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崔来廷,张澄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崔来廷,张澄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崔来廷,张澄[1](2015)在《我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普通高校逐渐形成了以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及社会等主体共同分担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近十五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政府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不断下降,学生及家长分担的成本持续上升,而高校与社会所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仍然较低。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陈曦[2](2012)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从分担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力量投入微薄,导致个人和家庭负担过重。因此,政府需明晰各分担主体的需求、收益和承担能力,使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状况趋于合理。(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许月[3](2011)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和家庭主体为研究对象,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完善基于学生主体和家长主体的高教成本分担对策思考。(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1年14期)

田利[4](2011)在《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存在一些主体错位、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07期)

丁会欣[5](2007)在《中美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单一,受教育者个人与家庭分担成本的比例占民办高等教育总成本的80%以上。这种主要依靠个人或家庭投入成本(学费)滚动发展的模式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美国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包括联邦、州及地方叁级政府、受教育者个人与家庭、个人及社会捐赠、高校自身等,各方均占有相应的比例。其分担主体多元化的特征一直是各国所借鉴的成功典范,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中美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差异,借鉴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体系中多元化成本分担模式,分析其背景及成因,积极探求合理确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引言、第一、二、叁、四部分和结束语。引言部分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与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介绍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相关理论。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其叁个理论依据:1、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2、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与个人收益;3、利益获得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国家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及均衡发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背景,以数据的形式说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单一的现状与问题,同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第叁部分总结了美国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背景,对其多元化分担主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第四部分通过对比分析中美(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归纳总结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多元化分担主体的法律保障因素、公私立高校社会地位平等的因素、经济因素及特有的民族文化因素等。提出建立并完善我国民办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提升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以获得社会捐赠、发展民办高校社会服务和产业经营等建议。结束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要的总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蔡如兴[6](2006)在《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延伸》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在成本分担中义务,以及如何维护和实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刘兰平[7](2005)在《中美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办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均应是成本分担的主体。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发达,与其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差别收费、政府适当资助、引导社会捐赠、民办高校加强自身服务创收等对策,缓解民办高校的经费压力。(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刘兰平[8](2005)在《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划分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比较,剖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05年01期)

曾贱吉[9](2001)在《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对它的投资能够带给个人及社会巨大的收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国民收入日益向个人倾斜 ,由国家独自承办高等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又很不公平。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者个人、政府、高校自身及用人单位(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曾贱吉[10](2001)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它的投资能够带给个人及社会巨大的收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民收入日益向个人倾斜,由国家独自承办高等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又很不公平。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者个人、政府、高校自身及用人单位。(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01年01期)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从分担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力量投入微薄,导致个人和家庭负担过重。因此,政府需明晰各分担主体的需求、收益和承担能力,使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状况趋于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崔来廷,张澄.我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陈曦.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与现状[J].宜宾学院学报.2012

[3].许月.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浅析[J].青春岁月.2011

[4].田利.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

[5].丁会欣.中美民办(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蔡如兴.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延伸[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7].刘兰平.中美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

[8].刘兰平.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5

[9].曾贱吉.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

[10].曾贱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J].新东方.2001

标签:;  ;  ;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论文-崔来廷,张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