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转换器论文-唐琳,廖先莉,程皓

串口转换器论文-唐琳,廖先莉,程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口转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步外设接口,网络通信协议,协议转换,交换芯片

串口转换器论文文献综述

唐琳,廖先莉,程皓[1](2016)在《串口到以太网的协议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同步外设接口SPI总线通信传输距离和传输效率有限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协议转换器来完成同步串行协议到以太网协议的转换,以S3C2440为核心处理器,以套接字的方式将串行SPI协议转换成TCP协议接入到以太网;最后采用网络调试助手和串口调试助手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协议转换通信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器通过SPI总线发出的数据经过封包后完成协议转换到达网络调试助手,协议转换器能够正确实现协议转换和报文转发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4期)

程颖,朱炼,韩瑜[2](2016)在《CAN总线与PC串口双向转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越来越多的CAN接口设备,设计了一种CAN总线与PC串口之间通信的双向转换器。阐述了转换器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介绍了CAN与PC机之间的数据收发过程,并给出CAN总线协议与串口协议转换的软件设计流程。(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琪,王冬捷[3](2015)在《基于TCP/IP协议栈的串口-网口转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轮机模拟器的以太网通信的要求,提出了一种W5500网络芯片+AVR系列单片机ATmega16L的串口-网口转换器的设计方案,阐述了硬件设计以及通信软件的设计。采用W5500省去了TCP/IP协议集的编程,降低开发难度的同时缩短了开发周期。该模块具有自动更新目标IP地址功能,通过ATmega16L的编程进行SPI时序控制以及以太网配置参数设置。在轮机模拟器上进行现场调试,实现串口与以太网络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5年11期)

姜晓荣,姜周曙,黄国辉[4](2014)在《多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化是当前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针对现有基于串口通信的系统无法与远程网络实现互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设计方案。以W5100为以太网控制器,选用STM32F101R8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采用直接总线通讯方式实现W5100与单片机之间的高速通信,可实现多个RS485串口设备的以太网接入。阐述了以太网转换器电路设计原理、数据收发实现流程与网络连接技术。采用CRC冗余校验和数据流流向编码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转换器的实时性,提高了数据转发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延伸数据通信距离,节省现有系统更新换代的成本。(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4年11期)

张显磊,彭永耀[5](2014)在《基于单片机的多串口通信转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设计以C8051F320单片机为主控,集成USB、RS-232和RS-485多重数据传输功能于一体,最终实现将USB口数据转换成RS-232数据以及RS-485数据,同时RS232数据与RS485数据之间也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可以任意选择它们之间的数据转换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4年19期)

李晓婷[6](2014)在《一种多用途串口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多用途串口转换器,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USB-RS232-TTL自动切换功能、RS232的收发自动切换功能及其热插拔功能、TTL的RXD-TXD收发自动切换功能及供电电源的正负极自动切换功能。该转换器实现了这叁种常用接口的自动切换,为调试电路提供了方便。(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张丽丽,苏志磊,周雪峰[7](2014)在《矿用多功能以太网串口信号转换器的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以STM32互连型系列微控制器STM32F107VCT6为核心的矿用多功能以太网串口信号转换器。该转换器移植了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嵌入了LwIP协议栈,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了以太网信号与M-Bus信号、RS485信号与RS232信号的相互转换,使煤矿井下各种监控设备接口之间的互联更加便捷。该转换器有效解决了各种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4年01期)

杨艳华,周永录,苏红军,徐斌,黄燕燕[8](2014)在《通用串口到Modbus RTU的协议转换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RS-232/485通用串口设备接入Modbus总线,设计了一种通用串口到Modbus RTU的协议转换器,以IAP12C5A60S2单片机为主控制器;介绍了硬件结构和电路实现方法,结合Modbus RTU协议规范提出了软件设计思想,分析协议转换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办法;最后,采用串口调试工具STC-ISP和RCP-972仪表对协议转换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主设备发出命令帧后100 ms内收到协议转换器回传的数据帧,协议转换器能够正确实现协议转换和报文转发功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2期)

马灵娟,李长青,刘晖[9](2013)在《基于双缓冲队列的RS485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分散于工业现场的串口设备接入以太网,本文设计一种基于STM32F107VC微处理器的嵌入式RS485串口/以太网的数据转换器。移植嵌入式TCP/IP协议栈LwIP到ARM平台,构造双缓冲队列,保证串行通信的效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串行通信协议和以太网的TCP/IP协议的相互映射,使得串口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相互转换。实验表明,串口/以太网数据转换器能够正常工作,数据转换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3年11期)

罗彩洪,陈晓敦[10](2013)在《基于LM3S6432的串口以太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当前物联网的应用及需求,以Cortex-M3芯片为模版,实现串口与以太网之间的数据转换与传送,该文简要介绍了转换设备的硬件与软件设计,通过实际应用验证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串口转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越来越多的CAN接口设备,设计了一种CAN总线与PC串口之间通信的双向转换器。阐述了转换器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介绍了CAN与PC机之间的数据收发过程,并给出CAN总线协议与串口协议转换的软件设计流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口转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唐琳,廖先莉,程皓.串口到以太网的协议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6

[2].程颖,朱炼,韩瑜.CAN总线与PC串口双向转换器的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2016

[3].王琪,王冬捷.基于TCP/IP协议栈的串口-网口转换器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4].姜晓荣,姜周曙,黄国辉.多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

[5].张显磊,彭永耀.基于单片机的多串口通信转换器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

[6].李晓婷.一种多用途串口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4

[7].张丽丽,苏志磊,周雪峰.矿用多功能以太网串口信号转换器的设计(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4

[8].杨艳华,周永录,苏红军,徐斌,黄燕燕.通用串口到ModbusRTU的协议转换器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9].马灵娟,李长青,刘晖.基于双缓冲队列的RS485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软件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

[10].罗彩洪,陈晓敦.基于LM3S6432的串口以太网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标签:;  ;  ;  ;  

串口转换器论文-唐琳,廖先莉,程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