷,牛晓艳[1](2019)在《肉兔腹泻病的耐药性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2月,针对山西某兔场爆发肉兔腹泻,且出现高死亡率的问题,随机采集28份死亡肉兔的肝脏等病料,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对其进行了9种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28份病料中分离出的20株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呈现出耐药性,其中对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达78.9%,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磷霉素、头孢西丁的耐药性介于10.5%~42.1%之间,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0.05%。(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晓玲[2](2019)在《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仔猪腹泻的发生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仔猪发生腹泻,会降低仔猪的免疫力和体质,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若是没在第一时间隔离治疗,会致使此病不断蔓延和扩大,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对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11期)

李娟[3](2019)在《青海地区牦牛腹泻病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牦牛为乳、肉等兼用地方家畜品种,是青海地区主要的经济动物之一,近几年,随着牦牛养殖数量的增加,关于牦牛相关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牦牛腹泻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牛养殖业的发展。本试验通过采集青海地区患牦牛腹泻病的粪便、肛拭子等病料组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鉴定法、RT-PCR法、间接EISA法、显微镜观察法进行腹泻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牦牛细菌性腹泻检测样品共计431份中检出238份,检出率为55.2%,其中以大肠杆菌、沙门菌流行为主,检出率在67.3%~72.4%之间;牦牛病毒性腹泻检测样品共计323份中检出214份,检出率为66.3%,其中以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毒流行为主,检出率在76.5%~79.8%;牦牛寄生虫性腹泻检测样品共计353份中检出166份,检出率为47%,其中以原虫病流行为主,检出率为69.5%。(本文来源于《今日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周文秀[4](2019)在《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生及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犊牛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会给规模化养牛场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养殖户的利益,需要对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析具体的诊治策略,以此来确保规模养牛场犊牛的养殖质量,实现规模养牛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9年11期)

李凤琴,刘怡[5](2019)在《一例牛腹泻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岛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一例牛腹泻病的病因,通过16SrRNA鉴定分离出大肠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了ETT2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携带ETT2毒力岛基因,推测该腹泻病的发生可能和毒力基因携带有关。(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刘长浩[6](2019)在《貉子各种类型腹泻病及用药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营养性腹泻(1)粪便主要表现为过料性稀便,颜色以暗黄色稀便为主,与采食饲料颜色相近,病程5~7d。主要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多发,以自配料发病率较高,而且饲料中肉食性饲料比例在40%以上甚至更高,同时采食生料的比例更加多发,营养性腹泻往往会与滴虫相继发生,继发细菌甚至病毒感染。剖检病变:肠道外观良好,个别胃鼓气,盲肠及结肠轻微胀气。(2)建议方案:暂时降低或者停止饲料中肉食,控制饲料饲喂量,添加葡萄糖粉和蒙脱石散。拌料药物:黄连素(50~80mg/只·d)+酵母片(1片/只·d)+蒙脱石散(按照干饲料的千分之5~8拌料,先与玉米粉混合均匀),连用5~7d。(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徐沙沙[7](2019)在《任勤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病临证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腹泻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及多发病,若治疗及时,大多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易生变证,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任勤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证经验,认为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湿浊内生是本病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健脾除湿,将本病分为5种证型,即风寒证、湿热证、食滞证、脾虚湿盛证、脾肾两虚证,除辨证治疗外,还应注意患儿的饮食、护理以固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21期)

徐秋芳,卢晓芸,施怡茹,张相猛,徐兴兴[8](2019)在《上海市青浦地区成人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地区成人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某叁级医院所有初诊疑似细菌性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多病原分离,对实验室检测收集到的沙门氏菌采用玻片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群。结果 7 307例腹泻患者中,330例检出沙门氏菌,分离率为4.52%,其中259例(3.54%)为单一感染,71例(0.97%)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占沙门氏菌检出例数的21.52%(71/330);沙门氏菌血清型以B、C群为主(63.03%),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2-11月均有发生,流行以夏秋季多见,60岁以上年龄组(6.38%)和农民(6.46%)的检出率最高;临床症状以水样便腹泻为主,伴随脐周阵发性腹痛和恶心等症状;混合感染以C群沙门氏菌多见(29.11%);与单一感染相比,混合感染发热率较低,呕吐、腹痛和恶心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浦区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较高,且临床症状较单一感染严重,有特有的流行特征和优势血清型,应强化重点人群健康行为的教育与干预,以降低沙门氏菌腹泻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何思洋,韩悦,杨彦龙[9](2019)在《引起猪腹泻病的鉴别及综合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1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2周龄以内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1病原及流行病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膜,对光照和高温敏感,对乙醚、氯仿和很多消毒剂都很敏感。该病对10日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石小峰[10](2019)在《浅析猪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猪腹泻病的预防以及治疗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求为养猪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吉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腹泻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仔猪腹泻的发生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仔猪发生腹泻,会降低仔猪的免疫力和体质,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若是没在第一时间隔离治疗,会致使此病不断蔓延和扩大,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对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泻病论文参考文献

[1].詹海杰,曹亮,李燕平,郑建婷,牛晓艳.肉兔腹泻病的耐药性调查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9

[2].王晓玲.仔猪腹泻病的综合防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3].李娟.青海地区牦牛腹泻病调查与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

[4].周文秀.规模养牛场犊牛腹泻病的发生及诊治[J].畜禽业.2019

[5].李凤琴,刘怡.一例牛腹泻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岛基因检测[J].吉林畜牧兽医.2019

[6].刘长浩.貉子各种类型腹泻病及用药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2019

[7].徐沙沙.任勤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病临证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8].徐秋芳,卢晓芸,施怡茹,张相猛,徐兴兴.上海市青浦地区成人腹泻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9].何思洋,韩悦,杨彦龙.引起猪腹泻病的鉴别及综合防控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9

[10].石小峰.浅析猪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19

标签:;  ;  ;  ;  

腹泻病论文-詹海杰,曹亮,李燕平,郑建婷,牛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