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法实施的若干问题

关于中国经济法实施的若干问题

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现阶段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中国经济法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完善,成为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阻碍。我国的经济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经济法;执法机构;存在问题;

【前言】经过数十年完善发展的中国经济法,对中国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回应在立法中有较好的体现,但是中国经济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得到社会较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1]。

一、关于经济法实施的复杂性。

经济法的实施是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涉及到市场和公共权力以及多方的利益牵扯[2],经济法的实施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成功与汗水是相对的,例如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经济法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是频出,究其原因,存在技术障碍,食品安全问题的确定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确定,并且经济法的合法标准设定复杂,存在着争议,执法过程存在困难;经济法实施成本高,在经济法执法过程中对反经济垄断调查、检测产品质量等执法行为实施时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实施成本高昂;经济法中违法行为的判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发现经济法违法行为与判定为违法经济法行为之间的时间差在无形中提供了后台运作的准备时间,对经济法的执法行为实施造成干扰;利益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不管是个人的利益还是机构的利益,都有可能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等,这些问题使得真正的公共利益很难得到真正的形成,复杂的利益关系让社会公共利益面临着不小的困难。这些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关注且为之努力解决的,但是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消除,想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现实的。解决经济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考虑我国的社会因素,如法律标准的设定、法律实施的成本、社会关系的运作以及公共利益的形成等。

二、中国经济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法实施不足。

在经济法的领域,存在着较多的违法行为,但是查出率却不高。较为繁多的违法行为和有限的执法资源使经济法的执法过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得经济法的实施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不足,较低威慑力的经济法又使得违法行为频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比如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事件,小作坊生产,加工地点隐蔽,这种小作坊式的加工售卖无疑是给有限的执法资源更大的压力[3],政府对市场的监管难度高,成本大,从而导致监管失灵,监管失灵又会加剧经济违法行为的发生频率。

2、经济法实施中的公权监管、市场自律等方式没有得到重视。

在我国经济法的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执法机构,经济法的实施不仅是执法机构的任务,还需要公权监管、市场自律、私力救济的共同实施,实施过程过于重视执法机构,对其他路径的轻视使得执法机构的压力倍增,即使执法过程中获得的成果不错,但事故发生的源头还是没有得到制止,导致经济法实施过程中成果大,事故发生率高。究其原因,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用制度建设的时间长且工作量大;信用制度作用的发挥过程并不常见,大多是一些隐性的成绩,观察不易,没有政府执法的作用发挥过程明显,因此不被看好。

3、实施过程中较易产生非预期性的后果,发生矛盾转移。

经济法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全面的法律实施、监督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非预期的后果,造成新的矛盾。有一句俗语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在经济法实施力度不够,法律震慑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机巧主义行为的出现率会大大增加。比如,我国法律规定工厂要承担工业废水的处理制度禁止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一些工厂为了减少成本,减少处理工业废水的费用,将工业废水排入地下水井中躲避执法,造成地下水污染等更加严重的后果[4]。

4、一些经济法没有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实施效果不乐观。

一些经济制度在进行制定时没有从政府能力、技术水平、社会等多方面7的基础状况进行考虑,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问题颇多,实施力度低,最终可能导致法律实施的失败。

三、对经济法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

1、经济立法是要从实施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思考并反映在制度中,对提高经济法实施的力度有着重要作用。在经济法实施中给予执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自由裁量权不可过大且需要对执法者有制约制度,避免造成执法者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

2、提高法律的威慑力。由于当前的国情,执法资源有限,在违法行为的抽查率上要进行整改,抽查率低会让企业对法律的敬畏度降低,抽查率过高又会使执法压力过大。因此,在进行抽查时,根据不同行业和区域进行测算,区别对待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选择最佳的抽查率,提高查处率,增大法律的震慑力;对惩罚力度进行改进,我国较低的惩罚力度使得违法的成本小,违法行为频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定的退一赔一制度,倍数过低,不利于发挥这一制度的应有功能[5]。在经济法违法行为处罚中,实行层级递增,增大违法成本,提高法律震慑力;促进信息传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传播力度,它可以与罚款等财产处罚形成功能上的互补,从而较快地提升法律的威慑力。违法企业的行为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在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下,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小的震慑,也可以让消费者无形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3、促进市场自律,促进非政府的力量对经济法实施的推动作用。再多的执法活动也不如市场自律产生的效果更好,促进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对促进经济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信用制度可以说是从源头上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自律的关键是要完善信用制度。经济法的实施不仅只有执法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重视这些非政府力量,对推动经济法的实施,解决纠纷、市场主体的选择行为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信息传播的方式支持经济法的实施,比如举报制度[6],有奖举报制度的实施会提高社会参与经济法实施的热情,对相关企业起到了社会监督作用,对推动经济法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举报制度的实施中,要考虑奖励设定和保密设定,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使举报人无后顾之忧。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法实施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在法律实施的许多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予社会组织必要的支持,对减轻政府执法机构的执法压力,促进市场诚信的作用非常巨大。

【小结】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法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过程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经济法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正确看待经济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洪水,李亚梅.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问题--以我国《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对接为视角.法学杂志[J],2014(5):84

[2]蒋悟真:《经济法总论研究之检视———以近年来法学主流刊物论文为视角》,《法学评

论》2011年第6期。

[3]李雪洁.基于社会控制理论分析视角下的地沟油犯罪问题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4(1):97。

[4]彭科峰.地下排污急需相应执行标准及监管措施[N].中国科学报,2013-04-16.

[5]李梁.风险社会视域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4):84.

[6]应飞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3,(3):81-87.

标签:;  ;  ;  

关于中国经济法实施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