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结构转换论文-潘亚柳

关系结构转换论文-潘亚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系结构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口增长,人口结构,经济增长

关系结构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潘亚柳[1](2019)在《我国人口增长、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1978年至201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人口增长和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弹性低于对资本的弹性,人口素质提升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城镇化率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发展,人口抚养比提高和城镇人口聚集有利于服务业发展。基于以上结论,为促进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建议采取保持人口适度增长、加快劳动力合理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挖掘人口"二次红利"等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9年02期)

马骏,蒋晓花,陈盼[2](2018)在《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新动力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全国30个省市2005~2016年的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政府干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反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推动作用;创新对产业结构转换有正向效应;而新动力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同。国家在新动力下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应提高创新能力和专利成果商业转化效率,大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王霞[3](2018)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动态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对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逻辑进行梳理,并借鉴发达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张福通[4](2018)在《互动与转换:语言复杂性显隐关系的新审视——以汉语“时”类时间结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性形式"主谓结构+时"。该形式后来又可以表示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进而具有隐性复杂性。当前研究认为语言复杂性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对立,而从"主谓结构+时"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语言显性复杂性和隐性复杂性还存在互动和转换。(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彭盼盼[5](2017)在《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中AP-B功能、结构研究及ApcE与非光化学淬灭和状态转换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藻拥有一个特殊的捕获光能的元件:藻胆体(Phycobilisome,PBS)。蓝藻的藻胆体有两个终端能量发射器,别藻蓝蛋白B(Allophycocyanin B,AP-B)和核膜连接蛋白(core-membrane linker,LCM)。终端能量发射器作为蓝藻特殊的捕光复合体,其低能级激发水平与相应红移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在将激发能从藻胆体膜上的数百计生色团汇聚到光合作用膜反应中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藻胆体的AP-B是由α亚基(ApcD)和β亚基(ApcB)组成,其含量非常少,通过体外重组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纯化后又不能结晶,所以一直没有AP-B的晶体结构,而其光谱极端红移和能量方向性转移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是在apc D的C端加上His标签,构建了ApcD-His6的诱变藻,进而从Synechocystis sp.PCC 6803中提取AP-B的复合物并进行结晶,最终得到了其叁聚物(ApcD-ApcB)3的晶体结构,分辨率是1.75?。AP-B的晶体结构显示,与其α亚基(ApcD)结合的藻蓝胆素(Phycocyanobilin,PCB)的周围有一些体积庞大的氨基酸残基,这些氨基酸残基对PCB不断的挤压,并且通过与其邻近的β亚基(ApcB)的相互作用,使得与α亚基(ApcD)结合的PCB的B、C和D环是几乎完全在一个平面上,形成共轭平面体系,我们认为此共轭平面体系是AP-B中Apc D生色团吸收(669 nm)和荧光发射(679 nm)红移的结构基础,也是促使激发能由藻胆体核高效的传递到光系统(Photosystem)的前提。AP-B晶体结构高度对称,空间群是I432,此晶体结构有助于藻胆蛋白生物分子元件设计的研究。藻胆体(PBS)主要作为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的捕光器,由藻胆蛋白组成,负责向光系统Ⅱ(PSⅡ)传递能量。蓝藻作为一种光合生物,存在很多的光保护机制,主要有:蓝光诱导的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和状态转换(state transition)。对于状态转换,很多研究者认为是藻胆体在类囊体膜上移动来调节能量在光系统上的分配,但目前仍不了解状态转换的具体机理。对于蓝光诱导的NPQ,目前的研究表明其是在高蓝光条件下,活性橙色胡萝卜蛋白(Orange carotenoid protein,OCP)与藻胆体相互作用,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其光系统不受损伤。但是我们并不清楚OCP与藻胆体的具体结合位点。由于ApcE同时连接着藻胆体和类囊体膜,不仅参与藻胆体的组装而且也决定了藻胆体核结构的大小。我们根据ApcE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利用插入失活的方法,分别缺失了ApcE的第3个重复序列(Repeat3,简称Rep3)、第2个手臂序列(Arm2)以及同时缺失Arm2和Rep3,成功得到了Δ(rep3)、Δ(arm2)和Δ(arm2/rep3)的缺失体,并分析了这些缺失体的生理活性、光谱特性、NPQ和状态转换等数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Δ(rep3)这个缺失体中同时存在非光化学淬灭(NPQ)和状态转换,并且这两个圆柱筒是位于藻胆体的底部;而在Δ(arm2)和Δ(arm2/rep3)这两个缺失体中只存在NPQ,而没有明显的状态转换。因此,我们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推断:Arm2与蓝藻的状态转换有关而与NPQ没有关系,同时NPQ是与藻胆体核基部的两个圆柱筒(cylinder 1和cylinder 2)有关。这一发现对未来能够清晰阐明蓝藻的光保护机制作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莎[6](2016)在《对比分析《西厢记》的两个英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卡特福德于1965年首次提及“转换“一词起,各类关于翻译转换的理论便层出不穷。然而这些理论始终局限于微观层面的翻译转换,并没有涉及宏观层面的研究,直到范·路文兹瓦特开始研究翻译微观转换与其宏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时才将这一狭小而尴尬的局面打破。本文建立在范·路文兹瓦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西厢记》熊译本、许译本与原剧本,进一步探讨翻译微观转换与宏观层面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番对比,本文不仅验证出微观转换对宏观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发现译者对文本宏观层面的操纵,实际上,也直接影响着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本翻译过程中具体的微观层面的转换。不仅如此,通过对比熊译本与许译本,可以发现两个译者由于对文本宏观层面的操纵理念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微观层面上的转换各有侧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将来的译者更应该从宏观的层面把握文本,以确定一个大概的翻译的方向和策略,因为不同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或可直接导致不同类型的译本。同时,也应该同样注重微观层面具体的转换,因为他们对文本的宏观结构有直接的影响,故而不同形式的微观转换也会给读者带来不同宏观层面的体验。(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6-30)

姜红[7](2015)在《日本政党体制的结构转换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政党体制的转换是一个与日本政治变革和国家战略转型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由此它也成为在日本和在国际上被热议、被重点研究的课题。日本政党体制转换的成败关乎日本政治和政局的稳定,进而对国家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日本政党体制的转换是一个功能性变革和制度性变革共同作用下的渐进塑造的进程。功能性变革是一个“政党聚合”、“政界重组”的过程,是政党权力变化所引发的政党体制的变动,是为塑造两个旗鼓相当并可实现稳定性政权交替的“两大政党化”进程。制度性变革是一个制度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是对政党体系结构的设计、对政党政治参与的整体保障,是为规制政党竞争和政权争夺的制度安排,是为塑造一个良性运转的政党体系和重建一个合理高效的政治运作体系而努力的“两大政党制”进程。从未来的趋势看,“两党制”仍是日本政党体制变化的一个理想模式,但受政党文化和政党体制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一强多弱”下的自民党“一党独大”的空间犹存,政党体系的变动仍会持续,政党组合仍将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进程。在上述两个进程的“合力”下,日本政党政治和日本国家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了日本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从历史演进的纵向视角看,日本政党体制变化与日本国家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样的关联也因日本国家的特殊性而被广泛重视。从现实变化的横向视角看,政党体制的转换与日本经济、社会、政治和国家战略的总体转变紧密关联,这种关联也因日本在战后体系中的特殊位置而被广泛关注。由此,日本政党体制转换这一国内基础为我们透视其大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探索路径和现实思考空间。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总体透视日本政党体制转化的背景、动力和路径选择,剖析“1955年体制”崩溃及其对日本政治的深刻影响,客观评判“两大政党化”和“两大政党制”为指向的两种变革的效果和效应,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未来日本政党体制转化的可能性及其内在结构矛盾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对日本政党体制转化之于中日关系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以及中日关系未来发展态势和变数进行论证与解析。本文分为叁大板块,共六章,结构设计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板块为第一章,重点阐述日本政党体制转换的基本逻辑,即时代背景、基本动力和选择路径;第二板块为第二至五章,主要阐述日本政党体制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和总体趋势。其中,第二章阐述了日本政党体制结构转换的缘起,即自民党“一党优位制”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第叁章阐述了日本政党体制结构转换的初步尝试,即从“一党优位制”向“两大政党化”转变这一动态过程。第四章分析了日本政党体制结构转换的方向,分析了民主党兴起和衰落、勾勒了日本两大政党制的形成,阐释了日本“两大政党制”的推进。第五章分析了日本政党体制结构转换的现实困境,提出四种可能走向,进而揭示出体制转换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第叁大板块即第六章,深入解析了日本政党体制的转换带来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改变,分析了自民党再次上台再次形成“一党独大”与中日关系,从战略和政策方面系统探究其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近期和长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周月书,王悦雯[8](2015)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1981~2012年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运用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分析了城乡资本配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阶段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30年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变化;1981~2003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非逐利流动的现象;2003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缩小,给农村资本回流带来了显着的正效应,中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5年03期)

郭克莎[9](2015)在《准确把握速度、结构与动力转换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深入认识这叁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我们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相互影响。经济增速的变化是主要动因,能够直接影响到结构、动力的改变,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升级、新的动力机制重塑都要受到制约。但同时,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速,(本文来源于《求是》期刊2015年01期)

王志强,李青川,贺畅达[10](2014)在《利率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平滑转换模型STR,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研究利率期限结构与未来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其中,利率期限结构的特征由无套利NS模型的叁因子来刻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利率期限结构与实际GDP之间存在显着的"门槛效应":从静态角度,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利率曲线的斜率与GDP之间,超过阀值的斜率对未来经济增速具有非对称的加速作用;从动态角度,水平和斜率因子的变化与预测期限长于12个月的经济增速之间也存在显着的门槛效应,其中水平因子在过去12个月的变化对未来12个月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关系结构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全国30个省市2005~2016年的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政府干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反作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推动作用;创新对产业结构转换有正向效应;而新动力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同。国家在新动力下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应提高创新能力和专利成果商业转化效率,大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供给,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系结构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潘亚柳.我国人口增长、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西部金融.2019

[2].马骏,蒋晓花,陈盼.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新动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

[3].王霞.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4].张福通.互动与转换:语言复杂性显隐关系的新审视——以汉语“时”类时间结构为中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彭盼盼.Synechocystissp.PCC6803中AP-B功能、结构研究及ApcE与非光化学淬灭和状态转换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李莎.对比分析《西厢记》的两个英译本[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7].姜红.日本政党体制的结构转换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

[8].周月书,王悦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

[9].郭克莎.准确把握速度、结构与动力转换的关系[J].求是.2015

[10].王志强,李青川,贺畅达.利率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4

标签:;  ;  ;  

关系结构转换论文-潘亚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