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孟续铎,詹婧,赵越

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孟续铎,詹婧,赵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去产能,劳动关系风险,诱发性力量,抑制性力量

关系治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孟续铎,詹婧,赵越[1](2019)在《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劳动关系风险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去产能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将发生密集的劳动关系调整,并可能产生劳资矛盾。针对74家企业1657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去产能企业群体性劳资冲突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可能发生。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缺乏技能和手艺的职工和非正式工通常采取激烈维权方式,发生劳动关系风险的概率较高。在评估去产能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水平的基础上,研究从外部环境、政府行为、企业应对叁个角度提出了劳动关系风险发生的诱发性因素和抑制性因素,并提出了治理化解过剩产能中劳动关系风险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靳永翥,冷忠燕[2](2019)在《行政耦合、新型关系网络及其于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策略定制,"行政耦合"是指政府或政府行为通过一系列途径实现与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的政策工具。这种工具在乡村治理中表现出运作主体多元化、服务导向、协同合作的运作特征。本文以贵州省新民镇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案例样本,分析基层政府"行政耦合"所形成的新型耦合式关系网络对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这种新型耦合式关系网络是政府体制吸纳与乡村社会政治参与的均衡演进的结果,二者的交互作用促进和强化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展现了其各自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沁润式"发展所产生的深层矛盾和风险进行反思,以期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金华,黄光于[3](2019)在《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合作伙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机制细分为监督、评估、激励与协助四个维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声誉理论与权变理论,从卖方的视角构建了概念模型,以珠叁角地区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来自买方的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机制对卖方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以及在存在市场扰动情况下卖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其与买方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买方的监督和协助对卖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评估和激励的影响则不显着;卖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市场扰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合作伙伴关系之间起着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建议供应链核心企业要加强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的规范性与战略性,通过供应链整合与协作挖掘供应链社会责任的价值创造力。(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10期)

王勇,庄贵军,杨乃定,孙淑文[4](2019)在《营销渠道中治理机制与跨组织人际关系对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以营销渠道中经销商的角色外利他行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关于合同详尽性、信任、跨组织人际关系与角色外利他行为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以中国家电行业经销商负责人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457个经销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和多元层次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同详尽性对角色外利他行为具有倒U型的影响关系,信任与跨组织人际关系对角色外利他行为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合同详尽性与信任对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互为替代关系;跨组织人际关系对合同详尽性与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连燕玲,刘依琳,高皓,罗昆[5](2019)在《治理机制的改善起到了修复作用吗?——基于败德行为与组织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成长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一直是实践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企业合法性的视角分析了公司违法违规等败德行为对组织经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改善,以及修复该种负面效应的作用机制。基于199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企业败德行为被揭露后,对组织后续财务和市场运作绩效均产生巨大负面效应。第二,随着监督机制的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和投资机构持股的提升),败德行为对后续绩效的负面影响效应得到弱化。第叁,惩罚机制的增强(CEO更换)同样也起到了修复败德行为负面影响效应的作用。第四,机构投资者监督对市场操纵性败德行为所带来的负向作用的弱化和修复作用相对更加稳健;而CEO变更对两种类型的败德行为的修复作用均较为显着。本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当企业违法违规等败德行为被揭露后,监督和惩罚机制的改善在修复企业合法性和后续运作绩效方面起到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外国经济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陈露[6](2019)在《NGO贪腐治理:一个“机制—关系—廉能”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NGO作为第叁部门,近年来逐渐承担起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职能成为社会治理中与政府协同的重要主体之一,但“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红十字会万元餐”事件、“宋庆龄基金会投资放贷”事件、“深圳壹基金问责风波”、“红顶中介”事件等系列丑闻的爆发却让政府和公众发现以公益为导向的NGO在运行中竟也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均提到了法律、监管、问责、公开、自律等要素对NGO贪腐治理的影响,但一味寻求强监管、强控制的手段其实极易让NGO出现“廉而失能”、“廉而无为”的状态,因此对影响内外部监管绩效的要素,对监管主体间监管“强—弱”关系的把握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借鉴前人关于NGO监管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从构建NGO外部贪腐防控机制与内部廉能建设并探索内外部机制中主体与要素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通过运用组织间的关系理论、机制论、博弈论、廉能理论等,从学理上构建起NGO贪腐治理的“机制—廉能—关系”分析框架,从内外部机制及内外监管主体间关系中找准影响和制约NGO贪腐治理绩效的变量并研拟因子集,同时基于J省N市的实证研究对框架中的因子进行验证分析,对应相关因子结合国内外治理经验提出治理对策,尝试性为解析NGO贪腐治理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野和破解路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6-12)

冯华,李君翊[7](2019)在《组织间依赖和关系治理机制对绩效的效果评估——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企业财务绩效和运营绩效作为评价供应链绩效的指标,建立组织间依赖和关系治理机制对供应链绩效的效果评估模型,探讨组织间依赖、治理机制与供应链绩效叁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分析机会主义行为在组织间依赖与治理机制相互作用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对380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组织间依赖、社会控制对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均有显着正向作用,评估为积极效果;正式控制对财务绩效有显着负向作用,评估为消极效果;正式控制在组织间依赖与社会控制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机会主义行为在组织间依赖/正式控制对社会控制的作用路径及其中介模型中均存在显着调节效应。该研究结论对社会控制机制在基于组织间依赖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企业间合作关系治理模式中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证实。(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余海晴,俞兆渊[8](2019)在《关系专用性投资、机会主义效应与治理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机会主义效应,现有研究提出了多种治理机制,但对不同合作情境下治理机制的适用性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从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的双重视角,剖析叁种治理机制对机会主义效应的抑制作用,并基于关系生命周期的视角,探究不同合作阶段下不同治理机制的适用性。以东北叁省地区的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专用性投资对机会主义效应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明确型合同、关系型规范和双边关系专用性投资叁种治理机制不仅会直接抑制机会主义效应,还会调节关系专用性投资对机会主义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合作阶段,叁种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不同,在合作的探索和建立阶段,双边关系专用性投资对机会主义效应的治理作用最显着;在合作的成熟阶段,关系型规范的治理作用最显着;在合作的衰退阶段,明确型合同的治理作用最显着。(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周思璇[9](2019)在《基于府际关系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暴露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事实上,国家亦从宏观战略层次上提出了诸多要求和方针。文章首先论述了"府际关系"及区域治理等相关概念,接着从国家宏观调控、完善配套法制、健全产权制度与引导社会参与四个维度提出基于"府际关系"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构建策略。(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1期)

张艳云[10](2019)在《中国式人情关系与组织现代治理机制的共生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导者想要实现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情世故,构筑兼具人情味的现代治理机制,以诚恳构筑沟通基础,以成效夯实关联关系;以分享强化互助关系,以原则恪守行为底线;以关爱培育包容情怀,以公平杜绝人情资源;以照拂实现特事特办,以制度限定特殊范围。确保立足制度且兼顾实情、恪守原则并考量例外、以理为先又饱含情感、公平公正也体谅包容。(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策略定制,"行政耦合"是指政府或政府行为通过一系列途径实现与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的政策工具。这种工具在乡村治理中表现出运作主体多元化、服务导向、协同合作的运作特征。本文以贵州省新民镇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案例样本,分析基层政府"行政耦合"所形成的新型耦合式关系网络对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这种新型耦合式关系网络是政府体制吸纳与乡村社会政治参与的均衡演进的结果,二者的交互作用促进和强化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展现了其各自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沁润式"发展所产生的深层矛盾和风险进行反思,以期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孟续铎,詹婧,赵越.化解过剩产能中的劳动关系风险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

[2].靳永翥,冷忠燕.行政耦合、新型关系网络及其于乡村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金华,黄光于.供应链社会责任治理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合作伙伴关系[J].管理评论.2019

[4].王勇,庄贵军,杨乃定,孙淑文.营销渠道中治理机制与跨组织人际关系对角色外利他行为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9

[5].连燕玲,刘依琳,高皓,罗昆.治理机制的改善起到了修复作用吗?——基于败德行为与组织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

[6].陈露.NGO贪腐治理:一个“机制—关系—廉能”的分析框架[D].南昌大学.2019

[7].冯华,李君翊.组织间依赖和关系治理机制对绩效的效果评估——基于机会主义行为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9

[8].余海晴,俞兆渊.关系专用性投资、机会主义效应与治理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适用性研究[J].经济管理.2019

[9].周思璇.基于府际关系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联动机制的构建[J].新西部.2019

[10].张艳云.中国式人情关系与组织现代治理机制的共生路径探析[J].领导科学.2019

标签:;  ;  ;  ;  

关系治理机制论文-孟续铎,詹婧,赵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