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天线论文-刘莎莎,王冕

近场天线论文-刘莎莎,王冕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场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天线,扫描平面,相对姿态,扫描架

近场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刘莎莎,王冕[1](2019)在《一种雷达天线近场姿态标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控阵雷达天线的测试和诊断,一般在暗室中采用平面近场测试系统完成。近场测试结果除了受扫描架本身机械精度的影响外,还与天线和扫描平面的相对姿态密切相关。为实现天线姿态的快速标校,提出了一种标校方法,该方法使用全站仪构建基于扫描架的参考坐标系,能够对天线相对于扫描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直观地体现。实验表明:姿态标校精度达到2mm。(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张重阳,刘浩[2](2019)在《柱面近场天线测量机械误差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柱面近场天线测量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大型雷达天线、通信基站天线、低频段天线测试的系统.为了研究柱面近场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建立了一种柱面近场误差评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待测天线在近场柱面上的电场分布,然后将近场数据经过近-远场变换算法得到待测天线远场的方向图特性,最后使用该计算模型,分别对y轴位置误差、方位转台定位误差、有限截断误差3类误差进行评估.由于各个误差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因此通过对单项误差的线性迭加,给出测量系统总的测量不确定度.(本文来源于《空军预警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代文[3](2019)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近场区合成电场与磁场强度比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流元辐射近场区理论,并结合实际垂直与双极化天线的极化方向分析,探讨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近场区合成电场与磁场强度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垂直极化天线,其辐射近场区合成电场与磁场强度比值的变小幅度,随着观测点到天线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当距离大于3m时,变小幅度可近似忽略;而双极化天线辐射近场区合成电场与磁场强度的比值,与观测点到天线的距离无关,可近似等于单个振子的比值120π。(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乔明礼[4](2019)在《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辐射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低频通信系统天线对近场辐射的危害,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利用试验方法,针对IEEE-Std-C95.1-2005,GJB5313A-2017以及GB8702-2014,控制变量,在不同功率于频率情况下,来测试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的辐射值,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将所辐射的区域分为危险区、安全区以及活动区。(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陈艳婷[5](2019)在《天线球面近场测量系统中近远场转换精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天线的研究工作,天线的测量技术也不断的发展与改善。例如,卫星通信与第五代(5G)移动通信都需要用到一些复杂的大型天线、阵列天线等,所以一些天线越来越大,其远场测量技术已经不符合现实条件,随之出现的近场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欢迎,并且其中的天线球面近场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天线测量中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是围绕球面近场测量技术展开的,并以近远场转换中的球面波理论为基础,通过电磁波的模式展开方法,从以下叁个方面研究了球面近场测量系统中近远场变换算法的精度:1.结合球面近场测量理论,本文重点分析了球面近场测量中探头采样定位误差对转换远场产生的影响。文中对不同程度的近场定位误差数据进行了模拟和仿真研究,通过转换算法得到仿真远场,与HFS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随着定位误差的增大,其对转换远场的影响越大。2.针对球面近场测量中的探头产生的径向误差,本文又提出了泰勒级数校正位置误差的算法,结合泰勒级数的理论基础,对探头径向定位误差进行模拟仿真,将由定位误差转换得到的远场与经校正后得到的仿真远场分别与理想远场进行对比,发现经过泰勒级数校正的转换远场与理想远场差别较小,说明泰勒级数校正方法的有效性。3.最后又提出利用二维插值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可以提高转换精度,由于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转换结果与理想情况的差别较大,可以适当的在采样点之间利用插值运算,还原近场信息,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发现经过插值运算后得到的转换远场更接近与理想远场,从而验证了天线近场测量中二维插值算法的可用性与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8)

李鹏发[6](2019)在《近场聚焦相控阵天线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控阵天线以其高增益、易于波束赋形、快速的波束扫描能力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雷达、天文、通信等领域。然而,大部分有关相控阵天线的报道侧重于研究其远场辐射特性。近年来,天线的近场(菲涅尔区)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合,如RFID(射频识别)系统、遥感与工业检测、微波热疗、门禁系统、无线能量传输和微波成像,目标位于天线的近场区,故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减小干扰,需要将天线能量聚焦在近场区。在近场聚焦这个研究方向上,科研工作者报道了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透镜、反射面、调制阻抗表面、相控阵天线等。然而,大部分文献实现的均为近场固定焦点聚焦,很少有关于焦点扫描的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为近场聚焦的相控阵天线,做出的主要贡献包含:1.相控聚焦阵的简化建模与理论分析。聚焦阵不同于远场波束扫描的阵列,其阵列口径面的激励相位分布不具备周期性,且不同天线单元到空间点的增益、极化上具有不同特性,因此在仿真中无法使用周期性边界条件,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完整的阵列仿真。在建模与理论分析方面,本文结合几何光学法与矢量分析计算相控聚焦阵在近场的场分布,大幅度提高了天线设计的效率。2.相控聚焦阵单元的研究与设计。(a)提出基于子阵的近场聚焦阵列天线。基于天线的多端口网络电路等效模型设计子阵,每个子阵由一个有源单元和叁个寄生单元构成,增大了有源单元间距,并通过子阵方向图抑制由此带来的栅瓣。相比传统聚焦阵,该方法子阵级并行馈电结构简单,便于布线设计和降低互耦;子阵内部采取串馈结构,损耗低。(b)提出一种近场聚焦的开槽天线阵列。通过在适当位置采样并设置辐射槽,使每个槽辐射的能量同相到达设计的焦点处实现聚焦波束。该天线结构简单,在保证近场聚焦性能的前提下,损耗更低、辐射效率更高,且具备在高度方向上的焦点频率扫描能力。(c)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的研究。设计具有宽角、宽带扫描能力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适用于宽带双极化近场聚焦阵列。在近场,即使焦点固定,不同单元指向焦点的方向也不同,因此天线单元需要在宽角扫描时具有低有源驻波。3.聚焦波束的扫描研究。(a)首次提出具有二维焦点扫描能力的相控聚焦阵列。该相控阵结合了一个维度的频率扫描和另一个维度的相控扫描,实现焦点在焦平面上的二维扫描。频率扫描的引入大大减少了阵列控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b)提出一种焦距可调的聚焦阵列。该天线采取频率扫描,不需要任何相位控制部件,在保证天线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地节省了成本。4.相控聚焦阵的应用研究。(a)相控聚焦阵在微波成像中的应用。聚焦阵在近场具有低副瓣、窄波束的优点,用于近场成像系统中时,可以提高成像质量。另外通过频率扫描和相控扫描的结合,可以节省大量波束合成部件或开关的数量,大幅度降低成本。(b)相控聚焦阵在无线能量传输中的应用。通过合理设计发射相控阵的阵面激励分布,使其到达接收天线的能量传输效率最大化。与已经报道过的文献不同之处在于,本工作探讨了目标位置移动时如何实时相控,以及在特殊应用场合,如远距离、固定目标时的设计建议。(c)相控聚焦阵在近场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制定方案,决定相控阵的规模、单元间距和输入功率,达到近场某球面聚焦时,波束宽度、电场强度、扫描范围等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7)

曹顺锋,稂华清[7](2019)在《基于等效磁流源方法的相控阵天线近场到近/远场变换》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等效磁流源方法和矩量法的相控阵天线近场到任意近/远场变换方法。根据相控阵天线的平面近场测量数据求解了在假定口径面上的等效磁流源分布,从而进行了近场口面诊断和远场方向图计算。计算结果与远场测量环境下的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9年03期)

王彦碧[8](2019)在《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辐射危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低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危害控制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IEEE-Std-C95.1—2005、GJB5313A—2017以及GB 8702—2014,通过试验详细地获取不同功率和频率条件下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综合场强值,并将工作区域划分为危险区、短时活动区和安全工作区。结果以甚低频菱形天线为中心,40 m半径范围内为危险区,其峰值场强高于70 V/m,40~70 m半径范围内为短时活动区,70 m半径外为安全工作区。结论甚低频天线近场电磁辐射危害试验验证和区域划分,为低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危害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高超,陈文强,王洪叶,白杨[9](2019)在《一种RCS近场测量中天线方向图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近场单站RCS测量中补偿天线方向图效应的方法.基于多散射中心模型给出了考虑天线方向图效应的近场单站RCS回波模型,利用该模型改进了近远场变换算法,克服了传统近场变换算法要求全方向天线的限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近场外推结果与远场测量值很吻合,主瓣及第一、二副瓣误差基本得到了校正;有效消除了天线方向图效应,提高了近远场变换测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吕靖薇[10](2018)在《纳米天线的近场增强及远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天线的定向散射特性是微纳光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化学生物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光学显微镜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纳米天线散射的电磁场在远场会产生复杂的相干效应,因而导致远场辐射特性发生显着变化,定向散射的机理和场增强效应不十分清楚。本文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基本原理出发,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金属-介电纳米核壳二聚体、全介电纳米天线和金属-介电贴片型纳米天线的近场和远场特性进行系统研究,考察纳米天线对光波的近场增强以及远场特性,包括对光波的散射效率、散射的方向性、极化特性等方面,阐明纳米天线多模的相互作用与远场方向性散射之间的联系,为新型纳米天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一种Au-ITO-Ag对称性破缺叁层纳米核壳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入射光偏振方向、波长和尺寸等参数对LSPR共振模式及远场分布规律有显着影响。偶极对称模式随金内核半径的增大而红移,共振波长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长范围内变化。电场轮廓增强分析表明,Ag外壳纳米杯缺口处电场增强最显着,对称性破缺叁层纳米核壳不仅可以对光场的消光效率进行调控,还可对远场散射的方向性产生影响。设计高介电硅十字架二聚体纳米天线、空心纳米盘光学天线和金属-介电核壳纳米盘天线,探索磁“热点”形成机制。远场分布图结果表明,硅十字架纳米天线和空心纳米盘光学天线能够支持电偶极矩、磁偶极矩、电四极矩和磁四极矩等多个共振模式,实现远场单向性散射。电、磁偶极源的激励对空心纳米盘天线的共振模式响应特性有调制作用,可增大珀塞尔系数,增强磁偶极源的辐射衰减率。金属-介电核壳纳米盘天线可极大减小金属损耗,并能够保持LSPR特性。在804nm、924nm和952nm特定波长下,多极矩辐射能量耦合作用近似满足Kerker条件,实现多波长远场单向性散射。研究还表明,硅-金核壳纳米盘天线不仅远场激发可产生单向性散射,近场激发同样可产生单向性辐射。将增益介质和吸收介质引入纳米天线,构建一个宇称-时间(Parity-time,PT)对称纳米天线体系,深入研究PT对称金属-介电正方体核壳纳米天线的近场和远场散射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T对称纳米天线体系的虚部可有效改变纳米天线的远场散射特性;当k=0.38和k=0.76时,分别实现前向散射和背向散射,表现为双波长远场方向性辐射特性。研究电偶极源激发下PT对称多层圆形和方形金属-介电贴片型纳米天线的腔模特性。基于腔模与偶极辐射源重迭程度和对称性原理,通过改变偶极源位置,能够选择性地激发纳米天线的腔模。研究表明,通过PT对称多层方形金属-介电贴片型天线的电共振和磁共振腔模耦合作用,能够满足Kerker条件,实现远场单向散射;调节PT对称纳米天线体系的虚部,实现远场能量由背向辐射到前向辐射的转换。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设计和调控纳米天线的光学性质提供理论指导,对拓宽LSPR的应用领域和提高生物化学传感器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12-26)

近场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柱面近场天线测量系统是一种适用于大型雷达天线、通信基站天线、低频段天线测试的系统.为了研究柱面近场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建立了一种柱面近场误差评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首先计算待测天线在近场柱面上的电场分布,然后将近场数据经过近-远场变换算法得到待测天线远场的方向图特性,最后使用该计算模型,分别对y轴位置误差、方位转台定位误差、有限截断误差3类误差进行评估.由于各个误差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因此通过对单项误差的线性迭加,给出测量系统总的测量不确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场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莎莎,王冕.一种雷达天线近场姿态标校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9

[2].张重阳,刘浩.柱面近场天线测量机械误差评估[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9

[3].陈代文.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近场区合成电场与磁场强度比值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9

[4].乔明礼.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辐射危害[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5].陈艳婷.天线球面近场测量系统中近远场转换精度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6].李鹏发.近场聚焦相控阵天线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曹顺锋,稂华清.基于等效磁流源方法的相控阵天线近场到近/远场变换[J].电子质量.2019

[8].王彦碧.低频通信系统天线近场辐射危害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9

[9].高超,陈文强,王洪叶,白杨.一种RCS近场测量中天线方向图补偿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10].吕靖薇.纳米天线的近场增强及远场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标签:;  ;  ;  ;  

近场天线论文-刘莎莎,王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