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VPWM,脉宽调制,MATLAB,改进算法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1](2018)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改进算法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调制波。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搭建SVPWM的仿真模型,对所搭建的模型做适当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算法,最后与经典SVPWM仿真模块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实际SVPWM变流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李忠祥,刘国巍,陈瑞[2](2018)在《基于PMSM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技术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达到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更好的控制性能,采用矢量控制并采用一定控制算法,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不同坐标的数学模型及空间矢量的原理。建立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重点分析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基本实现方法。采用SVPWM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并可验证其他控制算法,为系统整体设计提供理论思路及设计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Z1期)

陈嘉楠,蒋栋[3](2017)在《叁相叁电平逆变器的零共模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相叁电平逆变器实现零共模电压输出的主要调制方式,即空间矢量调制消除共模电压SVMCME进行研究。首先,为减小七段式SVMCME产生的开关损耗,提出一种五段式SVMCME的调制方式,并对调制比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解释。其次,对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消除共模电压SPWMCME和SVMCME的等效性在理论上进行证明和仿真验证,以简化控制算法。无论是五段式SVMCME还是七段式SVMCME都可以用注入零序电压分量的SPWMCME来等效。最后,仿真和实验分析比较了3种调制方式在共模电压、开关损耗、总谐波畸变率THD和电磁干扰EMI等方面的性能,相关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叁相系统中的共模噪声。(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陈浩平[4](2016)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有源滤波器滞环电流控制定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是治理谐波污染、建设绿色电网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有源滤波器电流控制方法的设计和优化。滞环电流控制具备出色的电流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是目前有源滤波器重点研究的电流控制方法,尤其是定频化的滞环电流控制克服了开关频率波动的缺点,越来越成为滞环电流控制方法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同时,滞环电流控制与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发展也非常迅速,但长期以来结合滞环控制的空间矢量技术在提高控制精度之余,并不能完全解决叁相互相干扰、定频控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看问题,在吸收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定频滞环控制技术和空间矢量控制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优化改进,不仅在控制策略上吸收了空间矢量控制的优点,同时保持了滞环控制精度高,响应快的优点。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定频滞环电流控制基础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介绍了空间电压矢量理论和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阐明了定频控制基本思想方法以及重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相间电流解耦控制方法。2、对叁相叁线制有源滤波器,结合最优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研究定频滞环电流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定频滞环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前开关周期线性预测下周期滞环宽度,通过基准时钟信号进行开关相位调节,实现定频控制。进一步对连续SVPWM调制和不连续SVPWM调制进行误差电流计算分析,提出最优SVPWM调制并应用于上述定频控制方法,采用两种不连续SVPWM调制的切换控制,进一步减少误差电流,最后运用PSCAD/EMTDC电力暂态仿真软件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3、对叁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定频滞环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四桥臂APF电流控制新方法,该方法将叁维电压空间矢量统一划分成四个对等的平行六面体,每个平行六面体空间代表一组相间电流控制对象,通过控制该组电流可简单实现电流解耦控制。通过一组外滞环比较器,快速判定参考电压所在六面体区域,结合2研究的定频技术,调节滞环宽度和误差电流相位,则可实现叁相四线制的定频滞环控制。最后运用PSCAD/EMTDC电力暂态仿真软件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一种新的适用于叁电平有源滤波器的定频滞环电流控制,对叁电平APF的拓扑结构和电压矢量空间进行了分析,以单相叁电平APF为例研究了叁电平APF实现定频滞环控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针对叁电平APF的电压矢量空间特性和电流控制方程,将参考电压矢量重新划分为12个平行四边形区域,提出新的定频滞环控制策略及新滞环比较控制器。结合两电平有源滤波器的定频技术,实现了叁电平APF定频滞环电流控制。最后运用PSCAD/EMTDC电力暂态仿真软件验证,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3-10)

姬凯,黄声华,曾川,高跃[5](2015)在《独立运行无刷双馈发电机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电压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无刷双馈发电机变速恒频独立发电控制策略,基于其数学模型的分析,提出并详细讨论了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电压控制策略。利用发电机系统的模型推导估计变换器输出电压的方法,跳过电流控制环节,保持直接控制的固有快速动态响应和鲁棒性,并引入空间矢量调制实现开关频率恒定,减小谐波和脉动,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环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提高磁场定向精度。文章对独立运行和并网型直接控制及矢量控制给予了比较和评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解晨[6](2015)在《异步电机软启动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叁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以其结构简单、体积和重量较小、价格低廉、运行可靠等优点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过程会直接影响电网,给其他电力设备带来危害。电动机在启动时的启动电流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的4~8倍或者更高,过大的启动电流还会影响到并联的其他用电设备,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因此,研究新型的软启动器降低电动机启动时的启动电流、增大启动转矩,减少对电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电压空间矢量原理来提高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性能和启动转矩,并研究设计了基于电压空间矢量软启动器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异步电机软启动器的原理。分析交流异步电动机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电源频率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常用的软启动方式逐一分析其工作原理、优缺点等。(2)设计一种以全控型器件IGBT为功率器件的软启动主电路原理结构。详细分析了异步电机的特性,提出采用电压空间矢量的控制方式提高启动转矩。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时刻实现电压频率的改变,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建立异步电机电压空间矢量软启动控制模型,对其整个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仿真结果,验证这种设计的可行性。(3)提出一种十二边形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的新型软启动器,进行该新型软启动器的系统设计。该新型软启动器采用了十二边形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算法,在调节电源电压的同时,也调节了电源的频率,并使电压/频率(U/f)比值相对稳定,保证电机主磁通稳定,在获得较大启动转矩的同时,启动电流又不致过大。可以启动带有一定负载或较大惯性负载的电动机,而电流保持在相对较小的值,从而实现交流电动机小电流、高转矩启动。(4)设计十二边形电压空间矢量软启动器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主控制芯片STM32电路、通讯电路、电流检测电路、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电路、电压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源电路等。该设计中CPU(STM32)主要完成算法运算和运行的监控,CPLD主要是结合STM32产生软启动触发脉冲控制信号以及扩展STM32的逻辑功能,使两者的优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方式使CPLD的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使用,得到了质量较高的控制触发脉冲,进而满足系统的大功率、高可靠性的控制要求。同时该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软停车和系统保护等。本文中整体控制系统的实现是在电压空间矢量的方式下完成的,对六边形及十二边形电压空间矢量控制下的软启动器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对六边形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方案下系统的实物进行性能测试,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新型软启动器带载能力强,具有启动电流小、启动转矩大的优点。文章最后分析了该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王福家,赵一军,吕慧红,高晗璎[7](2014)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感应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具有物理意义直观、数学模型简单、便于微处理器实时控制等优点,因此在电机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为核心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采用SVPWM技术实现了对感应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VPWM技术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具有动态特性好、转矩脉动小、噪声低和电压利用率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陈涛,陈牮华[8](2014)在《无叁次谐波电压输出的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使得电压源型逆变器(VSI)输出电压中含有叁次谐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使得输出电压中不再含有叁次谐波。首先分析了SVPWM存在叁次谐波的原因是每个载波周期中叁个输出端电压的平均值不为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开关管开通和关断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得每个载波周期叁个输出端电压的平均值为零,从而确保输出电压中没有叁次谐波。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4年09期)

许燕青,贾锋,孙虎[9](2013)在《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节约FPGA硬件资源的角度考虑,选择了一种差值电压空间矢量算法。依据该算法在QUARTUS II环境下设计了一种电压空间矢量调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时钟分频模块、正弦波模块、叁角载波模块、扇区判断及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模块、调制波生成模块、比较模块以及死区模块。在QUARTUS II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并选用ALTERA的EP3C25Q240C8开发板作为核心器件,通过硬件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3年09期)

凌海波,陈跃东,陈孟元,郑妍[10](2013)在《基于预期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PMSM DTC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采用转矩和磁链滞环比较器给系统带来的转矩和磁链脉动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预期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PMSM DTC系统,并在MATALB/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通过电压矢量调制产生定子的预期电压,并采用PI控制器,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相比,该系统下的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脉动减小比较明显,转速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静动态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达到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更好的控制性能,采用矢量控制并采用一定控制算法,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不同坐标的数学模型及空间矢量的原理。建立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重点分析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基本实现方法。采用SVPWM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并可验证其他控制算法,为系统整体设计提供理论思路及设计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改进算法与仿真研究[J].船电技术.2018

[2].李忠祥,刘国巍,陈瑞.基于PMSM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技术仿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

[3].陈嘉楠,蒋栋.叁相叁电平逆变器的零共模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研究[J].电源学报.2017

[4].陈浩平.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有源滤波器滞环电流控制定频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姬凯,黄声华,曾川,高跃.独立运行无刷双馈发电机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电压控制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5

[6].解晨.异步电机软启动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7].王福家,赵一军,吕慧红,高晗璎.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感应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4

[8].陈涛,陈牮华.无叁次谐波电压输出的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技术[J].电子世界.2014

[9].许燕青,贾锋,孙虎.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FPGA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10].凌海波,陈跃东,陈孟元,郑妍.基于预期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PMSMDTC系统[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电压空间矢量技术论文-何笠,蒋超利,高嵬,孙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