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杜凤强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杜凤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压杆-拉杆模型,强度有效系数,ADINA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杜凤强[1](2011)在《压杆—拉杆模型中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杆-拉杆模型为内部应力状态复杂的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一种力学概念明确、计算简单的设计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塑性理论的下限定理,即采用抽象出的压杆-拉杆模型预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不大于结构的实际承载力。因此,理论上采用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安全的。然而,混凝土并非理想的塑性材料,往往表现出显着的脆性特征,因此,采用压杆-拉杆模型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不能直接将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用作模型中“构件”或“节点”的有效强度,而应乘以一个强度有效系数。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138例局部承压矩形混凝土构件、115例上部承受集中荷载的混凝土深梁和43例混凝土CCT节点区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国外一些规范给出的强度有效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构件尺寸、加载板宽度和上部荷载位置等几何参数对混凝土压杆强度有效系数的取值有显着影响;(2)在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净距的前提下,增加钢筋数量并将其较为均匀布置于构件受拉区中可以显着增强对CCT节点区混凝土的约束,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强度有效系数;另外,压杆与拉杆夹角大小对该区域强度有效系数也有明显的影响;(3)混凝土强度对压杆和CCT节点区强度有效系数的取值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5-15)

何伟深,R.K.莱维斯,汪朝旸[2](1987)在《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粉煤灰有效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种水泥和叁种产源的粉煤灰组成的各种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发现28天抗压强度相等的各种粉煤灰有效系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这取决于粉煤灰用量、水泥品种与化学外加剂的共同作用以及所选定的强度等级。除强度外,K值也可由其它性能算得。对于此项研究中使用的材料,作者发现碳化方面的有效系数与强度方面的有效系数是不相等的。(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1987年01期)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叁种水泥和叁种产源的粉煤灰组成的各种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发现28天抗压强度相等的各种粉煤灰有效系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这取决于粉煤灰用量、水泥品种与化学外加剂的共同作用以及所选定的强度等级。除强度外,K值也可由其它性能算得。对于此项研究中使用的材料,作者发现碳化方面的有效系数与强度方面的有效系数是不相等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杜凤强.压杆—拉杆模型中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2].何伟深,R.K.莱维斯,汪朝旸.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粉煤灰有效系数[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7

标签:;  ;  ;  ;  

混凝土强度有效系数论文-杜凤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