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抽样论文-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

数据抽样论文-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抽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栓塞,城镇医疗保险,直接医疗费用,疾病经济负担

数据抽样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1](2019)在《我国肺栓塞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4年全国城镇医疗保险抽样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我国城镇肺栓塞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肺栓塞的医疗费用控制及相应抗凝治疗药物的报销策略调整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基于2014年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采用等距抽样法抽取肺栓塞患者信息形成样本数据库。根据样本数据库中肺栓塞患者的相关治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医保类型、地区、医疗机构类别等)、直接医疗费用以及不同抗凝药治疗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价可能影响肺栓塞患者医疗费用的因素。结果:纳入肺栓塞患者475例,就诊记录共计1 09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2.37天。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为10 847.42元(中位数为4 113.00元),人均住院费用为19 056.30元(中位数为13 042.86元),人均门诊费用为1 049.61元(中位数为418.70元)。亚组分析显示,东、中、西部城市人均年医疗费用为9 203.54、16 931.99、15 891.21元;叁级医院就诊患者人均年医疗费用最高(11 733.40元),其次为二级医院,最低为其他医疗相关机构。在不同抗凝药治疗组中,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组患者的人均年医疗费用(24 553.80元)和人均年药品费用(12 088.96元)均最高,仅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患者的人均年医疗费用(2 350.24元)和人均年药品费用(1 163.67元)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类型(住院或门诊)、医疗机构类别、并发症对肺栓塞患者的次均医疗费用有显着影响(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仍较高,疾病经济负担仍较重;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最高;就诊类型、医疗机构类型、并发症情况能显着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靳永爱,陈杭,李芷琪[2](2019)在《流动与女性生育间隔的关系——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使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女性流动与生育间隔的关系。以女性的流动时间和婚育时间构建女性婚育历程,探究不同的流动时点选择对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会延长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但是,进一步考虑流动时间后发现,流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生育受到流动影响最大的是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内发生过流动的女性,间隔内流动对生育间隔有直接的延长作用。但是,对于非间隔内流动的女性,流动不会推迟生育。初婚前流动和初育后流动的女性其初婚初育间隔反而小于户籍人口,二孩生育后才流动的女性其一二孩生育间隔也小于户籍人口。(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丁金宏,程晨,吴航,张伟佳[3](2019)在《生育行为的社会动力演化及生育政策响应——基于华东地区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社会动力的视角建立生育率演化的解释模型,认为影响生育行为的3种基本社会动力是生育意愿力、节育阻隔力和竞争偏好力,它们此消彼长的演替推动了人口发展经历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抑制生育3个历史阶段。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中国生育行为的第4种动力,伴随计划生育的倡导、推行以及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政策松弛,中国的生育率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19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了竞争偏好力。文章依据华东地区的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揭示一般生育率、婚后生育率及其孩次模式的演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上海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变的纬度地带性。文章按月份进度考察出生数对政策松弛的响应节奏,确认了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林庆洋[4](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们以往传统的抽样方法做出了挑战。但局限于目前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在很多限制条件下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仍需抽样调查,但也需要做出顺应时代的调整。非概率抽样方法一直以来是重要的抽样方法,不同的非概率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抽样。而在大数据下非概率抽样方法的抽样框构建比较困难,抽取的样本是非概率样本,因此很难应用传统的统计推断理论。如果在抽样方法上通过样本匹配的样本选择的方法,可以使抽取的非概率样本模拟了概率样本,从而可以顺利使用统计推断的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7期)

孙玉东,王欢[5](2019)在《缺失数据情形下期望收益率和波动率估计的潜变量MCMC抽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缺失数据情形下,采用贝叶斯方法研究了Black-Schole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首先,对Black-Schole模型下的风险资产序列进行分析并建立了贝叶斯模型.其次,采用潜变量Gibbs抽样方法获取期望收益率和波动率的估计值.最后,以2018年8月3日的沪深300指数为仿真对象,在无信息先验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姚璇,刘漫,黄晓波,熊进峰,孙养信[6](2019)在《四省蚊虫密度控制标准应用现状抽样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1-2011)标准的宣贯应用进行评价,旨为提升应用水平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陕西、广东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叁类机构宣贯"标准"的情况,分析其应用成效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98.19%被调查机构知晓"标准",其中了解"标准"全部和大部分条款的占89.20%;接受过"标准"培训的占78.50%,有67.52%机构举办过相关培训。90.42%被调查机构使用过"标准",主要用于创建卫生城市或县城(92.78%)和病媒控制达标(79.59%)。爱卫和疾控贯标主要措施是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84.17%、86.96%)、举办宣贯培训(79.14%、68.12%);而PCO则以增加病媒控制次数(78.18%)、制定策略和技术方案(71.82%)为主。叁类机构认为"标准"应用主要有以下成效,83.88%认为可规范效果评价,79.44%认为可促进长效巩固机制,74.07%认为可促进蚊虫密度控制精准和有效,63.32%认为可提高PCO服务质量。爱卫、疾控和PCO叁类机构掌握"标准"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61.12%、60.35%、46.21%,正确率有差异(χ~2=9.707,P=0.008)。叁类机构对"标准"的期望是以获得释义及示教配套材料(75.47%)、增加使用技巧培训(72.43%)为主要诉求。蚊虫密度控制标准虽然已在全国广泛应用,但被调查机构在精准执行中存在认知和操作差异。采用扩大交流、细化"标准"和分级培训的方式进一步改善"标准"的宣贯应用。(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良臣,刘宝旭,高曙[7](2019)在《网络攻击检测中流量数据抽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攻击检测的关键是通过对网络流量的分析快速识别网络中的未知攻击行为。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在不影响异常检测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抽样技术粗粒度减少需要处理的网络流量数据,筛选出需要进行细粒度异常检测的子集,为网络攻击发现提供可靠数据支撑,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网络行为分析、网络测量分析、网络异常检测、网络流量模型研究的重点。文章对网络攻击检测中流量数据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阐述,对网络流量数据抽样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文章可为进一步探索网络攻击检测领域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08期)

梁珊[8](2019)在《大数据时代独立院校《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抽样调查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对抽样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教学反馈出发,在分析教学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思考独立院校抽样技术与应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2期)

于泽浩[9](2019)在《北京市老年居家服务项目使用影响因素及有效供给分析——以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数据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四元假设理论加以构建研究思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北京数据涉及居家服务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女性老年人使用居家服务项目倾向高于男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倾向于使用居家服务项目;随着年龄的增加,行动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对康复护理需求会有所增加;独居老年人较非独居老年人更少使用居家服务项目;农村老年人上门看病比例远大于城区老年人;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对众多居家服务项目使用影响都很显着,孤独感越强,越倾向使用居家服务项目;此外,子女数量、户籍类型、自理能力、护理需求也都对居家服务项目使用影响非常显着。从统筹城乡居家养老发展来看,农村地区虽然养老资源有限,但仍具有若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先天优势。研究分析结果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供需分析、供给侧改革,以及促进有效供给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朱依娜,何光喜[10](2019)在《社交媒体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机制初探——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一项面向科研人员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我国科研人员使用一般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知识型社交媒体(知乎、果壳网)和学术型社交媒体(科学网、小木虫和ResearchGate)的情况,并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使用各类社交媒体对科研人员学术社会网络及学术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一般社交媒体和知识型社交媒体对扩展科研人员学术社会网络有显着正向影响,但对提高以论文为代表的学术产出没有显着影响;学术型社交媒体对扩展学术社会网络和提高学术产出都有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02期)

数据抽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使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女性流动与生育间隔的关系。以女性的流动时间和婚育时间构建女性婚育历程,探究不同的流动时点选择对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会延长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但是,进一步考虑流动时间后发现,流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生育受到流动影响最大的是初婚初育间隔和一二孩生育间隔内发生过流动的女性,间隔内流动对生育间隔有直接的延长作用。但是,对于非间隔内流动的女性,流动不会推迟生育。初婚前流动和初育后流动的女性其初婚初育间隔反而小于户籍人口,二孩生育后才流动的女性其一二孩生育间隔也小于户籍人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抽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我国肺栓塞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4年全国城镇医疗保险抽样数据[J].中国药房.2019

[2].靳永爱,陈杭,李芷琪.流动与女性生育间隔的关系——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9

[3].丁金宏,程晨,吴航,张伟佳.生育行为的社会动力演化及生育政策响应——基于华东地区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9

[4].林庆洋.大数据背景下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5].孙玉东,王欢.缺失数据情形下期望收益率和波动率估计的潜变量MCMC抽样方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姚璇,刘漫,黄晓波,熊进峰,孙养信.四省蚊虫密度控制标准应用现状抽样数据分析[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9

[7].陈良臣,刘宝旭,高曙.网络攻击检测中流量数据抽样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9

[8].梁珊.大数据时代独立院校《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

[9].于泽浩.北京市老年居家服务项目使用影响因素及有效供给分析——以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数据为基础[J].兰州学刊.2019

[10].朱依娜,何光喜.社交媒体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机制初探——基于一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科学与社会.2019

标签:;  ;  ;  ;  

数据抽样论文-王俊锋,杨莉,吴静静,何丽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