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杨继星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杨继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校园足球,教学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文献综述

杨继星[1](2018)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下对校园足球教学的审视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分析校园足球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倾向:一是强调人文性,忽视校园足球的科学性;二是强调科学性,忽视校园足球的人文性.按照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校园足球课程的教育目标应是一种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理的统一.学校管理层与体育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在校园足球教学中贯彻和体现足球项目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晶[2](2016)在《英语教学中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增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英语教育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内容的影响,使得英语教学缺乏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英语教学中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角度入手,提出了重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相关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文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6年20期)

陈婧雯[3](2016)在《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发展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早给"科学"一词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科学是一种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再返回到观察的活动。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历来存在着冲突和纷争,但又不断趋向融合;两者都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并在不断的相互批判中吸收、补充以达到更加完善。(本文来源于《求知导刊》期刊2016年04期)

郭连锋[4](2014)在《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主义教育的产生得益于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文主义教育为之孕育的土壤。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趋势已经超越冲突走向融合,伴随着这种转变,当今的教育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过程上进行改革,以形成新的教育观。(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廖凤[5](2013)在《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但是过度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改造教育,导致教育人文性的缺失。这些问题反应在幼儿教育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幼儿教育的问题:形形色色的幼儿培训机构充斥着家长和幼儿、教师和家长过度重视幼儿智力开发、幼儿园过度应用多媒体技术、幼儿园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幼儿园环境创设忽视幼儿的参与、幼儿教育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幼儿教育的模式化、幼儿教育批量化生产等等。二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问题:教师、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过度重视导致幼儿内心世界空虚、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之间盲目攀比、幼儿心理压力过大、幼儿失去生活的自主性、幼儿个性缺失等等。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科学教育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幼儿教育不能没有科学教育。但是与此同时还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想法,充实幼儿的精神世界,培养其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即对幼儿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也就是说,幼儿教育应把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现培养人,使幼儿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情。如何相结合呢?首先,在价值取向上,既重视科学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价值,又重视教会幼儿友爱、善良、宽容、责任、学会生活和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其次,在教育实践上,既重视为社会创造财富,又为培养能够理解社会生产意义的人做准备;再次,在教育内容上,既重视对幼儿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对幼儿的兴趣、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接着,在教育方法上,既重视传授的方法,又重视启发诱导的方法;然后,在教育功能上,既重视发展人,也重视发展社会;最后,在教育制度上,既重视精英的教育,更重视幼儿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以科学主义逻辑为基础,以追求幼儿的的自由和人格的完善为最高目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树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旧的教育观进行扬弃,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的使命。纵观中外历史,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产物。东西方文化中的教育思想、科技成果、哲学成果以及心理学成果等对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运用历史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文献法来研究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为问题的缘起、研究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产生、发展及演进,主要内容为古代、近代、现代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演进,本部分为第叁部分教育观的形成做了铺垫;第叁部分为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主要是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论述了构建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第四部分为启示,主要启示为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制度以及课程设计的新思路。并指出只有重视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廖江华,姜源[6](2012)在《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哲学思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分离已成为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两者的分离导致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分野,这是我们曾一度将自己认识的对象世界加以分别把握而缺少融贯的必然结果。然而,历史的辩证法使得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种教育观的局限性和互补性。构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融合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2年27期)

魏兆锋[7](2012)在《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人提出旨在超越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此一教育模式的内在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和人文并非从来就是分裂与对抗的,两者都应以人作为最终的目的,以理性作为自己的手段,两者的融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和谐发展与现代化的需要,是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相互需要。故此,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它把科学作为工具和手段,以人文保证目的和方向。它的最高宗旨,是要在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当中促进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作为个体的人的解放、自由和幸福。(本文来源于《高等农业教育》期刊2012年05期)

杨京涛,牟晓峰[8](2011)在《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新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自产生以后,在人类历史乃至现在依旧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两种不同主张的教育思潮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促进人们对教育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入手,比较分析两种教育思潮的观点,进而阐述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韩玉柱[9](2011)在《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隔阂与对峙状态。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不少研究者认为,要提倡科学教育就不能讲人文教育,反之亦然。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表明,二者之间的整合更符合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教育中,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了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1年15期)

黎贵友[10](2010)在《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世界范围内存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思潮较量与抗衡,又因为人类的生存危机而促成了两者的融合,产生了科学人文主义思潮。21世纪科学人文主义将成为代表世界发展方向的社会思潮。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将引领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新途。(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期刊2010年13期)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增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英语教育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急功近利的英语教学内容的影响,使得英语教学缺乏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英语教学中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角度入手,提出了重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相关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文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杨继星.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下对校园足球教学的审视与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张晶.英语教学中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实现[J].黑龙江科学.2016

[3].陈婧雯.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发展及反思[J].求知导刊.2016

[4].郭连锋.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廖凤.学前教育中的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3

[6].廖江华,姜源.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哲学思辨[J].教育与职业.2012

[7].魏兆锋.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2

[8].杨京涛,牟晓峰.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新课程改革[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9].韩玉柱.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11

[10].黎贵友.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0

标签:;  ;  ;  ;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观论文-杨继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